徽州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主要内容有:
新安理学: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
徽州朴学:也就是徽派考据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
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明末清初,江韬(渐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
徽州篆刻:徽派篆刻始于明朝的何震。其后著名的有汪关和以程邃为首的"歙中四子"、以黄士陵为代表的"黟山派"。徽州篆刻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章法整齐活泼,一改当时篆刻庸俗怪异、擅改篆字型义、趋向屈曲乖缪的风格;
徽派版画:这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肇端于墨模镂刻,于明万历始兴。徽派版画以歙县虬村黄姓为中心,有"徽刻之精在于黄,黄刻之精在于画"之说。
徽州契约:徽州契约文书,就是自宋代以来,徽州人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写下的各类原始文字凭据和契纸文约,以及各类有关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原始文字。徽州契约文书,是徽州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历史的、真实的、原始而未经文字加工的直接见证,具有原始、本真、实际效用、反映当时社会原生态的特点。
徽剧:这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
徽州刻书:它始于中唐,盛于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至崇祯年间,徽州刻书跃居全国之首。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著名的坊刻有歙西鲍宁耕读书堂,于天顺年间所刻的《天原发微》5卷,现存北京图书馆。
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从宋代至清末,涌现著名医家543人,撰、辑医籍460多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歙县江辑《名医类案》12卷,搜集上自扁鹊、仓公、华佗,下迄元明诸名医验效医案,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医医案之专蓍。"
徽派建筑: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菜: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徽文化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
一.徽州文化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实态提供了一个范本。徽州保存下5000余处地面文物遗存、4000余种文献、40余万件文书,跨越千年历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尤其地面文物遗存、无形文化遗产和文书档案,均为第一手资料,是人们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农村社会实态不可多得的资料,为按历史本来面貌做综合实态研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二.徽州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流派纷呈,独树一帜,在很多领域都处于领先位置。徽州学研究,实际也就是对中国封建后期传统文化的研究,窥一斑而见全豹,具有普遍的学术意义。
三.徽州文化具有地理文化单元的人类文化学研究价值。徽州四面环山,作为一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风景秀丽,人们的审美观自然受到山水环境的影响。徽州四雕艺术、文房四宝艺术、徽派盆景艺术、新安画派、徽派版画等,就是徽州自然环境同徽州人审美观相结合的产物,而新安医学、徽菜、徽州方言的形成,同徽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资源有关联,徽州宗族社会构成和村落结构,同徽州地理环境也有关系,具有地理文化单元的人类文化学研究价值。
四.具有研究文化溶合规律的价值。徽州文化是一种移民文化,首先是表现在徽州的社会、人口、文化的本身原就是由移民而形成,由此决定了其社会与文化的诸多现象和特点都受移民问题决定、影响。其次是徽州文化的昌盛与发展,本身还存在着一个由徽州本土再向外移民的问题,并对侨寓地的文化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于徽州文化的保护力度。目前对于徽州文化的保护可以统称为两点:一、整体保护,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专门选择的特定区域。在这个特定区域内,以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使其在这个特定区域内,与有形的物质文化(如古民居、古建筑、历史遗址等等)和人文生态环境、自
然生态环境相依相存、和谐共处。根据徽州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社会的历史状况及其文化遗存,建议:以特定区域为单位的整体保护对象主要分为古村落、古街区和古城三种类型。
二、重点保护,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实行保护传承的特定方式。(1)政府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保护传承,如徽剧等;(2)依托生产经营性企业进行保护传承,如徽墨、祁红茶叶等;(3)设立专题博物馆进行保护传承,如潜口民宅博物馆、程大位纪念馆等;(4)依托职业教育院校开设专业学系或专业班进行保护传承,如休宁木工学校,歙县行知中学等;(5)依托中医院校和中医医疗机构,建立传统的“师带徒”制度进行保护传承。建议:依据“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规定要求,对这5种形式作进一步规范并给予优化提升。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保护形式。
至于开发可以统归为五点:一、整合文化资源,完善保护协调机制。在对徽文化资源予以整体保护的同时,合理发掘徽文化资源,与发展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整体推动,实现徽文化资源动态管理,形成徽文化特色旅游区,从而建立文化意义上的“大徽州”。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徽州文化遗存点多面广,自然损毁和流失严重,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保护与开发资金。一要进一步完善古民居认领保护办法和鼓励措施,增强实际操作的灵活性,更好的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古民居保护。二要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外来资金与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对接,吸引社会资金以合作经营、承包经营方式参与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如维护古村落、修缮古民居,建设旅游配套设施等,进而通过旅游门票收入和其他收入,为徽文化遗产获取更多的保护与开发资金。
三、坚持规划先行,科学保护文化遗产。首先,对重点古街区、古村落、古建筑群实施有效保护,严格审批和控制周边新建建筑物。其二,要加大城乡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减少人为毁坏。其三,要探索建立文化遗产保护补偿机制,对因保护文化遗产而牺牲经济利益的个人和地方,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非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失就会成为历史的遗憾。重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在条件成熟时可设立专门博物馆或展示厅。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徽文化影响力。充分发挥徽文化品牌效应。宣传、文化、旅游、文物管理和徽文化研究机构,要充分运用影视传媒、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导游解说、旅游纪念品开发、民俗表演及学术交流研讨等各种有效形式,使徽文化在保护、宣传、推介、普及方面,做到“有声、有像、有知识,有景、有物、有喜爱,易学、易懂、易传播”,努力提高公众认知度,不断扩大徽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发挥其在建设文化强省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