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升降学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升降学说

升降学说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四时之有,而贵常守。”该书中还用升降出入理论阐发自然界的运动现象和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此言天地之气升降。又云:“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此言人体之升降出入。《素问·阴阳离合论》云:“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此言一年四季之气的升降出入。《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此言水液在人体消化吸收之升降出入。《素问·阴阳离合论》又云:“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主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

阖,少阴为枢。”是言三阴三阳之出入。《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此又言脏腑生理上升降出入之特性。又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臏胀。”则又是用升降出入失常理论来解释病机。至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结者散之”,“散者收之”,“上者下之”等等,又表明在治则治法上升降出入理论的指导作用。以上可见,在《内经》中,虽未明确提出升降学说,然其散在于各篇章之文字中,确存在着升降出入学术理论,它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

成内容之一。

一、理论探讨

升降学说运用于临床,时代较早。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就有体现,仲景太阳病治以汗法,是太阳主开的理论指导;阳明病用下法治疗,是阳明主阖理论的应用;少阳用小柴胡汤和解之法,是少阳为枢理论的体现。他如治疗痞证的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法,治疗太阳中风的调和营卫桂枝汤等,都是结合临床运用升降

出入理论。而对升降学说从理论阐发,当从金元诸家开始。

1.玄府水火升降刘完素从理论角度阐发升降学说,多注重结合临床,颇有卓识。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中说:“气者,形之主,神之母,三才之本,万物之元,道之变也。”突出了气在人体的主宰作用,并认为气的运动表现形式主要是升降出入。所以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引用《清野经》云:“大道无形,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由是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甚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正则物和,气乱则物病,气绝则物死。”这里,刘完素突出谈气的运动变化是万物运动变化之本。具体在人身的表现,刘完素十分重视玄府气机之开阖出入。在《素问病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指出:“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也。”因此,气机通达,升降出入才得以正常。反之,气机闭郁,升降出入失常,则会出现多种病证表现。刘完素列举云,“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无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从郁结微甚,而有病之轻重也。”因此,刘完素非常注重热郁在表的开郁散结,这是以升降学说为指导的。

此外,刘完素还十分重视心肾水火之升降,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中,刘氏就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同,天南地北,南火北水,在坎离水火之间,互相影响。在人体则在于心肾之间,他说:“心为君主之官,得所养则血脉之气旺而不衰,生之本无得而摇也,神之变无得而测也。肾为作强之官,得所养则骨髓之气荣而不枯,蛰封藏之本无得而倾也,精之处无得而夺也。夫一身之间,心居上而守正,肾居下而立始,精神之居,此宫不可太劳,亦不可太竭。”因此,水升火降,坎离相交,即为既济,是健康之本;而水不制火,坎离不交,水下火上,则成未济,是疾病的重要原因。刘完素以“火热论”著称,但对水火升降理论结合临床加以发挥,治疗火热善用汗、下两法及双解之剂,寓意之中包含着玄府得通、水升火降之理在其中。

2.药性升降药物有四气五味,各有其作用。其中包含着升降出入之药效,在《内经》中提出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等论述,即是明证。金元医家张元素从药性升降出入之理以阐发其药效,颇有见解。在《医学启源.用药备旨》中说:“升降者,天地之气交也。茯苓淡,为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谓利水而泄下。《经》云: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所以茯苓利水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人乎太阳也。麻黄苦,是地之阴也,阴

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阴中之阳。所以麻黄发汗而升上,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乎太阴也。”以升降出入理论为指导,从药物气味厚薄来阐明药效,并能紧密结合实际应用。

不仅如此,张氏还在《医学启源·药类法象》中将药物分为五类,均贯以升降出入之理。即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所谓风升生,即风药是味之薄者,味薄则通,能生发升举,如防风、羌活、升麻、柴胡、独活、藁本、川芎、麻黄、薄荷之属。所谓热浮者,即热药是气之厚者,气厚则发热,具有夏气浮盛、阳和长养之义,如附子、干姜、生姜、川乌头、良姜、肉桂、草豆蔻、木香之属。所谓湿化成,是指能补益脾胃湿土,而助化气、阳生阴长之品,如黄芪、人参、甘草、当归、熟地黄、白术、苍术、半夏、橘皮等。所谓燥降收,是气之薄者,气薄则发泄、又具渗泄下降者,或酸味收涩沉降者,均具有秋气收敛肃降之性。药如茯苓、猪苓、泽泻、滑石、车前子、五味子、白芍、乌梅等。所谓寒沉藏者,是味之厚者,味厚则泄,沉降下行,泻去邪热,苦寒坚阴,均具有助冬季闭藏之义。药如大黄、黄柏、黄芩、黄连、龙胆草、生地黄、知母、玄参、苦参、地榆等。用升降学说,指导临证用药,张元素可谓杰出代表。

3.脾胃升降李杲重视升降学说,并从人体脾胃加以阐发。他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与一年四季之气同理。人的胃气为本,其运动变化,有如四季。在《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浮沉之间论>>云:“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及清气在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在地者也。”其中心思想是:人身之气,应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如环无端,有如一年之四气,春夏主升,秋冬主降。人体要保持健康就应顺应这一规律,反之则为病。而升降之枢纽,则在脾胃之中焦,脾胃之升降如常,则周身之气机转输如常。由此,李杲十分重视脾胃升降之理,认为脾胃为人身气机升降之枢纽,是人身元气之本,因而李氏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在治疗用药中,李氏又十分重视脾胃阳气上升,所创立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等可为代表。4.五脏气血升降朱震亨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十分重视人体气机的调畅,故提出郁证为内伤四大杂病之一。他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而凡郁多在中焦,是气机“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病见矣。”所创立的越鞠丸以治气、血、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