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 课件(共53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壮大:魏晋士族门阀势力借助九品中正制大涨,权力和 地位实现了世袭。且通过婚姻制度保守特权。
(4)鼎盛:东晋时期,南北方士族左右政局。中央和地方实 权均被士族门阀控制,皇权弱化!南北朝后期衰落。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2014·海南单科·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 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 “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 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2.内容: 第一,设置中正: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州郡中正官是由中 央官员兼任。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 第二,品第人物: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①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②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 德评语。③定品:即确定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 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于是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 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
特点: 本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影响: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实质: 内容: 评价: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3、政治制度 (1)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过程: 目的: 手段:
重要知识点
政 治 文 明 目的:加强皇权 君主专制的演进: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手段:分割相权
秦:
西
三
汉:
公
内
九
外
卿
朝
制
(3)南方士族处于顺境,心理上无所忌惮,其家族组织之演进, 趋于分裂而为小家庭制。
7、南北门第比较和不同命运
(4)南方士族早有地位。故不顾再经心世务,乃相尚为庄老玄 虚。北方士族处异族统治之下,既不能澄清驱攘,只有隐忍 合作,勉立功业以图存全,故相尚为经术政务。故南方士族 不期而与王室立于对抗之地位,其对国事政务之心理,多半 为消极的。北方士族乃转与异族统治者立于协调之地位,其 对国事政务之心理,大体上为积极的。因此南方东晋以至南 朝,历代王室对士族不断加以轻蔑与裁抑,而南方士族终于 消沉。北方自五胡迄元魏、齐、周,历代王室对士族逐步 加 以重视与援用,而北方士族终于握到北方政治之中心势力, 而开隋、唐之复盛。
时间、前提、特点、土地性质、实质、作用
寺院经济、庄园经济发展;
魏晋南北朝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均田制: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政府推行的土地制度。北方长 期战乱,大量地主和农民逃亡,出现大量无主的荒地。政府就 把这些无主的荒地按一定的标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农民需要缴纳租调。(租调制又是赋税制度。成年男子要承担 一定徭役)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士族制度) 九品中正制 (3)门阀士族制度 士族: 士族制度:贵族化的官僚。庶族: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 表现: 形成原因: 演变历程: 评价: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士族制度(士族门阀制度)
1.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4、形成原因 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
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5、演变历程
(1)起源:汉代察举制下的大户、大族,通过染指于地方人 才举荐开始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士族门阀开始出现。
(2)发展:东汉末三国时期,战乱导致两汉文治精神寄托的 察举制倒退为秦汉之际的军功得官,曹魏尚书陈群“九品官 人”加以挽救。州设置大中正,郡设置小中正,属于中央兼 职。中正本处人担任,中正逐级汇报人才于中央!但选拔官 员权力仍操控于地方手中,九品中正制形成。士族门阀形成。
主干知识
二、社会经济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
济格局、边疆地区的开发) 1、农业 (1)土地、赋税制度 曹魏屯田制、北魏均田制(唐中期破坏),租调制等 ; 寺院经济、庄园经济发展; (2)工具:曹魏马钧改制翻车 (3)技术:北方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 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蜀锦等 3、商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草市出现 4、经济格局: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政局、民族融合、政治制度)
1、政治局势 分裂动荡、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3、政治制度: (1)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3)门阀士族制度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1、政治局势 分裂动荡、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分裂动荡的表现:政权更迭、战争不断 民族融合的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年—589年
大分裂、大融合
时空框架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220年魏国的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 全国,共360多年的历史
阶段特征
一、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1.局部统一出现 (1)北方五次统一 (2)魏蜀吴三国鼎立,出现局部统一 (3)东晋偏安江南,南朝时南方相对统一 2.南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3.长期战乱、动荡、人民渴望统一 4.南北方经济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
6、评价 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 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 职,削弱了中央集权;其次,缩小了选官的范围,降低 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再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 以致出现“因人设官”ຫໍສະໝຸດ Baidu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7、南北门第比较和不同命运
士族门第同时亦在北方留存,但北方的士族其境遇与南方不同。 (1)南渡者皆胜流名族,在当时早有较高之地位,其留滞北方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血缘 军功 品德 门第 才学
演变趋势
选官标准 选拔方式 主要启示
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以史为鉴
有人说现在的 公务员考试是 对中国古代选 官制度的批判 和继承,对此 应该怎么理解?
吸收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公开公平公正等因素,舍弃其 不合理的因素,增加了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
主干知识
二、社会经济上
5、开发边疆地区
①十六国北朝时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取得可喜的成就 ②孙权曾派兵到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是古 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
主干知识
二、社会经济上
1、农业 (1)土地、赋税制度 1)曹魏屯田制: 土地性质; 特点: 形式; 作用 2)占田制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士族制度) 九品中正制 含义: 内容: 影响: 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 (3)门阀士族制度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1.含义: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220 年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制定,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 时又有所变化。
不能南避者,门望皆较次。故思想上南渡者皆能言清玄,而留 北者,皆较笃实。(时称“鄙俗”)
(2)南渡衣冠,藉拥戴王室之名义,进入南方,视南疆如殖民 地。北方士族则处胡族压逼之下,不得不厚结民众,藉以增强 自己之地位,而博得异族统治者之重视。故南士借上以凌下, 北族则附下以抗上。情势既异,其对各方态度亦全不同。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3.影响: ①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 才能并重。 ②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成为士 族把持政治、保护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出现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的局面,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士族制度: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只看世家出身,导致 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烟,在统治阶 级内部构成了一个士族阶层,并逐断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士族制 度”。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成为庶族。
3.表现: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庶族——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 小地主,也称寒族。) 文化上: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魏晋南北朝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屯田制: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 租。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 50 人为 1 屯,收成 与国家分成。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田, 60 人为1 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中走向融合
阶段特征
三、传承中孕育创新
1、政治制度上 三省制逐渐形成,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九品中 正制;以及承接汉代察举制,考试制度雏形为隋唐科举制准备 了条件 2、经济上 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租调制等为隋唐时期经济奠 定了基础 3.文化上 魏晋玄学和三教逐渐并流,一方面让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 家思想遭受危机;另一方面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 机遇;
(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
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演变历程
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课堂总结
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 一个发展的时代。”请结合史实论述此观点。
动荡:三百六十年的分 裂割据时期,国家大分 裂,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南北处于对峙状态。北 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发展:民族融合、三省体 制、九品中正制;南北 经济趋于平衡、经济重 心开始南移、均田制; 玄学兴起、三教合流、 书法、绘画都有所发展。
制
度
度
尚书省:三国时曹操移尚书吏部曹、选部曹 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将汉武帝建立的内 朝转为外朝官署,这是尚书省建立的开端。
中书省:曹丕以尚书诸曹权力过大,遂以专 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中书省, 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
门下省:南北朝时侍中、散骑常待的权力逐 渐扩大。北朝则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 机构的重心。晋代,正式有门下省的建制。
5.演变历程: (5)至隋唐两代,度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烟不 问阀阅。到唐朝时,士族仍有一定势力,士族势力的强大对皇权不利,唐太 宗命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传统士 族降为第三等。武则天时期修《姓氏录》仍以现任官职高低为划分等级的标 准。宋朝以后,“士”或“士人”一词逐渐成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特 指“士族”。
土地性质:国有制、需要缴纳租税 特点:土地不得买卖 形式:民屯和军屯(兵农结合) 作用: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
魏晋南北朝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阶段特征
二、动荡中孕育着发展
1.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文化上思想异常活跃、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文学、书
法等艺术发展 3.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特点、影响) 特点:血统上的融合;思想文化、风俗习惯融合 影响:经济上:打破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有利于北方
经济的发展和南方经济的开发 政治上:认同、接受汉族的政治模式 文化上: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胡汉文化在冲突
占田制(了解):西晋一朝颁布的土地制度。从占田制的内容 看,它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 度。其主要精神不在于对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而在于确 认和保护他们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
主干知识
二、社会经济上
1、农业 (1)土地、赋税制度 曹魏屯田制:土地性质;特点:形式;作用 北魏均田制(北魏-唐中期破坏),租调制(赋税制度);
(4)鼎盛:东晋时期,南北方士族左右政局。中央和地方实 权均被士族门阀控制,皇权弱化!南北朝后期衰落。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2014·海南单科·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 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 “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 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2.内容: 第一,设置中正: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州郡中正官是由中 央官员兼任。保证了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 第二,品第人物: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①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②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 德评语。③定品:即确定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 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于是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 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
特点: 本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影响: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实质: 内容: 评价: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3、政治制度 (1)君主专制的演进:
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过程: 目的: 手段:
重要知识点
政 治 文 明 目的:加强皇权 君主专制的演进: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手段:分割相权
秦:
西
三
汉:
公
内
九
外
卿
朝
制
(3)南方士族处于顺境,心理上无所忌惮,其家族组织之演进, 趋于分裂而为小家庭制。
7、南北门第比较和不同命运
(4)南方士族早有地位。故不顾再经心世务,乃相尚为庄老玄 虚。北方士族处异族统治之下,既不能澄清驱攘,只有隐忍 合作,勉立功业以图存全,故相尚为经术政务。故南方士族 不期而与王室立于对抗之地位,其对国事政务之心理,多半 为消极的。北方士族乃转与异族统治者立于协调之地位,其 对国事政务之心理,大体上为积极的。因此南方东晋以至南 朝,历代王室对士族不断加以轻蔑与裁抑,而南方士族终于 消沉。北方自五胡迄元魏、齐、周,历代王室对士族逐步 加 以重视与援用,而北方士族终于握到北方政治之中心势力, 而开隋、唐之复盛。
时间、前提、特点、土地性质、实质、作用
寺院经济、庄园经济发展;
魏晋南北朝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均田制:中国古代北魏至唐中叶政府推行的土地制度。北方长 期战乱,大量地主和农民逃亡,出现大量无主的荒地。政府就 把这些无主的荒地按一定的标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农民需要缴纳租调。(租调制又是赋税制度。成年男子要承担 一定徭役)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士族制度) 九品中正制 (3)门阀士族制度 士族: 士族制度:贵族化的官僚。庶族: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 表现: 形成原因: 演变历程: 评价: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士族制度(士族门阀制度)
1.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4、形成原因 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
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5、演变历程
(1)起源:汉代察举制下的大户、大族,通过染指于地方人 才举荐开始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士族门阀开始出现。
(2)发展:东汉末三国时期,战乱导致两汉文治精神寄托的 察举制倒退为秦汉之际的军功得官,曹魏尚书陈群“九品官 人”加以挽救。州设置大中正,郡设置小中正,属于中央兼 职。中正本处人担任,中正逐级汇报人才于中央!但选拔官 员权力仍操控于地方手中,九品中正制形成。士族门阀形成。
主干知识
二、社会经济上(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
济格局、边疆地区的开发) 1、农业 (1)土地、赋税制度 曹魏屯田制、北魏均田制(唐中期破坏),租调制等 ; 寺院经济、庄园经济发展; (2)工具:曹魏马钧改制翻车 (3)技术:北方耕耙耱技术 2、手工业 发明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蜀锦等 3、商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北方商业一度遭到破坏;草市出现 4、经济格局: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政局、民族融合、政治制度)
1、政治局势 分裂动荡、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3、政治制度: (1)三省体制开始形成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3)门阀士族制度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1、政治局势 分裂动荡、民族迁徙与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分裂动荡的表现:政权更迭、战争不断 民族融合的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年—589年
大分裂、大融合
时空框架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220年魏国的建立到589年隋朝统一 全国,共360多年的历史
阶段特征
一、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1.局部统一出现 (1)北方五次统一 (2)魏蜀吴三国鼎立,出现局部统一 (3)东晋偏安江南,南朝时南方相对统一 2.南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3.长期战乱、动荡、人民渴望统一 4.南北方经济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
6、评价 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 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 职,削弱了中央集权;其次,缩小了选官的范围,降低 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再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 以致出现“因人设官”ຫໍສະໝຸດ Baidu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7、南北门第比较和不同命运
士族门第同时亦在北方留存,但北方的士族其境遇与南方不同。 (1)南渡者皆胜流名族,在当时早有较高之地位,其留滞北方
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血缘 军功 品德 门第 才学
演变趋势
选官标准 选拔方式 主要启示
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以史为鉴
有人说现在的 公务员考试是 对中国古代选 官制度的批判 和继承,对此 应该怎么理解?
吸收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公开公平公正等因素,舍弃其 不合理的因素,增加了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
主干知识
二、社会经济上
5、开发边疆地区
①十六国北朝时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取得可喜的成就 ②孙权曾派兵到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是古 代文献中关于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最早记录。
主干知识
二、社会经济上
1、农业 (1)土地、赋税制度 1)曹魏屯田制: 土地性质; 特点: 形式; 作用 2)占田制
主干知识
一、政治上
(2)选官制度 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士族制度) 九品中正制 含义: 内容: 影响: 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 (3)门阀士族制度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1.含义: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220 年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而制定,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 时又有所变化。
不能南避者,门望皆较次。故思想上南渡者皆能言清玄,而留 北者,皆较笃实。(时称“鄙俗”)
(2)南渡衣冠,藉拥戴王室之名义,进入南方,视南疆如殖民 地。北方士族则处胡族压逼之下,不得不厚结民众,藉以增强 自己之地位,而博得异族统治者之重视。故南士借上以凌下, 北族则附下以抗上。情势既异,其对各方态度亦全不同。
重要知识点
政治文明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3.影响: ①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 才能并重。 ②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成为士 族把持政治、保护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出现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的局面,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士族制度: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只看世家出身,导致 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烟,在统治阶 级内部构成了一个士族阶层,并逐断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士族制 度”。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成为庶族。
3.表现: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庶族——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 小地主,也称寒族。) 文化上: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魏晋南北朝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屯田制: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 租。曹魏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民屯每 50 人为 1 屯,收成 与国家分成。屯田农民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军屯以士兵屯田, 60 人为1 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中走向融合
阶段特征
三、传承中孕育创新
1、政治制度上 三省制逐渐形成,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九品中 正制;以及承接汉代察举制,考试制度雏形为隋唐科举制准备 了条件 2、经济上 屯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租调制等为隋唐时期经济奠 定了基础 3.文化上 魏晋玄学和三教逐渐并流,一方面让汉代确立正统地位的儒 家思想遭受危机;另一方面为后代唐宋儒家思想新发展提供 机遇;
(2010·江苏单科·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
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
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演变历程
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秦
汉代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课堂总结
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 一个发展的时代。”请结合史实论述此观点。
动荡:三百六十年的分 裂割据时期,国家大分 裂,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南北处于对峙状态。北 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发展:民族融合、三省体 制、九品中正制;南北 经济趋于平衡、经济重 心开始南移、均田制; 玄学兴起、三教合流、 书法、绘画都有所发展。
制
度
度
尚书省:三国时曹操移尚书吏部曹、选部曹 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将汉武帝建立的内 朝转为外朝官署,这是尚书省建立的开端。
中书省:曹丕以尚书诸曹权力过大,遂以专 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中书省, 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
门下省:南北朝时侍中、散骑常待的权力逐 渐扩大。北朝则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 机构的重心。晋代,正式有门下省的建制。
5.演变历程: (5)至隋唐两代,度止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婚烟不 问阀阅。到唐朝时,士族仍有一定势力,士族势力的强大对皇权不利,唐太 宗命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传统士 族降为第三等。武则天时期修《姓氏录》仍以现任官职高低为划分等级的标 准。宋朝以后,“士”或“士人”一词逐渐成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特 指“士族”。
土地性质:国有制、需要缴纳租税 特点:土地不得买卖 形式:民屯和军屯(兵农结合) 作用:曹魏屯田对安置流民,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创造了物质条件。
魏晋南北朝田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有编户齐民下的自耕农经济,还有屯田制 和均田制,士族门阀控制的占田制和庄园经济。
阶段特征
二、动荡中孕育着发展
1.经济上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2.文化上思想异常活跃、科学技术成就突出、文学、书
法等艺术发展 3.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特点、影响) 特点:血统上的融合;思想文化、风俗习惯融合 影响:经济上:打破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有利于北方
经济的发展和南方经济的开发 政治上:认同、接受汉族的政治模式 文化上: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胡汉文化在冲突
占田制(了解):西晋一朝颁布的土地制度。从占田制的内容 看,它是一种既保证政府收入,又保护士族特权的一种土地制 度。其主要精神不在于对官僚士族的特权加以限制,而在于确 认和保护他们已占到大量土地和户口的既成事实。
主干知识
二、社会经济上
1、农业 (1)土地、赋税制度 曹魏屯田制:土地性质;特点:形式;作用 北魏均田制(北魏-唐中期破坏),租调制(赋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