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展 历 史
萌芽阶段
出现时期 盛世时期
萌芽阶段
《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 象描写,如“关睢”、“桃花”(《诗经》)“薄荷”“挚鸟”(楚辞) 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 的价值。在《诗经》、《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 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 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 操写了一首《观沧海》,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唯一 的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魏晋之前,汉族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 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 玉。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诗人退隐躬耕,亲事农桑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 人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决裂的决 心。全诗洋溢着诗人脱离官场的畅快淋漓之感和寄情山水的 怡然之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 ������ ������ ������ ������ ������ ������ ������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 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 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 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 境界的追求。
真题链接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①昼已昏:天已黄昏。④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 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 回。 ⑤ 岩扉:岩洞的门。 ⑥幽人:隐士。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⑦ 喧:吵闹. 1. 诗中展现了江边、山中两个场景,说说诗人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潇洒超脱 2.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衬托;表现出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洒脱的胸怀。 3. 赏析“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烟”和“忽”的妙 处。 “烟”突出了鹿门山暮霭缥缈,朦胧迷离的景象;“忽”字是诗人微 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 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
A 、描写景物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 实结合、正侧结合 B、写景的空间排列次序:由大至小、由小至大、 由远至近、由近至远、由上到下 C、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触觉
精讲精练 一、课内精选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出现时期
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 则始于魏晋六朝,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 魏晋六朝,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 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 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 “膏火白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他 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 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 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 琼瑶,纤鳞亦浮沉。(左思《拈隐诗》)。山水诗又经过了五言诗的曲折 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 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谢灵运
如果说陶渊明开寄意田园山水之先河,与陶同时代而稍后的谢灵 运则开模山范水、雕缕字句的先河。谢灵运山水诗句秀辞巧,如 善于调度语言的匠师,往往一字而传山水情态,在提炼诗意,感 悟语言方面有过人的才气,这一点连李白也佩服之至。如“林壑 敛冥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乱流趋正 绝,孤屿嵋中川。”(《登江山孤屿》)“白云抱幽石,绿蓧媚 清连。”(《过始宁野》)“池塘生春草,柳园变鸣禽”。 (《登池上楼》)“春晚绿野秀,岩高自云屯。”(《入澎蠡湖 口》)“野旷河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对山姿水 态、昏晓阴晴的变化穷貌极形精雕细刻,细微独到描摹,再现了 一种自然美的艺术境界。从这一点上看,谢灵远绝对的灵慧,观 察事物十分精微,驾驭语言的能力十分高超,山水风光,经他妙 手剪辑,即刻制成了流光溢彩的清丽画面,因而在魏晋时代汉族 诗歌中独树一帜,令后人有“谢诗如新发芙蓉、自然可爱”之说。
杨万里
杨万里从“师法古人”迈进到“师法自然”,建 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当时“诗歌转变 的主要枢纽,开创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杨万 里对自然景物有着特别的敏感,独具眼光和心胸, 观察细致,领会深刻,描写别有生趣,往往在平 凡中捕捉到不平凡的情趣。
山水田园诗答题技巧
把握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围绕问题: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什么意象——意 境——表达情感) 2、作者是怎样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的?(侧重表现手 法) 明确答题常用术语 1.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 生活,闲 适淡泊,悠然自得等等。 2. 画面意境——恬淡宁谧,清新淡雅,明丽绚烂,雄浑壮丽, 清冷空寂等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 情。 4.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等
李白
李白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山水诗本来 就是诗人审美理想的对象化,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山水诗必然 要表现诗人自我。但是在王维、孟浩然等诗人那里,自然山水 画主要是他们寄托精神,消融苦闷之处所,因而,“自我”也 就常常消融在自然景物之中。而在李白,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 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还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 的天地。强烈的主体意识,使诗人“自我”不是消融隐没在自 然山水画中,而是使自然积极地表现着诗人自我。 物我合一的艺术思维,产生了移情作用。 李白的山水诗,还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 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
王维
王维写过政治诗,边塞诗,但能反映他独特成就的还是他那别有胜 景的山水田园诗。他目睹了官场倾轧,世情翻覆,并且自身也体验 到了仕途的沉浮不定后,“愿得燕弓射天将,纵死犹闻侠骨香”功 业心和热情迅速冷却下来。中年以后,即抱持了“漆园非傲吏,自 阙经世务。但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生活态度,内隐外仕, 选择了一条亦官亦隐的生活道路。他的山水田园诗,既是个人心灵 的写照,也是时代思潮在诗国的投影。 王维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更多见清逸雅致的山水画 面。 但是,王维诗中更多是那些带有几分禅思玄意的清逸雅致的画面, 他是一位悟性极高的人,超人的才气不仅在诗、书、画多方面卓有 成就,而且在参禅悟道方面,也有大彻大悟的智慧。画家的眼光, 音乐家的听觉,诗人的感觉,佛家的心态,赋予他一种不同凡响的 艺术力量,他几乎把每一项景物都注入特有的灵魂和感觉,又把自 我消融在景物里,形成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庄禅境界。王维的 山水诗,以境写心,了无痕迹,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意外有意, 韵外有致,有一种悠远的意境。
陶渊明 谢灵运 孟浩然 代表人物 王维 李白
杨万里
陶渊明
陶潜作为山中田园派开宗立派的诗人,他们都明显地受到了玄学思 潮的影响,但由于地位及生活道路不同,玄学在他们诗中又有不同 的印迹。陶诗中的玄旨和理趣,不只表现在诗中多有饱含人生经验 的理悟,更重要的是那种玄旨就渗透在诗中“此中有真意”的田园 画面上。而谢诗主要是通过那些“空翠难强名,渔钩易为曲”“遭 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之类的玄言理悟来表达,“玄旨”并未完 全化入到他的诗中。 陶诗虽然以自然为审美对象,并崇尚自然,但是追求的不是外物自 身,而是心灵之趣。他的诗,是写意,而不是摹象。陶渊明原本是 飞翔于田园的慧鸟,至情至性,自由自在是他的本性。因性真直率, 故做不了污浊世态下的好官,一旦脱离樊笼,复返自然,喜庆之情, 不能自已。《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活脱脱勾勒 出一个超然物外,悠闲、适性的伟大诗人。透过晨雾暮霭,他葛衣 芒鞋,荷锄走来。简朴的居处,平常的村落,作者却以十分欣赏的 口吻一一道来,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诗人率真的心性和卓迩的气 节,犹如芰荷滚露,月白风清。他的田园诗,是他人格精神的外化, 所以,他写景物重在写意,只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素的物 境的融合,呈露着浑然天成的大境界。写诗,对他来说只是那种 “旷而且真”的怀抱的自然流露。苏东坡说“陶渊明意不在诗,诗 以寄其意耳”,元好问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渔翁的日常生活:靠山而宿,临溪取水,燃竹做 饭,日出捕鱼,泛舟青山绿水间,白云为伴,诗人并以渔翁生 活自喻。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然世外,志趣高洁,又略显 孤寂的情怀。
孟浩然
幽居襄阳鹿门山的孟浩然,寄情山水,一生不仕,是封建时代少有 的流名千古的布衣诗人之一。李白有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 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 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乃真隐者。古代士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选择了第二条路,清心寡欲, 淡泊宁静地陶醉于自然山水之中,追求诗歌的最高境界——自然美。 他的诗近于陶诗,而又自有风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这类气象雄浑的诗并不多见。有代表 性的还是那些呈现着清寂、冷峭意境,深印着隐者情调的诗作。他 诗写隐者的情怀:“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 雁飞天。……”。(《秋登兰山寄张五》)他诗写田家的欢趣:“故 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林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清寂 冷峭的意境,自然恬淡的情趣,然而掩饰不了内心的孤清和寂寞。 抱卷沉思,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心高气傲的诗人郁郁独行在山道上, 山风吹拂着飘逸的长衫。
盛世时期
山水诗形成以后,虽然它在不断寻求外部空间的开拓和内部体制的完善, 从而在各个不同时代,而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但是,道释玄禅的人生情 趣和艺术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山水诗的发展中。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 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 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在唐代诗人中, 没有哪一个人没有写出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 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山水田 园诗到了宋代以后,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 有行文不拘一格,使人耳目一新之作,但山水诗的境界上子已远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八讲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 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 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 白描手法。
来历: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南朝山水诗派, 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 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