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52例中医治疗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52例中医治疗体会
蔡
喆*
巨
静**
中图分类号:R6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9-0015-02
*甘肃省秦安县中医院(741600)**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741600)2012年3月22日收稿
摘
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并发症形成机制、中医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胸腰椎
骨折后腹胀便秘并发症的患者资料,主要内容为病情、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结果:52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均有明显效果。结论:利用中医辨证施治并配合穴位针灸治疗,来解决胸腰椎骨折后的腹胀便秘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效果。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腹胀;便秘
胸腰椎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骨折后,局部疼痛、腹胀痛、便秘是临床常见症状[1],林梓凌认为脊柱创伤仍然是身体各部位骨折并发便秘最高的病,其早期症状除疼痛外普遍存在腹胀、便秘、纳差等合并症状。本院自2007年1月以来用中医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胸腰椎骨折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的患者52例。男33例,女19例,T12骨折18例,L1~5骨折26例,胸、腰椎均有骨折8例。
1.2诊断标准:外伤后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或CT 提示有胸腰段椎体骨折者;上腹部胀闷,重者满腹胀满感,体征腹部呈弥漫性膨胀,甚至高过剑突,腹壁软,叩诊鼓音;3d 以上未解大便者;均无腹腔脏器损伤,且无脊神经横断伤,未出现截瘫,伤前无器质性肠道疾病。
1.3方法:(1)中药液灌肠:组方:大黄100g 、丹参50g 、川牛膝100g 、厚朴50g 、路路通50g 、川芎50g ,加水1000mL 煎至250mL 保留灌肠。(1.2)护理:灌肠前向患者说明其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减轻紧张心理,以取得配合。取中药制剂250mL ,加温使药液温度为33℃左右,灌肠时嘱病人大口哈气,尽量使肛门括约肌放松,插肛管手法要缓慢轻柔,肛管进入肛门20~25厘米时开始滴入药液,以60滴/分的速度滴入,滴完后要求患者继续保持左侧卧位30~60min 。灌肠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剧烈腹痛等不适反应时,应停止灌肠,对症治疗。同时配合穴位针灸治疗。针灸法选用主穴为天枢、支沟、上巨虚、大肠穴、中脘,以捻转为主结合提插的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1.4疗效判定[2]
:以治疗后排气及伤后至第1次排便的时间间隔
及腹胀情况为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2h 内排气、排便、腹胀消失;有效:治疗后24h 内排气、排便、腹胀减轻;无效:治疗后24h 内无排气、排便、腹胀无减轻。2结果显效:38;有效:14;无效:0。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的原因是,胸腰椎骨折主要伤及督脉和膀胱经,经脉瘀阻,内传脏腑,导致脏腑传导功能失调,加之气血紊乱,淤血内聚,阻滞气机,瘀滞于肠中与燥屎相结,阻塞肠道,腑气不通。现代医学认为,正常的排便反
射是直肠内粪便刺激肠壁内感觉感受器,刺激信号传入脊髓骶段的排便中枢,并上传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命令排便中枢,发出排便冲动,使直肠平滑肌加强蠕动,提肛肌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排出。当胸腰椎骨折后,由于腹膜后血肿的形成,刺激甚至压迫植物神经,而致其功能紊乱,使肛门括约肌的随意控制及直肠的排便反射均消失,肠蠕动减慢,甚至麻痹。粪便在肠内滞留时间过久,水液被吸收,而致便质干燥难解。
中药灌肠除灌入溶液刺激肠蠕动,排出气体和粪便,肛管插入肛门20~25cm 时,药液直接灌注在直肠以上的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内,既避免了直接刺激直肠壁排便感受器,又有利于药液与结肠黏膜的充分接触[3],
药液滴入速度慢,使药液充分软化粪便,加之药液温度控制在33℃左右,对肠黏膜无明显刺激,有利于药液吸收和损伤组织修复[4]。中药组方中的大黄具有泻热通便、逐瘀通经的功能,药科研究表明,大黄可以通过促进SP 释放来兴奋肠道,促进肠道运动,对肠道传输有较强的促进作用[5]。川牛膝和路路通具有活血通络的功能;厚朴具有行气宽中,散结消痞的功能;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的功能;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能。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活血、利气通腑之效。用灌肠法给药,可使药液直接促进肠蠕动,产生泻下作用,同时发挥中药活血通经、利气通腑、祛瘀止痛的综合功效[6]。穴位针灸对尿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有效地促进胃肠平滑肌、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达到排气、排便的目的[7]。其中天枢为大肠募穴,属胃经,调理胃肠,通导积滞,可治疗腹痛、肠麻痹等[8];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顺则腑气通条;上巨虚是大肠下合穴,有“合治内腑”之意,明理腑气,恢复大肠传导功能,调畅大肠气机。临床以4穴为主,可配合大肠俞、中脘等穴,通过针刺相关胃肠膀胱穴位,促进植物神经功能恢复,加强胃肠传输能力。
利用中医辨证施治并配合穴位针灸治疗,来解决胸腰椎骨折后所引起的腹胀便秘并发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减轻患者痛苦,而且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和康复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骨折早日愈合。参考文献
[1]戚仁铎,王淑娟.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40.[2]徐玉梅,郑庆元,等.大黄液灌肠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腹胀、便秘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4):265~266.[3]钱连云.对保留灌肠术方法的改进[J].护理研究,2002,16(10):618.
[4]张式福,张永胜.灌肠药物温度对结肠炎疗效的临床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1,8(2):23.
[5]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等.15味中药促进胃肠动力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