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礼貌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礼貌原则
2.1莱考夫的礼貌三原则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莱考夫(Ro b in L a ko ff)提出了礼貌三原则:
(1)不要强加,即不要干预别人的事情。
(2)提供选择,即让听话人自己决定。
(3)友好相待,即双方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
莱考夫还认为,礼貌原则虽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现方式会有差别,但其基本形式是一致的。
2.3利奇(Geo ffer y L eech)的礼貌原则
(1)得体准则: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尽量让别人多得益。
(2)慷慨准则: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誉准则:尽量少贬损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
(4)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损自己。
(5)一致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
(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2.3汉文化的四大礼貌原则
(1)贬己尊人原则。指称自己或与己相关的人或失误时要贬要谦。称听者或与听者有关的人与事物时要抬要尊。
(2)称呼准则。即用适当称呼主动跟对方打招呼,在相互称呼时要遵循上下、贵贱、长幼有别的传统来体现人际交往中的社会关系。
(3)文雅准则。选用雅言!禁用秽语,多用委婉!少用直言“避免直接提及使人不愉快或难堪的事物。
(4)求同准则。说者、听者在诸多方面力求和谐一致,尽量满足对方的欲望。当不得不批评别人或发表不同意见时,往往是先褒后贬,即先把对方赞扬一番,指出并肯定双方共同点。然后再说出不同点、不赞成或该批评之处。这样,批评作为言语行为虽不礼貌,但能以礼貌方式得以解决。
2.4礼貌原则的文化差异
英语民族和汉语民族在礼貌特征上有许多共性,其核心思想都是在言语中尽量减少他人付出代价,尽量夸大他人益处。但汉语言文化的贬己尊人准则等是汉民族特有文化现象,与英语民族注重隐私和个人自主性存在巨大文化差异。
体现在称呼上,汉语配套的谦称“鄙人、在下、拙荆、犬子”等,尊称有“阁下、兄台、令郎”等。比较而言,英语中谦语远比汉语少。
恭维属于利奇所说的“赞誉准则”,即尽量多赞誉别人。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恭维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在英语文化中,受到恭维时往往采用“一致准则”,很少加以否定,目的在于“增加与对方的一致”。但中国人对待恭维,往往太遵循“慷慨准则”,习惯“多让自己吃亏”,又太遵守“谦逊准则”,尽量少赞誉自己。
3.1面子原则
“面子”这一概念首先是由中国的人类学家胡先缙在1944年首先介绍到西方的。
布朗和列文森(B ro wn&L eviso n)认为面子指每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树立
的、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通过与其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
持或增强。
高夫曼(E.Go ff ma n)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问题。认为人们在交往
中无时无刻不涉及脸面工作(fa c e-wo rk)。“面子”是人类行为准则之一,渗透
于人际行为之中。它是个人的自我体现,是安全感和幸福感的中枢。要想自
己不丢面子,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
3.2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面子又可以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
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阻碍,有
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
很多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a ce-t h reat en in ga ct s),讲究礼貌就
是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的威胁。
在交际中,理想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要顾忌他人的面子需求,不威胁他人
的面子。
3.3面子中外文化差异
中国文化中“面子”的隐含之意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它所倡导的是:一个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服从于自己所在的社团或社会。个人应该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普遍认为中国文化是以“积
极面子”为其特征的。
美国文化比较重视“自由”和“个人主义”。也就是说,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
自我行动的权利,厌恶对他人事务的干涉,尊重个人的隐私,并对个人的癖好、特点有相当的容忍度。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美国文化则偏重于“消极面子”。
以请客人到家里吃饭为例:
客人会说“真好吃”——照顾主人“积极面子”
对要好的朋友,主人常会说“你自己随便啊!”——给客人自己选择的空间,照顾客人的“不被干涉”的消极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