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第117条谈张仲景针灸学思想及现代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阳宜针, 三 阴宜灸 ”的治疗 大法, 而是 “ 灸其核 以 散寒邪, 服桂枝 以补心气 。 ”从本条 中可 以体现 出张仲 景 以下几个方面 的针灸学 思想 。
条接 第 2 6 6条而言, 从第 2 6 6条和本条 “ 柴胡汤证罢 ”
来看, 可知原来是一个少 阳病, 张仲景在这里强调少 阳
秋水仙碱 2 4 例对照 , 疗 效优 于对 照组。 此外, 灸法还具
有 养 阴 清 热 、扶 正培 元 的 作 用 … ,《 红 炉 点 雪 》 :“ 虚
病得火而壮者, 犹火 迫水而 气升, 有温补 热益之义也 。 ” 气虚 发热, 用灸法 以热补气, 此为甘温除热之意 。现在 临床 运用颇多, 疗效 良好, 如灸足三里 、脾俞 、中脘等 治疗 小儿疳 积 、 午后潮热等 : 三伏天 隔姜灸肺俞 、 膻中、 膏肓俞、 足三里等治疗气虚或气 阴两虚之 哮喘 : 隔蒜泥 灸华佗夹脊穴 、膏肓俞 、足三里等治疗肺痨后期 见气 阴两虚 、肺 肾同虚证 。唐照亮等 研 究所 复制的急、 慢性炎症 以及细菌和病毒感 染等 5种大 鼠, 包含有各 种 “ 热证 ”表现 。应用艾灸 治疗后对其有抗 炎、抗感
1 三阳证禁用烧针思想及应用 烧针, 主要用 于治疗 沉寒痼 冷诸症, 可治疗顽 固性 的虚寒痹症, 起到散寒通 阳的作 用, 但对于一个外感病, 用烧针 的方法来强迫发汗 , 就会造 成不 良的后果 。 正如 著名 医家 李克绍“ 指 出:“ 烧针 发汗有两个缺 点, 一是 患者 易受惊恐 , 心气 因惊而虚 : 二是 防护不周 , 针处 易
核 起而赤 者, 必 发奔豚, 气从少腹 上冲心 者, 灸其 核上 各 一壮 , 与桂枝加桂汤, 更加桂二两也 。 ” 本条主要阐述
因烧针发汗导致奔豚病的主症及处理原 则。 烧针, 即将
下之 , 因烧针烦躁 者,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汤主之 。 ” 指出 误用烧针损 伤心阳, 影响 了心主神志 的功能, 用桂枝甘 草龙骨牡蛎 汤治疗 : 再如第 2 9条 中“ 若重发汗, 复加烧
础上加 入灸法 治疗流 行性 出血 热一病, 较单纯 西医治 疗效果好 , 他指 出 : “ 热证 宜灸例 证确凿, 对于发热的 急性传染病, 不论是属 于病 毒或细 菌感染均宜用灸 。 ” 急性乳腺 炎、扁桃体炎、痤疮 、小儿外感发热等疾病, 也经常使用灸法 。 另外, 祛痰散火是是古代医家对灸法 在热证运用 中的又 一个 经验总结,“ 痰病得火而解者, 以热则气行 , 津液流 通故也 。 ”现在临床运用最广 、疗 效 最佳 的是用 灯火灸 治疗小儿痄 腮, 临床上还 可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2 4 5
【 文献标 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0 9 5 7 . 2 0 1 3 . 0 5 . 4 1 7
《 伤寒论》第 l l 7条 : “ 烧针 令其汗, 针处被寒,
“ 若 加温 针 , 必怵惕, 烦躁不得眠 。 ” 明确 提 出 阳 明病 不
片刻冲逆平息而复正常 。 笔者认为, 这实 际上是心 肾之 间的关系失调所致 。心 阳虚衰 , 不能下济 。 肾阳, 肾水之
寒气必上冲犯心胸 。 对 于 其 治疗 方 法 , 张 仲 景 不 拘 泥 于
可用 温针 。若误用温针, 则火气 内攻 。心神被扰, 故惊 惕不 安, 烦 躁不得眠 。 第 2 6 7条 : “ 若 已吐 下发汗温针, 谵语, 柴胡汤证罢, 此为坏病, 知犯何逆, 以法治之 。 ” 本
痛 风 。李 剑 松 等 用 灸法 治疗 痛 风 3 6例 , 与 口服 西 药
太阴病篇中第 2 9 2条 、 第3 0 4条 、 第3 2 5条, 少阴病篇
中第 3 4 3 条、 第 3 4 9 条、 第 3 6 2条, 而对于禁灸的条文, 则 出现在太阳病篇 中第 1 1 5 条 、第 1 1 6条。《 伤 寒论 》 中除 了直接谈到灸外, 还写 了大量 “ 火疗 ”的原文 。火 疗, 包括灸、熏、熨 、 温针 等治法, 除 了灸 以外, 余者与 灸法大致相 同。如太 阳病篇 中第 6条、第 l l 0条 、第
上海针灸杂志 2 0 1 3 年 5月第 3 2 卷 第 5期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0 9 5 7 ( 2 0 1 3 ) 0 5 — 0 4 1 7 - 0 3
・
・4l 7・
文献 研 究 ・
从 《 伤寒论 》第 1 1 7条谈张仲景针灸 学思想及现代 临床应 用
1 1 2条 、第 1 1 3条 、第 1 1 4条, 阳 明病篇 中第 2 0 0条,
少 阴病篇 中第 2 8 4条 。这些条文都是谈误用火疗后 的 变证 。 从 以上论述可 以看 出, 张仲景在三 阳病大多谈 的 是灸法 的禁 忌症 : 而在 三阴病谈的则是灸法 的适应症, 由于三 阳证 多实热 证, 三阴证多虚寒证, 这就被后世人
逢 冰
( 中 国中医科学院广安 门医 院, 北京 1 0 0 0 5 3 )
【 摘要 】 《 伤 寒 论 》是 我 国第 一 部 理 法 方 药 比较 完 善 的专 著 。文 中 除 了 记 载 大 量 方 药 外 , 还 记 载 了许 多关 于针 灸 学 的条 文 , 对 针 灸 的 应 用 和 禁 忌 证 均 作 出 了 明确 的说 明 。 《 伤 寒 论 》中 提 出的 思 想 , 为 后 世 针 灸 学 的 发 展 提 供 了典 范 。 本文结合 《 伤寒论 》 i 1 7条 原 文 , 从 “ 烧针令其汗 ” 、“ 灸其 核上各一壮 ” 、“ 与 桂 枝 加 桂 汤 ”3个 方 面 入 手 , 分析张仲景的针灸学思想。 【 关键 词 】 针灸疗法 : 文 献研 究 :《 伤寒论 》
明艾灸对热证大 鼠有行气活血 、扶 正培元 、解 毒化瘀
的作用 。
但是 它的病 因是因感受寒邪, 寒邪束表, 汗孔 闭塞 而引
起发 热, 因此 张仲景 首先采 用灸法 , 如第 4 8条 中“ 设面 色缘缘 正赤者, 阳气 怫郁在表, 当解之、熏之。 ” 从 原文
第 1 l 4条中 “ 太 阳病, 以火 熏之 , 不得汗, 其人必躁 。 到
用 的先是 “ 灸其核上各 一壮 ”, 以散外寒 : 再用桂枝加
桂 汤 温 通 心 阳, 平 冲 降逆 。这 充 分 体 现 了 《 伤 寒 论 》的
针 者, 四逆 汤 主 之 。 ”指 出原证在误服 桂枝汤致变 后, 不但 不 予 救 误 , 反而复用药物和温针强发其汗, 必 致 大
针 体在 火上加 热后刺入人 体 的一种治疗 方法, 本来是 用于沉寒痼冷 的病症, 医者 却用 来治疗 太阳病, 强迫其 发汗, 汗 出腠理 开, 外 寒进入针剌 的部位 , 针刺 处 由于 寒闭阳郁而见局部红肿如核 , 故见 “ 核起而赤 ” : 医者 强令发汗, 损伤心 阳。阳虚者, 阴必乘之 。下焦水寒之 气 乘虚上犯心胸, 发为奔豚 之证 。奔 豚之证, 张仲景在
使 用 铺 棉 灸 法 治 疗 神 经 性 皮 炎 、 带状 疱 疹 等 有 明 显 热 象 的皮 肤 病 , 临 床 疗 效较 好 : 周 楣 声 在 西 医治 疗 的 基
在现 代临床过 程 中火针 疗法得 到广泛应 用, 多用于治 疗痹证及 经筋病变 。庄礼兴等 认为火针 治疗 软组织
病不可用温针治疗 。其他条文诸如第 1 6条 、第 1 5 3
条等, 张仲景也 明确提 出三 阳病不可用温针、 烧针 。 从 本 条 以上所 谈到 的误治 的条 文可 以看 出, 张仲 景 旨在
告 诫 医 者 三 阳病 应 禁 用 烧 针 。 火针在 《 灵 枢 》 中称 为 “ 烧针 ” 、“ 燔针 ” 。《 针 刺
针、 灸、 温热 于一体 的三重作 用, 刺激 穴位 和病灶 部位,
可振奋机体 阳气, 达到温经散寒 、 祛湿 除痹 、 通经活络 、
升阳举陷、 散瘀 消肿之 功 : 促进代 谢产物 及炎症物质 吸
收, 消炎镇痛 : 调节脏 腑机能, 激发经气 , 使经络通调 , 气血 畅行 。 凡温热疾患和 阴虚之体, 皆不可使用烧针 恐其伤津耗血动气 , 产生火 热内攻之 象。 火针的操作要
损伤, 取 阿 是 穴 可 治疗 急性 腰 扭 伤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
跟痛 症、肱 骨外上髁炎、颈肩综合症 、踝关节扭伤 、 肩 关节周 围炎等 。陈纯涛等 报道火针 治疗带状疱疹 5 0 例 临床 观 察, 结 果 治疗 组 痊 愈 3 8例, 显效 率 为 9 2 % 。黄蜀等 采用火针治疗座疮 7 l 例, 盘龙火针烧红 后速刺入 消毒 的痤疮 结节囊 肿顶部 , 并完全 引流其 内 容物 , 总有效率达 9 5 . 8 % , 无 1 例不 良反应 。 2 热症用灸思想及应用 《 伤寒论》 中谈 到了大 量用 艾灸治疗 的条文, 诸如
们概括为 “ 阴证 宜 灸 , 阳证 忌 灸 。 ”
纵观 《 伤 寒论》全文, 笔者认为, 这种说法有 失妥 当。 本条 明确指 出, 误用烧针后 的症状表 现是 “ 核起而
赤” , 即针刺部位红肿热痛, 这 虽然 是 一 个 热 性 的症 状 ,
染和抗病毒 的作用, 能改善 “ 热证 ”大 鼠的微循 环, 表
点为烧针 要 “ 红 ”, 进针 要 “ 快 ”, 定穴要 “ 准” 。
金元医家刘完素提 出, 灸法有 “ 引热外 出 ” 和“ 引 热下行 ”的作用 。朱 丹溪亦提 出 :“ 热者灸之, 引郁 热之 气外发, 火 以畅达, 拔 引热毒, 此从治之意 ”之说 。 艾灸引热邪 外出, 临床多应用于治疗疮疡肿毒 、 疔疮疥 疖的初期, 用灸法 引热促脓 , 可缩 短病程 。黄迪君经常
及误用烧针 后造成 的不 良后果 。如第 l 1 8条中 “ 火逆
作 者 简介 : 逢冰 ( 1 9 8 8一 ) , 女, 2 0 1 1级硕 士生
・4l 8・
Sh a n  ̄ h a i J Ag U . mo x. Ma v 2 01 3. V0 l 3 2. NO 5
聚英》: “ 凡症块结积之病, 甚宜火针 。 ”火针 具有汇 聚
受风寒侵袭 。 ”本条所 言本是一个太阳伤寒表证, 应用 麻黄汤发汗解表, 医者却用烧针 令其 发汗。 虽同属发汗
治法 , 但其结 果却大相 径庭, 致使心 阳虚衰, 下焦寒水 之气上冲 心胸 。纵观 《 伤寒论》全 文, 张仲景在多处谈
经不解 , 必清 血 , 名为火邪 ” 来看, 此 处“ 熏之 ” 应为 “ 以
3 灸药合用 的思想
本 条 对 于 误 用 烧 针 后 形 成 奔豚 的 证 治 , 张 仲 景 采
百度文库
火熏之”的省文, 其法当包括艾灸、熏、熨等治法。本
来是一个热证, 表 现 为 满 面 通 红 的症 状 , 但 这 是 由于 阳
《 金 匮 要 略 》 中记 载 :“ 奔 豚病 , 从少腹起, 上 冲 咽 喉, 发作欲死, 复还止 。 ” 即气 从 少腹 上 冲胸 咽 , 烦 闷欲 死 ,
汗 亡 阳, 出现 四肢 厥逆, 下利清谷 、恶 寒、脉微等症 , 用 四逆汤 急救回阳 。 张仲 景在 《 伤寒论》原文 中除了谈及 “ 烧针 ”外, 在更 多的地 方还谈到 了 “ 温针 ” 。温针, 指针刺和艾灸 合 用的一种 方法。操作时, 针刺一定穴位, 将艾绒缠于 针柄上点燃, 以使热气透入穴位 。虽与烧针用法不 同, 但 实质相 同。 如第 i 1 9条中 “ 太 阳伤寒者, 加温针必惊 也。 ”明确提 出太阳伤寒不可用温针 : 又如第 2 2 i 条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