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重点归纳

——肥龙出品,必属精品第一章第一节

广义教育侠义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侠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教育学的定义

三个要点:一是界定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二是界定教育学研究的目的,三是界定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学定义可表述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第一章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

1.产生了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

2.教育内容大为丰富

3.学校教育有了明显的阶级性

4.学校教育开始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

1.学校体制趋于完备

2.教育功能有所拓展

3.教育在阶级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它的等级性和宗教性(宗教性主要指西方中世纪教育)

现代教育的特征

1.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

2.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3.教育民主理念的确立

4.教育的多元化

5.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7.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进

8.教育技术不断更新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被认为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著。《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苏格拉底好谈论而无著述,其言行大多见于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他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

“苏格拉底法”或“苏格拉底问答法”,他本人称之为“产婆术”,是他用于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又译《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有“教育学之父”之称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以抗衡天赋概念说。

杜威于1899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传统教育”的概念并以此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作了定性,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长 2.教育即生活 3.做中学4.儿童中心

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1.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 2.重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3.提倡“从发现中学习”

第二章第一节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论述题)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1.个体的先天性素质

个体的先天性素质指个体所具有的一切与生俱来的特质。

2.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

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3.个体活动

所谓个体活动,是指由个人行为构成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能够制造政治舆论

第二章第二节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政治制约着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1.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所具有的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2.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在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时间的早迟上的不一致性。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互补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所具有的互相补偿的特性。

5.人的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整体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所具有的相互牵连、相互制约的特性。

6.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同之处。

第三章(不考)

第四章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四章第二节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P120 了解各自观点)

第五章(不考)

第六章第一节

教师的地位、权利与义务(P160 认真看)

教师地位是通过法律确定的权利和义务来体现的,正是这些权利和义务的性质和规定揭示了教师特定专业法律地位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途径可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持续的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从而不断接近专业成熟的境界。

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向

1.“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2.“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3. “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第六章第二节

什么是学生?

1.学生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结合体

2.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客体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学生的不同类型

1.优等生

优等生一般是指学业成绩优秀,在校行为表现良好的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