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翻译症

合集下载

如何突破翻译难关

如何突破翻译难关

如何突破翻译难关翻译是一门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领域。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例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专业知识等。

本文将探讨如何突破这些翻译难关,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充分理解原文在进行翻译之前,首先要对原文有个全面的理解。

细读原文,理解其中涵盖的内容和表达的核心意思。

如果对原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导致翻译偏离原意或者丢失细微的语义。

在理解原文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相关的文化因素和语境。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例如习惯用语、成语、文化典故等,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误解或产生歧义。

二、扩展词汇量翻译要求丰富的词汇量,并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到翻译中。

因此,积极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对于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的丰富性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翻译人员平时多阅读各类书籍、文章、新闻等,提高对不同领域的词汇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积累常见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表达方式,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三、注重语言风格和语法准确翻译语言风格和语法对于传达原文的思想和观点至关重要。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确保语句通顺、符合语法规则,并且保持与原文一致的语言风格。

为了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参考原文中的表达方式并进行灵活运用。

同时,审慎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词语,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

四、利用翻译工具和资源虽然翻译工具不能替代人工翻译的准确性和创造力,但在处理大规模文件或者查找特定词汇时,它们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

例如,利用在线词典、语法检查工具和翻译记忆库等资源,可以快速查找专业术语、验证语法准确性,并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在使用翻译工具时,也要注意其局限性,及时纠正机器翻译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保持对翻译结果的审查和修改,以确保翻译质量。

五、与他人交流和合作交流和合作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因素。

与其他翻译人员、专家和领域内的相关从业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可以获取更多的建议和反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翻译症的表现层面、原因及克服方法

翻译症的表现层面、原因及克服方法

翻译症的表现层面、原因及克服方法作者:李国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3期摘要:翻译症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从词语层面、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讨论了翻译症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翻译症语境树杈句波浪句汉语思维英语思维一、翻译症的定义翻译症(translationese, translation syndrome)是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其定义为“formal fidelity, with resulting unfaithfulness to the content and the impact of the message (形式上忠实,而结果却是对原文内容和效果不忠实)”,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译文语言生硬牵强,行文不自然、不流畅,晦涩费解,佶屈聱牙,甚至不知所云,谓之英式汉语或中式英语。

其主要成因是不了解双语的词汇、句子结构、文化习俗、思维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照搬字典释义,把原文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机械地移植到译语中。

二、词翻译症的主要表现翻译症的各种表现可以从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词语层面上的表现1.照搬字典词条释义(1)My idyll would have been perfect had it not been for a persistent bee that began buzzing around me. The bee was of the common variety that plagues picnickers.译文1:要是没有一只蜜蜂围着我不停地嗡嗡地飞,我的田园诗一定会一直都是完美无暇的。

这只蜜蜂是传染瘟疫给野餐者的普通种类。

译文2:要不是有个蜜蜂在我身边嗡嗡不停,我一定会非常安闲自在。

那是个常见的蜜蜂,喜欢骚扰野餐者。

“idyll”和“plague”字典释义分别为“田园诗”和“传染瘟疫”,在该语境中均需转义处理,才能确切地表达出原作的风格。

英汉语言比较

英汉语言比较

• 努力钻研原文
要深入钻研透彻理解原文,不要 停留在表层的意义上。要学会透 过表层意义看清深层意义的内在 含义,也就是通过载体词语找出 它的所指。
汉英语言对比
代词
• 汉语中很少使用代词。 • 汉语代词主要指人称代词和物主 代词。
例:
据了解,今年市人民保险公司 拿出一千万元做为风险赔付准备 金,为城市人民“米袋子”、“ 菜蓝 子”工作配套服务,为市郊农民 发 展生产撑腰壮胆。
例: The report noted proposals that eating less fat and more food with whole grains and other fibers can protect against cancer. A. 这份报告特别提到了少食脂肪,多吃 含全面粉和其他纤维素的食物能预防 癌症的那些建议。 B. 这个报告特别提到,有人建议少吃脂 肪,多吃全粮食品和其他含纤维素的 食物,能预防癌症。
名词的数
• 汉语名词没有单、复数之分,名词 前加上任何数量词以表示其数量。 • 汉语没有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之 分。表示数量时,在数词后面还要 加量词。 • 什么名词用什么量词,这是习惯用 法,不得随意更改。如:三本书, 四头牛,五口猪等。
• 英语名词根据词义可分为可数名 词与不可数名词两大类。可数名 词可构成复数名词,直接与数词 连用;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 ,不能直接与数词连用。若前面 有表示量的名词,则可与数词连 用。如two cakes of soap
• 英语一般一词多类,因此在翻译 时经常要转换词类。
词类的句法功能
• 汉语一个词类能充当的句子成分很多, 一般无须转换词类。 如:讨论 我们讨论了这个问题。(动) 讨论开始了。(名) 这是一次重要的讨论。(宾) 首先确定讨论的内容。(定)

翻译症病因及克服方法

翻译症病因及克服方法
翻译症病因及克服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翻译症概述 • 翻译症的病因 • 克服翻译症的方法 • 翻译症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翻译症概述
定义与特征
翻译症的定义
翻译症是指在进行口头或书面语言转换时,源语言的意义在目标语言中无法准 确、流畅地传达,导致出现语义不清、表达不准确的现象。
翻译症的特征
案例三:口译中的翻译症
总结词
语言障碍、沟通障碍
详细描述
口译过程中,翻译症常常表现为语言障碍或沟通障碍。由于口译的即时性和交互性,翻译过程中需要快速准确地理解并传达原文的意思,而这往往在翻译过程 中难以实现。
克服方法
加强语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注重对口语的理解和把握,适当运用笔记等辅助工具,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学习目标文化
了解目标语言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习俗,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化内涵。
采用适当的翻译工具和技术
使用电子词典
使用电子词典可以帮助译者快速查找生词和短语 ,提高翻译效率。
使用翻译软件
使用翻译软件可以自动将源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 ,但需要注意软件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使用在线翻译平台
案例四:翻译学术论文中的翻译症
总结词
学术不规范、语义不准确
详细描述
在翻译学术论文时,翻译症常常 表现为学术不规范或语义不准确 。由于学术论文的专业性和严谨 性,翻译过程中需要准确传达原 文的含义和学术规范,同时遵循 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方式。
克服方法
加强对学术论文的了解和认识, 注重对专业术语和学术规范的把 握,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和语气 ,适当运用学术语境的常用表达 方式。
05
总结与展望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探究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探究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腔问题探究翻译腔又称为翻译体,翻译症,是翻译实践中的常见病,本文探讨了翻译腔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对如何避免翻译腔提出了几点建议。

标签:翻译腔;英汉翻译;表现形式;建议翻译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许多翻译理论家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理论,例如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严复的“信、达、雅”,钱钟书的“化境”等。

这些理论都追求译文文从句顺,流畅易懂,并且与原文表达相同的意思,但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译文常常有许多欧化和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尤其是翻译初学者的译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翻译腔或翻译症现象。

本文探讨了翻译腔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避免翻译腔的几点建议。

一、翻译腔的定义翻译腔又称为翻译症,翻译体,是翻译实践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现象,是指把原语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等机械地移植到译入语中,因而形成一种不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语言混合体。

所以,“翻译腔”指的是读者能理解能读得懂,但又不怎么符合汉语通常的表达方式和汉语语言规范的译文。

二、翻译腔的特点翻译腔的具体特点:(1)不顾目的语的语言规范(特别是语序规范)和惯用法(特别是词语搭配);(2)不顾目的语的语境,生搬硬套原语的句式、词义和用语习惯;(3)不顾目的语的语境,生搬硬套原语在语言文字结构形式及修辞手法上的设计与安排;(4)不顾目地语的文化形态、民族心理、接受者心理,生搬硬套或不求甚解地引进外域文化;总而言之,归纳起来,翻译腔即是在形式上受原文的束缚较大,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不符合目标语的特点。

三、翻译腔的表现形式1.词汇方面的表现有些初学翻译的人或者对外语不大精通的大胆译者认为翻译就是简单的译字,只要把外语单词逐字的翻译成对应的汉字即可。

他们亦步亦趋,逐字死译,照搬字典,而实际上呢,翻译过程并非如此简单,在翻译过程中要确定好词义,同时还要考虑到到语义的表达以及具体的语境,要考虑文字表达分寸,词性的褒贬,修辞的色彩,同时还要活用字典,根据词典所赋予的基本意思,融会贯通。

Translationese_翻译体_翻译症_翻译腔_

Translationese_翻译体_翻译症_翻译腔_

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第3期Tra nslationese:翻译体?翻译症?翻译腔?杨普习 刘典忠 周小岩摘 要:针对译名混乱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和长期争论的问题,回顾了西方和国内学者对translati onese的研究状况,通过概念对比的方式对translati onese的三个通用汉语译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规范translati onese的汉语译名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译名,翻译症,翻译腔,翻译体A b s tra c t:Inc ons i s te nc y in tra ns la te d te r m s ha s l ong b e e n a ho t a nd c on trove rs i a l top ic in a c a d em ic c ir2c le s.Ta king tra ns l a ti one s e a s a n e xam p le,the a rtic le re vi ew s the re le va n t re s e a rc he s c a rried ou t b y we s te rna nd C h i ne s e s c ho l a rs,a na l yze s the th re e a c c ep te d tra ns la te d te r m sb y m e a ns ofc onc ep tua l c on tra s t,a ndp re s e n ts the op i n i on from the p o in t of s ta nd a rd iza tion.Ke y w o rd s:tra ns la te d te r m s,tra ns la tion s ynd rom e,tra ns l a tione s e,fa nyiti一 引言《上海翻译》2006年第4期曾刊载王宏的文章《Translati on Studies能否一词两译———质疑“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书名翻译》,对“Translati on Studies”译名问题提出商榷,这反映出国内学术界长期存在的译名混乱问题,其实类似情况又何止此一例。

汉英翻译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汉英翻译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商务翻译中,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是翻译的重点,需要 遵循专业术语和行文规范。
详细描述
在商务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能 够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同时,译文的语言表达需要规范 、准确、专业,符合商务文书的行文规范。
总结词
商务翻译中,语言的礼貌性和正式性是翻译的难点,需要 注重译文的语气和措辞。
总结词
语法错误是汉英翻译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
详细描述
汉语和英语的语法规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汉英 翻译时需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例如,汉语中没有时态 和语态的变化,而英语则需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表达时 态和语态。此外,英语中还有主谓一致、名词单复数变 化等规则,也需要译者注意。为了避免语法错误,译者 需要对英语语法有深入的了解,并在翻译过程中仔细检 查和调整。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和文化素养,能 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例如,诗歌的翻译需 要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同时传达其深层含义。
总结词
文学翻译中,语言的情感色彩和修辞手法是翻译的重点, 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效果。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情感色彩和修辞 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确保译文能够传达出与 原文相同的情感和修辞效果。
总结词
文学翻译中,语言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是翻译的难点,需要 充分发挥译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详细描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和创造性,能 够将原文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例如,小 说翻译中,译者需要再现原作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叙事风 格,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艺术魅力。

英汉翻译中翻译症

英汉翻译中翻译症

语境还原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源语言语篇中的语境因素,还原原文中的真 实情境,从而克服翻译症。
详细描述
在英汉翻译中,语境还原法强调对源语言语篇中的语境 因素进行分析。这些语境因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关 系、文化背景等。译者需要根据语境因素,还原原文中 的真实情境,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 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标文化的背景和表达习惯,尽 可能地还原原文中的语境和语义。通过语境还原法,译 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避免误译或歧义的 情况出现。
05
翻译症的案例分析
词汇层面案例分析
总结词
词汇冗余、词汇搭配不当
VS
详细描述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能会在词汇 层面出现冗余或者搭配不当的问题。例如 ,将英文中的“black tea”直接翻译为 “黑茶”,实际上应该翻译为“红茶”。 又或者,将英文中的“white wine”直 接翻译为“白酒”,实际上应该翻译为“ 白葡萄酒”。这些错误都是由于对目标语 言的文化和习惯不够了解所导致的。
词汇搭配不当
词汇的搭配不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导致语义 不准确。
词汇歧义
使用的词汇可能有多种解释,导致句子含义不明确。
句子结构层面
01
02
03
句式生硬
翻译时没有考虑到目标语 言的句法特点,导致句子 结构生硬不自然。
语序不当
句子中的词语顺序不符合 目标语言的习惯,导致语 义不清。
句子结构断裂
没有处理好原文中的长句 和复杂句,导致目标语言 句子结构不完整或者语义 不清。
翻译技巧限制
译者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掌握程度、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翻译经验等因素都会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文本类型与语境

英汉翻译——考试题库及答案

英汉翻译——考试题库及答案

Hetook the chair at the board of directors下面哪句翻译最为恰当: 。

收藏A.他在公司的董事会上坐过那张椅子。

B.他坐在董事会的办公室里。

C.在公司的董事会上他担任主席。

D.以上任何一句翻译都是不恰当的。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下列四种语体”中,___________ 的语言最为正规。

A.科技英语B.法律英语C.广告英语D.新闻英语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The first bombs missed the target 意思是问划线部分用了什么翻译方法。

________________收藏A.意译法 B.正反、反正表达法C.直译法D.音译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________ 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

朱生豪B.林语堂C.梁实秋D.卞之琳A.第一批炸弹没有击中目标”请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没有多大意见”应翻译为:______________ 。

收藏A.They have no idea of our work.B.They have no great opinion of our work.C.They don ' t have much complaint about our work.D.They are un satisfied with our work.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

例如,英语句子重“______ ”句子外形很严谨,而汉语句子以“__________ ''为特点,句子外形比较松散、自由,注重以神摄形。

收藏A.形合意合B.意义结构C.结构意义D.意合形合回答错误!正确答案:A翻译是一种_____________ 的交际活动。

收藏A.跨语言、跨社会B.跨语言、跨社会C.跨语言D.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有的动物可以通过动作,如蜜蜂的舞蹈,来传递某种信息,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收藏A.自然信息B.动物信息C.语言信息D.非语言信息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就句子结构而言,一般说来,收藏A.汉语多用主从结构,英语有多用主从结构B.汉语多用并列结构,英语也多用并列结构C.汉语多用主从结构,英语多用并列结构D.汉语多用并列结构,英语多用主从结构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提出翻译就是翻译形式”的观点的是______________ 收藏A.本雅明B.霍姆斯C.佐哈尔D.勒弗维尔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翻译症病因及克服方法

翻译症病因及克服方法
翻译症的特点
翻译症的主要特点是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不准确、不流畅,使得目标 语言的读者或听众难以理解或接受。这种不准确和不流畅可能表现在词汇、语 法、修辞、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翻译症的分类
语言型翻译症
语言型翻译症主要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障碍,如将英语翻 译成中文时出现的不准确和不流畅。这种翻译症通常是由于 语言之间的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
总结词
风格失真、语义模糊、文化意象缺失
详细描述
文学翻译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风格、修辞、文化背 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导致翻译症的出现。例如,将 源语言的修辞手法和独特风格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可 能导致目标语言读者难以理解或接受。
案例二:商务谈判中的翻译症
总结词
沟通障碍、误解、信任受损
详细描述
商务谈判中,翻译者可能因为对双方的文化、商业惯 例、语言表达等方面了解不足,而导致翻译出现偏差 ,进而影响双方的沟通和信任。
文化型翻译症
文化型翻译症主要指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翻译障碍, 如将带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英语短语翻译成中文时出现的不准 确和不流畅。这种翻译症通常是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导致 。
翻译症的影响
01 02
沟通障碍
翻译症会导致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目标语言的读者 或听众难以理解或接受源语言的信息。这种沟通障碍可能导致误解、困 惑甚至冲突。
接受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
要点一
专业训练
参加翻译专业课程、工作坊或培训,接受专业的翻译 训练和指导,提高翻译技能和水平。
要点二
经验积累
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积累翻译经验,逐渐提高翻译 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同时,通过反思和总结,不断改 进和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Word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s Chinese

Word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ans Chinese
2011-5-3 36
词语翻译
词语翻译的困难性 文化词更难译 麻婆豆腐 Bean 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满脸雀斑的女人做 得豆腐) Mapo Tofu(音译) /cult ure
2011-5-3 37
2011-5-3 24
汉英词汇对比-词义对比
气 1.气体:煤气 gas 2.特指空气:打开窗子透透气air 3.气息:上气不接下气breath 4.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气 weather 5.气味:香气 aroma
6.人的精神状态:勇气 courage
2011-5-3 25
2011-5-3 19
汉英词汇对比-构词对比
汉语 重叠法
AA 爸爸 看看 说说(亲切,语气缓和) AAB 洗洗手 练练歌 毛毛雨(动作短暂,轻松) BAA 眼巴巴 乱蓬蓬 脏兮兮(强调) AABC 楚楚动人 皑皑白雪(强调) BCAA 含情脉脉 衣冠楚楚(强调) AABB 哭哭啼啼 婆婆妈妈 哭哭啼啼(强调) ABAC 一举一动 一针一线(强调) ABAB 研究研究 琢磨琢磨(动作短暂,轻松) A里AB 糊里糊涂 傻里傻气(厌恶,嫌弃) A一/呀B 看一看 看呀看 说一说 说呀说(动作短暂,试探性)
汉英词汇对比-词义对比
7.气势:气吞山河 8.人的作风习气:孩子气 9.生气;发怒:他气得直哆嗦 10.使人生气:你别气我了! 11.欺负;欺压:挨打受气
2011-5-3 26
汉英词汇对比-词义对比
有些很模糊 12.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 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气;气虚 13.中医指某些病象:湿气;痰气 (肺泡,支气管分泌出来的粘液, 党费不活呼吸道发生病变时分泌量 增多,并含有某些病菌,是是传播 疾病的媒介物)

本课程教学的内容、范围和方法

本课程教学的内容、范围和方法
35
举例: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 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 the windows of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 of nature”.
翻译就是用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 近的自然对等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 其次 是就其风格而言。
31
32
三个优点:
明确了要译的是什么——信息(message) 暗示了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原文和译文只能
相对对等——最接近的(closest) 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自然(natural)
27
28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 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 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像或艺术 映像,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译注到另一 种语言中去。(张今)
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 as much of the sense as one can. (Samuel Johnson)
36
6
今译: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二千年前,在凯撒到达
不列颠南部之前,从我正在写作的这间屋子 的窗口,可以看到整个原野都是处于所谓 “自然状态”之中。
严译: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 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 年前,当罗马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 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

翻译理论单选题

翻译理论单选题

《实用翻译教程》习题库单选题第一章导论1.以下不是决定翻译质量的因素的是________。

A.外语水平B.汉语水平C.知识水平D.态度作风2.翻译用________语言进行的活动。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3.在外汉翻译时,外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上。

A.能力水平B.知识水平C.理解D.态度4.在汉外翻译时,外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上。

A.理解B.表达C.能力D.态度5.所谓科学是知识,那么教学的目的在于________。

A.知识的传授B.能力的培养C.信息的传递D.信息的传播6.把________上升为理论就是翻译理论。

A.知识B.规律C.技巧D.经验7.翻译不是________。

A.技巧B.科学C.知识D.艺术8.下列情况中,不属于翻译“技巧”没有涉及的内容________。

A.用词不当B.语言结构不同C.词的搭配不同D.语言不当9.不是用来解决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的是________。

A.知识问题B.性质问题C.标准问题D.翻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10.翻译技巧是只人们从事多年翻译工作的________。

A.知识积累B.技巧掌握C.经验总结D.时间累积11.由于翻译技巧是________,进行翻译教学应该是有理论又有实践,二者紧密结合。

A.科学B.知识C.经验D.规律12.所谓技巧,是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________。

A.科学知识B.学习规律C.技能技巧D.经验总结13.make money的准确翻译应为________。

A.造钱B.用钱C.花钱D.挣钱14.培养良好的翻译作风,即解决________问题,则是翻译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A.知识水平B.汉语水平C.工作态度D.外语水平15.汉语水平更主要的是体现在________上。

A.汉外翻译B.外汉翻译C.外语能力D.汉语能力16.在知识水平中,所谓知识是指所译材料的有关________。

A.内容B.知识C.背景D.科学17.有人认为,翻译外国小说等文学作品,三分靠________,七分靠________。

直译与意译的不可互补性

直译与意译的不可互补性

直译与意译应该相互兼容,而不应相互排斥。

翻译实践中,直译手段用的比较多,意义是不可缺少的补偿手段。

两种手段常常是交叉使用。

适用直译手段时,务必要防止“死译”,克服“翻译症”;使用意译手段时,一定要谨防“乱译”,千万不能脱离原文的思想内容任意发挥随时警惕“假朋友”。

遇到译不顺的情况,应马上去查词典,并进行创造的变通。

理论探讨国内外翻译界都出现过所谓的直译派和意译派。

例如美国的奈达就是意译派的代表,而英国的纽马克则是直译派的代表。

中国译坛的直译、意译之争也相当激烈。

但不少翻译加或翻译理论家在聚0如的争论中开始冷静地表达成这样一个共识:直译于译意应该相互兼容和补充。

人们发现:真正的主张直译的人其实并不排斥译意,而是反对死译、硬译。

直译很容易出现“翻译症”,即随意乱译。

其实两派攻击的都是对方的弱点,所以对翻译理论和方法的健康的争议论有利以改进翻译质量,推进翻译事业健康发展。

所谓直译,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起来,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

其理想目标是做到“神”、“形”谦备。

在翻译实践中,为什么直译法应用得比较多呢?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相当多的共相,句式和词汇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了很大的比重。

两种语言能够完全对应的情况比较少,而且仅限与一些包含简单意思的短语、短句。

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部分对应或在总的语势上对应。

下面,通过一些例句来观察它们对应的情况。

【例1】to keep the room clean and tidy 保持房间整洁to enrich cultural life 丰富文化生活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在这种情况下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 混水摸鱼to add fuel to the fire 火上加油to break the record 打破记录a gentleman’s agreement 君子协定上述这些短语,两种语言的表达都基本对应。

Chapter3翻译的过程

Chapter3翻译的过程

Chapter 3 翻译的过程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段。

在翻译实践中,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但理解与表达通常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统一过程,不能截然分开。

在理解的时候,译者已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挑选表达手段;在表达的时候,又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在处理句子、段落或文章时,译者往往要从英语到汉语,从汉语到英语,反复推敲,仔细研究。

1 理解阶段——基础和关键理解(comprehension)可分为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

广义理解指对原文作者的个人、原文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内容以及原文读者对该作品的反映。

狭义的理解仅指对原作文本的理解。

对原文透彻的理解是确切翻译的第一步,也是翻译全过程最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理解有助于正确的表达,而正确的理解取决于译者能否对原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语法分析grammatical analysis、语义分析semantic analysis、语体分析stylistic analysis和语篇分析text analysis。

1.1语法分析——从语法的角度去剖析原文里句子的语法结构,弄清句子所传递的意义。

1.She recalled faintly an ecstasy of pain, the heavy odor of chloroform, a stupor which had deadened sensation, and an awakening to find a little new life to which she had given being, added to the great unnumbered multitude of souls that come and go.(重复译法)她模糊地回想起当时极度的痛苦,想起了浓烈的三氯甲烷麻醉剂的气味;她记得自己失去了知觉,昏了过去,而醒来时发现自己又为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增添了一条小小的新生命。

翻译腔

翻译腔

要想有效地避免翻译腔,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首先必须清楚地理解“翻译腔”的定义。

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首次将“翻译腔”命名为“translationese”。

他称“‘翻译腔’是一种形式上的忠实,结果导致不忠实于原文信息的内容和效果”。

《翻译学辞典》中“翻译腔”的定义是:“A general pejorative term used to refer to TL usage which because of its obvious reliance on features of SL is perceived as unnatural,impenetrable or even comica1. ”式上逐词逐句地紧扣原文,忽略译语语言结构的特点和习惯表达方式,式的约束,忽视了译语语言结构的特点和受众的文化思维习惯所造成④这类译文生硬、牵强,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二、“翻译腔”的表现结合“翻译腔”的定义,笔者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总结出“翻译腔”问题的91在一些词汇的翻译上,高校外宣工作者采取了不合理的策略,进而导致了“翻译腔”的出现。

例1.You can see the modern style buildings, laboratories and the grand gymnasium decorate the beautiful park-like setting. (湖北工业大学)解析:modern是“现代化”的意思,本已包含了style想要传递的“类型”、“风格”之意,在modern后面加上style例2.Focused on undergraduates education, trying to develop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constantly deepe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exerting itself to foster applicative and comprehensive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spirits and practical capabilities.解析:在汉语里,经常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等语义重复的表述出现。

翻译症的表现层面、原因及克服方法

翻译症的表现层面、原因及克服方法

翻译症的表现层面、原因及克服方法翻译症是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从词语层面、句子层面和语篇层面讨论了翻译症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标签:翻译症语境树杈句波浪句汉语思维英语思维一、翻译症的定义翻译症(translationese,translation syndrome)是翻译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其定义为“formal fidelity,with resulting unfaithfulness to the content and the impact of the message (形式上忠实,而结果却是对原文内容和效果不忠实)”,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译文语言生硬牵强,行文不自然、不流畅,晦涩费解,佶屈聱牙,甚至不知所云,谓之英式汉语或中式英语。

其主要成因是不了解双语的词汇、句子结构、文化习俗、思维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照搬字典释义,把原文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机械地移植到译语中。

二、词翻译症的主要表现翻译症的各种表现可以从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词语层面上的表现1.照搬字典词条释义(1)My idyll would have been perfect had it not been for a persistent bee that began buzzing around me. The bee was of the common variety that plagues picnickers.译文1:要是没有一只蜜蜂围着我不停地嗡嗡地飞,我的田园诗一定会一直都是完美无暇的。

这只蜜蜂是传染瘟疫给野餐者的普通种类。

译文2:要不是有个蜜蜂在我身边嗡嗡不停,我一定会非常安闲自在。

那是个常见的蜜蜂,喜欢骚扰野餐者。

“idyll”和“plague”字典释义分别为“田园诗”和“传染瘟疫”,在该语境中均需转义处理,才能确切地表达出原作的风格。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篇一:英汉翻译课程教学目标】“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它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的,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翻译。

句法、修辞、文体、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在外语方面的基本技能,是对其他外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其次,英汉翻译实践涉及汉语语言的运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可以弥补他们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不足。

另外,加强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本族语语言文化的认识、了解和理解。

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的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第三,翻译练习材料会涉及各种文体和学科,诸如文学、历史、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

这样,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得到相当程度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复合性人才,实施复合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战略。

第四,通过各种文体文本的翻译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使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外语学科在国内的声誉,扩大影响范围,进而有助于招生工作的开展。

第五,翻译教学中也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巧的讲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上提高对翻译实践的认识,提高翻译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丰富知识结构,为最后的学位论文写作进行积极而充分的准备。

第六,英语专业四年级的学生面临专业八级的考试、硕研入学考试,两者均涉及分量较大的翻译实践。

为这两种考试的准备至少可以发挥两个方面作用。

其一,通过翻译的强化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其二,通过翻译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考试的通过率,提高学科在国内的影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翻译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日益突显。

因此,加强英语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翻译教学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应成为未来学科结构优化和学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克服翻译症提高译文可接受性

克服翻译症提高译文可接受性

改译 � 我们的 儿子一定要 上学 , 一定要出 人头地 . 一� 翻译症产生的语言与文化根源 如上所 述 , 翻 译 症也 会 是 由于 文 化 信 息的 传 达 或 翻译的过程 是信 息传 达和 信息 重现 的过 程 . 译文 重 现失误所导 致的 . 原 语英 语习 语包 涵的 文化 信息 并 所要 传达的信息 主要 有三种 � 语义 信息 , 风格 信息 和文 � � 1 不 适合用译 语汉 语 的语 言 习 惯表 达 直 接 表述 , 原译采 化信 息 . 不管是 " 信, 达, 雅" 三 标准 , 还 是其 他衡 量原 用 直译 ( ) , 尽量 保持 原文 的语 言形 式, 则, 翻 译质量优良 的译文 总是 表达 清楚 明了 , 行文 通顺 l i � e � a � � a n � a l a � i � n 寓 意不明 , 不 知 所 云 , 译 文 不 易被 读 者 接 受 , 效 果 当 然 流畅 , 对原文各种 信息的 传达 又必 须准 确传 神 , 尽 可能 不 好 . 忠实 于原文 , 体现 其精髓与灵魂 . 为了尽 可能 预 防沾 染 上 这种 翻 译 症 , 就需 要 准 确 外语学 习者 在 翻译 过 程 中常 犯 洋 腔过 重 的 毛 病 , 把 握译文的 可接 受 性 , 而 不 要 过分 注 重 原 文形 式 及 细 译文 往往 不 尽 合 乎 译 语 习 惯 表 达 方 式 , 不流畅, 不地 节 的对应 . 上 述的 改 译 采 用 意 译 ( , 把 f � e e � � a n � l a � i � n) 道, 导 致文 笔拙 劣 , 生 涩 难懂 , 我 们 称之 为 翻 译 症 . 尤 握 要点 , 在译 语 文 化环 境 中 遣 词用 句 , 灵 活用 词 , 准 确 今 � 奈达在 � 翻译 理论与实 践 � 中, 称 这种 现象为 � � a n � 达 意 , 组织句子符 合译 语的 语法 与句法 , 准确 传达 原 文 . l a � i � n e � e 基 本信息 , 找 准 直 译 , 意 译 和 注释 三 者 的 契合 点 , 使 译 - 般来说 , 翻 译症 是 由 文 化或 者 语 言表 达 方 式的 文 充分体现了 原文呈现的语 言与文化风 貌 . 差异 所导 致 的 , 是极 端的流 于表象 的" 伪异化" 的结 � � 2 果. 如果 对原文没有 深入 钻研 , 没能 透 过表 层结 构领 二� 提高译文可接受性 � 克服翻译症 会到 深层含义 , 或 者片面 强调 忠实 去追 求词 词对 应 , 忽 从翻译 的社 会 实际 应 用 角度 来 看 , 翻 译就 是 把 原 略了 译语的文化 语境 或遣 词造 句特征 , 就容 易导 致 " 貌 语 表达的信息 内容和文 化风 格以 符合 译语 表达 习惯 的 合神 离 " 即表 层 形式 对 等而 内 涵意 义 却 差误 甚 大 的翻 方 式传达出来 . 这要求 译文 不但 要保 存原 作的 基本 信 译症 . 息, 而且必须 尽可 能 同时 考 虑 译语 语 言 和 文化 两 个 层 例句1 � 以 此来提高翻 译的可接受 性 . I �n � � e d� h a �b e i n � e � � e i h �h a �b e e n 面 的表达方式 , g� g 要提高 译文 的 可接 受 性 , 就要 特 别 注 意原 文 中 特 l i n k e d� �� i c k n e � �a n dd e a � hf � � m� � c hd i � e a � e �a �h i h g , , 使 译 文 读 起来 既 符 合 b l � � d� � e � � � � e d i a b e � e � h e a � �d i � e a � ea n dg a l lb l a d d e � 殊 语义信息 与风 格 信息 的 传 递 , 原 文的意思 , 又顺 应译 文的 阅读 理解习 惯 , 使 译入 语 读 d i � e a � e . 原译 � 它指出 , 过胖 与疾病 及 诸如 高血 压 , 糖 尿 病 , 者 获得与原文 读者同样的效 果 . 心脏 病和胆囊疾 病引起的死亡 有关 . � 一� 调整语言 结构 改译 � 报 告 指 出, 肥 胖 容 易引 起 疾 病 , 容 易 导 致由 翻译是 沟 通 两种 语 言 的桥 梁 . 语 际 转换 , 首先遇 高血 压 , 糖尿病 , 心脏 病及胆囊疾 病等引起的 死亡 . 到 的问题就 是 语 言表 达 结 构上 的 差 异 . 从总 体 上 讲 , 在英 语 科 技 文 体 中 , 句 子 结 构 严 谨, 而且惯用长 汉 语在中国传 统文化 精神 的影 响下 , 形 成了 言 意统 一 , 句 . 例句中原 译 完全 按 原 文 句式 , 且 使 用了 不 符 合汉 以 神统形的语 言结构 - 意 合结构 ( ) � 而英 语 � a � a � a � i � 语习 惯的 长 定 语 , 语 言 不 顺, 既违背了汉语的语言规 则是 缜密而严谨 的以形摄神 的形合结构 ( ) , 多 h � � � � a � i � 范, 又 败坏了 读 者 的阅 读 兴 致 , 读 起 来 费劲 难 懂 , 翻译 用 名词 , 连词 , 被动 结构 用得 十分 广泛 , 长句 较 多 , 而且 症颇 为严重 , 改译 则诊断并治愈 了这种病症 . 结 构比较复杂 . 例句 2 � 例 句 3� , O � � � � nm � � �g � � �� c h � � l .H em � � �b � e a k T h e � ei �n �m � n � hi n� h e� h � l e� e a � i n � � �� f � h e� � � � h a �h � l d �� � i n . � h i c hn a � � � e� e a � �am � � eb e a � � i f � l a e a � a n c e� h a n i n � � 原译 � 我 们 的儿 子 一 定 得进 学 校 . 他一 定 得 打破 � ! h em � n � h� fA � � � � g 这个 把我们关在 里面的罐子 . 译� 四时之美 , 八月为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症既然有这么大的害处,为什么还屡见不 鲜呢?我们以前谈论了异化译法,翻译症绝不是合 理的异化译法的产物。而是极端的异化译法的结果, 或者说, 是 “流于表象的 ‘伪异化’翻译”的 结果。所谓的 “伪异化”翻译,是只顾在形式上 逐字逐词地追步原文, 忽略了译语的遣词造句特征, 从而做出了生硬拗口、“貌似神离”的翻译。 这种翻译症,大致有以下儿种病因: 一 照搬英汉词典的释义 有些译者遇到疑难词时,不是根据上下文,仔 细琢磨该词的确切意思,而是急于到英汉词典里查 找 “对等词”。生搬硬套,导致了翻译症。 例如:
8.
At Eton the boys stand in a cluster and lift their hats when their names are called. (W.Churchill: “Harrow”) 在伊顿,学生们站在一起,当他们的名字被叫到的 时候,就举举帽子.(S) “当他们的名字被叫到的时候”,以“当”字开头, 中间再夹一个“被”字,照汉语的行文习惯,两 者纯属多余。这句话完全可以简化成: 9. … once again, the idea worked so well that word got around … (C.Quinn: “ The Jeaning of America”) „„ 这个主意如此管用, 以至于消息又一次传开 了„„(S) “如此管用,以至于„„” 是 “英文式的中文”, 在此颇有画蛇添足之感,不如简单译成:
克服翻译症
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有一个词条: translationese,其 释义为: “(表达不流畅、不地道的)翻译文体;翻译腔;估屈聋牙 的翻译语言”。这种翻译语言,有人称翻译体(或译文体),有 人称翻译腔,有人称翻译症。三个名称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差异, 比如说 “体”、“腔”、“症”是否有个变态程度之差异, 这里只想选择“翻译症”一词,意指那种实在生硬拗口、估屈 聋牙、实难为广大读者所接受的译文,需要认真加以克服。 鲁迅主张,译文“必须有异国情谰,就是所谓洋气。”(陈 福康,1992:301)据我们理解,这“洋气”主要指原作的异域 文化特色,在语言上虽然也要力求带有一点“洋气”,但却不 宜沾染上浓重的“洋腔”。“洋腔”过重的译文,虽然是用中 文写成的,但译者往往只顾在形式上逐词逐句地追步原文,忽 略了汉语的遣词造句特征,因而翻译出来的东西既像中文又像 英文。可谓“英文式的中文”。
总之,带有翻译症的译文。是译者机械模仿原文字 面意思和表层结构的结果。这样的译文不是语言不 顺,就是思路不畅,给读者的阅读带来困难。
克服翻译症,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一般说来,有翻译症倾向 的译者,在翻译标准的把握上。比较重视忠实,忽视通顺, 而在处理内容和形式这对矛盾中,又过于强调形式上的对 应,忽略了对原文精神的准确把握。 在忠实与通顺的问题上,历来就有两种极端的认识:一是重 顺轻信,导致“自由化”的翻译;二是重信轻顺,导致翻 译症的翻译。忠实与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单顾哪一方都不行,一定要统筹兼顾,并且要把握好分寸, 讲忠实时不妨碍通顺,求通顺时不影响忠实,有些译者虽 然口头上也主张忠实与通顺兼顾,但头脑中总把通顺摆在 次要位置。当忠实与通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是绞尽脑汁、 挖空心思,力求寻找一个兼而顾之的“折中”方案。而是 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通顺,片面地追求“忠实”殊不知忠实 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或者看不下去,忠实也就失去了 意义,实际上就是不忠实。因此,译者一定要戒除重信轻 顺的思想,树立信、顺兼顾的观念。
15· The woman appeared with our beer. (R.Zacks: “The Date Father Didn‟t Keep”) 那个女人端着我们的啤酒出现了。(S) “那个女人”是旅馆里的侍者,给顾客端酒送菜是她 的专职工作,她的来来去去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再 说顾客也没有等得心急,翻译时完全用不着动用 “出现”这样的字眼。译者可以根据汉语的行文习 惯。简单地译成:
2
其二,语义不通,往往让读者不知所云,甚至把读者引 上歧路。例如: They draw no distinctions and recognize no classes; they are merely American. (C. Ouinn: “The Jeaning of America”)
它们没有什么区别,也不分什么阶级;它们仅仅是美国人的then that I would die there, and I saw with a Terrible clarity the things of the valley below. (N. S. Momaday: “The End of my Childhood”) 这时我觉得我要死在那儿了,而且清晰得可怕地看见了下面 山谷里的景物。(S) 什么叫 “清晰得可怕”呢?显然,这是对 terrible clarity的机 械直译,只不过把两个词的顺序颠倒了一下。殊不知terrible在 此并非是 “可怕”。而是“极度”(extreme in degree)的意思。 因此。这句话的正确译法应是: 4. It is far more than the look of disapproval one occasionally gets. This was so exaggeratedly hateful I would have been amused if I had not been surprised. (J. H. Griffin: “Into Mississippi”) 这比人们偶尔遇到的责难的目光凶狠多了。这是一种夸张的仇 恨,我要不是因为感到吃惊,就会觉得很好笑。(S)
在这两句话中,如果说“责难的目光”还只是个不 到位的问题,“夸张的仇恨则有几分荒诞了。显 然,这是对exaggeratedly hateful 的机械直译,只 不过把两词的词性转换了一下而已。在这里 hateful 应是“显示出恶意”的意思,exaggeratedly 来形容,意思是表现得过火了。因此,这两句话 可以译作: 5. I wondered how she would feel if she learned that the Negro before whom she had behaved in such an unlady-like manner was habitually a white man. (idem)
我心想:她在一个黑人面前表现得这样没有淑女风 度,如果她得知这个黑人习惯上是白人时,不知 她会有什么感觉。(S)
把habitually a white man 译成“习惯上是个白 人”,这又是照搬词典的释义而做出的一个 不伦不类的传译。我们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文 章的作者,就会知道habitually 应该怎样翻译 了。原来,他是一个白人记者,这了了解美 国南方的种族歧视,化装成一个黑人。因此, 这句话可以译作: 有些初学者过于依赖英汉词典的释义,有时 明明感到用起来有些别扭,但又不敢越雷池 一步,还是要生搬硬套。
句子的主语"它们"指的是牛仔裤。说牛仔裤 “没有什 么区别”容易引起误解。似乎这种子本身没有款式、档 次、质量等方面的差别,全都一个样;而后面两个说法 则含糊不清,读者既不知道究竟是什么 “不分什么阶 级”,也不清楚 “仅仅是美国人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句话所讲的搞不搞 “区别”,认不认 “阶 级”,其对象都是穿裤子的人。所以,这句话可以译成:
四、照搬原文的表达方式 原文的表达方式,包括特有的措辞、特有的比喻等, 能移植的自然应该尽量移植,以便更好地传达原作 的异国情调,但不能移植的也不要勉为其难。否则 会弄巧成拙,造成令人头痛的翻译症。例如: 14. But the steps became deeper and deeper, and at last I had to drop down the length of my body and more. (N. S. Momaday: “The End of my Childhoood”) 不过台阶越来越深,最后我得从跟我一样高、甚至 比我还高的台阶上爬下去。(S) 在英语中,如果你是下台阶的话,你可以用deep 来 形容台阶,但汉语里却不同,不管你是上台阶,还 是下台阶,似乎都不宜说台阶有多“深”,而说有 多“高”,因此此句应译成:
三、照搬原文的语序 翻译症的另一个常见病因,是译者冲不破原文结构的束缚, 一味照搬原文的词序、语序,导致了译文的走形。例如: 11. In consequence of his decision, I was in due course placed in the third, or lowest, division of the Fourth, or bottom, Form. (W. Churchill: “ Harrow”) 由于他的决定,我给及时地编入了四年级(也即最低年级) 的 三班(也即最低一班)。(S) 原文有两个由or 引起的同位语结构,译文采取了加括号的 办法,虽然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但读起来觉得拖泥带水, 有点不大顺畅,不如变换一下原文的结构,改成这样的译 法: 12. It used to be said that English people take their pleasures sadly. (B.Russell: “The Unhappy American Way”) 过去人们常说,英国人那郁不乐地享受乐趣。(S) 因此,翻译时还得根据汉语的思维习惯,对原文的句子结构 做一调整,译成:
• 以上的译例说明,译者不宜生搬硬套英汉 词典的释义。我们这样说,并非在贬低英 汉词典,也并非主张大家不用或少用英汉 词典。实际上,无论什么人,在做英译汉 的时候,有一两本好的英汉词典还是很管 用的。问题是,每一个译者都要善于使用 英汉词典,切不可只会生搬硬套内中的释 义。遇到疑难词语,还要善于使用英语词 典。
二、照搬原文的功能词 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功能词加以连 接,而汉语则属于意合语言,词语或分句之间不需要功能词来 连接。所以,我们做英译汉,原文中诸如连词、代词、介词之 类的功能词,经常需要略去不译。有的译者摆脱不了英语功能 词的束缚,习惯于见到一个照搬一个,结果译出了一些让中国 读者看不顺眼的“格式化”语言,造成了译文的臃肿和累赘。 比如,有些译者一见到when 引起的状语从句就译成“当……的 时候”, 一见到of 就译成”的”字,一见到过去分词后面接by 就 译成”被……” 一见到so… that…就译成 “如此……以至 于……”。我们并非说这些结构一概不能这样译,而是认为不能 形成 “以不变应万变” 的定式,到处如法炮制,其结果,译文中到 处 “ ‘当当’ ” 作响, „的的’ 不休, „被被’ 层叠……”, 读起 来难免给人一种别扭之感.请看下面的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