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窍闭塞或昏仆或瘫痪后,患侧
肢体功能活动受限,必然导致气血 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因此为了加 快患者复苏和肢体功能恢复,也应 当同时确立“疏通经络”的治则。
总之,对于中风病,无论昏迷与否,皆 可运用“醒脑开窍”而治之;而“滋补肝 肾”则是针对肝肾亏损这一最常见、最重 要的证型基础而设;另外,“疏通经络” 可运行气血,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
醒法的构成
其一是由若干特定腧穴的有机组
合而形成的严格的“处方”; 其二是方穴刺法具有科学的手法 量学标准; 其三是有规范的腧穴加减应用。
二 穴位及针法
1、重点穴位定位、方义、操作
2、处方特点及量学规定 3、疗程及注意事项 4、针法特殊性
刺法组方
“醒脑开窍针刺法”之所以有效 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有严格的组方 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规定. 临床上应用有两组主方下面分别作 以介绍.

处方特点
开创了中风病因、病机及治则的
第三阶段
中医治疗中风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 有文字记载就已有两千余年,但对中 风的病因、病机及治则上大体只经历 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唐宋以前的“外风”学说 为主。《内经·灵枢》认为真气不足 而邪气独留。《金匮要略》亦认为是 经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治则上还 是以疏风祛邪、扶助正气为主。



极泉、尺泽、委中可疏通经络,运行气 血,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其中,人中为君,内关、三阴交为臣, 极泉、尺泽、委中为佐使,以调元神, 使之达明;顺阴阳,使之平衡,理气血 使之冲和;通经脉,使之畅达。
操作
主穴: 先刺双侧内关 , 直刺 0.5-1.0 寸 , 采用提插捻转结 合的泻法,施手法一分钟; 继刺人中 ,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3-0.5 寸 , 采用雀 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 , 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 45 度角斜刺 , 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 ,进针0.5-1.0寸, 采用提插补法 , 针感到足趾 , 下肢出现不能自控 的运动,以患肢抽动三次为度.
针刺操作上手法量学的特殊要求
所谓针刺手法应该包括进针方向、针刺深 度、具体手法种类的选择、施手法的时间、 留针时间的长短等诸多内容。其中的任一内 容操作不合理都会影响针刺的治疗效果。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病对针刺操 作上的手法量学提出了其特殊的要求和 规定,从而达到了醒脑开窍针法的可操 作性、可重复性及其科学性。有其科学 的规范,这也是醒脑开窍针刺的特点之 一。

传统针灸在中脏腑闭证神志昏迷时也用 人中等醒神穴位急救,但一旦苏醒,就停 止用这一类穴位;醒脑开窍法认为中风 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 神不仅指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 也应包括五脏 六腑和肢体功能。
醒脑开窍法可用于中风全过程 ( 急 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 。中经络并 不是痰瘀直接闭阻半侧肢体 , 主要病灶 在脑 , 中经络也应该用醒神、调神的方 法来恢复脏腑和肢体的功能 , 所以中经 络、中脏腑都可用醒脑开窍治疗。
醒脑开窍针法的量学规定
本针法主要应用捻转、提插和雀 啄手法所有手法操作均对最佳的刺激 量和患者气至病所的客观反应进行了 规范和量学的规定:
主穴的量学规定

内关穴:采用捻转和提插相结合的泻法。 针深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泻法, 即左右手分别持患者左侧和右侧的针柄, 左手拇指、食指呈顺时针捻转(此时拇指 所施作用力的方向为离心),右手拇、食 指呈逆时针方向捻转(此时拇指所施作用 力的方向为离心),并配合提插泻法。捻 转的角度 >180°, 频率为 50 ~ 60 转 / 分。手 法持续操作1~3分钟。
醒脑开窍针法
南方医科大学 黄泳教授
简介
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独特针法
是石学敏院士创立的
什么是中风病?
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 事,伴发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 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 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中风病有哪些临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
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
中风病
醒脑开窍针法

疗程
治疗次数为,每日一到两次,10 次为一疗程,一般需要治疗3~4个疗 程。
注意事项
醒脑开窍可以用于中风急性期、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宜早期应用。醒脑 开窍法可单独应用,也常配合头针和传 统针法共同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早期应用
中风早期特别在驰缓型瘫痪时效果 较好 ,在肌力低下 ,如肌力在 0、 1、 2级情 况下运用,要求肢体有抽动感,肌力提高较 快。但当肌力恢复一定程度 ,不要求肢体 有抽动感。
应用范围的拓展
醒脑开窍针法的根本在于调神,因而适 用于各种失神的病证,如神机失调、心神失 主、筋脉肢体失控的振掉;情志不舒、气机 郁滞、心神抑郁的郁症;气机突然逆乱、升 降失常的厥证;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的百合 病;以及痹证、痿证、呃逆、胸痹等病证。
学术精髓
在病机上认为中风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窍 闭神匿,神不导气”,致元神无所附,肢无所用; 在治疗上以醒脑开窍为大法; 在处方上以阴经穴为主,选用水沟、内关、三 阴交为主穴,极泉、尺泽、委中为辅穴;
三阴交: 在小腿 内侧, 当足内 踝尖上 3 寸,胫 骨内侧 缘的后 方。如 图所示。
极 泉 : 在 腋 窝 顶 点 , 腋 动 脉 搏动处。 如 图 所 示。
尺泽:在肘 横纹中, 肱二头肌 腱桡侧凹 陷处。如 图所示。
委中:在腘 横纹中点, 当股二头肌 与半腱肌腱 之间。
方义

人中穴为督脉、手足阴阳之交会穴.督脉起于胞 中,上行入脑达巅,故泻人中可调督脉,开窍启闭, 可健脑安神. 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 通于阴维 , 属厥阴心 包经之络穴,具有养心安神、通调气血之功。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 交会,可补三阴,益脑髓,调气血,安神志。
“脑”中医学所论述的脑,是奇恒 之腑之一,是人体重要的脏腑结 构之一,其功能特点,概言之: 为“元神之府”:脑是贮纳人体 与生而来的神气的处所。
为“髓之海”
为“神明之府”
“开”有启闭、开发之意。 “窍”《内经》中窍为二义: 其一指“孔窍”而言。如口鼻、前后 阴等。 其二“通路”、“关口”之义。如 “心窍”、“脑窍”等。
第二阶段以唐宋以后的“内风”学说 为主。清代叶天士曰:“精血衰耗, 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 治则以滋液熄风,补阴潜阳为主。
《灵枢•本神第八》云:“凡刺之法, 先必本于神”。从中医治疗中风历史发 展来看,如果说“风”、“痰”学说是 第一、二阶段的主流,那么立足于“醒 神”、“调神”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则开 创了中医治疗中风的第三阶段。

主方二
主穴:上星、百会、印堂、双侧内关、 患侧三阴交
副穴及配穴同主方一
重点穴位定位简介
上星:在头部, 当前发际正中直 上1寸,如图。
百会:在头部, 当前发际正中之 上5寸,或两耳 间连线的中点处, 如图。
印堂:在额部,当两眉头之间。如 图所示。
穴位回顾 上星 百会
印堂


方义
选穴配方上的创新
《素问•痿论篇》云:“治痿独 取阳明,故针灸治疗中风偏瘫历来 以阳经穴为主,譬如肩髃、曲池、 外关、环跳、足三里、解溪、昆仑 等穴。
醒脑开窍针刺法认为所谓“独取阳 明”,是指对痿症中的部分病人采用 补益后天的治疗原则,而非单取阳明 经而言。据此,本法以阴经穴为主, 选用了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 尺泽、委中等阴经穴。
副穴:

极泉穴 , 原穴沿经下移 2 寸的心经上取 穴 , 避开腋毛 , 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 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5-0.8寸, 用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 感觉,以患肢抽动三次为度。

尺泽穴 取法应屈肘为内角120度,术者用手 托住患肢腕关节 ,直刺进针0.5-0.8寸,用 提插泻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 旋,以手动三次为度。 委中穴 仰卧位抬起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 部顶住患肢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 15°,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 抽动三次为度。

副穴的量学规定

极泉穴:直刺进针1~1.5寸,用提插泻法,以 上肢抽动三次为度。 尺泽穴:同极泉穴。 委中穴:患者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深1~1.5 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三次为度。


配穴的量学规定
假球麻痹:风池针向结喉,进针2~2.5 寸,采用小幅度(<90°)、高频率(>120 转/分)的捻转补法1~3分钟。翳风、完 骨的操作同风池穴。 手指握固:合谷穴针向三间穴,进针 1~1.5寸,采用提插泻法,以食指抽动 为度。

人中穴:用雀啄手法。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3~0.5寸,将针向一个方向捻转 360°,采 用雀啄手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针刺 达到量学要求的效应指标。 三阴交:采用提插补法。针沿与胫骨后缘皮 肤呈现45°角方向斜向后刺入,深1~1.5寸, 行重插轻提之补法,以患者下肢连续抽动三 次为达到手法量学要求。
总之,醒脑开窍法 从字词含义理解,是 指通过针刺以复苏人 体脑窍及其连属组织 的受抑、受损、受挫 的功能,开发、恢复 其具有主宰传导、联 络和支配作用的治疗 方法。
针刺法则
醒脑开窍, 滋补肝肾为主, 疏通经络为辅
法则确定依据
中风病是由于长期起居失宜、情志不 调、饮食不节、劳逸无度而造成下焦肝 肾亏虚,阴阳失调,在此基础上,或有 积损正衰,或有阴虚阳亢,并进一步发 展至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成,从而确 立了“滋补肝肾”这一治则;
针刺腧穴的选择
突破传统,根据新的针刺治 疗法则及中风病病情重、并发症 多、病程长、病位深的特点,选 择有开窍启闭作用的腧穴,以阴 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
针刺手法的确定
在进针方向、针刺深度和施术 手法等方面做了重大创新,使之操 作严格规范,有量学相应指标,临 床可重复性极强,这样有补有泻、 补泻兼施,可收标本兼顾而明显提 高临床疗效。
恢复期应用
恢复期肢体强直 , 根据现代医学理 论,要刺激痉挛优势侧穴位,故多用阴经 穴位如三阴交、极泉、尺泽 ; 如选用传 统阳明经穴位手法要轻 , 电针强度也不 宜过大。
后遗症期应用
后遗症期配合传统阳明经治疗以补 益气血。中风后遗症期一般都有不同程度 的肢体功能萎缩 , 故要用阳明经穴位补益 气血,或加用灸法,或用患肢阳明经排刺,以 促进肌肉的再生。
主要内容
一、概论部分:了解醒脑开窍法的含义及
针法的特殊性
二、重点掌握穴位及针法
三、熟悉针法在中风病证中的临床应用

1、含义
概论
2、针刺法则及其依据 3、针刺腧穴和手法的选择确定 4、醒法构成
含义
“醒”本意指睡眠状态的结束;与“睡” 相对,其引申义有: “清醒”:指思维意识的正常状态。 “苏醒”:指思维意识由昏愦、朦胧 逐渐转为清醒状态。 “复苏”:指曾经一度受抑、受损、 受挫的功能活动的重新恢复。
组方一

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

副穴:患侧极泉、患侧尺泽、患侧委中 配穴:吞咽障碍配双侧风池,双侧翳风, 双侧完骨,眩晕配双侧天柱等

重点穴位定位简介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 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 腱之间。如图所示。
人中: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 1/3 与中1/3交点处。如图所示。

印堂为经外奇穴,属于头面,位于督脉 循行线上,具有醒神清窍之功能。 上星穴与百会穴同属督脉,百会穴是足 三阳经、肝经、督脉等多经之交会部位。 故针上星透百会可调阴阳、平肝熄风、 填精补髓、益气养血、醒神开窍。

操作
主穴:先刺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 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 湿润为度。继之,选3寸毫针由上星穴刺 入,沿皮刺至百会穴后,针柄旋转90°, 转速120-160次/分,行手法1分钟。 内关穴、三阴交穴及副穴、配穴手法同主 方一。
醒脑开窍法和传统针灸法的比较
位置不同:传统针灸取四肢外侧阳明经和胆 经穴位为主;醒脑开窍用四肢内侧阴经穴位 和督脉穴位为主。 功效不同:传统针灸以行气活血 , 疏通经络 为主;醒脑开窍以醒神、调神 , 滋补肝肾为 主。 醒神穴位取用时间不同:传统针灸是在中脏 腑闭证时,予醒神治疗;醒脑开窍法则在中风 全过程,中经络、中脏腑均用醒神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