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上课课件
![人间词话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bc685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2.png)
境界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 观景物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画 面。
1、围绕“境界”王国维提出了 哪些独到的观点?(任选其中几则)
境界有“造境”与“写境”
二则
境界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三则
境界离不开“情”与“景”
成功者必经的三种境界
七则
词的境界取决于作家“心”的境界
只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才能写出有生气,
有高致的作品 十则
2、“造境”与“写境”有何区别?
“造境”: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其 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 “写境”: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按 客观自然描写而成,更贴近现实。
“造境”与“写
境”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写真景、真情:景真,写出自然神韵,不只 求形似;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切,而非虚情 假意,无病呻吟。 2.出境界需情景交融。 3.除了以上内容,形式两方面之外,还需炼字 的技巧。
“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 觉感受。逼真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 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 “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
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 及春色阑珊的惋惜。
诗人炼字把杏、花都拟人化了。好像有灵性、 情感,唤起读者丰富而美好的联想和想像。
5、你从王国维的“三种境界”中获得 了你哪些启示?
第一境界“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
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 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 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 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 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 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 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 这是第一阶段。
人间词话ppt课件
![人间词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42db895022aaea988f0f42.png)
-
的也读然刻目地如之来词近一荷“形圆写
。是者本而前映画丰”站人“之一象”荷
自所身不。现一姿,立谓举多一可,叶
然得的破这在般神“了使”;”掬突用
真感特坏里读清韵风起“字更,;出“
切受征自雕者晰,荷 全,练写用其清
,
”
-
境
-
之然必所因难然之写此有有 境,合造大分二由实理写造 ,所乎之诗别者分二想境境 亦写自境人。颇。派与,,
由以商:生普著已世之奇昭哀。。有人子由王先同精沉。寅想
之脱,士之告述,不词节示思佥呜年之受之国生人义后斯恪而
思心惟之学天,谨可命,于而曰呼,恩先意维以咸,二古撰不
想志此读说下或举知寅诉无不,树尤怨生志碑一怀夫年今:自
,于独书,后有先者恪真竟忘宜兹思,之,帖死思岂,仁海由
历俗立治或世时生也,宰。。铭石有一陶非 见不庸清圣宁,
,
-
想 然 其 必 虚 想 故必其美 于 然 相 关 物 自 家 之 构 求 构 家 虽遗关术 文 其 限 系 , 然 , 法 造 之 之 也 写 系中 学 写 制 , 互 中 亦 则 , 于 境 。 实 、也 及 之 。 互 相 之 写 。 亦 自 , 又 家 限, 实故必然其虽,制 家虽从,材如亦之 。 理自而料何理处
-
之真举一水阳“幕美 神能。一面干叶遮成 理得”风清宿上》《 者荷此荷圆雨初词苏
,。 :
-
所谓“神理”,按王 国维的标准,就是作 者体物真切,由形传 神写得真切,从而使 作品给读者感染真切。 细赏“叶上初阳”等 十六字,可看出诗人 观察入微,雨后荷叶 上残留的“宿雨”, “初阳”照临其上的 闪耀,无不一一收入 眼底,托诸素笺。
千谛之学有。而之,数之因表之于以姓冶所 其能鄙华所王毋
的也读然刻目地如之来词近一荷“形圆写
。是者本而前映画丰”站人“之一象”荷
自所身不。现一姿,立谓举多一可,叶
然得的破这在般神“了使”;”掬突用
真感特坏里读清韵风起“字更,;出“
切受征自雕者晰,荷 全,练写用其清
,
”
-
境
-
之然必所因难然之写此有有 境,合造大分二由实理写造 ,所乎之诗别者分二想境境 亦写自境人。颇。派与,,
由以商:生普著已世之奇昭哀。。有人子由王先同精沉。寅想
之脱,士之告述,不词节示思佥呜年之受之国生人义后斯恪而
思心惟之学天,谨可命,于而曰呼,恩先意维以咸,二古撰不
想志此读说下或举知寅诉无不,树尤怨生志碑一怀夫年今:自
,于独书,后有先者恪真竟忘宜兹思,之,帖死思岂,仁海由
历俗立治或世时生也,宰。。铭石有一陶非 见不庸清圣宁,
,
-
想 然 其 必 虚 想 故必其美 于 然 相 关 物 自 家 之 构 求 构 家 虽遗关术 文 其 限 系 , 然 , 法 造 之 之 也 写 系中 学 写 制 , 互 中 亦 则 , 于 境 。 实 、也 及 之 。 互 相 之 写 。 亦 自 , 又 家 限, 实故必然其虽,制 家虽从,材如亦之 。 理自而料何理处
-
之真举一水阳“幕美 神能。一面干叶遮成 理得”风清宿上》《 者荷此荷圆雨初词苏
,。 :
-
所谓“神理”,按王 国维的标准,就是作 者体物真切,由形传 神写得真切,从而使 作品给读者感染真切。 细赏“叶上初阳”等 十六字,可看出诗人 观察入微,雨后荷叶 上残留的“宿雨”, “初阳”照临其上的 闪耀,无不一一收入 眼底,托诸素笺。
千谛之学有。而之,数之因表之于以姓冶所 其能鄙华所王毋
人间词话ppt课件
![人间词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114b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8.png)
亦必邻于理想
之故也。
10
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 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
3.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 境。……
4.无我之境,人 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 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 壮也。
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三层:1.例举什么是”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二者的观物方式
4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屡应乡试
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22岁,结识
“东文学社”主持人罗振玉,在其资助下于赴日本留
学。
1902年因病归国,执教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
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埋头文学研究,开始
“独学”阶段。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
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
——《傅雷家书》
2
3
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1927),字静 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秀才。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 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 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 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 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 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 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 《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 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 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
24
第三、四则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 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含义。
人间词话节选ppt课件
![人间词话节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8e8a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9.png)
词在宋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词人柳 永、苏轼等人的创新使得词的题材和 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柳 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等作品成为 词史上的经典。
演变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 化,词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人 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现状
现状分析
在现代社会,随着流行音乐的兴 起,词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下降 ,但仍有不少优秀的词人和作品
性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特点二
词的篇幅相对较短。与诗相比, 词的字数较少,形式更灵活,更
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
特点三
词的语言优美、精炼。词人通过 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 词的语言更加优美、精炼,富有
艺术感染力。
风格
风格一
婉约派。该派别以表达细腻、 柔美的情感为主,语言婉转、
含蓄,意境深远。
风格二
豪放派。该派别以表达豪迈、 奔放的情感为主,语言豪放、 直率,意境开阔。
作品概述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 之一,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
经典之作。
作品以传统的词学为根基,融合 了西方美学和文学理论,对中国 古代诗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
价。
《人间词话》提出了许多独特的 观点和见解,如“境界说”、“ 隔与不隔”等,对中国现代文学
和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词的发展历程
人间词话节选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人间词话简介 • 词的发展历程 • 词的特点与风格 • 词的创作技巧与手法 • 词的鉴赏与评价 • 人间词话的影响与价值
01
人间词话简介
作者介绍
01
作者是王国维,中国近现代著名 学者、诗人、艺术家和文学评论 家。
人间词话节选ppt课件
![人间词话节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6fe3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d.png)
该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怀 念,展现了词人深情的一面。
详细描述
该词上片描绘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下片则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词中 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情和 对生活的感悟。
THANKS
感谢观看
跨文化交流
词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
05
总结与展望
对词学的总结与评价
总结
人间词话是一部对词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 著作,它对词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词的 创作、鉴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 许多独到的见解,为后来的词学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评价
人间词话在词学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 其理论观点和学术价值至今仍被广泛认可和 推崇。它不仅对当时的词学界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也对现代的词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
词学分类
词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时代、地域、语言等,常见的分类包括古代词学、现代词学、西方词 学等。
词学特点与价值
要点一
词学特点
词学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它涉及语言学、文学、历史学 等多个领域。
要点二
词学价值
词学研究对于理解词汇的发展演变过程、推动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青玉案·元夕》赏析
总结词
该词描写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生活 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详细描述
该词上片描绘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下片则表达了 词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词中运用了比喻 、排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 向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详细描述
该词上片描绘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下片则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词中 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情和 对生活的感悟。
THANKS
感谢观看
跨文化交流
词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沟通 。
05
总结与展望
对词学的总结与评价
总结
人间词话是一部对词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 著作,它对词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词的 创作、鉴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 许多独到的见解,为后来的词学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评价
人间词话在词学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地位, 其理论观点和学术价值至今仍被广泛认可和 推崇。它不仅对当时的词学界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也对现代的词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具有 重要的参考价值。
词学分类
词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时代、地域、语言等,常见的分类包括古代词学、现代词学、西方词 学等。
词学特点与价值
要点一
词学特点
词学研究具有跨学科性质,它涉及语言学、文学、历史学 等多个领域。
要点二
词学价值
词学研究对于理解词汇的发展演变过程、推动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青玉案·元夕》赏析
总结词
该词描写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生活 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详细描述
该词上片描绘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下片则表达了 词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词中运用了比喻 、排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 向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人间词话》十则经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人间词话》十则经典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6b27e3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5.png)
在邵氏这里,“以物观物”是指按照事物本 身的规律去视察认识事物,并且尽量排除个 人的情感偏好 .
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 心不XXX或喜或悲)视察外物,并把这 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内心XXX平和)视察外物,外物以本 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 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 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境域的类型:
☆有风格之分:优美与宏壮;“东坡之词 旷,稼轩之词豪”;永叔“人生自是有 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 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 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有大小之别:境域有大小,不以是而 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 台,月迷津渡”也。 ……
且为肯浮 向君爱生 花持千长 间酒金恨 留劝轻欢 晚斜一娱 照阳笑少 。,。,
红绿縠东 杏杨皱城 枝烟波渐 头外纹觉 春晓迎风 意寒客光 闹轻棹好 。,。,
宋玉 祁楼
春
“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生动地渲染诞生机 勃勃的春景,游兴无限的情致。
明风重云沙 往临送午《张
日不重破上 落定帘月并 红,幕来禽
怎样写出有境域的作品?
1、(对写作对象要能)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 。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 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 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 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 《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 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 主是也。
有我之境: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内 心不XXX或喜或悲)视察外物,并把这 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情显在景上 。
无我之境:作者不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 (内心XXX平和)视察外物,外物以本 来生机勃勃的面目呈现在诗人眼底。景物 上没有明显的情感烙印,情隐于景下。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 或以境胜;或以意胜。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境域的类型:
☆有风格之分:优美与宏壮;“东坡之词 旷,稼轩之词豪”;永叔“人生自是有 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 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 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有大小之别:境域有大小,不以是而 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 台,月迷津渡”也。 ……
且为肯浮 向君爱生 花持千长 间酒金恨 留劝轻欢 晚斜一娱 照阳笑少 。,。,
红绿縠东 杏杨皱城 枝烟波渐 头外纹觉 春晓迎风 意寒客光 闹轻棹好 。,。,
宋玉 祁楼
春
“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生动地渲染诞生机 勃勃的春景,游兴无限的情致。
明风重云沙 往临送午《张
日不重破上 落定帘月并 红,幕来禽
怎样写出有境域的作品?
1、(对写作对象要能)所见者真,所知 者深 。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 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 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 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 《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 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 主是也。
10《人间词话》十则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10《人间词话》十则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c026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c.png)
3/51
雪飘落着,雪花在为你叹惜!是呵,假如活不被死掐住了咽 喉,假如前进不被守旧拖住了脚跟,假如春萌芽不被冬末残雪征 服,那么,活着,前进,萌芽,该会散发出多少愈加浓郁生命芬 芳。
4/51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王 国 维 (1877—1927) , 初 名 德 桢 , 后 更 名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 江海宁人。中国近当代之交出色古文字、古 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 哲学家,新兴学科甲骨文、敦煌学奠基人之 一。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 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是享受国际 声誉著名学者。
关键点解析
1.境界说 “境界”一词本义指“地域”“疆界”。以后“境界”一词进 入佛典,比喻“造诣高探难及”。以“境界”论诗,始于唐代。王国 维以“境界”论词,将其作为《人间词话》理论关键,发展了中国 古代“意境”理论。王氏“境界”说不一样于以往中国传统文学理论 提出“诗境”“词境”等,它融会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华,又吸收 了西方美学思想结果,独树一帜,自成一格。其美学内涵主要有 三个方面:
6/51
2.背景资料 王国维生活时代,正是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 人生理念猛烈动荡、冲突、融合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社 会在经济和文化准备极不充分情况下,向着畸形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转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界动荡尤为突出,并深深影响 着当初文学。
7/51
王国维“体素羸弱,性复忧郁”,在多难时代面前不停追寻 着人生真谛。22岁以前,王国维在故乡接收传统教育,为以后治 文史、考据之学奠定了基础。但他却不喜欢科场诗文,参加科举 考试时“不终场而归”,表现出鄙薄功名、重情多思人生志趣。 1898年后,王国维来到上海,逐步开始接触康德、叔本华哲学, 对叔本华《世界是意志和表象》(又译为《作为意志和表象世 界》)更是“大好之”,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处理现实人生中迷 惑。叔本华哲学社会批判色彩、高扬生命意志异端精神,和少年 王国维求新求异思想倾向相顺应,而二人在“消极主义人生论” 上契合,对王国维今后人生观、文学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王 国维文学创作和研究浸染上了浓厚消极主义色彩。
雪飘落着,雪花在为你叹惜!是呵,假如活不被死掐住了咽 喉,假如前进不被守旧拖住了脚跟,假如春萌芽不被冬末残雪征 服,那么,活着,前进,萌芽,该会散发出多少愈加浓郁生命芬 芳。
4/51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王 国 维 (1877—1927) , 初 名 德 桢 , 后 更 名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浙 江海宁人。中国近当代之交出色古文字、古 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家, 哲学家,新兴学科甲骨文、敦煌学奠基人之 一。曾任清华研究院教授,与梁启超、陈寅 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是享受国际 声誉著名学者。
关键点解析
1.境界说 “境界”一词本义指“地域”“疆界”。以后“境界”一词进 入佛典,比喻“造诣高探难及”。以“境界”论诗,始于唐代。王国 维以“境界”论词,将其作为《人间词话》理论关键,发展了中国 古代“意境”理论。王氏“境界”说不一样于以往中国传统文学理论 提出“诗境”“词境”等,它融会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华,又吸收 了西方美学思想结果,独树一帜,自成一格。其美学内涵主要有 三个方面:
6/51
2.背景资料 王国维生活时代,正是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 人生理念猛烈动荡、冲突、融合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社 会在经济和文化准备极不充分情况下,向着畸形资本主义政治制 度转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思想界动荡尤为突出,并深深影响 着当初文学。
7/51
王国维“体素羸弱,性复忧郁”,在多难时代面前不停追寻 着人生真谛。22岁以前,王国维在故乡接收传统教育,为以后治 文史、考据之学奠定了基础。但他却不喜欢科场诗文,参加科举 考试时“不终场而归”,表现出鄙薄功名、重情多思人生志趣。 1898年后,王国维来到上海,逐步开始接触康德、叔本华哲学, 对叔本华《世界是意志和表象》(又译为《作为意志和表象世 界》)更是“大好之”,希望借助西方哲学来处理现实人生中迷 惑。叔本华哲学社会批判色彩、高扬生命意志异端精神,和少年 王国维求新求异思想倾向相顺应,而二人在“消极主义人生论” 上契合,对王国维今后人生观、文学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王 国维文学创作和研究浸染上了浓厚消极主义色彩。
人间词话讲义ppt课件精品PPT课件
![人间词话讲义ppt课件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9b282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f.png)
田一之窗语词 十
荒语词,以,
。以,凌评吾
”评余乱之得
之得
,取
,
五十一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 “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 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 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 帐灯”,《如梦令》之“万帐弯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北人此观
宋 以
来 , 一
讥、必。然窗以“用
也“代盖者以“桂替 。绣。意,下桂华代
毂此足非,华流字
三 十
雕少则意则”瓦。
四
鞍游不不用二”美
”之暇足代字,成
所“代,字代境《
以小,则更“界解
为楼语语多月极语
。”
讥词则用岸柳等须“
也为古代’,字用说沈
。耶今字等须。‘桃伯
?
宜 其 为 《 提 要 》 所
类 书 具 在 , 又 安 用
四
壮故动有人
也 。
一 优 美 , 一 宏
之 静 时 得 之 。
我 之 境 , 于 由
唯 于 静 中 得 之
无 我 之 境 ,
。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 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 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 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 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 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 亦写实家也。
武 , 然
气 象 已
不 逮 矣
。
之 《 喜
迁 莺 》
, 差 足 继
之 《 渔
家 傲 》
, 夏 英 公
临 之 口
。 后 世
唯 范 文
正
寥 寥 八
字 , 遂
关 千 古
《人间词话讲义》课件
![《人间词话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bdfc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6.png)
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意境的概念,认为意境是诗词的精髓,是 诗人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的艺术境界。
创作方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探讨了诗词的创作方法,包括情景交融、虚 实相生、以景生情等,这些方法对于现代诗歌创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
《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学风貌。
王国维在创作《人间词话》时,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个人经历、学术思想、文学观念等。
《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还与王国维的学术追求和文学理念密切相关,体现了他的学术精神和 文学追求。
《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其文学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 当时社会和文学风貌的窗口。
《人间词话》的影响与价值
学习方法的建议
注重阅读理解: 深入理解文本, 把握作者意图和 思想内涵
注重思考分析: 分析文本中的语 言、结构和思想, 提高分析和鉴赏 能力
注重实践应用: 将所学知识应用 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注重拓展延伸: 阅读相关文献和 资料,拓宽视野, 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
学习时间的安排
《人间词话》简介
《人间词话》的作者及成书背 景
《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及理 论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间词话》对中国古代文学 的影响
《人间词话》在现代文学批评 中的应用
《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
境界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认为诗词的创作要具备境界, 境界是诗词的灵魂。
自然与人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认为自然景物 能够引发人的情感,而人生经历则能够丰富人的情感。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 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方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探讨了诗词的创作方法,包括情景交融、虚 实相生、以景生情等,这些方法对于现代诗歌创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
《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学风貌。
王国维在创作《人间词话》时,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个人经历、学术思想、文学观念等。
《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还与王国维的学术追求和文学理念密切相关,体现了他的学术精神和 文学追求。
《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其文学价值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 当时社会和文学风貌的窗口。
《人间词话》的影响与价值
学习方法的建议
注重阅读理解: 深入理解文本, 把握作者意图和 思想内涵
注重思考分析: 分析文本中的语 言、结构和思想, 提高分析和鉴赏 能力
注重实践应用: 将所学知识应用 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注重拓展延伸: 阅读相关文献和 资料,拓宽视野, 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
学习时间的安排
《人间词话》简介
《人间词话》的作者及成书背 景
《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及理 论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间词话》对中国古代文学 的影响
《人间词话》在现代文学批评 中的应用
《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
境界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说,认为诗词的创作要具备境界, 境界是诗词的灵魂。
自然与人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强调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认为自然景物 能够引发人的情感,而人生经历则能够丰富人的情感。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 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间词话讲义》课件
![《人间词话讲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e89b4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6.png)
的里程碑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
03
影响深远
《人间词话》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和美
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之一。
04 《人间词话》的阅读与理解
CHAPTER
阅读方法
通读全文
首先通读《人间词话》 全文,了解词话的整体
结构和内容。
解全书的要点之一。
诗词鉴赏
《人间词话》对历代诗词的鉴 赏和评价是其重要内容,需要 理解其中的鉴赏标准和评价依 据。
创作论
《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创作论 ,对于理解其诗词理论有重要 意义。
文化内涵
《人间词话》蕴含丰富的文化 内涵,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和文
化背景进行理解。
难点解析
境界说的多维解读
诗词鉴赏的个性化
作品概述
总结词
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详细描述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著作。它以传 统的诗歌理论为基础,结合了西方美学思想,对诗歌的意境、韵味、语言等方面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作品评价
总结词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详细描述
《人间词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奠定了中 国现代诗歌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探究诗歌创作技巧
《人间词话》对于诗歌创作技巧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探究 诗歌背后的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法,深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 格和特点。
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提供理论支持
《人间词话》所提出的文学观念和批评标准,可以为文学批评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帮助 批评家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
《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
![《人间词话》十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cc982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d.png)
3
启迪未来
文学作品要具有启迪性和引导性,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思想和文化的财富。
XII. 总结和展望
通过学习《人间词话》十则,我们深入了解了文学的意义与价值,拓宽了对文学的认识,也为文学创作与传承 指明了方向。
审美享受
文学作品让人们享受美的沉浸 与升华,提升审美品味和艺术 修养。
思想启迪
文学作品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 生与社会问题,拓展思维视野 和智慧境界。
情感疗愈
文学作品提供情感寄托和宣泄, 帮助人们排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IX. 第八则:文学的时代感
文学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与变迁,承载了每一个时代的文化与思潮,并深 刻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2 生活与体验
文学承载着人们的生活经验与共识,是人类 对世界的感知与认知的记录。
III. 第二则:文艺创作与人生观
主观认识
文艺创作是艺术家主观认识的 体现,反映了他们对人生、社 会和自身的看法。
批判思考
通过文艺创作,人们能够对现 实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突破 主观偏见与社会束缚。
追求真实
文艺创作追求真实,通过艺术 手法将人性、社会现象以及人 类精神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VI. 第五则:文学家的个性特征
1 创意与想象
文学家具有丰富的创意和 想象力,能够从平凡生活 中提炼出独特的文化符号 和情感表达。
2 敏感与洞察
文学家敏锐感知社会与人 性,善于洞察人们的内心 世界,把握人类情感的微 妙变化。
3 思辨与拓展
文学家善于思辨和探索, 通过文字将思维的边界推 向更广阔的领域。
《人间词话》十则
一部开创性的文学经典,《人间词话》详细论述了文学的价值与意义,本课 件将介绍其中的十则,带您领略这部伟大著作的魅力。
高中语文《人间词话十则》教学课件 (共48张PPT)
![高中语文《人间词话十则》教学课件 (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ebbf8bd1f34693daef3e23.png)
沙 上 并 禽 池 上 暝 ,
往 事 后 期 空 记 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 晚 镜 , 伤 流 景 ,
送 春 春 去 几 时 回 ?
午 醉 醒 来 愁 未 醒 。
水张 调先 天 数 仙 声 持 子 酒 听 ,
能在学过的诗词《苏 幕 遮》中找出一例“著一字而 境界全出”的例子吗?
一片片紧贴水面的圆 苏幕遮 荷,在微风的吹拂下,缓 周邦彦 缓地升起,绿罗裙一般地 摇曳,叶的柔媚,茎的修 叶上初阳干宿 长挺拔,亭亭玉立表现的 雨,水面清圆, 淋漓尽致,也把词人由郁 一一风荷举。 闷、烦躁转为欢快喜悦的 心情表现出来。
整体把握
• 本单元所选十则《人间词话》,可分为三方面内 容: • 1、第一则为总纲, • 冠于全书之首,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境界”说, 并高度概括境界的意义。 • 2、第二至六则, • 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 3、第七至十则, • 谈论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说境 第一则,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 界 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
1、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 2、要有“真景物、真感情”;
研读第六则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 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3、“真景物、真感情”应得到鲜明真切的表达。
笑肯少浮 闹红轻绿棹縠好东 宋玉 。爱,生 。杏,杨。皱,城 祁楼 长 枝 波 渐 春 千 烟 恨 头 纹 觉 金 外 欢 春 迎 风 轻 晓 娱 意 客 光 一 寒 “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 写静写出了红杏繁花争艳的蓬勃春意的 “真切景物”,又传达出诗人喜迎春色 欢愉的心灵情绪和意趣这样的“真挚感 情”。
小结
第一则为总纲,冠于全书之首,开宗明义提出 “境界”说。 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的角度 阐释“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浙江海宁·盐官镇
王国维与徐志摩、穆旦、 金庸等人是同乡。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 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这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 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 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 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 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作者脱弃西 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 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 传统批评中。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 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 “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 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国学大师77—1927 ),字静安,号观堂,浙 江海宁人,国学大师。他 17岁前已奠定深厚的国学 基础,诗文俱佳,后又学 西文,读西书,译西书, 通晓日、英、德语,与梁 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 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 导师。作为中国近代著名 文论家,他的批评理论及 美学观点对中国近现代文 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很大影 响。著有《人间词话》等 名著。
) 文史之学(1913-1927) 生平著述62种,批校古籍逾200种,
留有《王国维遗书》(16册,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3)。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中国 现代学术的开创者。 文学研究代表作:《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
王国维文学研究代表作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 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 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 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用。……我个人认为中国 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 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 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 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 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 也鲜矣!
——《傅雷家书》
.
《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这部著作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 作之一,被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 文艺美学的萌芽。
全书融会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传统词学 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 它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词说的批评形式,却体现了 现代的审美意趣和批评精神。在当时,这是一部 极具新意、极有价值的著作。
.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读 (2)单读 (3)齐读 (4)默读
注意字音 掌握节奏 激情吟读 整体感知 细心品读 深化感知 背诵积累 巩固感知
.
译文
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 必然经过三种境界:“玉露凋伤,金风乍起,我 一夜无眠,独自登上高楼,望遍了通往远方的路 。”这是第一种境界。“日夜相思,容貌憔悴, 衣带一天天宽松,人一天天消瘦,但是,为了她 ,我将至死而无怨无悔。”这是第二种境界。“ 在人群里找了她千百遍,蓦然间一回头,却发现 她站在灯火冷落的角落里。”这是第三种境界。 这种语句,如果不是大词家、大手笔,无论如何 是写不出来的。但是就草率地凭这个意思去解释 各种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也不会同意吧。
.
王国维与罗振玉
1901年,受罗振玉资助于赴日本留学 。1902年归国,执教于南通江苏师 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 等,埋头文学研究。
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学部总务 司行走、京师大学堂教习等。其间著 有《人间词话》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 逃居日本,转向国学研究。1916年 回国。
.
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 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 公所不许也。 (节选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
1923年,任溥仪南书房行走。
.
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
陈丹青《国学研究院》2001
.
1925年,王国维受聘 任清华研究院导师 ,教授古史新证、 说文等,为“四大 导师”之一。 1927年6月,国民革 命军北上时,王国 维留下“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的遗 书,投颐和园昆明 湖自尽。在其50岁 人生学术鼎盛之际 为国学史留下了一 桩最具悲剧色彩的 “谜案”。
王国维不是为了清朝死的,是为了不可在挽回的 中国古文化的消逝而死的。他是一个文人,而且 还是一个旧文人,他从小接受的思想就决定了他 不会允许这种文化这种制度在他面前消失,他无 法理解,他只有选择死来逃避,这是他的悲哀。
.
经五 义此只十 无世欠之 再变一年 辱死
.
观堂学术
哲学、美学(1901-1905) 美学、文论、戏剧史(1906-1912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 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 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 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 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 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 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 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人间词话》诞生近百年来,受到学术界的极 大重视。人们对《人间词话》的理解和领悟越是 深入,就越认识到它的卓越成就和不朽价值。
.
《人间词话》的主要思想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 出了“境界”说。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 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 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 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 ”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 的总归宿。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作为词学、美 学甚至为人处事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第八课
《人间词话》
王国维
.
导入新课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 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 “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 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十年后,第 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 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浙江海宁·盐官镇
王国维与徐志摩、穆旦、 金庸等人是同乡。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 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这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 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 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 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 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作者脱弃西 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 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 传统批评中。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 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 “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 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国学大师77—1927 ),字静安,号观堂,浙 江海宁人,国学大师。他 17岁前已奠定深厚的国学 基础,诗文俱佳,后又学 西文,读西书,译西书, 通晓日、英、德语,与梁 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 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 导师。作为中国近代著名 文论家,他的批评理论及 美学观点对中国近现代文 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很大影 响。著有《人间词话》等 名著。
) 文史之学(1913-1927) 生平著述62种,批校古籍逾200种,
留有《王国维遗书》(16册,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3)。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中国 现代学术的开创者。 文学研究代表作:《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
王国维文学研究代表作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 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 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 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用。……我个人认为中国 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 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 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 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 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 也鲜矣!
——《傅雷家书》
.
《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这部著作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 作之一,被称为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终结和现代 文艺美学的萌芽。
全书融会中西,承前启后,既有对传统词学 的继承和突破,也有对西方理论的接受和融通。 它运用的是中国传统词说的批评形式,却体现了 现代的审美意趣和批评精神。在当时,这是一部 极具新意、极有价值的著作。
.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读 (2)单读 (3)齐读 (4)默读
注意字音 掌握节奏 激情吟读 整体感知 细心品读 深化感知 背诵积累 巩固感知
.
译文
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 必然经过三种境界:“玉露凋伤,金风乍起,我 一夜无眠,独自登上高楼,望遍了通往远方的路 。”这是第一种境界。“日夜相思,容貌憔悴, 衣带一天天宽松,人一天天消瘦,但是,为了她 ,我将至死而无怨无悔。”这是第二种境界。“ 在人群里找了她千百遍,蓦然间一回头,却发现 她站在灯火冷落的角落里。”这是第三种境界。 这种语句,如果不是大词家、大手笔,无论如何 是写不出来的。但是就草率地凭这个意思去解释 各种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也不会同意吧。
.
王国维与罗振玉
1901年,受罗振玉资助于赴日本留学 。1902年归国,执教于南通江苏师 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 等,埋头文学研究。
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学部总务 司行走、京师大学堂教习等。其间著 有《人间词话》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 逃居日本,转向国学研究。1916年 回国。
.
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 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 公所不许也。 (节选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
1923年,任溥仪南书房行走。
.
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
陈丹青《国学研究院》2001
.
1925年,王国维受聘 任清华研究院导师 ,教授古史新证、 说文等,为“四大 导师”之一。 1927年6月,国民革 命军北上时,王国 维留下“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的遗 书,投颐和园昆明 湖自尽。在其50岁 人生学术鼎盛之际 为国学史留下了一 桩最具悲剧色彩的 “谜案”。
王国维不是为了清朝死的,是为了不可在挽回的 中国古文化的消逝而死的。他是一个文人,而且 还是一个旧文人,他从小接受的思想就决定了他 不会允许这种文化这种制度在他面前消失,他无 法理解,他只有选择死来逃避,这是他的悲哀。
.
经五 义此只十 无世欠之 再变一年 辱死
.
观堂学术
哲学、美学(1901-1905) 美学、文论、戏剧史(1906-1912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 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 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 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 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 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 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 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人间词话》诞生近百年来,受到学术界的极 大重视。人们对《人间词话》的理解和领悟越是 深入,就越认识到它的卓越成就和不朽价值。
.
《人间词话》的主要思想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它提 出了“境界”说。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 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 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 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 ”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 的总归宿。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作为词学、美 学甚至为人处事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
第八课
《人间词话》
王国维
.
导入新课
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 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 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 “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 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十年后,第 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 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