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简洁深刻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课件
![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0ebc4b1711cc7931b7164f.png)
论文的主要结构
引言。也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理由,作者需要向读 者交代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文章的创新点,同时 应适当提及先前相关的工作。 • 正文部分。作者详细阐述如何完成这项研究,包 括向读者介绍实验过程和数据为你的主题提供证 据。正文部分通常又包括研究方法、结果和数据 、讨论等子部。 • 结论。总结文章的观点并评论文章潜在的应用价 值。 • 致谢(非必须)。像资助部门以及提供帮助的人
• 6、《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五代南唐
李璟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悉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 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
• 菡萏,荷花的别称。词的上片着重写景。 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 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 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 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李璟虽然位高 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 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 景伤情,从而产生、螽斯 zhōng • 2、佾 yì 也被称为蝈蝈
• 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八行八列,共六 十四人)。 • 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xuàn )兮 • 倩,笑貌。盼,动貌。绚,文也。 • 巧笑倩兮--巧好的一笑,面颊便展露美的笑
• 4、绘事后素:孔子以比喻答复子夏。绘事 ,是绘画之事。素,是缯或绢之类的丝织 品,普通是白色,可以用来绘画,如后世 画家所用的画纸。 • 素解释为素地。素地即是白地。白色可以 接受采色。绘画必须先铺一块白缯或白绢 ,是为素地,然后始能在此素地上施采绘 画。所以绘事后素,就是绘画之事后于素 。这句话既是比喻,则知素是比喻美女的
《人间词话》 - 作者简介
•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 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近代中 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 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 • 1901年秋赴日本留学,1902年因病从日本 归国。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 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 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 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 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简洁深刻解读)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简洁深刻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75f365ba417866fb84a8ea5.png)
王国维美学思想
1、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 2、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 3、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境界说”
境界“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质构 成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形成 的艺术画面。
二、《人间词话》观点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 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 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 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lszy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干什 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 二个人说:“在赚工资。”第三 个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 特色的房子。”据说后来,前两 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 第三个工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一、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衣带渐宽:写出了追寻、期待中的艰苦之感; 终不悔:表现了殉身无悔的精神; 为伊:选择的正确与不可移易; 消得:值得。
柳 永:凤栖梧(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PPT课件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0793f7cc175527062208ef.png)
第6页/共16页
三种境界
间词话》
——《人
第7页/共16页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 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傅雷家书》
第3页/共16页
王国维认为,景多无限,情也说不 尽,“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 个元质构成的。但不论是客观的“景”, 还是主观的“情”,都是“观”——人的 精神活动的结果。“情”,“景”这种特 殊矛盾的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便形成千姿 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境界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 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画面。
第16页/共16页
第4页/共16页
原稿卷首 题诗
戏效季英作口号诗
舟过瞿塘东复东,竹枝声里杜鹃红。 白云低渡沧江去,巫峡冥冥十二峰。
朱楼高出五云间,落日凭阑翠袖寒。 寄语塞鸿休北度,明朝飞雪满关山。
夜深微雨洒帘栊,惆怅西园满地红。 秾李夭桃元自落,人间未免怨东风。
双阙凌霄不可攀,明河流向阙中间。 银灯一队经驰道,道是君王夜宴还。
三种境界三种境界确立确立志向和目标志向和目标努力努力探索和追求探索和追求实现实现理想和愿望理想和愿望第10页共16页三种境界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一、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 1927),字静安,一字伯 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中国近代集史学家、 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 家、词学家、金石学家、 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 于一身的学者,国学大师。 是我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 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经历多பைடு நூலகம்挫折,似乎 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发现 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人间词话》PPT课件
![《人间词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fdd636af1ffc4fff47ac26.png)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 人。” ——梁启超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 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 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
生两人。”
——伯希和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 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 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 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 界。
评点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核心。这条给 境界下了一种界定(即含义)。王国维认为, 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论统一和生动的艺 术表现,是指景物与感情的内在统一和高度融 合。王国维重视诗歌中创作主体的真实情感, 便是对兴趣说和神韵说优点的继承和发扬,重 视诗歌中的真景物,便是打破了他们在文学的 审美实践中朦胧神秘的审美倾向,并且给文学 创作与欣赏切实明确的审美标准,这便克服了 前两者的缺点。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 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 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 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评点
优美和壮美,仅仅是在审美取向上不同罢了, 人们不能用价值来比较它们的高低。个人喜恶是无 法回避的,可在没的本质上,它们的地位应该是平 等的,且这种平等具有超越意义。这就是说,意境 不分大小,这种大小差别只存在于它所描绘的景物 上。世上有数不胜数的景物,人情也各不相同,它 们都能写成诗歌咏出来。如果掌控得好,当然就是 出色的文章词句,自然就产生了美妙的境界。
《 人 间 词 话 》
王国维(1877年—1927年), 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 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
人间词话ppt课件
![人间词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114b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8.png)
亦必邻于理想
之故也。
10
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 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
3.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 境。……
4.无我之境,人 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 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 壮也。
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三层:1.例举什么是”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二者的观物方式
4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屡应乡试
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22岁,结识
“东文学社”主持人罗振玉,在其资助下于赴日本留
学。
1902年因病归国,执教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
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埋头文学研究,开始
“独学”阶段。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
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
——《傅雷家书》
2
3
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1927),字静 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秀才。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 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 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 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 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 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 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 《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 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 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
24
第三、四则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 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含义。
8,《人间词话》ppt课件讲解
![8,《人间词话》ppt课件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f65696227284b73f242506e.png)
人间词话· 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 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 公所不许也。 (节选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读 (2)单读 (3)齐读 (4)默读 注意字音 激情吟读 细心品读 背诵积累 掌握节奏 整体感知 深化感知 巩固感知
译文
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 必然经过三种境界:“玉露凋伤,金风乍起,我 一夜无眠,独自登上高楼,望遍了通往远方的路 。”这是第一种境界。“日夜相思,容貌憔悴, 衣带一天天宽松,人一天天消瘦,但是,为了她 ,我将至死而无怨无悔。”这是第二种境界。“ 在人群里找了她千百遍,蓦然间一回头,却发现 她站在灯火冷落的角落里。”这是第三种境界。 这种语句,如果不是大词家、大手笔,无论如何 是写不出来的。但是就草率地凭这个意思去解释 各种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也不会同意吧。
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5年,王国维受聘 任清华研究院导师 ,教授古史新证、 说文等,为“四大 导师”之一。 1927年6月,国民革 命军北上时,王国 维留下“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的遗 书,投颐和园昆明 湖自尽。在其50岁 人生学术鼎盛之际 为国学史留下了一 桩最具悲剧色彩的 “谜案”。
陈丹青《国学研究院》2001
五 经 十 此 义 世 只 之 无1905) 美学、文论、戏剧史(1906-1912) 文史之学(1913-1927) 生平著述62种,批校古籍逾200种, 留有《王国维遗书》(16册,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3)。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中国 现代学术的开创者。 文学研究代表作:《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PPT课件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287a44dd3383c4ba4cd230.png)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呕心沥血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又红楼梦甲戌本开卷《凡例》的末尾有一首诗“浮生着甚苦奔 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 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暗示至少是经过十年的时间才成此书。
第13页/共16页
第4页/共16页
宗悫què立志
• 《宋书 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
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 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 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第11页/共16页
悬梁刺股
•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 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 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 书学习。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 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 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 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 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 后来苏秦游说六国,连横抗秦,做了六国的相,同时配。 ——(辛弃疾《青玉案·元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呕心沥血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又红楼梦甲戌本开卷《凡例》的末尾有一首诗“浮生着甚苦奔 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 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暗示至少是经过十年的时间才成此书。
第13页/共16页
第4页/共16页
宗悫què立志
• 《宋书 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
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 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 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来宗悫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第11页/共16页
悬梁刺股
•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 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 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 书学习。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 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 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 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 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 后来苏秦游说六国,连横抗秦,做了六国的相,同时配。 ——(辛弃疾《青玉案·元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课堂PPT)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赏析(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759799195f312b3169a5bc.png)
•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 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 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 生呢?”
5
宗悫què立志
• 《宋书 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 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 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 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辛弃疾《青玉案·元 夕》)
15
解析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 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 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 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目标也终于 实现。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 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 熟蒂落。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 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16
12
悬梁刺股
•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 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 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 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 读书学习。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 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 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 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 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 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 后来苏秦游说六国,连横抗秦,做了六国的相,同时配六国相印。
5
宗悫què立志
• 《宋书 宗悫传》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 ,精心刻苦地练武,直到练成了才对他哥哥说:“ 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 破浪”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宗悫真 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
——(辛弃疾《青玉案·元 夕》)
15
解析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 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 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 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目标也终于 实现。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 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 熟蒂落。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 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16
12
悬梁刺股
•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 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 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 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 读书学习。 •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 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 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 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 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 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 后来苏秦游说六国,连横抗秦,做了六国的相,同时配六国相印。
人间词话讲义ppt课件精品PPT课件
![人间词话讲义ppt课件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9b282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f.png)
田一之窗语词 十
荒语词,以,
。以,凌评吾
”评余乱之得
之得
,取
,
五十一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 “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 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 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 帐灯”,《如梦令》之“万帐弯庐人醉, 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北人此观
宋 以
来 , 一
讥、必。然窗以“用
也“代盖者以“桂替 。绣。意,下桂华代
毂此足非,华流字
三 十
雕少则意则”瓦。
四
鞍游不不用二”美
”之暇足代字,成
所“代,字代境《
以小,则更“界解
为楼语语多月极语
。”
讥词则用岸柳等须“
也为古代’,字用说沈
。耶今字等须。‘桃伯
?
宜 其 为 《 提 要 》 所
类 书 具 在 , 又 安 用
四
壮故动有人
也 。
一 优 美 , 一 宏
之 静 时 得 之 。
我 之 境 , 于 由
唯 于 静 中 得 之
无 我 之 境 ,
。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 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 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 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 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 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 亦写实家也。
武 , 然
气 象 已
不 逮 矣
。
之 《 喜
迁 莺 》
, 差 足 继
之 《 渔
家 傲 》
, 夏 英 公
临 之 口
。 后 世
唯 范 文
正
寥 寥 八
字 , 遂
关 千 古
《人间词话》ppt课件
![《人间词话》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85baf7a26925c52cc5bfc0.png)
.
浙江海宁·盐官镇
王国维与徐志摩、穆旦、 金庸等人是同乡。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 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这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 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 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 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 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作者脱弃西 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 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 传统批评中。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 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 “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 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国学大师77—1927 ),字静安,号观堂,浙 江海宁人,国学大师。他 17岁前已奠定深厚的国学 基础,诗文俱佳,后又学 西文,读西书,译西书, 通晓日、英、德语,与梁 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 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 导师。作为中国近代著名 文论家,他的批评理论及 美学观点对中国近现代文 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很大影 响。著有《人间词话》等 名著。
) 文史之学(1913-1927) 生平著述62种,批校古籍逾200种,
留有《王国维遗书》(16册,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3)。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中国 现代学术的开创者。 文学研究代表作:《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
王国维文学研究代表作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 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 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 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用。……我个人认为中国 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 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 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 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 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 也鲜矣!
浙江海宁·盐官镇
王国维与徐志摩、穆旦、 金庸等人是同乡。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 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这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 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 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 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 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作者脱弃西 方理论之拘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 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 传统批评中。
是什么给三个泥水匠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追 求和人生境遇?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砌砖”、 “在挣钱”还是“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 我们又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国学大师77—1927 ),字静安,号观堂,浙 江海宁人,国学大师。他 17岁前已奠定深厚的国学 基础,诗文俱佳,后又学 西文,读西书,译西书, 通晓日、英、德语,与梁 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 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 导师。作为中国近代著名 文论家,他的批评理论及 美学观点对中国近现代文 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很大影 响。著有《人间词话》等 名著。
) 文史之学(1913-1927) 生平著述62种,批校古籍逾200种,
留有《王国维遗书》(16册,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3)。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中国 现代学术的开创者。 文学研究代表作:《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
王国维文学研究代表作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 读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 不是先有上百首诗,几十 首词,读此书也就无 用。……我个人认为中国 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 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 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 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 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 也鲜矣!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简洁深刻解读).ppt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简洁深刻解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7796bf50e2524de5187ecb.png)
?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 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 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lszy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干什 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 二个人说:“在赚工资。”第三 个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 特色的房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一、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著名学者,也是把西方美学思想 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的美学家。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 兼及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诗词文亦无不精工。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是代表 他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三部力作。其中影响最为广泛 深刻的就是《人间词话》。《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 “境界说”,这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诗人的 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
王国维美学思想
? 1、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 ? 2、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 ? 3、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 “境界说”
——王国维(清)
第一种境界
?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原本含义: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 望尽了天涯路。表达一种孤寂和思念的心情。
? 引申含义:既表现出事业、学问上的渴望和期待,又表现出 一种开始探寻道路时的茫茫无绪之感。
《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lszy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干什 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 二个人说:“在赚工资。”第三 个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 特色的房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一、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著名学者,也是把西方美学思想 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的美学家。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 兼及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诗词文亦无不精工。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是代表 他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三部力作。其中影响最为广泛 深刻的就是《人间词话》。《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 “境界说”,这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诗人的 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
王国维美学思想
? 1、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 ? 2、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 ? 3、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 “境界说”
——王国维(清)
第一种境界
?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原本含义: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 望尽了天涯路。表达一种孤寂和思念的心情。
? 引申含义:既表现出事业、学问上的渴望和期待,又表现出 一种开始探寻道路时的茫茫无绪之感。
mikAAA三种境界PPT课件
![mikAAA三种境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97cbc70b4e767f5bcfcea9.png)
目必远。“ 伫倚 ”,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
料未及,“ 伫倚 ” 的结果却是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 春愁 ”,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 “ 春愁 ” 潜滋暗长于心
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
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
方面也是因为其 “春愁” 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
; /gushiyaowen/ 今日股市;
面目。"原来是元灵碎片。"根汉面色有些凝重,没想到这里会有这么多の元灵碎片,所谓元灵碎片就是修行者躯体碎掉之后,没有立即得到恢复。没修复の话,元灵就无处可藏,而又遇到了什么突发状况,元灵又变成了壹块块の碎片。只能飘浮于这两片封印之间,而在这些封印之间,还有几条黑 色の光影,此时正在追着其它の光影跑。发出求救声の,就是那些正在逃跑の光影,而那几条黑色の光影,显然极为强势,正在吞噬着这其它の光影碎片。"这些家伙应该是这些年,进入这个南明之海,最终在这里被困の人,看这样子好像修为还都不弱,只不过全部被困在了这里。"看着面前这种情 况,根汉の脸色也不好看。猫补中文叁肆捌6洞府图腾叁肆捌6发出求救声の,就是那些正在逃跑の光影,而那几条黑色の光影,显然极为强势,正在吞噬着这其它の光影碎片。???壹看书??•1K?A?NSHU•CC"这些家伙应该是这些年,进入这个南明之海,最终在这里被困の人,看这样子好像 修为还都不弱,只不过全部被困在了这里。"看着面前这种情况,根汉の脸色也不好看。若是自己要寻の那些个秦王之类の家伙,也折在了这里,自己根本就找不到,这上百万の元灵碎片,光看碎片也很难寻到那秦王。而且元灵只剩下碎片の话,那宝物早就掉落了,或者是被毁了,或者是被别人给 抢了。如果秦王の元灵碎片在这里の话,那九龙珠肯定就不在这里了,自己来这里,可就是为九龙珠而来,别の都不感兴趣。大量の元灵碎片,还能发出声音来,显然这些元灵碎片在这里可能并没有太久の年头。先前根汉在外面岛上の时候,也打探过了,其实这个南明之海每年还是有不少人会来 这里の。只要趟过了外面の毒雾,进入到里面の山脉区中后,还是可以寻到不少の宝物の。?壹看书??•1?K?A?N?S书H?U•CC但是若是进入到这中间の山峰区の话,就有可能会丢命了,这些人肯定就是因为进入到了破天阵中后才会成这样子の。"只是他们怎么能进入外面の封印呢?"令根 汉有些不解の是,这些人の实力虽然不弱,但是也绝对不能算太强。自己解这破天峰外面の封印の时候,都要借助九龙珠环の力量,这些人是怎么进来の。"难道是被吸进来の?"根汉心中自语,不过现在也不管这些人の元灵碎片了,他也不是救世主,也没有出手要救他们の意思。起码也不知道这 些人到底是什么人,是好人还是恶人,盲目の出手没有必要。最少也得等自己找到了九龙珠之后,若是心情不错の话,会考虑救壹救这些家伙,将他们の元灵碎片放出去。"不""不""砰砰砰"不时の会有一些光影,被那几团黑色光影给吞噬掉,引来惨叫连连。只不过根汉没有心思管这些,来到了第 三层上面の封印处。这壹层封印同样没有反应,九龙珠环壹下子就带根汉过去了。壹??看书??要•1要K?A?N?S?H?U?•CC"等咱"结果附近の一些元灵碎片,看到了壹道缺口,险些就跟了进来。不过封印壹合上の时候,这些个元灵碎片反倒是被封印之力给打成了飞灰。进入到第四层封印 后,没有像第三层那么夸张。首先根汉看到の,便是头顶大概三千多米上面,还有壹层白色の光影,光影就是第五层封印了。这第四层封印和第五层之间,是壹片原始密。林,沿着山体向上,生长了壹圈圈の古铜色の古树。有些古树高度都有几百米,还有那些几十人环抱才能抱住の超级大树。根 汉感应了壹下,这里也没有人の气息,就是有壹些小生灵の气息而已,并没有强者の气息在这里遗留。"恩?"可是令根汉眼中放光の是,自己の九龙珠环从脖子上飞了下来,直接就嗖の壹声,往北面飞去了。他立即跟了过去,只见九龙珠环,绕着山体飞到了这破天峰の另壹侧背面。九龙珠环の速度 极快,壹眨眼の功夫,就飞进了右侧山体处の壹个洞府。根汉来到这个洞府面前,准备进去の,却被壹股莫名の力量给弹了出来。整个人直接撞上了洞府外面の壹排大树,壹下子就将数百株大树给拦腰撞断了,引得这第四层封印中动静大作。"这是什么鬼东西?"根汉刚刚被撞,也有些蒙,不过马上 就沉下了脸来。他回到了这座洞府外面,只见这座洞府外面,刚刚壹瞬间就结出了壹层黑色の封印层。之前在这里の时候,都没有,自己想进去马上就结出来了。这封印层十分古怪,看上去只是薄薄の壹层光圈,但是却异常の坚固。"破!"根汉右手化拳,凝出极力光拳,砸向了这层封印层。"轰轰 轰"撞击之间,封印层处传来了壹阵阵爆声,封印层却是完好无损。根汉眉宇间,浮生镜现出原形,化出壹束神光,打向了这封印层。结果还是壹点反应也没有,反倒是神光还被这封印层给吸收走了,封印层似乎更厚了壹些。"这是什么东西?"看了壹圈,根汉也没看明白,这是壹个什么东西。洞府中 现在什么情况,自己无从得知,九龙珠环进入之后,与自己之间の感应也好像断了。根汉面色凝重,仔细の观察了壹下这座洞府。洞府外面,有两圈符纹,还有壹些图腾被刻画在这里。符纹根汉从来没有见过,类似于壹些鬼画符,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规律,十分の随意涂抹の。至于这一些图腾,根汉 仔细看了看,倒是能看出壹些眉目来。洞府左右各有三个图腾,壹共是六个图腾。图腾虽然有很长の年月了,但是依旧清晰可见,尤其是这图腾の符线,更像是人或者是什么生灵用指甲在这里划下の。左侧の三个图腾,看上去有些像是,龙,虎,蛇。只不过也不是正尔八经の龙,虎,蛇,龙の下半边 身子,好像又是接の蛤蟆の两条腿;虎の左半边身子,好像是画の壹只羊;而蛇图腾就更古怪,蛇の腹部好像是猪肚子,下面又像是鼠尾巴。整个就是壹个混搭,也不知道是不是什么杂了交の品种,总之根汉也没见过这样の品种。人蛇壹亭是存在,他也见过不少人蛇,可是这虎头接猪肚,外加鼠尾, 这还真是头壹回看到。也许这是谁吃饱了没事,自己随意画の,只不过看这个图腾の力度,也能想像出来,绝对是壹位不世强者。如果说左侧の图腾还有规律可遁,起码都是动物接动物の身躯の话,右侧の这三副图腾就显得有些恶搞无厘头了。右侧の三副图腾,并不完全是动物の混搭,而是各种 稀奇の组合。叁肆捌7魔尊(猫补中文)叁肆捌7也许这是谁吃饱了没事,自己随意画の,只不过看这个图腾の力度,也能想像出来,绝对是壹位不世强者。壹看书看•如果说左侧の图腾还有规律可遁,起码都是动物接动物の身躯の话,右侧の这三副图腾就显得有些恶搞无厘头了。右侧の三副图腾, 并不完全是动物の混搭,而是各种稀奇の组合。其中壹副,根汉能够分明白,脑袋是壹个人参果の样子,腹部是壹匹马の,而下面又是壹只蜘蛛の底盘;还有壹副也稀奇,脑袋是壹根树枝,腹部是壹块奇形怪状の石头,石头の下面又接了壹条鳞鱼尾巴,尾巴上又接了两个像是盘子壹样の东西;最后 壹副更古怪了,头部是壹把�
三个境界
![三个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6cb1306b4b35eefdc8d333ab.png)
三 个 境 界
什么叫境界?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 唐以后,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 种特定的含义。佛学上把这种外部 世界意识活动之中的主观感受称为 境界。
❖本文是白寿彝读王国维《人间词 话》中的一则札记后所写的读书 心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本 文作者白寿彝是著名历史学家, 在治学上也是”认真地去体会, 认真地去做”的.因此,读王国维 的治学三境界,结合自己的实践 谈体会,领悟尤深。
❖
一心一意
❖
忘我境界
——(魏书生)
❖ 【成语解释】
独创新意,理论和
别人不同。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
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
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
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左右逢源:
❖释义:逢:遇到; 源:水源。充 足的水源出处。
❖ 原指知识广博,应付自如。后也比 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有时 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锲而不舍:
❖【读音】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表
示否定。镂刻不停,比喻坚持到底,不放
弃。 驽马:
❖人一己百:
❖释义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 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 别人。
❖标新立异:
❖【字词解释】 标:接举 立:树立 异:不同的,特别的。
❖2)王国维(《人间词话》) 论治学的三个境界所 引用的词句分别出自( 晏殊)的( 《蝶恋花 》 )、( 柳永)的( 《凤栖梧 》)、( 辛弃疾 )的( 《 青玉案 》)。
❖3)(《三个境界》)这篇文章是作者(白寿彝 ) 读王国维的( 《 人家词话 )》后的一篇读书心 得, 者深刻地领悟了治学就是要 ( 认真的去体会, 认真地去做 )。
什么叫境界?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 唐以后,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 种特定的含义。佛学上把这种外部 世界意识活动之中的主观感受称为 境界。
❖本文是白寿彝读王国维《人间词 话》中的一则札记后所写的读书 心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本 文作者白寿彝是著名历史学家, 在治学上也是”认真地去体会, 认真地去做”的.因此,读王国维 的治学三境界,结合自己的实践 谈体会,领悟尤深。
❖
一心一意
❖
忘我境界
——(魏书生)
❖ 【成语解释】
独创新意,理论和
别人不同。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
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
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
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左右逢源:
❖释义:逢:遇到; 源:水源。充 足的水源出处。
❖ 原指知识广博,应付自如。后也比 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有时 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锲而不舍:
❖【读音】qiè ér bù shě ❖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表
示否定。镂刻不停,比喻坚持到底,不放
弃。 驽马:
❖人一己百:
❖释义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 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 别人。
❖标新立异:
❖【字词解释】 标:接举 立:树立 异:不同的,特别的。
❖2)王国维(《人间词话》) 论治学的三个境界所 引用的词句分别出自( 晏殊)的( 《蝶恋花 》 )、( 柳永)的( 《凤栖梧 》)、( 辛弃疾 )的( 《 青玉案 》)。
❖3)(《三个境界》)这篇文章是作者(白寿彝 ) 读王国维的( 《 人家词话 )》后的一篇读书心 得, 者深刻地领悟了治学就是要 ( 认真的去体会, 认真地去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界“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质构 成的,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形成 的艺术画面。
4
二、《人间词话》观点
❖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有名句。五 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12
辛 弃 疾:青 玉 案 .元 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 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 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这首词是写一个小伙或者姑娘,深爱着一个人,一直希望能见到这个爱人, 结果在元宵节灯会的这一天,在某个街角,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爱人,有一 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此词写离恨相思之苦。词之上片运用移 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 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 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 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9
第二种种境界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本含义:恋爱中的相思之苦。一个小伙或姑娘,深爱着他 的爱人,爱到哪怕是精神憔悴身体渐瘦也无怨无悔。
《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lszy
1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干什 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 二个人说:“在赚工资。”第三 个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 特色的房子。”据说后来,前两 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 第三个工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2
一、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著名学者,也是把西方美学思想 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的美学家。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 兼及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诗词文亦无不精工。
11
第三种境界❖ 3、“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 原本含义:自怜幽独,别有怀抱。 ❖ 引申含义: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
经历多少挫折,似乎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 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发现自己离目标已经 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 表现境界: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达到 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贯通之境。在事业上就会有创 造性的独特的贡献。
5
❖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 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5、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 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 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6、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 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7、“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王国维(清)
7
第一种境界
❖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原本含义: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 望尽了天涯路。表达一种孤寂和思念的心情。
❖ 引申含义:既表现出事业、学问上的渴望和期待,又表现出 一种开始探寻道路时的茫茫无绪之感。
❖ 表现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 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6
三、《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第三 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 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独:写出了孤独寂寞之感; ❖ 上高楼:写出了对崇高理想的向往; ❖ 望尽天涯路:摆脱了一切幼稚的耽溺蒙蔽后,对更广远的境界的追求、
寻觅和期待。
8
晏 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引申含义: 为了事业、学问上的崇高目标,为了获得成功, 在前进道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仍不懈探索,执着追求。
表现境界: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锲而不舍,废寝 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衣带渐宽:写出了追寻、期待中的艰苦之感;
终不悔:表现了殉身无悔的精神;
为伊:选择的正确与不可移易;
消得:值得。
❖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 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 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是代表 他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三部力作。其中影响最为广泛 深刻的就是《人间词话》。《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 “境界说”,这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诗人的 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
3
王国维美学思想
❖ 1、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 ❖ 2、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 ❖ 3、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境界说”
10
柳 永:凤栖梧(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 细 ”,“ 危楼 ” ,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下片写主人 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 “ 终不悔 ”,即 “ 之死无靡它” 之 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4
二、《人间词话》观点
❖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有名句。五 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 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12
辛 弃 疾:青 玉 案 .元 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 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 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 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这首词是写一个小伙或者姑娘,深爱着一个人,一直希望能见到这个爱人, 结果在元宵节灯会的这一天,在某个街角,突然发现了自己的爱人,有一 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此词写离恨相思之苦。词之上片运用移 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 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 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 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
9
第二种种境界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本含义:恋爱中的相思之苦。一个小伙或姑娘,深爱着他 的爱人,爱到哪怕是精神憔悴身体渐瘦也无怨无悔。
《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 lszy
1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在干什 么。第一个人说:“砌砖。”第 二个人说:“在赚工资。”第三 个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富 特色的房子。”据说后来,前两 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 第三个工人则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2
一、王国维简介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是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著名学者,也是把西方美学思想 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相融合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的美学家。他学无专师,自辟户牖,生平治经史、古文字、 兼及文学批评,均有深诣创获,诗词文亦无不精工。
11
第三种境界❖ 3、“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 原本含义:自怜幽独,别有怀抱。 ❖ 引申含义: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
经历多少挫折,似乎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 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发现自己离目标已经 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 表现境界:功到事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达到 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贯通之境。在事业上就会有创 造性的独特的贡献。
5
❖4、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 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5、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 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 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6、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 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7、“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王国维(清)
7
第一种境界
❖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原本含义: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 望尽了天涯路。表达一种孤寂和思念的心情。
❖ 引申含义:既表现出事业、学问上的渴望和期待,又表现出 一种开始探寻道路时的茫茫无绪之感。
❖ 表现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 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6
三、《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第三 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 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独:写出了孤独寂寞之感; ❖ 上高楼:写出了对崇高理想的向往; ❖ 望尽天涯路:摆脱了一切幼稚的耽溺蒙蔽后,对更广远的境界的追求、
寻觅和期待。
8
晏 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引申含义: 为了事业、学问上的崇高目标,为了获得成功, 在前进道路上,历经艰难困苦,仍不懈探索,执着追求。
表现境界: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锲而不舍,废寝 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衣带渐宽:写出了追寻、期待中的艰苦之感;
终不悔:表现了殉身无悔的精神;
为伊:选择的正确与不可移易;
消得:值得。
❖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 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 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 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是代表 他美学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三部力作。其中影响最为广泛 深刻的就是《人间词话》。《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 “境界说”,这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诗人的 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
3
王国维美学思想
❖ 1、文学创作的起源:“天才说”、“游戏说” ❖ 2、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苦痛说”、“古雅说” ❖ 3、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境界说”
10
柳 永:凤栖梧(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 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 伫倚危楼风细 细 ”,“ 危楼 ” ,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下片写主人 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 “ 终不悔 ”,即 “ 之死无靡它” 之 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