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雄浑空阔,画面凄烈肃杀。 苍凉雄浑之景,悲愤沉郁之情。
反 衬
人的渺小、 生命短暂
名句赏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不尽”使境界显得广阔深远;加之落叶 “萧萧”之声,长江“滚滚”之势,使人顿觉气象万千, 倍感诗人笔力出神入化。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有光阴 易逝之感,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长江“不尽”,又让 人联想到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从而抒发自己壮志 难酬的苦痛。
颈联字字含悲,尾联点明根由: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究竟悲从何来? 艰难
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晚年多病缠身的孤 独之感,日见白发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以及战 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 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 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比 喻 时长 间江 的 流 逝一 。泻
千 里 ,
——
“不尽长江”就指时间的无 穷,是指历史长河永不停息。
第三联中写到哪些可悲可叹之事?
宋代罗大经曾 说颈联的十四 个字中含有八 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 对偶又极精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了哪些意象?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落木:落叶给人凋零、黄色、湿润的感觉。“落木”则 给人凋零、萧瑟、枯槁之感。
“落木”更能表现秋天的萧瑟和凄烈。
“无边”和“不尽”:给人一种开阔、雄浑、悲壮之感。
“萧萧下”:叶落之声肃杀可闻。 “滚滚来”:水流之势雄迈可见。
宇宙博大、 时间永恒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亦称重 九节、登高节、菊花节等。习俗有登高、 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
祈福、团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作背景
•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 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 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 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 (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 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 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 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就有了这首被 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
提炼关键字 把握感情基调
找诗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 意象:狂风、高空、哀猿、清洲、白沙、飞鸟 • 特点:孤苦无依,漂泊痛苦; • 写作特点:从多个角度来写(仰俯、视听);
语言精炼,对仗工整。
• 总结:登高所望到的悲凉,凄冷的秋景图.为全 诗营造了一种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意境。 情景交融。
千古悲愁一肩扛
个人遭际的坎坷与悲苦
国家危难的无助与苦恨
设问:给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一个满头白发、满脸悲愁、身衰多病的 老诗人” “颤颤地站在深秋的季节” “他的眼里满是忧郁、深恨”
写景
首联 仰望云天秋风 俯视清渚白沙
颔联 仰望天边落木 俯视不尽江水
抒情
颈联 尾联
悲秋常作客 多病独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浊酒
小结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 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 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 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 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 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也许,诗真的是穷而后工吧。时代用冷酷 的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受尽了种种磨难, 用枯瘦的手去蘸起人民像墨汁一样浓黑的悲 哀,来记录盛唐这个伟大的年代如何走向没 落。那每一个字都是他眼中的泪,是他心里 的血,都是他无可奈何的惨叫。”
探问题
杜甫为何特爱喝酒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也喝酒,忧也喝酒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这愁闷
可要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
尾联中“恨”与“停”如何理 解?
恨:感叹过分的愁苦和愤恨,以致两鬓过早 地斑白了。
停: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只好停下酒 杯,郁积在胸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状。
。Biblioteka Baidu
从颈联中体会作者的悲情 有哪些?
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 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 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 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 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诗人采用这种层层递进的顿挫的笔法, 使蕴藏在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 情更深刻地表达出来了。诗中反映的虽 是诗人的个人遭遇,但我们从中却可以 窥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可见诗 人不仅在悲自然之秋,也在悲人生之秋。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 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 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诗歌至此戛然而止,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 要向世人诉说,却又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不 能说,而是愁苦太多太重,说不完、诉不尽, 索性不再说,只任这无尽的悲愁郁结在诗的结 尾,郁结在诗人心头。
“悲”字是核心,贯穿全诗。 内心伤悲——登高遣悲——触景生悲,
由触景生悲到——倍增新悲。 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后人评价】
胡应麟《诗薮》推崇此诗精光万丈, 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甚至称它是“旷代 之作”。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杜诗镜铨》)。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反复诵读,把握节 奏,体味情感。
——《唐之韵》
诗中采用了情景交融 的艺术手法,诗前半写
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和颔联着重渲染 整个秋天气氛。颈联和
尾联表现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又 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 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作者 羁旅愁苦与孤独以及忧国伤时的
情操,便跃然纸上。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此为千古名句,一仰一俯,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 辽阔的景色。“无边”——放大阵势,“萧萧下”—— 加快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对句精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 肯定想到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 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