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热容》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特点
“比热容”是义教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

与前面所学的密度一样,比热容也是反映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和生产技术上的许多问题都跟物质的比热容有关,学好比热容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帮助后面所要学热量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本课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好比热容知识能使学生加深理解热量的概念,帮助后面所要学热量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并为中考最后一道压轴题做好坚实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和读法、写法;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会根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求知欲,敢于猜想,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体验从实验到理论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难点如何设计实验、处理实验的数据并且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把比热容概念直接灌输强加给学生,采用直观讲解法和演示法,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知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仅仅作为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以及学习成果的分享者。

学法:通过自主设计实验,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了解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学会设计表格并记录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与总结。

让学生在做中学,感知生活中的物理。

教具准备:相同的烧杯、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和石棉网各两只,水、食用油、火柴、停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请学生观察海滨城市的广州和内陆重地新疆的乌鲁木齐的某日的日平均气温图,你有什么发现?新疆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早穿皮袄午披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为什么那里会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呢?
在炎热夏日海滩上,你觉得哪里凉爽?结合生
活经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分析图像和表格自主讨
论,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想一想同在阳光照射下,海水和沙子温度相差为什么这么大呢?
(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发言,互相补充,共同讨论归纳结论。


继续提出问题:对于不同物质,例如,水,沙子,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也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一样呢?
(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尝试猜想,并激发他们验证猜想的兴趣。


那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构建实验思路
教师说明:选用什么物质去比较?用什么加热?如何确保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相等?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物理量相同?需要哪些器材?实验需要记录哪些数据?(设计好记录表格)
介绍桌上的实验器材,让学生独立思考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思路,并且展示出来。

2、实验步骤和表格的设计
学生展示实验方案,师生共同探讨
(实验方案优点和不足;实验中是否控制了变量。


(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的思维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放慢节奏,让学生在自主
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
(四)指导学生,自主实验
每四人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才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分析数据,得出规律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水升高温度最小。

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升高温度不相同。

引导:如果实验中控制升高温度相同,那么加热时间是否相同?
(给水加热时间要长)加热时间长说明什么?(吸收热量多)
说明:质量相等的水和其它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热量最多。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不同。

即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

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会用表格法表示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得出科学规律,让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六)结合规律,自主学习
教师下达任务:自主学习教材(P12页),完成以下任务
(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______能力的物理量,用符号_____表示。

(2)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比热容。

(3)单位: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查比热容表:C

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师生探讨、交流升华
一、阅读比热容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1、水比热容最大;
2、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

(点拨: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通常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二、结合实验,思考比热容大的物质有哪些特点?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降低)相同温度时,比热容大的吸(放)热多。

(吸放热能力强)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放出)相同热量时,比热容大的温度升高(降低)比较小。

(不易冷不易热即温度不易变化)
(八)深化理解巩固提高
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实际意义
(1)同样的日照条件,海水的温度和沙滩不一样。

白天,海水凉,沙滩烫
脚。

傍晚,沙滩凉了下来,海水却还暖暖的,这是为什么呢?
(2)冬天用热水通过散热器取暖,你能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吗?
(3)开篇我们讲的我国新疆地区流传这样的颜语:“早穿棉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现在通过对比热容的学习你能解释了吗?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理念。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要记住比热容的单位和它的物理意义,并且会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作业:
1、第14-1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
2、3题。

2、课后思考:如果知道一种物质的比热容后,但物质的质量不是1千克,升高的温度也不是1摄氏度,那么它吸收的热量该怎样计算呢?
板书:
比热容
一、对于同一种物质,例如水,物质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
需要吸收的热量也越多。

二、定义:质量为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
物质的比热容。

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四、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为4.2×10³J/(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