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在教育思想定位中能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是学校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工作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方式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
“学”是活动的主体“, 教”是活动的主导,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思想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被动式的满堂灌,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倒置,教与学脱节。
二是在课堂突出“结论式”教学,学生缺乏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于死记硬背,使学生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
三是教师对“教是为了不教”认识模糊,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差,步入了重传授而轻方法、重分数而轻能力、重理论而轻应用的学习误区。
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了忽视,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学校的中心定位
确立“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中心定位,具体体现和落实到教学上,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而传统教育的专制性弊端,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
完整意义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服务“, 学”是“教”的落脚点,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主体。
什么是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创造性。
教师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促使他们产生一种自我概念,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其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教师要形成平等、民主的教风。
再次,要善于引导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
最后,要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创新能力,这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
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独立的,方法应该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本质、规律和方法,不但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进入知识大门的钥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才是教学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 将以教师为主导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原则,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指导学习,从课堂专制式转变为平等、讨论式,从填鸭注入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从单向传播式转变为双向感应式。
一句话,就是从学会式向会学式转变。
贯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2. 1 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能科学设计出会学习的教学目标,能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准确领会所教内容的方向性,能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育对象优选最经济、最见效的教学方法。
2. 2 要开展创新优化主体教学体系的研究工作。
研究主体教学最优化的理论;研究主体教学优化策略;研究主体教学优化教学的课堂模式;研究优化主体教学的艺术技巧。
2. 3 要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制。
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向科学管理要质量;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向45 分钟要质量;课堂以学法为中心,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需要明确的是,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地位的确立,不应是主客体的失衡,他们应该形成合作、合力、和谐的“共生效应”。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相对的具备有主客体的统一性。
教师是传授知识、组织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体,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将以培养能力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
进入21 世纪,最重要的资本是“人才资本”,最重要的人才观是能力素质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高知识含量和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
而素质教育正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它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发展的全过程的能力培养。
国外教育家称21 世纪是一个营造以人的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和学习革命的世纪。
因此,要求现代教育要确立“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模式,以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轻能、重考轻用、高分低能”的弊端。
建立以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模式,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把握好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关系。
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素质的过程。
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理解、消化知识,创造性的运用、发展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
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素质的核心。
在教学中,要把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发展素质三个不同层次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转化,全面发展。
特别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探讨一个标准答案。
有人把教育的目标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基点”,即:以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为核心,以培养综合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基点,这正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
其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这是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
要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学科设置,更新知识,调整布局,培养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如我校目前作为医学专科学校,其主要培养对象是在基层从事医药服务和管理的各类实用技能型人才,而不能盲目地与本科院校攀比。
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把握不同层次的空间。
不求全,要求专;不求大,要求好;不图虚名,突出特色,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用人单位欢迎、能独立生存发展的实用人才为目标。
使“能力为本”成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成为学校办学成败的唯一标准
总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根本的原则,是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点内容。
我们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