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新语文教育”之“新”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军“新语文教育”之“新”论
摘要:语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进行时,韩军应时而作,提出“新语文”概念,意在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的真实自由的个性精神,对语文教育的改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本文就新语文的价值论、本体论、操作论探究“新语文”的“新”处。

关键词:韩军新语文价值论本体论操作论
韩军作为新生代语文教育名师,所倡导的“新语文教育”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分析、借鉴的。

研习新语文教育的“新”的相关理论,会使我们深刻地反思当前的语文教育,对当下的语文教育改革不失为一个新的思路。

每一种教育思想的萌发,都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满、思考和反思。

二十世纪末,语文教育遭遇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抨击,甚至说到语文教育“误尽苍生”。

为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壮士断腕,不再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专注语文的人文性教育。

但是,随着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改革”走偏了,在改革的过程中,人文性覆盖了工具性,语文学科的性质模糊化,“泛语文”现象越来越严重。

课堂上,很多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让同学们讨论琐碎的、没有价值的问题,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1]。

针对语文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韩军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语文教育”的观点。

1 “新语文教育”内涵的阐述
韩军“新语文教育”理论的提出,离不开韩军开阔的阅读视野,《读书》、《新华书摘》、《哲学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思想史》、《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等语文学科相关的书籍,都为“新语文教育”提供了思想的沃土。

早在1993年的1月,韩军在《语文学习》上发表《限制科学主义,弘扬人文精神》,是语文界倡导“人文精神”的第一人。

1999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反对“伪圣化”》,引起较大反响。

二十一世纪初,在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背景下,韩军在《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新语文教育”论纲》,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并阐述了“新语文教育”的内容。

2000年,韩军对“新语文”作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将其定义为“秉承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教育,是建筑在‘语言即人、即存在’的哲学观上的,以‘说真实的个性的话’为价值论,以‘用语言立人的精神’为语文教育终极目标的本体论,以‘举三反一’为语文教育的总体操作论的语文教育观”。

套用梁启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欲新一国之国民,必新国民之精神,欲新国民之精神,必新国民之语言。

新语文教育的原理是,向着精神着意,向着语言着力,必从能力得益[2]。

2 “新语文教育”源流的追溯
既然被称之为“新”语文教育,就必然存在“新”处。

何谓“新”?《说文解字》:“取木也,入斤新声”。

即草木被石斧和石刀砍断后,其上端重新萌出芽和蒂的意思。

“新语文教育”认为,“传统”的往往是“新”的,“新”往往是“传统”的螺旋式上
升,是“否定之否定”后的复归。

韩军的新语文教育之“新”,则是距今九十多年前的“五四”“新文化”之“新”,新是回归,新是连续。

新语文教育,延续五四“科学”精神,主张“求真”;延续“五四”“民主”精神,主张“自由”、“个性”发展。

“真实、自由、个性”正是新语文教育的精神“晶核”。

也就是说,新语文的“新质”就是承续“五四”新文化,以主体的人为核心,通过语言,立精神、扬个性、做真我。

韩军“新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奠基性”的“精神教育”,是通过“语言”奠定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真实自由的个性精神。

总结近百年的语文教育史,韩军认为能影响语文教育有三股思潮,即文以载“道”、文以交际、文“道”合一,韩军认为语文教学实践的曲折,是人们不能正确认识“文”和“道”的关系,但是韩军从社会文化的视角鸟瞰语文教育,坚信:语言即人,即精神。

3 “新语文教育”实践的亮点
3.1“真实自由”的价值论
韩军的“新语文教育”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的真实自由的个性精神,强调人间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包括人的生命尊严(精神尊严、灵魂尊严)和人的生活尊严(精神自由愿望、个性愿望、多元愿望);在封闭的中国语文教育中扩展人性的基本的生存空间。

韩军指出人文精神应贯穿语文教育自始至终,这也是韩军“新语文教育”理论主要价值之所在。

韩军认为当今语文界最迫切的是教学回归到人文的本义,让师生回归人性本真,即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

这正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实质,令人扼腕的是,却被迫人为的中断了很久。

韩军呼吁“时下中国,请暂不要给人文添加其他含义,师生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最迫切”。

教师课堂上讲真话,学生做到在口头“我口说我心”,在笔头“我手写我心”,师生不虚伪、不矫揉、不造假、解放人性精神,灵魂自由舒展,这就是目前语文教育中最大、最迫切的人文,也是人文之本义,更是语文教育之本。

上语文课,师生均能身心自由、真诚、平等相待,与文本、与学生,真心沟通、真情交流,这就是人文。

韩军执教《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上,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说出心中所想,针砭时弊。

有几位同学这样说:“匾上‘公正廉洁’,匾下贪官横行”、“匾上‘明镜高悬’,匾下徇私舞弊”、“黄世仁名号‘世代为仁’,实际为富不仁”,韩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真话,并且真话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和赞赏,所以学生敢于说真话、乐于说真话。

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韩军老师教学鲁迅《药》时,同学们的表现。

韩军老师意识到生活在现代北京城的学生对鲁迅不感兴趣,或者对《药》不感兴趣,便决定先让学生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216页那个‘窸窸窣窣’现在不用了吧?怎么鲁迅净用冷僻字!”韩军答:“已经不属于常用字。

”又有人问:“218页‘古□亭口’那个大方框,干吗不直接写出来?”韩军老师故意说:“我也不知道,可以作为问题留下来,待会大家讨论。

”诸如此类的小问题,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提出不少。

由此可见,韩军老师的课是能说真话的地方,学生能把自己
内心的想法没有顾忌的表达出来,就连对鲁迅一类权威的不满也能直截了当地在课堂上当众说出,由此印证,韩军老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已经养成“真实自由”学习语文的习惯。

在韩军老师的一堂作文课上,一位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要问当代中学生最需要什么?异口同声:自由。

我也一样。

但往往最向往的事,就越难以得到——我的自由时间是每个星期天的下午,且时间也不少,掐掐指头,都可以算,整整五个小时。

我来到的当然是寝室,关上门,打开窗户,带上我的眼镜,望着远方,因为我除了喜欢看书、聊天以外,那就是发呆在个人世界里思考,现在我正在进行,看见了川流不息的车辆,看见了永不停息的人来人往,我羡慕,我眼红,我迫不及待,我要一双翅膀,我要飞翔,不仅仅是在水平地面,而是往万里晴空。

我拉回了思绪,不由自主的开始发呆,想象美好的未来,我坐在高科技控制的超能室,全神贯注的敲打着键盘,摆弄着鼠标。

”韩军老师的点评是:“你是一个非常独到的有自己独特个性和想法的孩子,听了你的作文,我也被打动了。

由于应试教育,你们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太多课业压力,太多的精神压力,非常同情你,不但你们这里的学校是这样的,其实全国的中学大体都是如此的,都差不多,童年就是作业,童年就是考试,的确太残酷了。

而你今天的作文,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不正是一种抒发吗?怎样才算好文章,感情真挚,由衷而发,就是好文章。

[2]”这一段作文是学生真实自由表达想法的证明,学生写出了“缺少时间自由呼吸”的真实想法,同时韩老师也对这种想法给予认同,也非常真实的说出这是全国中学生的现状,而不是镇压同学的这种想法,让同学们在语文课合理的抒发内心的这样郁闷之情,很好地贯彻“自由真实”的“新语文”价值观。

3.2“立人为本”的本体论
韩军意识到语文教育忽略了学习的主体“人”,提出应该摒弃以知识为本位,确立“以立人为中心,从精神上立人,立个性自由的人,人立以利于创造”。

“五四”大师如鲁迅、蔡元培等提倡的新文化的主旋律是“立人——立现代人,立人——从国民精神上立人,立人——立个性自由的主体之人”,唱主角是“个性的人”、“人的精神”,然而主旋律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施下去,韩军认为现在是接续“新”的时候了。

以立人为中心的新语文教育就是要开拓学生的精神自由空间,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要发现未知世界的创造欲望。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素质教育明确地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向人的本体的回归。

素质教育也明确提出了“人”的重要地位,这也证明了韩军“立人为本”的正确性。

韩军的一堂作文课上有一段是这样进行的:
师:刚才开课时,我问大家喜欢什么,现在我再问大家,你自己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1:考上大学。

生2:本学期评上三好学生。

生3:有一台最高速的电脑。

生4:考一百分。

师:愿望都非常好,但我觉得,你们的愿望还太小。

难道就没有想过,
获得诺贝尔奖,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没有想过当联合国秘书长,主持联合国会议;当奥委会主席,组织一次又一次的体育盛会……
生5:当比尔·盖茨。

师:对呀,也可以呀。

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人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站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国际性组织中担任主要职务。

至今我们虽然发射了飞船,成为世界上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第三个掌握宇宙飞船技术的国家,可是我们还没有实现载人飞行。

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神舟号宇宙飞船能够载人飞行,在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你们是否愿意乘上它,做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宇航飞行员?
生(齐):愿意。

[2]
接着是韩老师对学生写登上宇宙飞船的作文指导与点评。

上述这段作文课的对话,无不给学生带来强大的精神震撼,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很出色、很伟大,鼓励学生有远大的目标,唤起学生的求知、自立的欲望,在精神层面达到立人的目的。

立人,从精神上立人,“精神”是人的最基本的确证,是人性的基点,是人的充分性,人有了“精神”,就充分证明了人。

韩军老师有一节课,主题是“照片记录中国之痛”,一节课用七张照片,分别是青藏高原上修青藏铁路的人、抗洪时解放军站在泥浆里、70岁老太太在地震后无语落泪、七八十老太打捞台风击沉的渔船、雪花下菜摊旁中年男人和小孩、矿坑下安全帽上矿工的遗言,还有一幅是遇难旷工葬礼的照片,通过这组照片,韩军老师让学生感受到了太多的精神内涵,铁路工人的艰辛奉献精神、抗洪解放军的牺牲精神等,都给学生心理带来极大的震撼,也在学生的精神层面给予正面的引导,凸现韩军老师的“立人为本”的本体论。

3.3 “举三反一”的操作论
五四后,中国语文在操作上大都遵循“举一反三”方法论,每本语文教科书二三十篇文章作为“例子”,老师带领学生对“例子”进行细致地拆分、讲解、练习,以让学生达到会模仿、繁衍语言的目的,前面课文的讲解拆分即“举一”,后面让学生遵照例子、繁衍语言即“反三”。

韩军先生重视知识、语言的积累,他认为语文教育不是仅凭一本教材、在一个封闭的教室中、在一位语文教师的“苦心调教”下,精讲几篇课文的情况下就能完成的。

语文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有增大阅读量的兴趣、打破封闭单调的教室,还要复归生活,不断地由阅读一本小书发展到阅读众多大书,学生要纵身跃入语言的汪洋大海涵泳,这样才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因为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数量”言语“例子”的反复碰撞、反复刺激下,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内部的知识,正如“厚积而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语需要成年累月的积累,学生才会文思泉涌。

”举一反三”的思路,实际就是一种完全科学化、理科化的路子,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的路子: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积累。

但是“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不是对立的,在语文的学习生活中,“举三反一”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举一反三”是语文教育的辅助,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进行语文教育。

韩军主张,举三为本,又不弃举一,他的新语文教育:
(1)大胆调配时间。

初中、小学,2节或3节,学课本(举一),弃“深、细、透”解剖,求粗通文意,不求甚解,每节完成2000字;3节或2节,学生自读课外书(举三),按正常速度350字/分钟自由阅读。

(2)莫执迷课本。

初中与小学:课本与课外书,时间各占一半;高中:弃课本,采用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史记》、《中外散文百篇》“四大名著”等做教材。

如此,语文教育必展翅腾飞,数以亿计的中国学子的光阴不再在语文课上浪费。

[5]
韩军老师主张语文教学应重在积累,讲究阅读与吸收的数量,广泛大量的获取语言文字,语文课要上成读书课、抄书课、诵书课,上成语言文字课,而不是听书课和做题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虽安排在初二年级,韩军老师却用一节课的时间讲完了本属于高中教材的诗。

韩军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只找准几个典型的句子,如“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等,以此为基点进行教学,并没有详细的拆分讲解课文,而是从几个重点的句子中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揣摩品味,让学生不断的读诗歌,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回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培养。

韩军老师执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举三反一”的语文学习方法比较突出。

一方面,运用对比分析、炼词、炼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比如引用《三国演义》片头曲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人物和风流人物的对比,引导同学们理小短剧来实现对英文版人物对话的理解。

3.2在幼儿教学中应该以鼓励为主,摆脱传统的有错必纠教学模式,适应儿童身心发展
这就要求有时除了英语对于孩子是新语言,就像孩子在习得母语时候也会犯很多发音及语法问题,如把“姥姥”发成“袄袄”,把“自己”发成“计己”,把“我要喝水”只说成“水”等。

这些问题孩子在长大后会进行自我纠正,最主要的原因是儿童的母语输入达到了足以保证输出的程度,因此他们可以完成自我纠错,而一旦自我纠错完成,孩子们便不会再犯以前的类似错误。

3.3增大对幼儿英语的输入
根据Krashen在1982年提出的“输入假设”,如果想让语言学习者习得一门语言,首先要保证”i+1”的语言输入,只有不断的进行如此的输入,才能保证学习者掌握的语言i不断扩大[8]。

当然输入假说也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幼儿而言,如果在进行英语输入时不能够调动起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所有的输入都将是浪费。

在调动孩子情感上,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带有英文单词的动画卡片,孩子通过实图会更容易加强对词汇的理解;我们还可以带领孩子们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的附有精彩插图的童话故事或英语动画视频,这种好处就是孩子可以在理解故事情节的情况下将一些简单的英语情景对话记下来,更易增强语感。

3.4幼儿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幼儿英语教学上,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哪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全能的,可以直接拿来应用于我国幼儿园的英语教学而不需要改变的,幼儿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要幼儿教育中,应以儿童为中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

同时,幼儿教师要学会选择教材,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以实现循序渐进的目的。

3.5幼儿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出适合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相应指导,加大对幼教老师的培养
如果希望幼儿园的英语能够打破现在的混乱状态,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介入,当前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即使在各个城市也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总体
指导,因此希望幼儿教育主管部门能够根据当前幼儿英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做出适合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相应指导,同时能够加大对幼教老师的培养,相信不远的将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会取得较大进展。

4 结语
幼儿园阶段开始接触英语学习有可能提高幼儿的英语能力。

幼儿喜欢探索新奇事物、寻思好问,而且对新事物有极强的兴趣,此时若能将英语作为一种新奇的第二语言打开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便是激发他们兴趣的开端。

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给与儿童太多挫败势必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及兴趣,这不但未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还造成了不必要的困难。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自控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他们的思维能力尚待发展,相对语言中系统性和规律性的知识体系而言,他们更善于把握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片段;同时,他们尚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的内容安排上,对教师及课堂活动的依赖性较强。

我们主张在目前国内幼儿园英语师资水平较低、教学环境滞后的情况下,不要为了教学、为了检查而为之,甚至可以采用看标准发音、有趣的少儿英语光盘,读精彩而且简单易懂的带有音频的书籍,以及各式的英语表演活动来激起孩子们对学习英语的渴望与兴趣,加强他们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即寓教于乐。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该已经成为过去,孩子们学习英语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继续下去,只当英语为一门教学科目是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的,只有让他们产生对英语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在英语这一门外语上集中精力,探索新奇。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三个激发幼儿英语兴趣的原则,即激励原则、关爱原则、充分参与原则。

采用与儿童身心发展相符合的教学策略和原则,为幼儿营造更适宜其个性发展的英语学习氛围。

本文对教学模式的探讨,绝不是期望每个幼儿园都一定要采取某一种固定模式进行教学,而是通过探讨有可能适合幼儿英语教学的各种模式,以期对从事幼儿英语教育的人有所启发,从而找到最适合当地幼儿园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转引自卢喜飞.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及其对英语教育的启示[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8):147.
[3]余珍有.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在方法上的几种倾向[J],学前教育研究,1998(5):13-16.
[4]强海燕.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发展概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7):1-7.
[5]李桂云.儿童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的隐性课程角度解说[J].教育理论研究,2007(9): 6-7.
[6]马振铎.加拿大教育研究[M].陕西师大出版社,1994:60.
[7]马威艳.国内第二语言浸入式研究近十年回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146-147.
[8]Krashen,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gman,1985.
作者简介:安琪(1992-),女,英语专业。

马威艳(1980-),女,讲师,硕士,从事二语习得。

刘湜(1994-),女,英语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