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概念和分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关于黄褐斑的概念和分型
【摘要】黄褐斑是发生于中青年女性颜面的非炎症性黄褐色斑片。
由于黄褐斑的描述不确切,很含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阐述了黄褐斑分型的四种方法依托病因、临床特点和组织学改变等进行。
指出疾病的分型是为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褐斑
一、关于黄褐斑的概念
黄褐斑作为一种疾病的定义应该是该病特征的高度概括,既要简单明了,又要能阐明其本质。
但是黄褐斑的定义却令人模糊,笔者读了手头一些出版社出版的关于皮肤和美容书籍,发现其描述要么不确切,要么很含糊,五花八门,各执一词。
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来与各位专家商榷。
黄褐斑亦称肝斑、妊娠斑、晒斑、蝴蝶斑、黧黑斑、其定义描述,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黄褐斑为面部黑变病之一种,这种提法似乎黄褐斑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黑变病的一个亚型。
笔者认为黄褐斑虽然也是色素増深性皮肤病,但从病因、归宿、皮疹特点和组织学改变上,都有别于黑变病,不应模糊地归为黑变病。
况且,如果对患者提及黑变病,怕是给患者带来恐惧感。
(二)黄褐斑是一种后天性黑色素过度沉着性皮肤病。
这里强调了黄褐斑是一种后天性疾病,不是先天性的,至于后天什么原因没有指明,黄褐斑的发病原因复杂,基本上都是后天的,而后天因素所
致的疾病很多,只提及后天并不特异,也不确切。
似无必要。
诚然,如果找到一种黄褐斑肯定的致病因素,冠以定义,那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三)黄褐斑为主要限局于两颊和前额部位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斑。
此种定义将黄褐斑的发病部位指的很具体,遗憾的是黄褐斑不光在面部,而在其他部位也并不少见,笔者认为,作为定义将发病部位提及的这样具体也未必妥当。
(四)黄褐斑为颜面局限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斑。
这里只提到淡褐色,那么深褐色呢?黑褐色呢?看来关于黄褐斑的色调问题还真需要
斟酌。
三思之后,笔者提出黄褐斑的定义为发生在颜面的非炎症性黄褐色斑片。
这里强调了发病部位,色调和色斑性质,将炎症后遗留下来的反着色素斑片归于它类。
笔者曾遇过一位使用化妆品不当而形成大面积淡褐色斑片,边界清楚,并无炎症反应,诊断为黄褐斑。
当否?请各位老师、专家指教。
二、关于黄褐斑的分型
疾病的分型目的是为治疗提供依据,而分型又依托病因、临床特点和组织学改变等进行,查阅手头文献资料,笔者归纳黄褐斑的分型有四种方法:
(一)根据病因分型
1、特发型:无明显诱因者。
2、继发型:可查到诱因,如妊娠、绝经、避孕药、日光照射。
传统医学大多根据病因分型,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较为实用的将其分为三型:
1、肝郁气滞型:色斑深褐色或略带青蓝,大片状,面颊为主。
情志抑郁,胸胁胀满,月经不调,舌润或夹有瘀斑,苔薄或黄,脉弦细。
2、脾湿型:色斑黄褐,尘污状,颧唇部为主,肢体倦怠,胃纳不佳,白带多,舌淡润,脉濡或软。
3、肝肾阴虚:色斑褐黑,蝶形,面色晦暗,目弦头晕,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根据病因分型,可为病因治疗提供依据,特发型查不到明显诱因,只能根据临床表现对症治疗。
包括减少黑色素的生成,控制黑色素移行和加速黑色素的降解与消退等。
而继发型则能初歩确定致病因素,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病因治疗,如内分泌异常引起,则釆用内服或注射药物(中西药物)、经络疗法等调节内分泌相关脏器的功能,使之达到平衡。
如内脏疾病引起黄褐斑,则积极治疗相关内脏的疾病,色斑可随之消退。
如日晒引起,则应尽量避免紫外线照射,可涂抹防晒霜等。
如妊娠引起的黄褐斑,大多在分娩半年后消退。
如迁延不愈,应要解决内分泌失调问题。
中医分型中肝郁气滞型认为本病多与肝脏和情志有关,应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如逍遥丸及柴胡、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等。
脾湿型认为脾虚血亏,气血不能上华于面,此时应健脾理气,祛风除湿。
如人参健脾丸及党参、黄芪、当归丶白芍等。
肝肾阴虚型则认
为久病肾虚,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此时应滋补肝肾,常用六味地黄丸及生地、熟地、白菊花、珍珠母等。
(二)根据发病部位分型
1、蝶形型:皮损主要分布在两侧面颊部,呈对称蝶形。
2、面上部型:皮损主要分布前额、颞部、鼻部和颊部。
3、面下部型:皮损主要分布在颊部、口周和唇部。
4、泛发型:皮损泛发面部大部分区域。
笔者认为这种按照部位分型对治疗无太大意义,虽然中医也有人提及面部病变部位与内脏的关系很大,但很难估计参考价值。
(三)根据色素聚集部位分型
1、表皮型:色素存在于表皮基底层,棘层角形成细胞内或细胞间,呈黄褐色或棕褐色,伍氏灯观察色调呈均匀加深(对比度明显)
2、真皮型:色素被真皮浅层吞噬细胞吞噬,呈兰灰色斑片,伍氏灯观察无变化(对比度不明显)
3、混合型:色素大部分存在于表皮,但也分布于真皮,呈深浅褐色不等。
伍氏灯观察呈不同程度非均匀性色泽加深。
实际上按色素聚集部位分型只存在表皮型和混合型,而不可能有真皮型的存在。
如果色素只存在于表皮,则外治法便可凑效,可用表皮剥脱的药物或物理疗法等。
当前外用药用熊果苷、壬二酸等。
实际上这些表皮剥脱药物也不理想,如果加入果酸等制成复方制剂效果可提高。
如何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理想外用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课题。
如果色素聚集在真皮,则单靠外治法效果欠佳,需要结合全身疗法。
可用药物疗法或经络疗法等。
当前内服药物有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止血环酸、儿茶素和许多中草药。
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黑色素细胞的功能,减少黑色素的生成,从而起到祛斑增白作用。
(四)根据色素来源分型
型别伍氏灯毛细血管镜拨片压诊
单纯色素型(m)增强(+)不见血管(—)不褪色
单纯血管型(v)不变(—)见大量血管(+)褪色
色素占优势(m>v)大部增强(+)少量血管(+或—)少部褪色
血管占优势(v>m)少部增强(+)见血管(+)大部褪色
此种分型对治疗有一定意义,部分患者色斑除来源于黑色素细胞,还来源于含铁血红素,因而治疗时除了减少黑色素生成,还应促进微循环,加快皮肤组织中含铁血红素的吸收,可用维生素c、钙剂、丹参等药物或局部物理疗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凡能提供治疗依据的分型,皆有实用的价值。
三、参考文献
1、向雪岑.美容皮肤科学.科学出版社.1998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3、赵广、蔡瑞康.黄褐斑研究新进展.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00,6(1):47-49
4、张其亮、杨希穗、向雪岑.医学美学实用技术学.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