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心因性头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心因性头晕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心因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心因性头晕患者随机分为A、B、C 三组,分别采取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坦度螺酮、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结果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疗效明显好于单用坦度螺酮或甲磺酸倍他司汀。结论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标签:甲磺酸倍他司汀;坦度螺酮;心因性头晕

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好发于任何年龄段,性别无明显差异,而头晕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不易治疗,易反复,呈慢性病程。头晕是神经内科门诊中的最常见主诉之一,随着现代工作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头晕患者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它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中枢性头晕和周围头晕两种类型,其中病因包括脑血管病、耳源性疾病、内科疾病等。据有关资料统计,心理因素引起的头晕患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类头晕我们称之为心因性头晕,由于心因性头晕缺乏客观的阳性检查手段,很容易造成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之间不必要的纠纷,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这引起了众多精神科、耳科和神经科专家学者的重视,认为焦虑是心因性头晕增多的主要原因[1];而在神经科门诊中头晕患者1/3~1/2被考虑为心因性头晕。也有人称这种头晕为神经官能症性头晕、机能性头晕。本文重点关注坦度螺酮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心因性头晕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1日~2013年9月15日期间门诊就医,主诉为头晕患者,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心因性头晕的患者,共计90例。入选标准为:年龄18~80岁,性别不限;本次眩晕发作后未经治疗;无严重伴随疾病;无支气管哮喘病史;非孕妇和哺乳妇女。均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细胞分析、尿液检查、便常规等相关化验,还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颈椎X线片、胸部X线片、腹部B超、心脏彩超、TCD检查,年龄>40岁及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均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并同时于眼科、耳鼻喉科会诊。经《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定为重度的患者。入选90例中,男38例,女52例,入选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45岁。

1.2 诊断标准

入选诊断标准根据文献[2]主诉为头晕、头昏、情绪不稳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病前常有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过度紧张的因素;一般查体、神经系统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未发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排除全身相关性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晕及各种前庭系统性眩晕疾病。

1.3 检查方法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治疗前后均复查此量表。

1.4 病例分组与给药方法

将入选的90例患者平均分为3组,各30例,进行互相对照。服药治疗1个月。组一: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H20040130]12mg,3次/d,坦度螺酮(住友制药株式会社J20100148)10mg,3次/d。组二:口服坦度螺酮10mg,3次/d。组三: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12mg,3次/d。各组患者均未再服用其他药物,疗程为1个月。

1.5 结果评价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3]标准:肯定4分,否定0分,有时2分。内容包括,功能:眩晕影响参加社会活动;身体:快速动头时症状加重与否;情感:由于疾病的原因,感到心情压抑。DHI 共有25个项目,最后得分0~100分。0~30分为轻度;31~60分为中度;61~100分为重度。得分越高,功能障碍越高。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1个月后多数患者头晕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均有改善,两药合用组中有效23例,总有效率达76.7%。坦度螺酮组中有效10例,总有效率达33.3%。倍他司汀组有效13例,总有效率达43.3%。两药合用治疗组与坦度螺酮治疗组、倍他司汀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有差别;而不能认为倍他司汀治疗组与坦度螺酮治疗组的有效率有差别。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心因性头晕,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和坦度螺酮联合治疗结束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DHI得分也有很大的提高。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疗效要优于单用任何一种药物。

头晕常常由自前庭神经到颞叶皮层之间的障碍引起,另外前庭系统以外的参与维持平衡的器官和皮层中枢障碍也可引起头晕。负责该区域血液供应的血管为基底动脉,而基地动脉分出的分支较小,因此此处血管腔突然微小的改变或血压下降均可影响前庭系统的变化。其他与平衡有关的神经结构因分布较广,也较易

受损。所以在发热、贫血、动脉硬化、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及一些神经系统病变时,常会出现头晕。另外,从神经生理角度,当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远远超过交感神经系统时也会出现头晕发作。

近20年来,我们知道组胺不仅是前庭系统的中介物质,更了解到组胺受体也是更重要的中介物质,所以选择组胺受体激动剂及拮抗剂改善眩晕症状[4]。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是H3受体的强拮抗剂,组胺H1受体的弱激动剂,而对H2受体几乎没有作用[5]。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同时作为局部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组胺有很多生理作用,与激素的分泌、能量的产生,脑血流量的调节、睡眠及觉醒有很大的作用。H3受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枢,在外周也有分布,可调节外周循环系统和胃肠道的功能。H3受体是存在于突触前膜的自受体,对神经末梢组胺的合成和分泌起着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组胺能引起前庭中核神经元去极化,并可以使这些神经元自发放电。H3受体通过此原理发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突触末梢组胺的释放,对前庭神经元的放电起下调作用。组胺H1受体与磷酸肌醇通路相耦联,通过第二信使使钙离子动员,可以舒张外周及中枢的微血管,组胺H1受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生理作用,对保持清醒状态有很大的贡献。而H2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系统相关,第二信使为环腺苷单磷酸,而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已经发现H1、H2受体同时存在于突触后膜。目前认为倍他司汀片对周围血管均有扩张作用,而这一作用同时适用于大脑后循环,可明显的增加心脏、头颅及周围循环的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作用较组胺持久,在扩张血管的同时并不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且倍他司汀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药理机理,即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产生抗过敏作用,而且还有轻微利尿功效,同时有轻微的降压作用[6]。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先通过抑制突触后膜H3受体,而H3受体再通过抑制组胺的自身负反馈机制,从而延长已分泌组胺的作用时间。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可通过以下途径改善或消除眩晕及眩晕感:(1)倍他司汀片可通过影响前庭神经元核,抑制神经冲动向前庭外侧多突触神经原传导,而倍他司汀片呈剂量依赖性;(2)降低血液黏度:倍他司汀片通过抗凝作用,干扰ADP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这一作用机理与低分子右旋糖苷的抗凝作用类似,从而发挥降低血液黏度的功效[7]。(3)改善末梢循环:倍他司汀片通过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从而增加毛细血管的血流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4)改善内耳循环:通过舒张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从而增加内耳血流量,改善内耳循环;同时还可以增加内耳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促进内耳淋巴液的内流,从而消除内耳淋巴水肿。(5)增加脑血流量:倍他司汀片可以将神经电生理的非特异作用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大幅增加颅内动脉的血流量,明显改善大脑后循环不足的症状,从而增加脑血流量[8]。本研究中,对于心因性头晕患者来说,单用倍他司汀片只是能暂时的缓解头晕的症状,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头晕的原因,所以单用止晕药物,这部分患者是不能完全改善症状的。

焦虑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也是精神科、神经科多种疾病的核心症状,常常可伴随着抑郁的存在。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压力逐渐增加,不能适度的自我调节便会出现心理障碍,所以使得人们不得不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而坦度螺酮是一种新型抗焦虑、抑郁药物,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