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2011-02x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钩虫感染人体的阶段是什么?预防感染要
注意哪些方面? 2.钩虫吸血导致宿主失血的途径有哪些?钩虫 性贫血的类型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生物学分类及主要虫种
Classification and Species
1. 分类
线形动物门 (Phylum Nemathelminthes) 线虫纲 (Class Nematoda) 圆线目 (Order Strongylata) 钩口科 (Family Ancylostomatidae)
钩虫、蛲虫、旋毛虫
Hookworms,Enterobius vermicularis and Trichinella spiralis 主讲: 徐绍锐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


P.185
Hookworm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
特点。成虫寄生肠道引起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 ), 主要表现为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Heavy infection may evoke anemia known as “Yellow Laziness” )。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为严 重(World-wide distribution, about 900 millions infections in the world)
咽痒、咳嗽、咳痰、声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畏寒、发烧 一般几天到十几天后自愈
(二)成虫的致病作用
1. 消化系统症状
(symptoms in alimentary canal)
临床表现
“懒黄病”症状,上腹隐痛、腹胀
阵发性上腹疼痛 恶心/呕吐/腹泻 上消化道大出血
(二)成虫的致病作用
2. 贫血
2. 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 3. 个人防护
尽量不要赤脚下地劳动,必要时可涂防护剂, 如含咪唑类药物的软膏或酒精溶液。

1. 生活史

人体内发育 外界发育
2.丝状蚴、成虫、虫卵分别为感染、 寄居、离体阶段 3.幼虫可致皮炎、肺炎,成虫引起缺 铁性贫血
思考题
• • 名词解释:
疫土、钩蚴性皮炎
问答题:

N. americanus is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and equatorial Africa (south China)
• Many areas are endemic for both species
二、钩虫的形态
五、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1. 病原学诊断
粪检
直接涂片法:简便,但易漏诊 饱和盐水浮聚法:为首选方法 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
查痰
痰液查钩蚴(感染后的2-3天)
2. 免疫学诊断
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可用于钩虫产卵前的早期诊断
钩虫病1例分析
患者,女,35岁,山区菜农。因“手足奇痒”,“咽痛、 咽痒、咳嗽”,“上腹痛”前后六年被当地卫生院诊断为
经皮肤主动钻入 经口食入 经胎盘输入
钩虫经皮肤主动钻入
(一)在人体内的发育
2. 幼虫移行
丝状蚴 皮下组织
(5-7wks)
小静脉 肺泡
右心 肺
小支气管、支气管

食管

小肠
(一)在人体内的发育
3. 寄居
阶 段 部 位 成 虫
小肠上段
方 式
以口囊咬附于肠粘膜
(一)在人体内的发育
3. 寄居
食 性 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 习 性 经常更换咬附部位
虫卵 杆状蚴 丝状蚴
幼虫孵出
水中的丝状蚴
(二)在外界的发育
2. 适宜条件
温暖(25~30℃) 潮湿(相对湿度60%~80%) 荫蔽 有氧的疏松土壤
(二)在外界的发育
3. 丝状蚴特性
向上性 向湿性
向温性 (向触性)
丝状蚴的向上性
四、钩虫的致病
Pathogenesis and
Symptomatology
A.d 1-3 万个/日/♀ 产卵量 N.a 0.5-1万个/日/♀
寿 命 A.d 7年±
N.a 13-15年
钩虫咬附于肠壁
(一)在人体内的发育
钩虫咬附于肠壁
(一)在人体内的发育
钩虫咬附于肠壁
(一)在人体内的发育
4. 离体
阶 段 虫 卵
方 式 随粪便排出
钩虫卵细胞分裂过程
(二)在外界的发育
1. 过程
3. 流行因素
与农作物的关系: 主要是夏秋季节施用人粪的旱地作物,如红薯、
玉米、蔬菜、桑、烟草、棉花、甘蔗等
在施肥后不久,雨后初晴或久晴初雨,这时如赤 手赤脚下地劳动,最容易受到感染。
七、防治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1. 查治病人和带虫者
驱虫主要用各种咪唑类药物,如甲苯咪唑、 阿苯达唑、噻苯达唑等 对严重贫血的病人应注意补铁矫正贫血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vol 15(8):221
六、流行
Epidemiology
1. 地理分布
分布几乎遍及世界各地,但热带和亚热带地 区感染率较高。
在我国,除西北和东北的少数干寒地区外,
其他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以南方流行较严
重,大部分地区都有两种钩虫混合感染
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
我国钩虫感染率分布图
2. 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
3. 流行因素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d 钩蚴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2~26℃,N.a 钩蚴为
31~35℃。在温暖潮湿的海南和广东几乎全年都有感
染机会,而北方的山东则在8月份为感染高峰,9月份 便下降
2. 传染源
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
2. 寄生人体的主要虫种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 Ancylostoma duodenale,A.d ) 美洲板口线虫 ( Necator americanus,N.a )
• A. duodenale is prevalent in southern Europe, north Africa, northern Asia (north China), and the more pathogenic one
(二)成பைடு நூலகம்的致病作用
2. 贫血
临床表现
眩晕、乏力、心悸、气促
钩虫性贫血 舌炎 反甲
皮肤蜡黄、浮肿
心脏扩大、舌炎 、反甲等
(二)成虫的致病作用
3. “异嗜症” (allotriophagy)
钩虫病常见的神经 精神异常 与铁耗损有关
“异 嗜 症”
(二)成虫的致病作用
4. 婴儿钩虫病
病儿年龄大多在一岁以内,由于婴儿血量少, 处于生理性贫血期,且肠粘膜柔细,被钩虫咬附后 容易出血,故常呈严重贫血 婴儿钩虫病 预后差,病死率为3.6---6.0%
(anemia)
钩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贫血
贫血类型
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 血,血象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二)成虫的致病作用
2. 贫血
失血途径 钩虫素(抗凝素)的作用 虫体吸血(边吸边排)、咬附点渗血、 移位伤口渗血、肠段大出血
(一般每条美洲钩虫每天所导致的失血量约为 0.02-0.10ml,十二指肠钩虫因虫体较大,排卵量 较多,所引起的失血量也比美洲钩虫高6-7倍)
“皮肤过敏” ,“急性咽炎、肺炎”, “慢性胃炎”,治
疗效果不佳 询问病史:曾赤足下地浇菜,当即手足奇痒,几天后咽 痛、咽痒、咳嗽,一年后出现乏力、上腹痛等表现。5年前 得一“怪癖”,喜食灶房熏黑的墙皮土,大便有时发黑
钩虫病1例分析
查体:反应迟缓,皮肤蜡黄,面部浮肿,气促,指甲扁平 血常规:RBC 2.8×1012 /L, Hb 70g/L 大便镜检见钩虫卵,集卵法(++),大便潜血试验(+) 诊断: 钩虫病、继发性贫血 治疗:药物驱虫、治疗贫血,并适当增加维生素、叶酸 及足量蛋白质等,患者痊愈出院
Morphology
1. 成虫
形状:A.d — 呈“C”字形 N.a — 呈“S”形 钩 虫 成 虫
大小:虫体细长,约1cm
颜色:活体半透明,肉红色,
死后灰白色
1. 成虫
结构特点: 成虫头端
顶端有一发达的 口囊
(buccal capsule)
A.d 口囊腹侧缘有钩齿2对
N.a 口囊腹侧缘有板齿1对
钩虫丝状蚴
3. 虫卵
椭圆形
中等大小
壳薄,无色透明
随粪便排出时卵内细胞多 为 4 个
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钩虫卵
三、钩虫的生活史
Life cycle of hookworm

虫 生

史 示 意 图
蜕皮2次 蜕皮2次
成虫
虫卵

杆状蚴
土壤
丝状蚴

成虫
(一)在人体内的发育
1. 感染
阶段 丝状蚴 (感染期蚴) 方式
(一)幼虫的致病作用
1. 钩蚴性皮炎
临床表现
“粪毒”、“着土 痒”
"ground itch"
局部皮肤烧灼、针刺及奇痒感
充血斑点或丘疹,1~2d内转为水疱
好发部位
与疫土接触的手、足皮肤嫩薄处
钩蚴性皮炎
(一)幼虫的致病作用
2. 钩蚴性肺炎
(pneumonia caused by hookworm larvae) 临床表现
口 囊
交合伞 背辐肋 交合刺
腹侧前缘有2对钩齿
撑开时略呈圆形 远端分2支,每支再分 3小支(1,2,3)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有
腹侧前缘有1对板齿
撑开时略呈扁圆形 基部先分2支,每支远端 再分2小支(0,2,2) 一刺末端呈钩状,包套于 另一刺的凹槽内 无
尾 刺(雌虫)
2. 幼虫
通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
钩 虫 发 达 的 口 囊
1. 成虫
结构特点:雄虫末端
形成交合伞(copulatory bursa),内有肌性辐肋,其 中背辐肋的分支特点是虫 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A.d :
N.a :
1, 2, 3分支
0, 2, 2分支
钩虫雄虫交合伞
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
鉴别要点 体 型 十二指肠钩虫(A.d) 前端与后端均向背面弯曲 体呈“C”型 美洲钩虫(N.a) 前端向背面,后端向腹面 弯曲,体呈“S”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