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社区失能老人照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社区失能老人照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社区失能老人照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王娟;刘婕;张娴【摘要】Chinese community work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area of the community care for the elderly disability,but based on the impact of real factors, community care for the elderly and disability care aspects stil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problems. The more prominent aspect is the family disorder and weaken care function,as wel as the lack of resources alocated to community welfare aspects,while many problems also present in the area of working in the community of specialization,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nurses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erms of caring for disabled elderly,we can put forward three countermeasures,on the one hand we need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level of legal norms of institutional norms,on the other hand should also be on the training of human resources and quality of care improve relevant institution building,so as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community care issues effectively .%当前我国的社区工作中对于社区失能老人的照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基于现实性因素的影响,社区失能老人的照顾与料理方面仍然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家庭照料功能的失序与弱化,在社区福利资源配给方面的不足,另外在社区工作专业化方面也存在问题,缺乏专业性的护理人员等。

失能老年照护需求调研报告

失能老年照护需求调研报告

失能老年照护需求调研报告失能老年照护需求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失能老年照护是指由于身体机能退化或疾病等原因,老年人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需要他人提供照护和帮助。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失能老年照护需求不断增加,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和分析,了解失能老年照护的需求和问题,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向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属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失能老年照护服务的需求和评价;2.访谈:选择数家老年照护机构和医院,与他们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访谈;3.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和统计数据,了解失能老年照护需求的背景和趋势。

三、调研结果:1.失能老年照护需求的特点:(1)需要长期照护: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一般是长期的,需要提供持续的关怀和帮助;(2)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涉及生活起居、医疗护理、心理关怀等多个方面;(3)家庭承担重:大部分失能老年人由其家庭成员或亲属来提供照护,但因经济条件和专业技能不足,家庭照护存在一定困难。

2.不足之处和问题:(1)照护服务不足:部分地区和社区缺乏专业的失能老年照护机构,导致照护服务不足;(2)缺乏专业人才:专业的失能老年照护人员数量不足,培训和吸引相关人才的机制有待完善;(3)经济支持不够:提供失能老年照护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但目前经济上的支持不够。

四、解决方案:(1)增加照护机构和服务点:政府应加大对失能老年照护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增加照护服务点;(2)提高专业人员待遇和培养:完善失能老年照护人员的职业培训机制,提高待遇和职业吸引力,增加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流动;(3)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失能老年照护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增加专项资金和政策措施解决经济问题。

五、结论:失能老年照护需求是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解决失能老年照护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机构、专业人员和家庭成员都应为提供高质量的照护服务而共同努力。

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现状及对策

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现状及对策

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现状及对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失能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加,长期照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缺乏专业的长期护理人员和机构。

目前,大部分失能老人只能依靠家庭成员提供照护,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这种方式往往效果有限。

其次,我国的长期护理机构规模较小,且分布不均。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长期护理机构的建设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和力量,但是由于资金和资源不足,目前长期护理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再次,我国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政策不完善。

目前,我国没有完善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大部分老年人无法享受到长期照护的保障,这也导致了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困境。

对策:为了解决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大对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供相关讲座和培训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

此外,对于现有的专业护理人员,政府应提供更好的福利和待遇,吸引他们留在本行业。

其次,应加大对长期护理机构的建设和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长期护理机构的投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长期护理机构的建设中来。

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减免税收和租金等,以降低长期护理机构的运营成本。

再次,应完善长期照护政策。

政府可以制定和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为失能老人提供相应的医疗和护理保障。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长期护理机构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村地区失能老人也能享受到长期照护的福利。

此外,家庭也需要加强对失能老人的关爱和照顾。

家庭成员应关注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提供适当的照顾和帮助。

同时,家庭成员也应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避免照护过程中的疲劳和压力。

总之,我国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加大对专业护理人员和长期护理机构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完善长期照护政策,同时加强家庭成员的关爱和照顾,可以为我国的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长期照护服务。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问题研究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问题研究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问题研究人口快速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程度高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及问题,包括缺乏长期护理的保障机制、长期照护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等。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提出了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对策,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养老照护机构、建立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专业教育培训体系。

标签:长期照护;老年人一、现状随着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的确立,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群在养老、健康、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需要,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政策。

但是当前我国护理机构资源匮乏,结构失调,社区发展缓慢,社会化照料费用昂贵,这些因素迫使失能老人社会化长期照料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因此,如何更好地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群体主要有以下特征:高龄多,平均年龄为76.8岁,高于预期寿命,高龄往往伴随着体力的衰退、自理能力丧失;女性多,男性、女性的比例为4:6,我国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所以老年人口中女性所占比重高于男性比重,失能老年人群体中亦然;丧偶多,超过一以上为丧偶者,这部分失能老年人大多选择进入机构接受护理服务,而有伴侣的失能老年人更倾向于居住在家中,因为伴侣是家庭护理的主要承担者;疾病多,因为疾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失能带来更多的慢性疾病。

根据《2017年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调查地区有7.2%的老年人处于重度失能状态。

如果加上中度失能,总失能率为16.5%,略低于《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19%的水平。

分人群来看,70岁是老年人失能状况由轻转重的重要转折点,重度失能率从60-69岁年龄组的5.3%上升至70-79岁的8.8%。

80岁后持续上升至2.7% 女性的整体失能率(重度失能率7.8%)和自理能力退化速度(重度失能率从60-69岁的6.3%上升至80岁以上的13.5%)都显著高于男性。

17867849_温江区长期照护保险照护质量情况分析

17867849_温江区长期照护保险照护质量情况分析

42调研温江区长期照护保险照护质量情况分析 “长照险”是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为失能人员提供照护服务的新险种。

成都是“长照险”全国试点城市。

从目前情况看,还应进一步提高照护质量。

成都市“长照险”是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为失能人员提供照护服务的新险种,自2017年7月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成都市温江区医保局主动适应形势、积极探索实践,将试点工作持续纵深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温江区已享受“长照险”待遇共计583人,其中个体居家接受照护服务的547人(含已死亡103人),占93.83%。

为让失能人员享受到高质量的照护服务,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区医保局成立了居家照护调查小组,对“长照险”居家照护服务人员的基本信息、年龄、学历及照护技能掌握程度等进行走访调查。

经过近两个月时间,回访居家照护家庭432户,通过对调查数据分类统计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照护服务人员调查情况及分析通过对432名居家照护服务人员的调查发现,照护服务人员性别结构较均衡,其中男性237人,占54.86%;年龄结构整体偏大,50岁以上人员占比达到69.9%,其中60-70岁占比为38.4%;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学历及以下占82.6%,高中学历为13.88%,大专及以上学历为3.5%;86.7%照护人员缺乏照护经验,有照护经验人员占比为13.3%,对专业性较强的照护技能的掌握情况呈不同程度的缺乏。

此外,在对照护项目掌握度上,432名居家照护服务人员中,对体表擦浴、辅具使用等日常生活照护项目掌握较好,但对便秘照护、水肿及瘙痒皮肤护理、胃肠减压等医学专业性较强的照护技能掌握情况不佳。

例如,生活照料类中对口腔清洁服务项目的掌握度仅为11%,便秘照护项目的掌握度为16%;非治疗性照护类中对鼻饲照护项目的掌握度仅为6%,对胃肠减压项目的掌握度仅为5%,对水肿及瘙痒皮肤护理项目的掌握度为13%;风险防范类中对预防压疮项目的掌握度为20%;功能维护类中对关节被动活动项目的掌握度为26%. 对提高照护质量的建议措施成都市“长照险”制度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确保失能人员享受到规范、标准和满意的照护服务,同时,充分考虑失能人员需求,鼓励家人、亲戚等提供亲情照护服务。

医养结合背景下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长期照护

医养结合背景下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长期照护

减轻家庭负担
医养结合可以减轻家庭在 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 方面的负担,让家庭成员 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报告目的与结构
目的
分析医养结合在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长期照护中的应用及其挑战,提出政策建 议,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
结构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医养结合的相关概念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其在 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长期照护中的挑战与机遇,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 。
国际医养结合照护模式经验与借鉴
日本经验
日本在医养结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的照护 服务选项,包括居家照护、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等。此外,日本还注重照护人才的培养, 为照护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美国经验
美国推行的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医养结合模式。该模式强调老年 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通过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和社区支持,帮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安 度晚年。
02
失能、半失能老年群 体现状及挑战
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的定义与现状
定义
失能老年群体指的是因疾病、衰老等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的老年人;半失能老年群体则是部分生活能够自理,但需要 他人帮助的老年人。
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的数量逐 年上升。这部分老年人往往面临诸多生活上的困难,如日常 起居、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问题。
医养结合照护模式的优势
综合性照护
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服务 整合在一起,避免了老年人在医 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频繁转换 ,提供了更为便捷、连续的服务

个性化服务
该模式能够根据老年人的具体需 求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照 护计划,确保每位老人得到适合

居家失能老人家属照护现状及影响因素

居家失能老人家属照护现状及影响因素

居家失能老人家属照护现状及影响因素一、居家失能老人家属照护现状:1.负担重:居家失能老人的照护需要涉及到生活照料、饮食起居、卫生护理、经济支持等多个方面,对家庭成员的时间、精力和经济负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知识与技能不足:很多家庭成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照护培训,缺乏对失能老人病情的了解,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照护,容易出现照护不当的情况。

3.社会支持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和服务体系,大部分居家失能老人的照护主要由家庭成员承担,缺乏专业的照护协助和技术支持。

4.健康状况下滑:长期照护失能老人会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加重照护者的压力,容易导致照护者患上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身体上的疾病。

二、家属照护影响因素:1.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家属照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可以聘请专业护工或购买照护服务,减轻家庭成员的负担。

而如果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则很可能只能依靠家庭成员进行照护。

2.家庭结构和人口状况:家庭成员的数量和结构也是影响家属照护的重要因素。

如果家庭人口众多,成员之间分工合理,照护压力可以得到分担。

而如果家庭成员较少或者没有合适的人员进行照护,则会对照护者造成较大压力。

3.家庭成员素质:家庭成员的素质和照护能力也会影响居家失能老人的照护情况。

如果家庭成员具备一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照顾失能老人的生活起居,减少照护中出现的问题。

4.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和专业照护服务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家属照护的情况。

如果社会提供了完善的照护服务体系,照护者可以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协助,减少照护的负担;而如果社会支持网络不够完善,照护者将面临更大的困境。

总之,居家失能老人家属照护存在着负担重、知识与技能不足、社会支持不足和健康状况下滑等问题,并且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和人口状况、家庭成员素质和社会支持网络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改善家属照护的现状,应该加强对家庭成员的照护培训,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和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照护支持,减轻居家失能老人家属的负担。

冰山模型视角下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人才素质需求分析

冰山模型视角下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人才素质需求分析
医技 人员 等等 , 这 里我 们 所 探讨 的具 体 是 指 在 各 类
图 2 失 能老 人 照 护人 才学 历 结 构
养老机构 中从事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工作 的专业 人员 ( 以下简称照护服务人才 ) 。 “ 素质” 又称“ 能力” 、 “ 资质 ” 、 “ 才干” 等, 是 驱 动员 工产 生优 秀工 作 绩 效 的各 种 个 性 特 征 的集 合 ,
能力 , 照护服务人 才只能对失能老人 的物质生 活加 以
我 国的养 老 、 医保 制度 尚不 完善 , 即便 是在 大城 市, 失 能老 人 也 只 有 退 休 金 、 大 病 医疗 费 用 报 销 制
度, 长期 照 护服务 费用 的相关 政 策安排 几 乎是 空 白。
据 了解 , 在黑龙江省某护养院 , 6人间的床位费是每
( 二) 照护人 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量短 缺 , 整 体素 质不 高
自理 , 必 须依 赖他 人 照 料 的失 能 老 年人 群 提供 生活 照料 、 康 复护 理 、 精神 慰 藉 、 社 会交 往 和 临 终关 怀等 综 合性 服务 。这也 就要 求照 护服务人 才 不仅需 要有 老 年人 生理 、 心理 、 机 构 养 老 等方 面 的知识 , 还 应 具 备 老 年人生 活 照护 、 沟 通交 流与心 理疏导 、 文娱 体育
第 1期
徐新鹏等 : 冰 山模型视角下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人 才素质需求分析
人, 生 活无 法 自理 的失 能 老 人需 要 社 会 更 多 的关 注 和重 视 。但 目前 我 国失 能 老 人 人 群 现 状 却 不 容 乐
观。
素质 现状 , 并 对其 原 因进行分 析 。
( 一) 失 能老 人长期 照护 服务 人才素质 现状

“长护险”背景下昆明市失能老人护理问题

“长护险”背景下昆明市失能老人护理问题

事护理服务行业,从而满足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02
长护险制度可以促进护理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人员培
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安全性。
推动护理理服务创新,鼓励机构采用新技术、新
方法来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
05
昆明市失能老人护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01
长护险政策应作为应对老龄化、提升失能老人生活质
量的重要措施,明确其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完善政策法规
02 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长护险政策的实施提供法
律保障和依据。
加强政策协调
03
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促进长护险政策与其他相
关政策的协同发展。
加强失能老人护理服务供给
多元化服务供给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失能老人护理服务供给,形成政府 、市场、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
长护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失能老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从而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促进了社会公平。
长护险对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的需求引导
01
引导家庭选择合适的护理服务
长护险制度可以引导家庭在选择护理服务时更加注重服务质量、专业性
和安全性,从而促进护理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02
促进家庭与护理服务机构的合作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建立失能老人护理服务信息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申请、状态 查询等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THANKS
感谢观看
建立健全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监督 机制,对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和监督检查。
推广先进的护理服务模式,如家 庭护理、社区护理等,满足失能 老人的个性化需求。
加强失能老人护理政策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认知度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长护险政策,使广大群众了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题及优化研究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题及优化研究
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照护模式
对于失能老人的照护,不同的地 区和文化背景可能存在不同的照 护模式,这些模式在实践中都存 在着不同的问题。
研究意义
通过对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 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 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改 善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和建议,以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 量。
加大对失能老人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失能老人的财政扶持力度,提高照护服务的可及性 和覆盖率。
建立监督机制
政府应建立监督机制,对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评 估和监督,确保服务质量。
加强照护队伍建设
加强照护人员的培训
为了提高照护服务的质量,需要对照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 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证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对现有政策和实证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相 关利益方的访谈,深入了解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现状和问题。
02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现 状及问题
家庭照护模式
家庭负担重
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全天 候的照料,家庭成员往往需要 放弃工作或减少工作时间来照 顾老人,对家庭经济和生活质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问 题及优化研究
2023-11-03
目录
• 引言 • 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现状及问题 • 优化我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对策建议 • 实证分析:以某地区为例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老龄化社会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 断加深,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 不断增长,这给社会和家庭带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不足的困境及对策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不足的困境及对策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能率也随之提高。

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缺乏专业的医疗卫生资源和护理人员,随着近几年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家庭照护已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且农村地区机构照料、社区照料不普及,如何缓解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困境令人深思。

农村老人失能程度较低、失能的经济损失较大、社会性需求高,针一一特殊人群的长期照护问题,农村失能老人的照护供给主体为切入',分析当前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存在的问题,以期改善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服务。

关键词:老龄化;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2016年5月,在人口老龄化与政策学习交流会上,习近平表示,推进老龄事业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党和国家要倡导全体社会人员积极参与和行动o随着现阶段人口预期平均寿命大幅提高,60岁以上老年人持续增加,到2020年预计会达到2.55亿,占据全国总人口的17.4%。

全社会用于养老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随着失能、高龄老人群体的增加将持续增。

国于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发展期,失能老人的随增加,2015年国失能老年人达到4000万,在继续增。

失能老人的不断扩张,尤其农失能老人,能的,长期1在的在。

国,农失能老人家养老的方,的和提养老,失能老人以支持和精神安慰。

但随着计政策的,的大幅,家化,近年农动大流动,失能老人的人不,家不发以的功能。

另外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缺乏、:济不发达,农失能老人的社会保障,期农失能老人已经成为一个棘的问题。

二、研究综述目学术界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关注增多,查阅以文献发现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险的状况和完善期体系两方面。

归纳以后主要以下观点。

第主张设立长期理保险制,这能一定程上缓解失能老人的金,但不能解决失能老人的质,而且学界对于期理保险制度“姓商”“姓社”的尚存争议。

第二种主张建立业机、培养业人员失能老人提业化、细化的。

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负担及其应对策略

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负担及其应对策略

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负担及其应对策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失能老人需要持续的照护和关爱,而家庭照护者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本文将探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负担及其应对策略。

在中国,家庭照护者通常是失能老人的子女或配偶。

他们需要承担起失能老人的照料工作,包括日常生活的照料、医疗护理、心理关怀等。

以下是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面临的主要负担:1. 时间和精力负担:照护失能老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常常需要全天候的关注和照料。

这使得照护者很难有时间去工作或追求个人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增加了身心疲惫的风险。

2. 经济负担:照护失能老人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成本,包括医疗费用、护理用品费用、饮食费用等。

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这种负担可能会成为沉重的经济压力。

3. 心理负担:看到亲人失去自理能力,照护者常常感到无助和沮丧。

长期的照料工作也可能导致照护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社交负担:为了照顾失能老人,照护者需要减少社交活动的时间,可能会失去与朋友、亲戚的联系,导致社会孤立。

1. 提供专业的护理支持:社区和政府应该提供专业的护理支持服务,包括定期的健康检查、护士上门护理、康复护理等。

这样可以减轻照护者的负担,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失能老人。

2.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照护失能老人常常面临心理压力,社区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帮助照护者缓解心理问题。

3. 提供经济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发放照护补贴、提供医疗保险等方式来帮助照护者减轻经济负担。

4. 提供社交支持: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交活动,为照护者提供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支持网。

5. 提供培训支持: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护理、护理用品使用等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护理技能,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的负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和家庭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困境与对策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困境与对策

OCCUPATION 2021 04编辑 祁 娜Discussion交流平台文/回黎娟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困境与对策本文所说的失能老人,包括半失能老人在内,是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指生理、经济、家庭失能,基本无力自养的老年群体。

这个群体基数大,增速快,逐步上升为养老服务的主体对象。

然而就目前养老服务工作而言,我们对这个群体的认知认同、政策设计、体系纳入和经验积累,都还处于初始阶段,致使相当一部分失能老人无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渴望和需求。

本文试图通过现状分析,为破解这一困局进一家之言。

一、社会对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供给,不充分不实惠(一)服务体系尚未正常运行国家确定的工作目标是:到2022年,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但从实际运行看,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健全与顶层设计相去甚远。

有的失能老人反映,他们现在仍然处于居家养老无人问、社区养老无人管、机构养老无人要的状态。

(二)整个养老服务业发展尚不均衡城镇“三无”、农村“五保”老人,由政府兜底保障,集中供养,经多年实践和改进,这一块已经走上正轨,态势良好。

中等收入以上家庭购买养老服务能力较强,在高端机构、特色服务层出不穷的新形势下,有什么样的需求就能买到什么样的服务,这一块的发展势头也是风生水起。

目前对于低收入家庭,政府兜底兜不过来,个人想购买又买不起,依靠社会救助还不长久,基本保障型供给明显不足,生活有人管、有病能就医是他们最想要的服务。

(三)政策实施和经验推广步伐缓慢目前养老服务业的难点在于失能、半失能和低收入家庭的需求激增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国家先后多次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结合的指导意见,随后各地都相应安排了试点,探索出了一些有价值、可复制的经验做法。

但问题是试点周期长、推广进度慢,而且对失能、半失能和低收入群体至今没有拿出可操作的实施办法,政策落地困难重重。

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研究

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研究

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失能老人数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

长期以来,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护一直以家庭子女照护为主,但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进入老年期,家庭将很难承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巨大压力。

家庭的照护功能空前弱化,而社区和机构照护的功能又相对缺失,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标签:失能老人;照护问题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失能老人群体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群体,他们的日常活动、康复护理、医疗保健以及精神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

长期以来,我国失能老人的照护一直以家庭子女照护为主,但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进入老年期,家庭将很难承担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巨大压力。

家庭的照护功能空前弱化,而社区和机构照护的功能又相对缺失,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一、我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1. 以孝为基础的家庭照护占主导。

中国老人“养老防老”的观念至今仍存,子女照顾年迈、患病的父母已经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传承。

按照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子女始终是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后生活的依靠。

因而,作为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在目前的情况下,子女供养式的家庭照护依旧是老人长期照护的主要资源。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共居式养老,即父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子女履行赡养和照料年迈父母的责任。

2.社区照护不断完善。

民政部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了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的主要发展目标。

在这两年内,我国大力发展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各地都陆续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

如在社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除了向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等日常服务外,还对行动不便或者具有特殊需求的失能老人提供上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等等。

3.机构照护进一步发展。

近几十年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加速了中国长期照护中机构照护的发展。

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机构中,失能老年人占全国收养老年人比例大幅提高。

城市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研究

城市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研究

城市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失能老人是指由于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减退而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一群特殊群体。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城市失能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的减退,需要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以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目前我国城市失能老人的社会照护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服务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方式单一等。

由于缺乏有效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许多城市失能老人只能选择入住养老院或者依赖家人照料。

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还限制了城市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和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对城市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城市失能老人的特点和需求,探讨社区养老照护服务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城市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老龄化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网友您好,下面是关于的内容: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城市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现状,分析城市失能老人的特点及需求,总结现有社区养老照护服务的情况,探讨城市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策略与模式,评估实施效果,分析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可以为城市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居家养老照护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也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城市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

1.3 研究意义城市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城市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城市失能老人的特点和需求,分析社区养老照护服务现状,探讨城市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策略与模式,评价实施效果和分析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体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社区养老照护服务的提升和完善。

浅谈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摘要】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重要的保险形式,旨在为老年人或长期病患提供长期的护理和支持。

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发展仍然不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保险产品不够多样化、保障范围不够广泛、保险费用较高等。

未来,长期护理保险有望在政府政策支持下逐渐完善和发展,但仍需面对诸多挑战。

为了改善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推动保险市场竞争、加大保险产品宣传力度、促进保险费用的合理性等。

长期护理保险对于老年人和长期病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现状、问题、发展趋势、改善措施、重要性、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为需要长期护理的人提供经济支持的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通常包括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帮助,例如洗澡、穿衣、吃饭等,以及对医疗护理的支付,如定期看医生、购买处方药等。

这种保险通常适用于那些因疾病、伤残或老龄化等原因而需要长期护理的人群。

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可以说是为了保障个体在老年或发生疾病、意外等情况下能够得到必要的护理和关爱,同时减轻个体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供经济支持,更在于为老年人和需长期护理人群提供尊严和尊重的生活环境。

通过长期护理保险,社会可以更好地关注和照顾那些需要长期护理的人群,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不仅仅是为了发挥保险的经济功能,更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1.2 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性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性在于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长期护理和医疗服务的财务保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长期护理需求也逐渐增加。

许多老年人和残疾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但这些服务的费用往往十分昂贵,一旦发生,将对家庭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长期护理保险的设立,可以帮助这部分人群获得必要的护理和医疗服务,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长期护理保险也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困境与对策分析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困境与对策分析

43作者简介:陈琪(1995— ),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行政管理。

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困境与对策分析陈 琪(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严重,农村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基于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农村; 失能老人; 长期照护现阶段,我国农村失能老人境况不容乐观,失能老人得不到应有照护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如何结合乡村振兴一体化,解决农村失能老人照护困难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农村失能老人的基本特点及特征(一)规模庞大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中国现有失能老人有840万人,其中乡村失能老人占84.52%,约710万人。

在社会市场经济建设及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失能老人的规模在不断增加,环比增长约61%。

(二)收入水平低下影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关键要素是经济能力,由于失能老人缺乏劳动能力,较低的收入,促使失能老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78%的失能老人主要依赖子女或亲戚的资助,且家庭支出和收入成反比,这些俨然成为影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工作的重要因素。

(三)居家养老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失能老人对居家养老拥有较强的诉求。

另一方面,失能老人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经济,需要子女资助,因此失能老人通常会对养老机构具有排斥心理。

二、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面临的困境(一)农村失能老人对于机构养老存在排斥心理机构养老是目前解决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农村家庭害怕非议,不愿意老人去养老机构,同时老人也更希望留在子女身边。

(二)社会福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据统计,我国有近1亿老年人口仍依赖于自我保障养老,且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目前实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和五保户制度的保障数额比较低,报销额度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对于失能老人照护的高要求来说是杯水车薪。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年2月第42卷第1期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Nanch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Feb.2021Vol.42No.1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许莉1,杨成丰"(1.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江西南昌330022)2.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失能老人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

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基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现状分析,围绕家庭照护负担重、社区照护缺乏专业人才以及机构照护市场化程度低三大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完善社会保障体制;鼓励低龄老人与非正式就业者从事养老服务;促进机构照护主体间协同发展、公平竞争%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中图分类号:D66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8102(2021)01-0050-04Re s e a rch on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Long-TermCare for Disabled Elders and CountermeaserrsXU Lt1,YANG Cheng-feng2(1.School of Finance,Jiangxt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2.School of Intercultural Studies,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Abstrach:WitU a ging population rising dramaticaUy,tUerc it a growing increase of disabled elderly groups in scale, resulf Ung in problems in long-term care for the disabled elders brought te public attention.As a result,through capitalizing on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tht paper presents the following policy suggestions revelving around the burden of familv care,lack of professional caretakers in communities and inadequacy in market-oriented elderty care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ng-term care for the disabled elders.The suggestions are te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a system,ent courage the young old and informal employees te engaae in elCerly care services,and boos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fat competition among institutions providing elderty care.K e y Words:population aaing;disabled elOers;long-term care引言据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高达1760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12.6%。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政策分析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政策分析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政策分析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群体的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构建和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不仅是对老年人尊严和权益的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深入分析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政策,探讨如何构建更加高效、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一、政策背景与现状分析在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失能老人的数量持续增加,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旨在建立全面覆盖、多层级的长期照护体系。

例如,欧洲一些国家通过社会保险制度提供长期护理保险,而亚洲国家如则推行介护保险制度,旨在减轻家庭负担,确保失能老人得到专业照护。

当前政策体系虽已初具规模,但仍面临供需矛盾、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资金筹集和分配不均等问题。

二、服务供给体系构建构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首先需完善服务供给网络,包括居家照护、社区服务、机构养老等多种形式。

居家照护强调在老人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提供个性化服务,减少老人的心理压力;社区服务则通过日间照料中心、康复站等形式,增强社区照护能力;机构养老应注重专业化、人性化,提供医疗、康复、心理关怀等综合服务。

政策上需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机构及家庭自身,形成互补的服务网络。

三、资金保障与分配机制资金是长期照护体系运作的关键。

政府应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比如设立专项基金、税收优惠、社会保险等,同时探索公私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在资金分配上,应根据失能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确保资源合理分配,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此外,透明的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是保证资金有效使用的前提。

四、人才培养与专业队伍建设长期照护体系的高效运行依赖于专业人才。

政策应鼓励和支持相关教育与培训,包括设立护理专业学位、提供在职培训、认证体系等,提升照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21纪初迈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慢慢呈现出数量多、发展快、占比大等趋势,失能情况也日益严重。

根据江苏民政网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宿城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72%,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89%。

“十三五”规划指出:养老问题是中心问题。

加强关注老龄人口的生活,提供养老服务。

失能老人是老龄人口中更弱势的群体,如何保障失能老人的生活或成为民生所向,庞大的失能群体对于长期照护服务的呼声或会日益强烈。

一、失能老人照护现状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宿城区的失能老人数量也在增加。

我们发现,这些老人不仅生活无法自理,而且多数还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因而,选择何种长期照护模式对失能老人来说十分重要。

因为受到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的失能老人倾向于家庭照护,他们认为,亲属子女能够给自己提供基本的起居照料和看病送药服务就已经足够,同时还能让他们得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但是还有一些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程度较高的老人渴望有专业护理人员上门照护或是去到机构照护,原因是能够获得比较专业化的保健康复护理,有利于身心健康。

可以了解到,有近一半的失能老人对目前的照护模式是不太满意的。

一方面他们平时的经济来源十分有限,主要是养老金和子女供养,并且失能老人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平均只有1,200元左右,高昂的护理费用和苛刻的护理门槛将许多有需求的失能老人特别是重度失能老人“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很多失能老人因为缺少专业的护理和日常陪伴,终日只能待在家中,由子女或配偶照料日常生活。

但是子女无法经常性的陪伴在老人身边,只能偶尔来送饭、打扫卫生,大多数时间需要老人独自生活,难免造成生活不便。

总之,失能老人目前的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为老人打造出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家园。

二、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中存在的问题(一)子女、亲属供养压力大。

目前,宿城区内有高达94%的失能老人选择了家庭照护,主要的照护人员就是老人的子女或者亲属。

但是,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宿城区内的家庭规模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随着人口转变的深化,独生子女家庭、“421”结构家庭、失独孤儿等残缺家庭和代际居住分离的空巢老人家庭数量不断增加,子女亲属的抚养负担压力越发严重。

一方面由于失能老人多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看病吃药、检查身体,高额的医药支出对于一般失能家庭来说是难以承担的,无形中造成了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失能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家庭成员定时的陪伴照料。

可以发现,在宿城区中有14%的老人失能时间超过十年,其中20%的失能老人表示每天需要8个小时以上的护理时间,如此长时间的照料必定会造成家庭照料人员的身心疲惫,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同时,家庭一般也不具备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所需的专业技术和相关设备,即便家属愿意照顾老人也面临着专业上的难题。

(二)传统观念限制照护模式。

目前,长期照护是保证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主要模式,包括家庭长期照护、社区长期照护和机构长期照护。

据调查显示,家庭长期照护是宿城区失能老人最愿意接受的照护方式,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失能老人认为家庭照护更符合“养儿防老”和传统“孝道”的观念。

当提及是否愿意去到专业的照护机构养老,老人普遍认为没有必要。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老人对专业护理机构也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现状分析□文/鞠蓉蓉戴云燕肖莎徐可(宿迁学院法政学院江苏·宿迁)[提要]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宿城区失能老人数量在持续增长,庞大的失能群体对长期照护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子女和亲属的照护压力大、传统养老观念限制老人的养老模式与专业护理的门槛过高都给老人在经济和精神上都造成困扰。

所以,需要从政府功能、社区关爱、互助养老及护理队伍等角度提出解决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建议。

关键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照护模式;专业护理本项目来源于江苏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失能老人生活现状与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以宿城区为例”(项目编号:201814160020X)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9年3月19日公共/财税《合作经济与科技》No.6s2019 160--存在错误的认识。

他们认为机构里的专业护理人员无法做到像子女一样尽心尽责,老年生活得不到保障,只有家庭照护才能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但是对于失能老人来说,由于失能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部分或完全缺失,对照护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机构长期照护才是满足失能老人照护养老需求效果较好的一种照护模式。

(三)专业护理门槛高。

由于身体机能的弱化和疾病的影响,目前失能老人对于专业化的护理服务需求较大,但是因为长期护理行业的不成熟,老人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老人也曾反映过现在市场运行的一般专业护理机构收费标准过高,平均每月需要3,000~6,000元,疗养型的更是高达每月8,000元。

然而,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的经济来源有限,基本是依靠退休金或子女的赡养金生活,高额的护理费用对于失能老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同时,专业化组织机构的服务门槛高不仅体现在费用标准上,其对于失能程度的接受也反映出高门槛的本质。

大部分机构只接收能够基本自理的失能老人,不接受失能程度较高或者完全失能的老人。

因此,那些真正需要专业护理服务的失能程度较高甚至完全失能的老人只能“望院兴叹”,造成专业护理机构的床位利用率不足,“空床率”较高,运营举步维艰,只能通过提高收费标准来维持运行,但是高收费反而导致更高的空床率,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无法给失能老人带来真正的高质量的专业护理服务。

(四)老人缺少精神寄托。

现在宿城区很多养老机构都会为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以及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服务,但缺乏对于精神慰藉方面的相关服务。

精神需求的满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失能老人起着很大的作用。

因为失能,很多老人不能独立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活动,都需要在外界的协助下才能完成,这样很容易让失能老人自身产生一种失落感、无能感,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干不了,所以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从而对生活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昏昏沉沉的度日就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

再加上有些子女忙于工作,能够陪伴老人的时间少之又少,老人找不到人倾诉,就更加会感到孤独,没有了精神寄托会加重老人的寂寞感,严重的甚至会有老人无法承受老年孤独或者不想自己成为子女的拖累而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现代长寿研究理论也曾指出,在所有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中,最致命的便是不良情绪和恶劣心境,消极情绪会使得老人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如果社会、家庭能够给予失能老人更多的关心、理解和尊重,从精神上关爱失能老人,让失能老人的情感得到慰藉,这对失能老人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实施长期照护服务的建议(一)发挥政府作用。

首先,宿城区政府要全面支持和放开生育政策,鼓励多生,出台有利于减轻育龄夫妇负担的政策,可采取经济辅助、减免税收、生育保障等方法,让育龄夫妇愿意生、敢生,从而减轻子女供养压力;其次,争取做到人手都有一份养老保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生活提供保障,免除一定的后顾之忧,减少子女赡养老人和扶养孩子的双重压力。

可以参照2016年人社部发表的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最后,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的支出,扩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适当给予失能老人家庭经济补贴,并对专业照护机构、组织实施优惠政策,缓解失能老人的照护难题,减轻子女亲属供养的压力。

根据2018年江苏省一号文件中提出的养老新政,江苏省将健全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失能老年人,按不低于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护理、服务补贴。

(二)多方面关爱失能老人。

针对目前宿城区失能老人精神关爱的缺乏,应从更多的方面来制定加强对失能老人精神慰藉方面的措施。

首先,从机构或者社区的服务角度来说,这里就是失能老人的第二个家,在提供生活照料的同时也应该从精神上给予失能老人更多的关爱,扩大专业护理人员的规模,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让护理人员能与失能老人多聊聊天,无论倾诉还是聆听,失能老人都会在心理上得到安慰,不会感到孤独。

机构或社区也能在周围活动场所增加一些能够供老人娱乐锻炼的场所,多组织一些老人们的集体活动,让老人们不会感到无聊,老人们也可以坐在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精神上有寄托。

从失能老人的家属角度来说,子女对父母都有赡养的义务,尽管有的子女因为忙于工作,不得不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但定期探视老人,给予老人家庭的关爱是必不可少的,家庭的关爱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子女对老人的关爱也能稳定老人的情绪,帮助老人更好地融入机构的生活。

从失能老人的自身角度,需要帮助老人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要总让他们觉得自己没用,要增强老人寻求精神慰藉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培养兴趣爱好,积极加入老年活动的行列中去,丰富老年生活。

因为一个积极乐观的失能老人,自己就能寻求各种机会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

(三)推行互助养老。

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失能老人由于丧偶或是子女忙于工作,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独自待在家中,生活不太便利,很难直接寻求外界的帮助。

因此,在长期照护过程中,可以推行“服务互助”,即依靠家庭成员以外的非老年人以及“相对年轻”且“健康的”老年人照顾年老的且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以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为纽带,开展与家庭和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互助服务。

两类人群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结合起来的,之间相互扶持、相互照顾。

这也是一种社会参与式养老,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轮到自己年老时,也有社会人照顾自己的老年生活。

“互助养老”不仅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也可以应用于机构养老,能够解决照顾服务与护理人员短缺等问题,同时也可以为老人提供多层次的社会互动的机会,丰富老年人的老年生活。

(四)壮大专业护理人员队伍。

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失能老人希望能够有专业护理人员到家进行护理或是在专业化161--一、青海省转制科研机构发展现状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青海省于2008年对部分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进行企业化改制,真正从体制上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状况。

经过十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科研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已发生较大变化。

失去财政事业费的转制科研机构,基本走出转制之初职工人心不稳、市场不熟悉、管理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够等较为困难的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站稳了脚跟,发挥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青海省转制后的科研机构,一方面以企业的运营机制进行市场化经营,通过各种渠道盈利谋求生存发展,自收自支;另一方面建设青海省科技统计数据监测平台、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科技文献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