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动因分析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其他理论
1、市场势力理论 2、信息信号理论 3、避税考虑理论 4、竞争优势理论
第二节 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运营协同效应 交易费用效应 科技进步效应 企业发展动机
财务协同效应 组合协同效应 市场份额效应 管理层利益驱动
一、运营协同效应(Operating Synergy)
运营协同效应: 主要是指并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
(2)对于目标企业而言,其管理的非效率可经由外部经理人的介入 和增加管理资源的投入而得到改善,并购才是有意义的。
二、交易费用理论
1、交易费用基本理论: (1)交易
威兼姆森认为交易可以从技术上来定义,其观点是: 技术上不能分开的就是一个独立的活动,一个独立活动完成后 向下一阶段移交,这一过程就是一项交易的发生。 (2)交易方式:市场和企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此理论的主要问题: 如果把问题引向极端,根据此理论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整
个经济中,实际上是整个世界最后只有一个企业。 原因:
因为两个企业之间的效率总是不一样的,而只在存在效率的差 别,就可以进行并购,只有这样管理的效率才能最大化。
显而易见,这一结果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此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 (1)如果收购方有剩余的管理资源且能轻易释出(Release),并购 活动将是没有必要的。
率的提高所产生的。 并购对企业效率最明显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带来规模经济
(scale economy)效益。
案例分析: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
1、事件经过: 1998年5月7日,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两家企业宣布合并。
其中:奔驰的股东占新企业股份的57%, 克莱斯勒的股东占新企业股份的43%, 合并交易额920亿美元。
(4)交易费用解释了企业的两个问题:
•企业存在的原因:比较市场与企业形成交易所需要的费用 •企业存在的规模:通过市场竞争比较企业后形成企业最优规模。
(并购的规模究竟多大?)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5)并购与纵向一体化
• 一体化可以代替市场 • 一体化可以实现契约的完备性 • 一体化可以规避策略性虚假陈述风险 • 一体化可以节约信息交换成本 • 一体化可以降低制度调成本
2001年全球十大并购事件
2002年全球十大并购事件
讨论:
从交易费用理论出发思考:纵向并购的数量和规模在减少的原因。
三、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扩大而引起企业投资和经 营成本降低从而获得较多利润的现象。
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两个方面。 •生产规模经济:
2、交易费用理论在并购中的应用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并购的发生是并购当事方权衡考虑交易费 用带来的效率和成本问题的直接结果。
具体地说,并购是企业内的组织协调对市场协调的替代,其目 的是通过扩张能带来成本的减少和效率的提高。
因此,交易费用理论在并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纵向并购中。
2000年全球十大并购事件
(3)交易费用包括:事前费用和事后费用
事前费用: • 寻找价格 • 协议的起草 • 谈判的费用 • 保障执行所需费用
事后费用 • 当交易偏离了“与契约转换曲线”相关联序列时所引起的错误应变费用;
• 当事人想退出某种契约所付出的费用; • 交易双方校正事后错误所引起的争吵费用; • 交易者发现事先确定的价格有误而需改变价格所付出的费用。 • 纠正发生需要诉诸某种规则的结构时,这种规制结构的建立和运转的费用 • 交易当事人求助于政府解决他们的冲突所花费的费用。 • 为了使承诺完全兑现而引起的约束费பைடு நூலகம்。
两家企业合并后,按市场资本额计算,排在丰田之后是第二大 企业,按销售额计算,排在通用、福特之后是第三大企业,按销售 量计算,排在通用(800万辆)、福特(700万辆)、丰田(480万 辆)、大众(430万辆)之后是第五大企业。
根据1997年的数据,两家企业合并后收入1300亿美元,利润 71亿美元,雇员42万人,流动现金127亿美元,研发费用71亿美元, 两家企业合并合实力大增。
2、企业简介 (1)戴姆勒-奔驰:
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斯图加特,拥有员 工30万人。该企业定位于中高车型,主要包括迈巴赫、奔驰系列的 高档车,企业主要的市场在欧洲。企业产量并不高,但按销售额计 算排在全球十大汽车生产厂商之内。1997年高档车、休闲车共计销 售71.5万辆,商用车销售41.7万辆,共计113.2万辆,销售收入689 亿美元,利润24亿美元,销售利润率为3.3%。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所谓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 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内。
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 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组合。
熊彼特认为:只有在大企业才有能力实现创新。
原因有如下五点: 1、大企业有技术创新费用的资金保障。 2、大企业有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 3、大企业在R&D研究上有规模经济 4、大公司创新中有人才优势。 5、通过并购有利于企业技术的后续发展。
第三章 企业并购的理论动因分析
第一节 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企业并购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一、效率差异化理论
在企业并购后,因管理效率的提高而带来的收益。 如果A企业的管理比B企业的管理更有效率,在A企业并 购B企业之后,B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到A企业的水平,提高 了B企业的效益,那么这起并购就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
主要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下,工厂产量规模的扩大 引起生产成本的。 •企业规模经济:
是指成本的节约不仅表现在生产上,还表现在由于经营范围 扩大而带来的节约。
因此,规模经济理论主要体现在:
• 横向并购:实现生产规模经济。 • 混合并购:实现企业规模经济。
四、创新理论
1、创新理论: 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创新。
五、代理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在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后,企业不再遵循
利润最大化原则,而是选择能使企业稳定和发展的决策。
尤其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总经理具有很强的增大公司的欲望。 经理的报酬与公司规模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经理有动机为了让公 司规模扩大而接受较低的投资利润率,并借并购来增加收入和提高 职业保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