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作者:郭丽芬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044-01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上每一堂语文课中,要有一段话过渡才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导语。

导语就是教师在开始传授知识之前,有计划、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炼、概括的教学语言。

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的经验表明:设计好一堂课的导语,讲好一堂课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效果。

良好的导语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新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方法:
一、联系生活
语文教材中有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情操及审美教育等,也有语文训练方面的内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读写听说能力和思想训练,如果教师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常见到的事物或现象讲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敬畏生命》这一课中,我是这样导入的;生命,我们从出生开始便不停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生命,人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命,同学们都说一说你感知到的有哪些?(提问)大家所提到的,我们日常已经接触到了无数的生命,不知你想过没有,你的叔叔阿姨添了一个小宝宝,你的父母为什么要去祝贺呢?作家又为什么要亲昵地称蚕为“蚕宝宝”?……下面请同学们听我们课文的朗读录音。

这样就能从日常中所接触到的生命而进入课文要讲的生命的内涵。

二、创设情景
教师在讲课前用情感点燃学生的心灵,使其动情、入情,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以情动人。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在教《雨中登泰山》一文时讲到:“同学们,你们浏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五岳孕育了我们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他们,民族的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

”“你们谁浏览过名山?”紧接着于老师引导学生答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于老师水到渠成地表情诵读杜甫的名篇《望岳》,此时此刻,于老师动情地说:“…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那壮丽雄奇的风光。

现在,我们学习一篇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请作者是作向导,跟随着他攀登浏览高耸雄奇的泰山……”这样的导入,给了学生知识,赋予学生“情”,怎么叫学生不动情、不入谜呢?在教师美中含情地导入中,学生自然受到热爱祖国的潜移默化,被熏陶感染了。

三、多讲故事
学生从小就开始喜欢听故事,如果能从故事入手,也同样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例如上到《伤仲永》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种下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美的果,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经粗枝叶茂了,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

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

“我怕种下去会晒死。

”那人回答说。

“可以早晚浇点水滴”。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下去呢!”请大家都想想说说:“这颗种子的结局怎样?种子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没有大的营养,没有风雨的磨炼,少了后天的培养,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和学习,他会怎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水,听听他的故事吧。

四、巧设悬念
现代发展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这些都应从学生提出问题开始。

所以在设计导语时,教师要多“问”,问为什么,在哪儿,怎么问上下功夫。

教师要针对课文有目的的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上到《万紫千红的花》中,我是这样导入: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花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当你们漫步花园尽情享受春之兰,夏之荷,秋之菊,冬之梅赐给你的绚丽芬芳时,可曾想过:为什么花儿会有那些规律呢?学习这课,你们就会解开这个谜,解决有关“花”的一些知识。

这样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就会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获得知识。

五、解释文题
从解释文章的题目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因为课题常常可以窥视全文的奥妙。

如上《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中可这样导入:同学们天天和书本打交道,我们现在每人手中就有一本语文课本,你可以知道过去的书籍是怎么样的吗?现在还有哪些形式的书?今天,我们学这一课,就会得到解决。

“甲骨文”是文字,“缩微图书”是书籍,这两件事不是一类,如同从北京到衣服一样,但读了课文第2段后,就会明白,这里的“甲骨文”已经是书籍的“雏形”了。

“雏形”的意思是“事物初具的形式”。

古人迷信,常常把占卜的结果和一些大事刻在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这不就是最初的书籍吗?经过专家研究,有许多字已经辩认出来,有些字认不出,题目“从……到……”就告诉我们这是一篇介绍书籍演变的说明文。

通过对题目的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就想进一步深入学习。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方法:联系生活导入法、情景导入法、讲故事导入法、巧设悬念导入法、解释文题导入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如引用名人名言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幽默导入法等。

导入新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新课的目的和要求,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课文中来。

我们要认真研究每一篇课文之后,才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设计巧妙的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中来,才能更好的讲课文内容,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导入,都要及早入题。

总之,只要有精彩的导入,就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越来越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