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情怀 溢满心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情怀溢满心房

香山中学胡晓玲

一、背景

对生命的遗忘和漠视是教育的失职与不幸。1968年,美国学者杰R26;唐纳R26;华特士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思想,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越来越多以教育为天职的人们的共同信仰与追求。生命教育最重要的是培植学生的“生命情怀”。生命情怀是个体对自我生命的确认、接纳和喜爱,是对生命意义的肯定、欣赏和沉浸,以及对他人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珍惜。人类历史进行的每一个片段都弥漫着生命的气息和光华,历史课堂理应成为生命教育的第一神坛。怀着这一份神圣的使命,我在我的历史课堂上抓住一切机会想唤起学生“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和情怀。可是不知何故,当我深情地叙说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生命的真谛与尊严的时候,学生却一脸的漠然;当我哀婉地陈诉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有5700万生命化为尘土的时候,学生却如水一般的平静。我不禁悻悻然!究竟是学生的心灵出了问题,还是我的历史课堂需要改进?

偶然之际,一部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让我猛然有了醍醐灌顶般的领悟。这是一部“二战”题材的黑色喜剧片:六十多年前,纳粹的铁蹄横扫欧洲,六百万的犹太人就像牲口似的,被一批次一批次地处理掉。在布满鲜血和死亡的犹太人集中营里,为了让五岁儿子稚嫩的生命远离恐惧和死亡,父亲精心设计着一个美丽的谎言,让单纯可爱的孩子深信可怕的一切只是一场模拟的疯狂游戏,让儿子学会如何在这场“游戏”中躲避纳粹的搜捕和伤害。在这个交织着生与死的“游戏”中,父亲用自己爱的谎言和充满力量的笑容使儿子幼小的生命满载着美好和希望,一直坚持到盟军的到来,而他自己,在留给了孩子最后一个无比灿烂的微笑后走向生命的终端。整部影片涌动着浓得化不开的生命情怀,不可让渡的生命尊严、永不言弃的生命坚持、绝处逢生的生命智慧、无坚不摧的生命力量,还有生命中那始终不曾泯灭的“爱”与“希望”……我良久良久地陷入对生命的感动之中。这种真切的感受让我明白,“生命教育”不能强加也不可强求,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浓郁的生命情怀只有在感性十足、蕴涵十足的情境和意境中才会自然而然地喷薄而出并溢满心房。历史教师应该营造出充满生命关怀和意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的沉浸其间、感动其间,有所思想、有所领悟。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我作了如下的设计和尝试。

二、过程

战争是一个反人性的、残酷的过程,期间充满了生命的挣扎、痛苦和绝望;战争也是一个人性绽放的、壮丽的过程,期间奔流着生命的坚韧、真挚和永恒。但是这一切,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学生是无法体会的。在讲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选用了一些感性的材料,带引着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和思考生命。

(一)同情生命悲悯生命

首先,我展示给学生两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二战”中堆积成山的尸体。学生表情不一,有的以手捂口,有一丝惊悚,也有的皱起眉头,对赤裸的变形的尸体似乎面带嫌恶。我一言不发,紧接着将“二战”时期的一段日记和一首诗展示在屏幕上:1、“战场如同一个牢笼,我们在其中惊恐地等待可能发生的任何灾难。我们躲藏在枪林弹雨之下,生命悬于一线。生的希望徘徊着离我们远去……”

2、“这些天里我一定要节省

我没有钱可以节省

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和我的思想和我的心灵

和我的精神之火

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

我需要它们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暴风肆虐的日子

在我的生命里我有那么多需要的

情感的温暖和一颗温暖的心

这些东西我都缺少

这些我一定要节省

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

我将多么悲伤

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

我将两段心灵的独白缓缓地朗诵给他们,请他们推测,分别出自什么人之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心境下成文的。学生都知道,第一位作者是军人,第二位是战争难民,诗中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无限留恋。我告诉他们,第二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年仅10岁的可爱的犹太小女孩,名叫玛莎,生活在希特勒集中营里,花一般美丽的生命最后也成为尸骨堆中的无法辨认一具。我告诉他们:“只有亲历那些灾难,亲历死亡和恐惧,才能真正体味活着的珍贵。"这时,我发现学生面对尸体照片时的表情和原来不一样了,满眼都是同情和哀伤。

(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在学生对生命的同情和关爱之情完全流露的时候,我提供给学生一段历史资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提倡不怕死的殉国行为,而美国则给每个军人一条白布,让他们在必要时举白旗投降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学生们很感兴趣,我随即问道:“对于这两种绝然不同的行为,你有何感想呢?为什么‘怕死的’美国人打败了‘不怕死’的日本人?”

学生表现出异常的踊跃和激动,本来预计会有一点分歧或争论,但他们的认识却出乎意料的统一。有的说:“日本的提倡是不人道的,他们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加珍惜,所以才犯下反人类的滔天罪行,最终被全人类联合战败。”有的说:“美国人的这条白布显示出对人权的尊重,对生命的珍惜,这种人性的关怀能滋生出伟大的力量,所以‘怕死的’打败了‘不怕死’的。”学生的回答表露出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让我很欣慰,我顺势总结:“对,人权能转化成创造力、生产力和战斗力,在战争中谁更尊重人权、珍惜生命,谁就更容易取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怕死的人多了并不可怕,不怕死的人与日俱增,社会才十分KB。”学生频频点头,脸上有平日少见的凝重。

(三)感动生命敬畏生命

课堂进行到这儿,我知道,学生的心底涨满了对生命的“悲悯”、“珍惜”和“关爱”,但是还有一种情感是我最执着地想要传达给青年学生的,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于是我将曾那么深深感动了我的“二战”题材影片《美丽人生》的最后片段播放给

了他们。学生看到意大利解放的前夜,父亲继续微笑着用“做游戏”的爱的谎言骗儿子躲进小木箱,并再三叮嘱“明天早上空无一人的时候才能出来,我们就赢了!”然后父亲又冒险去寻找母亲,不幸被纳粹发现,用枪押向刑场,当经过儿子藏身的小木箱时,他知道缝隙中有一双湛蓝的眼睛在悄悄向外眺望,于是,父亲对着木箱做了那么滑稽可爱的一个鬼脸,送出一个那么灿烂轻松的笑容,然后那么夸张地一蹦一跳地走向刑场,他只想让孩子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坚持到明天游戏结束,他们就能赢得一辆真的坦克!第二天,仍然沉浸在“游戏”想象中的儿子走出箱子真的见到了一辆坦克——美军的坦克时,父亲却已经不能与他分享胜利的喜悦,画外音:“在阴霾的天空里,即使偶尔透过父亲为我架构的美丽彩虹看见黑暗,但是我的世界里还是晴天,阳光,充满了希望。爸爸给的礼物不仅仅是坦克……”我回头注目我的学生,他们鸦雀无声,晶莹的泪和着会意的笑。原先准备好的结束语我没有用,不想打破那一刻美好的空气。课后,学生跟我说,他们的心灵被震撼了,原来生命可以这样坚强这样伟大;原来,只要有爱,最黑暗的地方也有希望也有阳光。我又被学生的感悟感动了,多么美好!生命情怀熙熙攘攘,生命情怀溢满心房!

三、反思

本案例的实施目标是贯彻“两纲”教育,将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使个性变得丰富而舒展,使人格变得正直而强健。

为了避免“贴标签”和乏味的说教,我精心选取了三组合适的材料(包括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营建出阶梯式的三个情境,在层层铺进的情境中,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及思考也随之丰盈和深厚起来。整个过程自然、真切、感人。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在课堂的末尾似乎少了一个环节,如果能留有几分钟让学生直抒胸臆,尽情述说心中的百般感受,那么相信生命的情怀将会愈发的浓郁和醇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