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民工短缺的现象开始逐步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内江也不例外,根据对内江市100户企业的用工调查发现,内江市有近50%的企业存在员工紧缺现象。

一、内江市“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一)人口已进入老龄化,人力资源减少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江市户籍人口总数427.8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67.52万人,占15.78%,远远超出国际上10%的老龄化标准。其中,16-60岁人口288.81万人;16-40周岁人口158.09万人,16-35岁人口111.78万人。可开发人力资源情况:16-60岁中,无工作有就业愿望的人口7.3万人,其中,16-40岁无工作有就业愿望的人口4.6万人;16-35岁无工作有就业愿望的人口3.6万人。从这些数据看,内江虽然是人口大市,但劳动力存量、增量有限,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可开发人力资源十分有限,已不是劳动力大市。

(二)本地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

内江市流出市外人口共103.9万人,其中:到省内其它市州29.3万人,到省外74.6万人,省内流向主要集中在成都,省外流向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云南、重庆及新疆等地。流出人口中,务工经商人口87.1万人、占83.8%。

调查劳动力外流原因:第一,本地企业薪酬待遇缺乏竞争力。与沿海城市及和城内的成都比,内江的工资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制造业,一般工人的工资水平大多在2000元以下,扣除交通、通讯和生活支出后便所剩无几,所以,打工者都不愿在内江本地企业务工。第二,传统的就业观念和信息不畅。历史的原因,内江很多务工者都认为内江的企业少,就业岗位不多,即使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但由于思维习惯和信息不畅等因素,首选的务工地仍然在沿海及成都等经济发达地区,没有在内江寻找就业机会的想法。

(三)新生代劳动力不愿做普工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新生代的“80”后及“90”后,主要是独生子,从小过的是养尊处优的日子,吃不得苦,加上近几年来,我国大中专生不断扩招,这部份人大多接受过大学(专)教育,因而具有较强的自我优越感,就业定位不是公务员、就是白领或老板,而不愿做普通工人。因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

(四)劳动密集型企业占用青壮年劳动力过多

随着全省重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省招募办要求各市(州)做好准备为企业招募人员,本市一些新的招商引资企业也纷纷要求政府为其招募人员,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对内江市年轻、优质劳动力形成巨大的收纳效应。比如,自2010年8月富士康成都项目开始在内江市实施员工招募以来,到2011年上半年,内江已先后为富士康成都项目、巨腾国际内江项目、万旭电子3个招商引资企业招募员工累计达2.2万人,这些员工都是40

岁以下的、女工主要是35岁以下的。随着省、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这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五)职业技能培训跟不上市场形势

由于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分工不同,市场对职业技能需求变得多元化。“民工荒”在很大层面上实际是“技工荒”,企业对各种技能性员工的需求,给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课题。目前,内江市技能人才培养状况堪忧,企业自身及地方财政都对职业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培训资金主要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职业培训资金得不到保障,加上企业及职工对技能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内江市企业技能培训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在培训老师、课程设置还是培训方法上都存在不足,技能培训持证率很低。

二、内江市应对“民工荒”的对策措施

如何化解当前“民工荒”对内江实体经济的冲击呢?经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应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战略性调整招商引资结构

在当前经济发展你追我赶的大形势下,各级政府为引入投资,可谓不惜血本、不分良莠,这种招商引资方式的后果是成本高效果却不理想。

1、招募成本过高,地方财政压力大。各级政府花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引入企业并帮助招募员工,致使地方财政支出大大增加,甚至入不敷出,今年,内江预计使用资金近1亿元用于帮助招商企业的员工招募,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9%,资金压力非常大。

2、引进企业恃宠而骄,招工条件苛刻。虽然引进的很多企业都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由于是政府通过各种努力引进的,这部份企业有很大程度的优越感,反正有问题政府会解决,所以用工条件十分苛刻,部份企业要求招募工人在16-40周岁之间,个别企业甚至只招35岁以下的,面试、体检等环节也异常苛刻。这种招商引资方式使本地企业招工陷入困境。

3、工资待遇差,职工留职率低。新招募企业太看重通过降低工资的方式增加企业利润,不注重职工的利益。一方面,工作时间长待遇差。部份企业违反劳动合同法,延长工作时间,个别企业甚至超出劳动合同法规定加班时间的3倍,就是这样辛苦地劳动,每月收入才2000元左右,和内江市原有企业员工薪资待遇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另一方面,工作环境不利于员工健康。部分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简单粗暴,个别车间污染较为严重,员工自我调节时间不足等原因。致使企业员工不愿留在企业长期工作。

建议省、市招商引资项目要在战略上进行调整,更多地引进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降低招商引资成本,节约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职工待遇,才能从根本上吸引务工者。

(二)尽早建成“成渝经济区·内江人力资源大市场”

随着外资西进、内资西移,大量企业纷纷向人力资源丰富的成渝经济区转移,当前,城市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谁拥有人力资源,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企业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掌握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成渝经济区涉及25个大中城市,人口达2亿多,内江处于经济区的核心区,为抢抓机遇,带动更多的

企业来内江投资发展,确立内江在成渝经济区的核心地位,应尽早建成“成渝经济区·内江人力资源大市场”,把内江打造成西南地区人力资源集散地,既强化内江在成渝经济区中的核心地位,也是解决招商引资企业用工困难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是当前应对“民工荒”最紧迫的中心工作。

建议尽快将“成渝经济区·内江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纳入招商引资立项范畴,争取时间,早立项,早开工,早建成。

(三)加快建成“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江市现有外出务工人员共87.1万人(其中:省外57.79万人、市外省内各市州29.26万人),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流动量大、流动性强、稳定性差,跟踪服务困难。为动态掌握内江市农民工个人信息,加大农村劳务综合开发力度,要加快建成“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信息管理查询系统,可查询:外出农民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号码、技能水平和外出务工地点、务工人数、务工收入以及联络方式等基本情况;二是农民工互联网站,设置“业界动态”、“就业指导”、“法律法规”、“招募信息”、“教育培训”、“在线咨询”、“维权服务”等栏目;三是手机短信息发布系统,适时向农民工发布有关信息。

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的建成使用,对于内江综合开发农村劳动力、全面服务农民工有着重要作用。一是便于政府人力资源部门掌握内江市农民工动态综合信息,并通过对各类信息和数据的整理分析,为农村劳务综合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二是便于收集农民工发出的求助信息,帮助农民工实现维权及提供其它服务;三是便于向农民工发布用工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四是有助于引导内江市农民工回乡就业创业,弥补当前内江市部分企业用工不足,以及缓解内江市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人力资源招募紧张局面。 

(四)调整职业技能培训形式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改善就业结构,过渡性缓解“民工荒”的一个有效办法。

1、深入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以省级重点技工学校为依托,在内江市技工学校的基础上,整合内江市交通技工学校、内江市川威技工学校资源,筹建内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建成后的内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学校专业设置能紧密结合内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适应企业生产实际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基本测算,需常设高级技工专业5个以上,在校生规模2000人以上,其中,高级工班在校生3年内达到800人以上。开展各类职业培训每年1200人次以上,其中企业在职职工高级工及以上培训规模每年600人次以上。

2、实施职业技能规模化培训计划。一是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在现有技工院校、职业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等措施,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办学实力。二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内江冶金、煤化工、电子、汽修、现代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需求,适应承接产业转移需要,结合学校优势专业,重点支持部分技工学校和高职院校,完善办学条件,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三是实施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在2013年前,在市区建成1个市级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的公共技能实训和鉴定服务。

3、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是人才成长的基地。“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技工荒。实施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技工荒的必由之路。单靠职业技校培养出来的技工没有实践经验,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