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建设研究-模板

合集下载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332-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5332-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研究

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目标与实施路径研究一、问题提出: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首次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2016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发展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

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明确提出“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线,支持100所左右高等职业学校和1000所左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建成一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专业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高水平职业学校”。

2018年2月,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

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充分显示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是国务院、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新形势科学研判基础上而提出的新时代发展目标,成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和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双高”建设目标、实现路径和推进策略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研究热点。

课题界定:高水平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并以××学院“双高”建设和实践为例。

从高水平标杆目标、高水平办学指标、高水平成果指标等3方面提出具体目标,从高水平骨干专业、高水平师资队伍、办学体制机制、技术技能积累与社会服务、办学信息化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校园特色文化、学生成长成才等9方面构筑建设路径,提出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推进策略。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我国高职院校“双高”是借鉴2015年本科院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做法及2006年以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经验而提出的,“双高”建设研究仅两年时间,实践探索有待深入,学术界对双高的理解尚处于争鸣阶段。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模板)

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模板)

XXX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 年-20 年)XXX科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保持我校***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本着客观性、规范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专业概况***专业设于***年,本专业现有教师队伍***名,***。

***年首次招生***人。

经过***年的发展,已培养毕业生***人,就业率达到***以上,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现有在校生***人,其中***级***人面临毕业。

近几年,******。

二、指导思想******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

四、与专业相应的职业岗位分析1、主要就业岗位群******2、其他就业岗位群******五、建设目标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六、建设内容(一)专业开发1、专业定位******(专业调研论证、岗位能力分析)2、专业发展******(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专业拓展)3、专业文化******(物质性文化、非物质性文化)(二)课程建设1、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2、课程管理******(课程实施、教材选用与开发、精品课程与示范课)(三)教学团队1、专业负责人(带头人)******(基本条件、知名度)2、专业教师******(数量结构、能力素质、培训与教科研)目标:******规划:到***年,专业教师人数达到***人。

结构:到***年,专业教师中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达***,双师型教师达***以上,其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达***。

师资队伍规划表专业带头人(负责人)培养目标需引进教师目标(四)教学设施1、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2、信息资源******(专业图书、数字化教学资源)(五)教学实施1、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习管理)2、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管理创新)(六)质量效益1、办学规模******(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2、培养质量******(双证率、竞赛与成绩、就业与创业、社会声誉)3、社会服务******(技术服务、专业资源共享)七、建设保障与措施(一)加强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积极加快管理机构、教学机构的完善,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在管理手段现代化方面见一步加强和提高,以保障管理工作的快捷、高效。

学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学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学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调研报告为更全面掌握学校学科专业与科研工作情况,了解各学院对学科与科研平台、团队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科研处、学科建设办于本学期的第2周在分管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调研了各学院(系)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对目前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整体认识各学院对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不少学院都强调,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本科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们既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出高水平成果和获取更多资源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所本科院校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美誉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调研中,各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对本院的师资队伍、科研情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详细地汇报,提出了学科建设、科研推进工作等方面的设想。

总体上说,各学院对所在学院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都比较到位,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工作思路比较清晰。

人文学院表示要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学科,争取1-2年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申报状况得到切实改变,每年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20篇以上。

数理学院表示下一个五年力争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以上,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以上,获市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或自然科学奖4项以上,确保通过2018年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评审,为申报硕士点授权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科学学院表示成立科研指导小组,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校企合作,拓宽科研渠道。

启动“135”学科建设工程,打造1个重点实验室,主攻3个研究方向,设置5个本科专业。

大部分学院制定了本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的五年计划和具体措施。

二、各学院(系)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相关动向通过此次调研访谈,我们看到不少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学科建设意识不断增强不少学院表示,我校“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作为学院,需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意识,通过学科意识的建立,寻找学科归属,凝练学术方向,培养教师队伍。

专业建设规划模板.docx

专业建设规划模板.docx

精品文档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置分析:1、政策背景2、专业对应的产业发展现状3、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对学校专业的需求二、专业现状分析三、专业建设主要目标:要紧扣国家区域产业需要,坚持先进性和时代性为导向,制定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课程体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生培养质量、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比赛等等相关建设目标同时要列出相关标准四、关键绩效指标和显性数据年度序号现状2018.8 2119.1 2019.8 2020.1 2020.8 2021.1项目1 总数1 师资队伍2副高以上3 专业带头人4骨干教师1数量2 实训室2使用率341 教学工厂3 实训基地2校内基地3 校外基地41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 科研建设2课题、项目3 成果4专利1 规划教材使用率5 教材建设2校本教材开发341精品课建设6 课程建设2课程资源建设341冠名班级数7 校企合作2合作开发课程3 教师培训4企业兼职教师1国际合作班8 国际合作2教师交流341 世界大赛获奖9 技能大赛2国赛获奖3 省赛获奖4市赛获奖1总规模在校生规 2 中职10模及结构、稳定3+2 3+3 3+4 对口4 稳定率率5 学生满意度6 企业满意度11 社会服务1社会培训2 企业咨询.精品文档3 联合攻关4⋯⋯⋯⋯五、专业建设措施六、专业特色七、重点专业建设经费保障二、专业现状分析1、历史沿革工程测量专业原归属于机械工程技术系,2007 年建立建筑专业部后归属建筑专业部,2009成立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系,工程测量专业成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群中的一个分专业,2009年至今,一直是建筑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

2、生源情况由于学生家长及学生对工作环境及劳动量的要求逐渐增高,学生人数从2009 年的140 余人4 个专业班级到2017 年,人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17 年工程测量专业与施工专业合并为两个班。

3、实习实训情况工程测量专业有一个器材存放室,共有仪器水准仪15 台经纬仪17 台及配套脚架,双面水准尺12 套,塔尺23 把,全站仪8 套,RTK 一套,电子水准仪一套,激光垂准仪 1 套。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模板)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模板)

2011年-2015年xxx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模板)
一、专业现状分析
(简要说明目前情况,主要包括专业方向、师资、学生、课程、
教材、实践环节、实验室、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成果等;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等)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包括指导思想、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的原则)
三、专业建设目标
(包括具体目标、专业结构调整、“几个率”体现的成效)
四、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包括“3+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的特点)
五、师资队伍建设
(包括建设目标、建设措施)
六、课程与教材建设
(包括列出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中必修主干课程并进行课
程建设规划<参见“课程建设规划模板”附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可以在“课程建设规划”中体现)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实验室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要求的实验、校内外实习(训)基地建设规划)
八、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包括建设目标<立项规划,完成成果规划>、建设措施等)
九、其他说明(必要时)
执笔人:XXX(职务/ 职称)
审核人:XXX(职务/ 职称)
XXX 学部
2011 年X 月。

学科建设(含学位点建设)与科研工作规划【模板】

学科建设(含学位点建设)与科研工作规划【模板】

学科建设(含学位点建设)与科研工作规划一、发展战略坚持学科内涵和特色建设,持续推进科学发展。

以海关和外经贸事业的重大基础理论以及上海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全国教育大会的指导思想指引,依据国家“双一流”计划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思路,瞄准创办大学具体指标和服务海关的建设要求,结合学校目前已有基础,找准优势、凝聚特色,确定学科发展方向,探索出具有鲜明海关办学特色的差异化学科发展道路。

同时,根据以国家和海关行业的发展要求,做好学位点的合理布局,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发展愿景及具体目标学科布局完善,海关特色鲜明,服务国家战略,具有一流的科学研究和政府咨询决策研究能力,培养高质量人才,满足新海关的需求,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大力推进学科建设,重点建成与海关领域紧密对接的、一流的公共管理学科和工商管理学科。

构建海关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形成科学可行的建设思路,瞄准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机遇,完成二级学科-“海关学”的论证工作,为海关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学科支撑和学理支持。

加强检验检疫安全管理相关学科的内涵建设,初步形成面向海关全业务链,马克思主义理论、英国语言文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学科有力支撑,公共管理学领衔,工商管理特色明晰,应用经济学、行政管理、法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具有海关特色的学科体系。

做好研究生学位点布局,力争实现法律、审计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等专业学位硕士的成功申报,积极筹备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点国家安全学硕士学位点的建设申报工作,加强公共管理学科、工商管理学科和历史(海关史)等科学硕士学位点的培育,实现科学硕士点零的突破。

积极谋划专业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合作)的建设,为学校升格大学奠定基础。

紧密对接海关业务,强化海关问题的应用型研究,形成2个高水平研究团队。

大力推进关校融合、校企协同和校校合作,加强省级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建设2个省部级的实验室。

以海关与贸易研究院为平台,与海关系统和上海市合作开展重大项目研究,打造2个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海关建设的省部级高端智库,为政府和海关提供智力支持。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范本模板】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范本模板】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是围绕提高学科水平所做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集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在学科建设中,学科方向的设立、凝聚无疑是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宏观的学科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和优化,还是从某一具体学科或学科群的建设,特别是学科内涵的丰富、更新等,都是如此。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学科方向的正确确立和推进完全有赖于能够审时度势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及其相称的学术梯队或团队;资金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有时直接影响到学科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学科的制度建设,包括学科的学术氛围和学术交流、学科的创新和推进学科交叉合作的机制和体制的建设,学科的文化建设、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等。

学科建设是从学术角度,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学科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专业和教学的发展,学科建设侧重于科学研究,侧重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专业建设是一项直接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学生培养及毕业生就业方向的教学基本建设。

它以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本、专科教学质量为目标。

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科建设所代替不了的,因为它们不属于学科建设的范畴。

因此,学科建设代替不了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包含的要素大致相同:师资、设备、实验与实习基地、科研、经费等。

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不会有高水平的专业和高质量的教学,学校的专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学科建设的水平越高,专业发展的后劲就越大。

但是,专业建设毕竟进学科纵向和横向发展。

高校专业建设调研报告模板、范文

高校专业建设调研报告模板、范文

题目:关于江苏省(苏州市)XXXX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的调研报告(参考提纲)一、XXXX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1、调研目的与任务2、调研范围与对象3、调研方法与工具4、样本数据回收情况二、江苏省(苏州市)XXXX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既要有数据,又要有分析。

1、江苏省(苏州市)XXXX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2、江苏省(苏州市)XXXX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人数、技术等级、年龄、学历分布结构、工资收入等),过去三年人才招聘情况,未来人才需求趋势,对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3、江苏省(苏州市)XXXX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XXXX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

4、江苏省(苏州市)XXXX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XXXX专业社会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就业帮助大的证书,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5、江苏省(苏州市)XXXX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XXXX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目前主要招聘渠道,能否满足需要,其中高职学生所占比例。

建议重点解剖若干个典型企业。

三、江苏省(苏州市)高职XXXX专业现状调研1、江苏省(苏州市)高职XXXX专业点分布情况主要统计设置该专业的学校数2、江苏省(苏州市)高职XXXX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统计该专业近三年来在校生数和招生数,以及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分布情况。

3、江苏省(苏州市)高职XXXX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实训条件、考证率、师资情况等。

四、江苏省(苏州市)高职XXXX专业教学改革建议1、江苏省(苏州市)XXXX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专门化方向。

2、江苏省(苏州市)XXXX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建议包括对课程模式、课程结构以及具体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3、江苏省(苏州市)XXXX专业教学改革建议4、江苏省(苏州市)XXXX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主要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职业资格和实训场地、设备提出建议。

电子商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模板】

电子商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模板】

电子商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一直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运用卓越人才培养的理念,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改革、特色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改革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专业建设发展情况2002年,电子商务专业专科开始招生,2004年,电子商务专业成功升本,成为**学院升本建设后首批升本专业之一,并于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

2009年,电子商务获批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2010年,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项目获批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群,2013年,电子商务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0年,教学成果“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4年,与安徽福香源食品有限公司达成电子商务专业共建协议,校企合作层次得到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承担了省级教学改革相关的教研项目2 项,校级教学改革相关的教研项目4项,《电子商务概论》是校级精品资源开放共享课程,积累了教改的经验和能量。

(二)师资队伍情况电子商务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名,硕士学位教师14人,“双能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同时聘请知名企业专家兼职3人。

省级教学名师2人,获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

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三)专业建设成果1.构建了“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济管理学院严格把握“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系,广泛听取企事业单位中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了“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实践教学与素质拓展”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模板(3篇)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模板(3篇)

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书模板任务名称: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任务背景:学科建设是提升学校学术水平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有效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2024年的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必须有新的发展目标和策略。

任务目标:本次任务的主要目标是制定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以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并为学校整体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任务内容:1. 分析学科建设现状:对学校各个学科的建设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科的学术水平、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明确学科建设目标:根据学校整体发展需求和学科优势特点,确定2024年学科建设的目标和重点方向。

目标应具体、可行,并考虑到国内外的学术发展趋势。

3. 确定学科建设策略:制定具体的策略和措施,推动学科建设的实施。

包括但不限于:增加研究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等方面。

4. 制定具体计划:根据学科建设目标和策略,制定具体的计划。

包括但不限于:人员配备计划、研究项目计划、教学改革计划、学术交流计划等方面。

5. 资金保障计划:为了实现学科建设目标,制定资金保障计划,明确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式。

6. 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学科建设监测与评估体系,对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任务执行计划:1. 第一季度:进行学科建设现状分析,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 第二季度: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和策略。

3. 第三季度:制定具体计划和资金保障计划。

4. 第四季度:建立学科建设监测与评估体系。

任务实施人及责任:本次任务的实施人为学校学科建设委员会,负责全面组织和推动2024年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任务进度及考核:根据任务执行计划,学科建设委员会将按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召开会议,制定计划,并建立监测与评估体系。

任务的执行情况将每季度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及时调整和完善计划。

专业建设 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 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学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以促进学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调研方法
1. 问卷调查:针对学校师生及相关管理人员,设计了一份涵盖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卷,以获得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2. 实地走访:走访了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资源设施,并与相关专业负责人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从中获取更加具体的情况了解。

3. 文献资料查阅:查阅了学校历年来的招生计划、毕业质量、教学评估等相关资料,了解专业建设的历史和发展轨迹。

三、调研结果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 专业设置滞后:部分专业在应用特色、发展前景方面未能跟上时代潮流,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2.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科领域的师资队伍过于老龄化,且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业内人士。

3. 教学资源短缺:部分实验室及教学设施老化严重,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

四、改进建议
1. 调整专业设置: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增加新兴专业,优化传统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完善师资队伍: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 更新教学资源:投入资金,加大力度更新实验室设备和图书资料,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和使用频率。

五、结论和展望
本次调研认真了解了学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相信学校会根据这些建议,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专业建设研究本文从规模扩张、结构同质化和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缺失等三方面对高校专业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继而从推进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健全专业设置评审制度,加强新专业检查力度、严格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推进专业教育评估与认证、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等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便把好专业设置关、专业建设内涵关和专业建设特色关。

【关键词】高校专业建设专业管理专业是社会和高校连接纽带,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优化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提高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促进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加快专业调整步伐,构建合理专业体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

1 高校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分析我国高校经过几轮专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初步建立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要求的专业体系。

但是,与经济社会、特别是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相比,我国高校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步伐仍然相对滞后,专业数量增长与办学质量同步提高等问题仍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专业设置追求齐全,专业规模扩张过快随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不少高校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争设热门专业。

一些高校追求规模,专业越来越多,单科或多科学校向综合性迈进、专业设置越来越趋同;与此同时,一批新上的地区级本科高校也趁机扩大办学规模,有些高校一年就上了10多个本科专业,使得高校专业数量迅速膨胀。

如20XX年至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新增新增专业布点数每年均达到20XX个以上,其中20XX年新增专业布点数高达6156个。

由于师资力量、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短期内不能与所开设的专业相配备,从而导致部分专业教育质量不高,受到人们的诸多非议。

专业布点过于集中,专业结构同质化凸显由于教育经费所限,一些高校存在功利主义办学倾向,热衷于开设投入少、教学成本低的经、管、教、文、法类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追求“短、平、快”,出现专业结构的趋同现象和专业布点过于集中现象。

以20XX年为例,少数专业的布点过分集中,如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会计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布点数均在500个以上,也就是说,在全国本科院校中,有86%的院校设置了英语专业,有81%的院校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不同院校未从自身性质、层次、功能、任务出发实行错位发展,出现了理科院校抢上人文社科、艺术类专业,文科、艺术院校设置理工等非文科类专业。

这种低水平重复设置专业的状况不仅造成同类专业学生多,就业竞争激烈等问题,而且也影响到学校特色专业的形成。

据麦可思HR 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我国20XX年、20XX年就业率最低的两届高校本科毕业生进行的追踪结果显示:在我国高校本科700多个专业中,法学、计算机、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均居于失业率最高的10个本科专业之中,但也就是这些专业却年年成为考生报考火热的专业,而且这些专业很多高校都开。

总体而言,应用型人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

工科比例偏低,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方面,远不能适应我国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

对新兴、边缘、交叉人文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

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形成,专业建设水平尚有差距一些高校对自身办学定位研究不够,定位不准,缺乏对专业结构内在规律的把握,在专业的设置上缺乏整体考虑与长远规划,致使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惰性和随意性。

从数量看,一些高校没有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有关专业设置条款“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在学校主管部门核定的专业数内,学校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的管理规定,一年新增专业超过10个,合并院校表现尤为突出。

相关的办学条件难以在短时间内按要求配齐,师资队伍建设更为如此。

一些新增专业本身就是国内首次开设的专业,此类专业目前还没有毕业生,其专业教师需要从其它相关或相近专业转型而来,这其间教师自身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转型培养过程。

从结构上看,部分高校固守传统专业,在专业安排上不可避免地产生“满足已有专业”做法,其结果是延缓了专业调整时间,使一些欲被淘汰或压缩的冷门专业得以继续发展,新专业的数量与品种增长缓慢。

有的高校满足于“发展容易上马专业”做法,通过设立一些短平快、低成本的通用专业来迅速应对规模的扩张,如文秘、管理、会计、法律、外语等专业繁衍过快,加剧了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还有的高校注重外延发展,积极申报新专业,专业申报下来后,却忽视新专业的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严重不足,与办学基本要求相差甚远,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满意度低。

细究其因,可归咎于高校在专业调整与优化时对社会提出的新的专业和人才需求把握不准。

其根本原因是高校未建立起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专业调整与优化机制。

2 高校专业建设优化策略高校专业建设优化要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整体要求,要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提高整体效益;要有利于增强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活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要有利于学校形成专业优势,办出特色。

推进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健全专业设置评审制度,把好专业设置关(1)积极推进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

从宏观上讲,高校目前无法掌握本地区乃至全国高校有关专业结构的整体情况。

不少高校新专业的设置主要以当前局部地区人才市场的信息反馈为依据,无法完全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变动趋势,基本上属于经验操作,缺乏对人才需求的整体把握与中长期预测,导致毕业生结构性过剩和总量不足并存的局面。

而要做到专业信息的系统性与准确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专业信息系统建设。

加快建立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信息资源库,定期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趋势和供求状况等信息,为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供信息服务和宏观建议。

高校在基本具备新专业开设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有关专业信息资源,紧密跟踪并准确把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通过咨询相关用人单位意见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等途径,广泛听取社会各个方面对学校专业设置的建议。

专业设置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高级专业门人才的需求进行中长期预测,使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较宽的适应性。

(2)成立专业设置评审委员会,建立健全专业设置评审制度。

高校专业设置是一项政策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将它作为一项事关高等教育全局的基本建设工程来抓。

建立健全省级专业设置评审委员会,其成员由高校领导、政府有关部门、专家、用人部门代表组成。

通过互通、共享各方信息,相关专家和决策者共同商讨决定专业设置,可以使高校专业设置更加科学与规范,增加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开放性。

从我国近年来专业设置审批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审批”的体制是比较符合国情的。

学校根据《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在批准的学科门类和专业数内,自主设置专业。

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赴高校现场考察申报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设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召开省专业设置评审委员会评议,由委员会建议高校年增设新专业的总数,对开办院校多或热门专业的增设进行宏观管理,减少新专业增设的随意性和重复性。

加强新专业检查力度,严格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把好专业建设内涵关(1)加强新专业检查评估力度,促进新专业健康发展。

一些高校追求专业齐全,或“因人设庙”,或“因人保庙”,导致有些新办专业办学定位不清,办学条件建设滞后,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在湖南省组织的专业结构调整调研中,50%的教师认为新专业存在最突出问题是“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认为是“师资力量和水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文科类专业突出的是师资队伍和图书资料缺乏,理工科专业主要是实验实习条件不足,实验实训条件达不到要求。

为加强高校新专业建设,确保新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部分省份开始重视对新专业的检查评估力度。

如河南省于20XX年对该省20XX年度新增专业进行专业办学合格评估。

对评估不合格或者不参加评估的专业,省教育厅予以公布,减少其招生计划并限期整改。

对于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专业,停止其招生。

通过检查评估,大大推动高校专业建设的工作力度,不仅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和“硬件”条件的改善,更使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方向、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软件”条件方面得以提高,保证新专业的办学质量。

(2)严格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制度,保证新专业建设质量。

学士学位审核是对高校本科专业办学质量的检验,是对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检验。

近年来,部分省份针对高校规模扩张,加强新办本科院校与新增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力度,取得很好成效。

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督促高校从开办新专业开始,加强专业的建设规划、建设过程管理、建设投入与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确保专业建设质量。

坚持对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办学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不予批准学士学位授予权,或减少甚至停止招生,促使高校重视新设专业建设,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和其他办学条件建设,确保专业办学质量。

实践证明,坚持对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是保证新专业建设质量的有效手段。

积极推进专业教育评估与认证,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把好专业建设特色关(1)积极推进专业教育评估与认证,不断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专业教育评估是针对行业性教育的特点,由国家行业性评估机构对高校某专业的办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成果进行的专项评价,是国家执业注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保证专业教育质量达到执业实践的要求。

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教育认证,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其人才进入专业职业界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

专业认证既是过程,又是结论。

作为过程,它对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促使专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结论,它向公众提供专业教育质量的权威判断,引导并促进高校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

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的我国高校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加强了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宏观管理,保证和提高其基本质量。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取得的成效与经验,有待于在高等教育其他专业领域积极推进,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整体质量与水平。

(2)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力度,提升专业建设的示范性与辐射性。

国家近期在“本科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有计划地在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中,采取不同专业发展对策,通过分类指导、分类发展,以及重点投资,重点突破,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开展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引导高校根据社会需求,明晰自身专业的发展方向,培育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克服地区间、高校间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