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心脏,作为我们身体中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正常的功能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而心脏电生理,就是研究心脏的电活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

了解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脏疾病。

心脏的电活动是由一系列特殊的心肌细胞产生和传导的。

这些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等电生理特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心肌细胞的自律性。

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在心脏中,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就像一个“总司令”,主导着整个心脏的节律。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每分钟发出 60 100 次的冲动,从而控制着心脏的跳动频率。

接下来是兴奋性。

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是指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在绝对不应期,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心肌细胞都不能产生兴奋。

相对不应期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

超常期则是心肌细胞的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

再来说说传导性。

心脏的电活动能够有序地传遍整个心脏,这要归功于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窦房结产生的冲动通过心房肌传导到房室交界,然后经过房室束及其分支传到心室肌。

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传导速度有所不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最快,这有助于保证心脏的同步收缩。

心脏的电活动可以通过心电图(ECG)来记录和观察。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它能够反映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正常的心电图包括 P 波、QRS 波群和 T 波。

P 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QRS 波群代表心室的去极化,T 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生理异常的常见表现。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多种类型。

心动过速是指心跳速度过快,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则是心跳过慢,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早搏是指心脏过早地发生搏动,包括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心肌细胞电生理总结

心肌细胞电生理总结

心肌细胞电生理总结
心肌细胞电生理是指心肌细胞在电化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变化。

主要包括心肌细胞的离子流动、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等。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过程主要受到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控制。

其中,钠离子通道的打开引起了快速上升期,钾离子通道的打开引起了复极期,钙离子通道的打开引起了缓慢的平台期。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五个阶段:静息状态、快速上升期、平台期、快速下降期和复极期。

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异导致了静息电位的存在。

而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钠离子通道的迅速打开,导致细胞内外电位的快速变化。

动作电位的传导是心肌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传导主要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电耦联来实现。

电耦联包括细胞间连接的传导,即通过细胞间连接的离子通道实现电流的传导,以及细胞内传导,即通过细胞内的离子通道实现电流的传导。

总的来说,心肌细胞的电生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控制了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这些过程对于心脏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12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自律性
窦房结:90100次/分 房室结:40 60次/分 浦肯野氏纤维:15 40次/分
1/17/2021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13
心肌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刺激的阈值衡量兴奋性的高低
1/17/2021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14
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因素
静息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Na+通道状态
26
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
1/17/2021
冲动发生异常: 自律性异常 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 单纯传导阻滞或延长 折返 冲动发生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并存 并行心律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27
早期后除极示意图
触发活动
A
自发动作电位
延迟后电位示意图
B
早期后电位
C
早期后电位引起4次触发活
1/17/2021

心电生理基础知识
复极、 ERP无改变 , 0期v重抑
1/17/2021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35
II类: 受体阻滞剂
III类: 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 抑制动作电位3相K+的外流 APD、ERP↑
IV类: 钙通道阻滞剂
1/17/2021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36
抗心律失常药的 Sicilian Gambit分类
类型 机制
17
心肌的传导性
兴奋可传遍整个心肌细胞膜 和传递到另一个心肌细胞 传播速度衡量传导性
1/17/2021
心肌电生理基础知识
18
影响心肌细胞传导性因素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临近部位膜的兴奋状态 心肌细胞结构
1/17/2021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心律失常内容是一大难点,主要是大家对于此电生理学基础薄弱,现将内容汇总,便于大家学习。

心肌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及心室肌,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并具有兴奋性及传导性。

另一类为自律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也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这些特殊分化的细胞同时组成了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电生理特性1.兴奋性兴奋性是心肌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性高低可用刺激的阈值作指标,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

心肌细胞膜动作电位各时相中兴奋性不同,可产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及超常期等周期性兴奋性改变。

2.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传导系统均为自律性细胞,即达4相最大舒张电位后,能缓慢自动除极,达阈电位后即发生动作电位。

这是由于此类细胞在4相电位时尚有K+缓慢外流,Na+或Ca2+缓慢内流所致。

自律性受自动除极速度、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影响。

根据O相除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又可将其分为快反应自律细胞和慢反应自律细胞,前者包括心房传导组织、房室束及浦肯野纤维(非自律性的心房肌,心室肌细胞属快反应细胞),后者包括窦房结及房室结。

二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主要由于Na+内流所产生,而慢反应细胞则由Ca2+内流所产生。

3.传导性动作电位沿细胞膜扩布的速度可作为衡量传导性的指标。

由于各种心肌细胞的传导性高低不等,因此,兴奋在上述各个部分扩布的速度也不相等。

同一细胞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以影响静息电位(或最大舒张电位)与兴奋阈电位,使其差值改变的因素,对传导速度影响最大。

动作电位0相除极化速率决定传导性,快反应自律细胞O相除极化是由Na-内流决定,慢反应自律细胞O相除极化是由Ca2+内流决定,一般膜电位大,0相上升快,振幅大,传导速度快,反之,则传导慢。

因而阻滞Na+内流或Ca2+内流都可抑制传导。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脏电生理基础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而心脏电生理则是研究心脏细胞电活动及其产生机制的科学领域。

理解心脏电生理基础,对于认识心脏的正常功能和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的电活动源于心肌细胞的特殊电学特性。

心肌细胞可以分为两类: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

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它们主要负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自律细胞则包括窦房结细胞、房室交界区的细胞等,它们具有自动去极化的能力,是心脏节律性跳动的基础。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主要包括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兴奋性是指心肌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当心肌细胞受到适当强度的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引发细胞的兴奋。

自律性则是指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因此成为了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传导性是指心肌细胞能够将兴奋传导到相邻细胞的能力。

心脏中的特殊传导系统,如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等,保证了兴奋能够迅速而有序地在心脏中传导,从而实现心脏的协调收缩和舒张。

收缩性是心肌细胞在兴奋后产生收缩的能力,这是心脏实现泵血功能的关键。

心脏的电活动可以通过心电图(ECG)来记录和分析。

心电图反映了心脏在不同时刻的电活动状态,包括 P 波、QRS 波群和 T 波等。

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QRS 波群代表心室的去极化,T 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

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医生可以诊断出各种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早搏、房颤等。

心脏的节律性跳动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电生理过程控制的。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兴奋首先通过心房内的传导组织传到心房肌细胞,引起心房收缩。

然后兴奋通过房室交界传到房室束和左右束支,再通过浦肯野纤维网迅速传到心室肌细胞,引起心室收缩。

整个过程协调有序,保证了心脏的高效泵血功能。

然而,当心脏的电生理过程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生理学之心肌电生理考点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生理学之心肌电生理考点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生理学之心肌电生理考点汇总
生理学是医学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尤其是心肌电生理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下面把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心肌电生理的特点总结如下:
1.2期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较长的原因,决定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短。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期及发生机制:0期去极Na内流,1.2.3期K外流,2期多个Ca内流,4期钠泵来决定。

3.自律细胞形成机制:快Na慢Ca。

浦肯野纤维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Ca内流形成。

4.心肌跨膜电位类型和特点:
(1)快反应电位:包括心房肌、心室肌、心房传导组织、浦肯野纤维,主要Na内流;
特点:静息电位大,去极幅度大,速度快,兴奋扩布传导快。

(2)慢反应电位:包括窦房结、房室结,主要Ca和Na内流;
特点:静息电位小,去极幅度小,速度慢,兴奋扩布传导慢。

5.心肌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6.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相当于心肌收缩活动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意义:保证心肌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从而保证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7.自律细胞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希氏束浦肯野(自律性由高到低)
8.心肌传导性:浦肯野纤维最快(4m/s),房室交界最慢(0.02m/s);房-室延搁是心内兴奋传导的重要特点,使心脏不发生房室收缩重叠现象,保证了心室血液的充盈及泵血功能的完成。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

心脏的电生理学基础一、心肌细胞的分类心肌细胞按生理功能分为两类: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及心室肌,胞浆内含有大量肌原纤维,因而具有收缩功能,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

除此以外,还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而无自律性。

另一类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包括分布在窦房结、房间束与结间束、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普肯耶纤维中的一些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胞浆中没有或很少有肌原纤维,因而无收缩功能,主要具有自律性,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同时具有兴奋性、传导性。

无论工作细胞还是自律细胞,其电生理特性都与细胞上的离子通道活动有关,跨膜离子流决定静息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

根据心肌电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又可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快反应细胞包括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和希-普细胞。

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钠电流介导,速度快、振幅大。

快反应细胞的整个APD中有多种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参与。

慢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包括窦房结和房室结细胞,其动作电位0相除极由L-型钙电流介导,速度慢、振幅小。

慢反应细胞无I k1控制静息膜电位,静息膜电位不稳定、易除极,因此自律性高。

有关两类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比较见表1。

表1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电生理特性的比较参数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静息电位-80~-95mV -40~-65mV0期去极化电流I Na I Ca0期除极最大速率200~700V/s 1~15V/s超射+20~+40mV -5~+20mV阈电位-60~-75mV -40~-60mV传导速度0.5~4.0m/s 0.02~0.05m/s兴奋性恢复时间3期复极后10~50ms 3期复极后100ms以上4期除极电流I f I k, I Ca, I f二、静息电位的形成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RP)是指安静状态下肌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一般是外正内负。

利用微电极测量膜电位的实验,细胞外的电极是接地的,因此RP是指膜内相对于零的电位值。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1.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人体心脏是由心脏肌肉组织构成,心脏肌细胞具有自律兴奋性、传导性和可兴奋性。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主要包括兴奋传导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心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等。

2. 心脏电活动的来源心脏的电活动主要由窦房结、房室结、His束和心室肌细胞四部分组成,并由这些组成传导系统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

二、心电图的概念和原理1. 心电图的概念心电图是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无创诊断方法。

通过将心脏电活动转化为图形,用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及诊断心脏疾病。

通常通过电极将心脏的电信号转化为实时的图像来显示。

2. 心电图的原理心电图的记录原理是利用一定数量的电极粘贴在患者的身体表面,电极感受到的心脏电信号被放大并记录下来。

记录的信号通过一定的仪器转换为图像,并由医生来解读。

三、心电图的图形识别1. 心电图的形态心电图通常由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组成。

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QRS波代表心室去极化、ST段和T波代表心室收极化。

2. 心电图的基本识别通过观察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幅度和时间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心电图的正常与异常。

3. 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心室颤动等。

这些异常波形通常代表着心脏疾病的存在。

四、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和诊断意义1. 心电图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方法,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节律的规律性,检测心脏肥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变。

2. 心电图在急救中的应用心电图在心脏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心脏骤停的急救中,通过心电图可以及时评估心脏活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

3. 心电图在心脏病患者的长期监测中的应用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定期的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心电图还可以用于监测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电生理异常等。

生理学 心肌电生理

生理学 心肌电生理

生理学心肌电生理
生理学中心肌电生理主要研究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规律,包括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是心脏跳动和泵血的基础,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这是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

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和4期五个时相,每个时相都有不同的离子通道开放和关闭,从而形成电位的峰值和转折。

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产生节律性的兴奋和收缩。

自律性的产生依赖于心肌细胞的膜电位和特殊的离子通道。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是指兴奋在心肌细胞之间的传递速度和传递方向。

传导的速度和方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特殊通道的开放状态等。

心肌细胞的收缩性是指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能够通过兴奋-收缩耦联机制,将电兴奋转化为肌肉的机械收缩,从而推动血液的流动。

总之,心肌电生理是生理学中研究心肌细胞电活动规律的重要领域,对于理解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
制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学:心肌电生理

生理学:心肌电生理
细胞外电极: 置于浸泡细胞的海水中.实测膜内电位约-60mV
(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和平衡电位 (ENa和EK)
Na+
Na+ K+ Na+
Outer side of cell Na+
K+
Na+
Cytosol
K+
K+
K+
K+ K+
F1:K+浓度差
+
F1=F2
K+
- F2:电场力
① 安静时— 静息电位(RP) ② 受刺激时— 动作电位(AP)
(一)RP的记录和数值
1.细胞内记录:微电极
细胞内记录:微电极
2. 膜片钳实验技术
是一种能够记录膜结构中单一的离子通道蛋白质 分子的开放和关闭,亦即测量单通道离子电流和 电导的技术。
细胞膜的状态
静息电位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外正内负状态 称为膜的极化(polarization);
C.超射:膜外Na+较高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 电位减小到零时仍可继续内移,出现超射。
D.阻力:内移的Na+在膜内形成的正电位足以阻止 的Na+静移动为止;
这时膜内所具有的电位值,理论上应相当于根 据膜内、外Na+浓度差代入Nernst公式时所得出 的Na+平衡电位值。
(2)动作电位降支:
Na+通道失活,Na+电导减小形成峰电位降支,同 时K+电压门控性通道的开放。在膜内电-化学梯度 的作用下,出现了K+外向电流,使膜内电位变负, 加速了膜的复极,参与峰电位降支的形成。
2、动作电位期间膜电导的变化

正常心肌电生理机制

正常心肌电生理机制

正常心肌电生理机制
正常心肌电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周期变化: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经历兴
奋、舒张、收缩和静息等阶段。

兴奋性周期变化是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的基础,它决定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

2.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膜电位会发生
快速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其过程包括0相去极化、1相复极化、2相平台期和3相复极化。

3.心肌细胞的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
性,即自动除极。

自动除极的节律和幅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电解质浓度等。

4.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心肌细胞之间存在电兴奋的传导,使得心房
和心室的电兴奋能够迅速传播,从而协调心脏各部分的收缩和舒张活动。

传导性的快慢和方向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心肌细胞的厚度、细胞间连接结构等。

5.心肌细胞的收缩性:心肌细胞在兴奋后会产生收缩反应,将电兴
奋转化为机械运动,推动血液流动。

收缩性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钙离子浓度、肾上腺素等。

总之,正常心肌电生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环节的协同作用才能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

心脏电生理学基础

表1-1心肌细胞膜内外两侧几种主要离子的浓度 ──────────────────────── 离子 细胞内液浓度(mmol/L) 细胞外液浓度(mmol/L) ───────────────────────── Na+ 30 140 K+ 140 4.0 Ca2+ 10~4 2.0 Cl- 30 104 ─────────────────────
静息电位的形成原理
由于细胞膜内外Na+、K+等离子分布的不均匀及膜对这些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正常情况下膜外Na+多而K+少,膜内K+多而Na+少。 安静状态时膜对K+的通透性高,对Na+的通透性很低,对有机负离子(A-)的通透性最低,此时K+可自由的通透细胞膜而扩散,Na+则不易扩散,A-几乎不通透。K+便顺浓度差经K+通道向膜外侧净扩散,而膜内带负电的A-又不能随之扩散,因此随着K+的外移,就在膜的两侧产生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称浓差电势。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一样,表现为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差及电位差变化,称为跨膜电位(transmembrane potential),简称膜电位。细胞安静时的膜电位称静息电位,也称膜电位;细胞兴奋时产生的膜电位称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图2-2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曲线与细胞内外离子运动的关系
(1)心电图 (2)动作电位曲线 (3)细胞内外离子运动 (4)离子通透性
2、心肌细胞动作位与离子流
1.除极(除极)化过程
又称“0”时相。 当心肌细胞受到外来刺激(在体内是来自窦房结产生并下传的兴奋)作用后,心室肌细胞的膜内电位由静息状态下-90mV迅速上升到+30mV左右,构成动作电位的升肢。 “0”时相除极化不仅是原有极化状态的消除,而且膜内外极性发生倒转,超过“0”电位的正电位部分称为超射。“0”时相占时1~2ms,幅度可达120mV。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心电图基础知识(共55张PPT)
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2024/1/28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 缩构成,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
QRS波群与T波消失,代之以规 律的、振幅相等的正弦波,频 率约为200-250次/分。
心室颤动
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 以极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约 为250-500次/分。
8
QRS波群形态及意义
形态
时间
电压
意义
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第 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R波后 面的向下的波称为S波。QRS 波群后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J点 。
2024/1/28
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多在 0.06-0.10秒之间,最宽不超过 0.12秒。
在肢体导联中,RV1<1.0mV ,RV5<2.5mV, RV5+SV1<4.0mV(男性)或 <3.5mV(女性)。在胸导联 中,V1的R波一般不超过 1.0mV。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2024/1/28
心率超过100次/分,P波形态正 常,PR间期缩短。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与呼吸运动有关。
12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PR间期>0.12s。
心房扑动
P波消失,代之以F波,即规律的 锯齿状扑动波,心房率通常为 250-300次/分。
低钙血症
减缓心肌细胞复极过程,可能 导致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
、T波增宽等异常表现。
2024/1/28
20
06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Chapter

心脏电生理基础相关知识

心脏电生理基础相关知识

心脏电生理基础相关知识第一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肌细胞的分类根据组织学和生理学特点,可将心肌细胞分为两类。

1、普通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一般不具有自律性。

这类心肌细胞具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主要执行收缩功能,故又称为工作细胞。

2、自律细胞是一类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这类细胞除了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外,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但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控制整个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由于很少含或完全不含肌原纤维,基本不具有收缩功能。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不同(见表1-1-1),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也不同,这是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的主要离子基础。

1、静息电位人类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90 mV,其形成机制与静息时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和离子的跨膜浓度差有关。

在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膜上的内向整流Ik1通道开放,其通透性远大于其他离子通道的同透性,因此,K+顺其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造成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从而形成了膜内外的电位差。

这种在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就称为膜的静息电位。

此时,心肌细胞处于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刺激心室肌细胞使其兴奋,膜内外的电位就会发生突然转变,膜内电位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而膜外则由正电位转变为负电位。

这种膜电位的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通常将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0期、1期、2期、3期、4期五个时相(图1-1-1)。

(1)去极化过程。

心室肌细胞的去极化过程又称动作电位0期。

心室肌细胞在外来刺激作用下,首先引起部分电压门控式Na+通道(INa通道)开放和少量Na+内流,造成细胞膜部分去极化。

当膜电位由静息水平(膜内-90mV)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膜内-70mV)时,细胞膜上INa通道的开放概率明显增加,于是Na+顺其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由膜外快速进入膜内,使细胞膜进一步去极化,膜内电位迅速上升到正电位(+30mV)。

心电物理知识

心电物理知识

心电物理知识
1.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心脏肌肉细胞(心肌细胞)具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当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电位变化。

静息状态下,心肌细胞膜内外存在稳定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通常是细胞膜外正电,膜内负电。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会发生瞬时的反转,即除极过程,随后通过离子泵的作用回到静息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复极。

心肌细胞的这种电位变化会形成一系列的动作电位,依次传播,使得心脏得以有序地收缩和舒张。

2.心电向量:
心脏每次搏动产生的电活动,可以看作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电流源,形成一个心电向量。

这个向量随着心脏各部位的激动顺序和方向不断变化。

心电向量的合成就是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空间上的总体表现。

3.心电信号记录:
通过在人体体表放置多个电极,可以检测到心脏电活动在体表的投影。

当心脏各部位依次除极和复极时,体表电位随之变化,形成的心电图波形反映了心脏激动的顺序和时间间隔。

心电图上的P波、QRS波群、T波和U波分别对应了心房除极、心室除极、心室复极早期和晚期复极过程。

4.心电图波形解读:
心电图上的波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包括心率、心律、心肌除极和复极的顺序、时间、幅度以及各波形间的时间间隔等,这些参数可用于诊断各种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电解质紊乱等。

5.心电生理传导系统:
心脏内部有一个特化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等,这些结构保证了心脏电激动的有序传递。

心电图能反映出这个传导系统的功能状态。

心脏电生理学

心脏电生理学

心脏电生理学一、前言心脏电生理学是研究心脏电活动的学科,它包括了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心脏起搏系统以及电生理药物等方面。

本文将从心脏电活动的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的分类和机制、起搏系统以及治疗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心脏电活动的基础知识1. 心肌细胞的类型心肌细胞分为工作性细胞和特殊性细胞两种。

工作性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收缩力,而特殊性细胞则主要负责传导冲动。

2.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在兴奋时会发生动作电位,它可以分为5个阶段:静息状态(0期)、快速上升期(1期)、平台期(2期)、快速下降期(3期)和恢复期(4期)。

3. 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在不同阶段,离子通道对于离子的进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钠通道和钙通道主要参与快速上升期和平台期,而钾通道则主要参与快速下降期和恢复期。

三、心律失常的分类和机制1. 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可以分为房性、室性和房室交界性三种类型。

其中,房性和室性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2. 心律失常的机制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机制也不同。

例如,房性心律失常多数是由于窦房结自主节律受到干扰而引起的;而室性心律失常则多数是由于心肌细胞异常兴奋或传导障碍而引起的。

四、起搏系统1. 起搏系统的组成起搏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束支及其分支以及工作性细胞等。

2. 起搏系统的功能起搏系统主要负责产生冲动并传导冲动,使心脏在一定节奏下收缩。

3. 起搏系统的异常当起搏系统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心脏节律紊乱。

例如窦房结功能不良时会出现窦房传导阻滞;而束支传导障碍则会导致室性心律失常。

五、心脏电生理药物1. 心脏电生理药物的分类心脏电生理药物可以分为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钾通道阻滞剂等。

2. 心脏电生理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心脏电生理药物作用机制也不同。

例如,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是通过影响离子通道来抑制异常兴奋;而β受体阻滞剂则是通过减慢窦房结节律来治疗房性心律失常。

六、结语本文简单介绍了心脏电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心律失常的分类和机制、起搏系统以及治疗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个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心律失常基础理论
精品课件
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
冲动发生异常: 自律性异常 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 单纯传导阻滞或延长 折返
冲动发生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并存 并行心律
精品课件
早期后除极示意图
触发活动
A
自发动作电位
延迟后电位示意图
B
早期后电位
C
早期后电位引起4次触发活

WPW心动过速 折返 传导↓ 特发性室速 钠依赖 兴奋↓
If、阻滞剂
AVNRT
折返 传导↓
LCa-L阻滞剂
钙依赖
兴奋↓
精品课件
胺碘 酮
精品课件
电生理作用
阻滞IKR、IKS通道、使复极、APD、 ERP↑ (使用依赖性) 阻滞Na+、Ca2+通道 非竞争阻断、受体 阻断T3、T4与其受体结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心电图
窦房结兴奋按一定途径使整个心脏兴奋 心脏各部分电变化方向、次序有一定规律 心脏生物电变化经导电组织反映到体表 从体表测量电极记录的心脏电变化曲线 反映心脏兴奋产生、传导和恢复的电变化
精品课件
心电图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心电图
记录方法 体表电极
生物电变化 心脏
曲线图形
动作电位 细胞内电极 单个心肌细胞 固定 精品课件
If 0
窦房结细胞
0
3
-60
4
Isi
Ik
If
精Na品+课-件Ca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精品课件
心肌自律性
心肌细胞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 自动兴奋的频率衡量自律性高低
精品课件
mV
影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因素
0
TP -40
0
TP-2
-40
TP-1
精品课件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自律性
窦房结:90100次/分 房室结:40 60次/分 浦肯野氏纤维:15 40次/分
精品课件
心肌的兴奋性
心肌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刺激的阈值衡量兴奋性的高低
精品课件
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因素
静息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Na+通道状态
精品课件
一次动作电位中兴奋性的变化
绝对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精品课件
心肌细胞兴奋周期与动作电位、心电图的关系
mV +20
1 2
0
基础理论
精品课件
心脏的解剖结构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circulation
精品课件
心肌细胞分类
工作细胞(普通心肌细胞): 心房肌和心室肌
自律细胞(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 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精品课件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离子通道
1
2
临床应用
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 下列心律失常首选: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 房颤、房扑的转律和窦律维持 威胁生命的室速、室颤
精品课件
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
机制:抗心律失常作用 保护缺血心肌作用
循证医学: BASIS CAMIAT EMIAT
精品课件
治疗心力衰竭后心律失常
机制:负性肌力作用小 致心律失常作用小 -受体阻滞
类型 代表药物
机制
易损环节
窦速 剂
房速 室性自 主心律
正常自律↑ 4相除级 ↓
-阻滞
异位自律↑
If、LCa-L ↓ Ik、Ach ↑ 4相除级 ↓
If、LCa-L ↓ Ik、Ach ↑
精品课件
Na阻滞剂
M-激动剂 If、LCa-L阻滞剂
洋地黄室速
DAD
DAD ↓ -阻滞剂
钙负荷 ↓ If、LCa-L阻滞剂
0
3
动作电位
绝对不应期
4
-90
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长期
心电图
精品课件
心肌的传导性
兴奋可传遍整个心肌细胞膜 和传递到另一个心肌细胞
传播速度衡量传导性
精品课件
影响心肌细胞传导性因素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临近部位膜的兴奋状态 心肌细胞结构
精品课件
植物神经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
迷走神经→乙酰胆硷→M胆硷能受体: K+通道通透性↑ Ca+通道通透性↓ 交感神经→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能受体: Ca+通道通透性↑ 自律细胞跨膜内向电流If ↑ K+通道通透性↑ 0期离子通道复活↑
0
0
3
-70
静息电位
4Leabharlann 零电位 阈电位细胞外
细胞内
Ik
INa Ito Isi
Ik Ik1
i
精品课件
心肌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mmol)
离子 细胞外浓度
细胞内浓度 Ei(mV)
Na + +60
K+ -94
Cl -83
2+
145 4
120
精品课件
15 150 5
-4
mV 1
2 浦肯野细胞 0
0
3
4 -90
精品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降低自律性 减少后除级和触发活动 改变膜反应性以改变传导性、
终止折返 延长不应期以终止折返
精品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的
Vaughan Williams分类
I类:Na+通道阻滞剂
IA类:适度阻Na+ 也抑制K+、Ca 2+通道 膜稳定作用
APD、复极、ERP↑ 0期v中抑
药理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 减慢窦性心律 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 延长心肌APD、ARP(心率↑时)
抗心肌缺血作用 ↓外周血管阻力和心率使心肌耗氧↓ 扩张冠脉使冠脉血流量↑
轻度的负性肌力作用
精品课件
心电图改变
R-R间期延长 P-R间期延长 Q-T间期延长、离散小 QRS宽度频率依赖性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折返现象
单向传导阻滞
B A 蒲氏纤维 心室肌
室性精品早课件搏的反复机制
心律失常分类(按速率和部位)
快速性 早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心动过速:窦性、室上性、室性 扑动、颤动:房性、室性
缓慢性 窦性: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房室交界性: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精品课件
心律失常分类(按发病机制)
IB类:轻度阻Na+,也促进K+通道
APD、复极、 ERP ↓ 0期v轻抑
IC类:重度阻Na+ 复极、 ERP无改变 ,
0期v重抑
精品课件
II类: 受体阻滞剂 III类: 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
抑制动作电位3相K+的外流 APD、ERP↑
IV类: 钙通道阻滞剂
精品课件
抗心律失常药的 Sicilian Gambit分类
激动发生异常:窦房结病变
被动、自动
异位起搏点:
激动传导异常:传导阻滞
途径传导
房室间附加
折返
激动发生异常和传导异常:并行心律
人工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精品课件
心律失常病因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等 遗传性疾病 其它系统疾病的心脏表现 水、电解质紊乱 药物 理、化因素
精品课件
心律失常的治疗
药物治疗 快速心律失常的非药物疗法 电复律和电去颤(体外和心腔内) 导管射频消融和其它消融 心脏起搏和心律转复除颤器 外科手术
循证医学: GESICA AMAT荟萃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