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情歌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仓央嘉措情歌的特点

杨永红

内容摘要:仓央嘉措的情歌历时300年而不衰,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在诗歌特点上,不但其内容通俗易懂,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大量运用比兴手法,朗朗上口。这也是仓央嘉措情歌易于被广大民众认同并被广为传播的原因之一。现在,仓央嘉措的情歌不但跨越了时间,而且跨越了空间,在全世界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佛教思想亦在诗歌中有所展现。哲思的冷峻、严谨和诗歌的深邃悠远的意境结合,理性的反思使人醒悟。情歌也反映出作者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

关键词:仓央嘉措情歌特点

一、仓央嘉措简介

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活佛,史称六世达赖喇嘛,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即清康熙廿二年(1683年),生于西藏门隅地区一个宁玛派门巴族家中,仓央嘉措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其父扎西丹增,原居错那宗。其母为赞普后裔,名叫次旺拉姆。当时西藏的主政者第巴桑结嘉措在五世达赖喇嘛逝世后,为稳住当时极度混乱的时局,一面密不发丧,一面将仓央嘉措秘密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4年后,事情败露,桑结嘉措受到清廷严厉追究,而仓央嘉措被清政府正式立为六世达赖,15岁迎立于布达拉宫坐床。仓央嘉措受第巴操纵成为傀儡,在布达拉宫接受严格的藏传佛教的教育,后因其反感第巴一帮人对其自由的限制而率性任情,为时局所不容。而此时正值西藏多事之秋。藏王和蒙古族厄鲁特部之间争夺西藏统治权,基督教势力进入古格,藏传佛教受到威胁。伴随基督教会势力的入侵,西方各种势力进入西藏,西藏对古格王朝作战,布达拉宫正在修缮之中。中外各种势力都已粉墨登物,准备争夺西藏统治权。而当时的清朝中央政府边疆出现危机,因而对西藏的统治也是鞭长莫及。面对这样的局势,特别是第巴与蒙古王公拉藏汗的矛盾日益不可调和,仓央嘉措不合时宜的言行随即成为政敌的借口,当然包括他的诗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仓央嘉措虽是个受人操纵的傀儡,但他是一种力量和势力的代表,更是打败操纵者的一张王牌,政治斗争历来残酷。在这场

政治斗争中,仓央嘉措成为了牺牲品, 1706年被害于青海湖畔。

二、仓央嘉措情歌的特点

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转世活佛,也是藏族一位伟大的诗人。虽然他只走过了人生的24个春秋,然而在他短暂的创作历程中,却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精彩、唯美、脍炙人口的诗篇。《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十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这些诗歌给当代画家、音乐家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资源,特别是经过当代优秀作曲家和歌手倾情打造的仓央嘉措情歌格外具有魅力。关于仓央嘉措作品的汉译本颇多,比较有影响的是于道泉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共 66 节 62 首,刘希武《仓央嘉措情歌》共 60 首五言古绝,王沂暖《仓央嘉措情歌》共 74 首,庄晶《仓央嘉措情歌及秘传》共 124 首等。本文以上述文本为依托,通过对仓央嘉措诗歌意境以及表现艺术等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仓央嘉措情歌的特点。

1、大量运用比兴手法

比兴是诗歌创作艺术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也是早期文学创作中最广泛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仅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而且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也在其他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得到了体现,《情歌》也正是运用这一表现手法进行创作的优秀代表作品。关于比兴,前人论述颇丰,如刘勰即认为“比兴”的思维和手法必须建立在对外部事物观察、感触的基础之上:一是要观察事物外在特征,二是要感知事物内在的情感,从而完成审美意象的塑造。因此,抓住事物特征,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式。比和兴,都是要紧紧抓住两种事物所共同具有的相似性特征,展开比喻、联想、象征等手法,从而揭示出事物的特征,达到塑造鲜明艺术形象的目的。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1而清人刘熙载论述比与兴的关系时,不仅指出它们不同的特点,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诗序正义》云:‘比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当先显后隐,故比居先也。’”2参照上述诸说,结合个人的理解,我们大致可以作如下阐释:所谓“比”,就是以比喻、

1(宋)朱熹集注.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比拟等为主要手段来描述诗歌的整体形象或主要部分,将说理和抒情融为一体的一种创作手法。所谓“兴”,就是借助外物对诗歌的整体形象或主要部分起寓意、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起韵等作用的创作手法。

据此我们分析《情歌》在比兴手法上的运用之妙,就不难看出,其技巧是圆熟的,其形式是多样的,其内容是广泛的。这些比兴手法在情歌中灵活运用,或着眼于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或反复烘托渲染,创设出优美意境;或体察细腻心理,激发读者情思;或缘物寄情,或象征寄寓,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情歌》得以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仓央嘉措情歌》主要是以反映爱情为主题的歌诗或者说有大量篇幅以写“情”为主。而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作者就大量借用了比兴手法来完成对作品的创作、完成对爱情主题的赞美。也有个别作品表面上以表现爱情为主题,而实际上以比兴手法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及其对理想的追求态度,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例如仓央嘉措痛斥负情人的一首诗:从小相爱的姑娘,莫非是狼的后裔?尽管相爱同居,还想逃回山里。仓央嘉措在此痛斥从小相爱的姑娘为狼的后裔,以狼的冷漠无情相比其负心薄幸,抓住狼性无情的特征,突出情人无情的本性,再现两者在同一特征上的相似,从而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心猿意马、三心二意的负心人形象,一方面对狼的无情特性观察入微,另一方面对姑娘的负心又感触至深,从而把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事物通过其无情这一共同属性结合起来,使两个形象异常鲜明,达到了极强的艺术感染效果。再如:背后的凶恶龙魔, 没有什么可怕;前边的香甜苹果,一定要摘到它!这首诗以“香甜苹果”、“凶恶龙魔”来分别比喻姑娘和形形色色的恶势力,把诗人那种爱憎分明的情绪,刻划得淋漓尽致。关键在于诗人抓住“龙魔”的凶恶特征,来比喻一切恶势力的“凶恶”本质,抓住苹果的香艳特质来比喻年轻姑娘的诱人气质,两个比喻,两相比较,诗人的爱憎就更加鲜明。联系诗人生活的背景及其一生的遭遇来看,他表面上是康熙皇帝承认的“法王”,但在政治上却没有实权,只不过是个傀儡;在生活上,又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与其所追求的个性解放相去甚远。这一切都使诗人愤懑满怀,把这种愤懑凝聚于“凶恶龙魔”四字来倾泻,是多么的贴切,而用“香甜苹果”来表达诗人对幸福与自由的渴望,又是多么的形象!在这里,“苹果”与“龙魔”已经完全上升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形成了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因而也就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再如:花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