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真美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夕阳真美》(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本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文共5个自然段,其中,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夕阳美景,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描绘了夕阳西斜、下沉和落山时天空、西山、云彩如诗如画的景色,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文语言优美,是指导朗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好文章。

【设计意图】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针对低年级“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这一年龄特点,我在组织本课教学时主要借助多媒体将夕阳美景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文字,积累语言,培养情感。新课标还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结合我的个人小课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研究》,在教学中,我把整篇课文拎出一根主线——“夕阳下山时太阳的位置发生了什么改变,太阳的脸又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借助已有经验,联系上下文,通过思考,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中理解文本,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2、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美。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2、课文写了:傍晚,爷爷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这节课,我们就追随作者的文字亲身体验一下夕阳落山的美景。

二、品读课文,欣赏美。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

2、

3、4三个自然段,夕阳的美都藏在这些文字当中呢!用心的孩子啊,读着读着就能感受得到。找一找夕阳位置的变化,看看夕阳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老师给你三个词“先……接着……最后”,你能试着说说夕阳位置的变化吗?夕阳的脸又有什么改变呢?请你也用“先……接着……最后”来说一说。

2、读完交流,指名说,理清文章脉络:夕阳先是西斜,接着慢慢地往下沉,最后走到了西山的背后即落山。夕阳先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接着它的脸涨红了,最后它的脸更红了。

【在这里,我用一个问题“夕阳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脸又有什么变化”就帮学生理清了整个文章的脉络。】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第2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每样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②阅读交流,创设情景,体会词语意思,相机指导朗读。

【此环节,我也只设置了一个问题就让学生抓住了整段内容,相对于我以往的教学,省略了很多繁琐的提问,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时间催促着夕阳,夕阳慢慢地走着,想看看下沉时的夕阳美景吗?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课文3自然段,把你喜欢的美景画出来,多读几遍,待会读给大家听。

②、指名朗读觉得美的句子,并交流。

重点指导省略号的用法。

③、有感情地练读课文第3自然段,比一比,谁读的夕阳更美?

(3)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

①、课件演示夕阳落山时的景色,师描述:夕阳给连绵起伏的西山和云朵披上了五彩的霞衣,最后,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了遥远的天边。

②、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默读思考:哪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美丽的夕阳将最后的霞光留给了遥远的天边,让我们一起用最美的声音送走夕阳吧!(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④在学生读完后,师紧接着赞叹道:夕阳真美!

(4)这么美的夕阳,让我们永远把它记在脑海里吧!

出示“背诵指南”——找出每段中最关键的词“西斜——下沉——落山”,这样背诵起来就更简单了。

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4、在夕阳的映照下,(引读)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让我们拿起书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夕阳。(配乐齐读课文)

三、一笔一画,书写美。

1、出示生字“壮”、“灿”,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2、分析字形,记忆生字。“壮”将在前,士在后。

3、师边讲解边范写,生边念笔顺边书空。

4、生自由描红、临写。

【教后反思】

在备课时,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努力设置既能涵盖课文内容又让学生明白易懂的问题,尽力避免以往课堂上“一个问题分八次问”的现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把握不住问题的主次,一进课堂,什么都想教,结果是伤了十指,却不能断一指,眉毛胡子一把挽,结果是劳民伤财,费了力却对不上路。琐碎的、肤浅的提问使学生活动时间也很短暂,学生的应答大都不外乎“是”或“不是”,不仅如此,由于所设计的问题过于零碎,不便于学生把握阅读要领,不能对文章提纲挈领。这种“多问题”式的设计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贯性,而且是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抑制,最终还是不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但他们更是阅读的主体,而教师只是阅读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我们要学着换位思考,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试着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来分析理解课文,找出文本阅读的困难所在,找出学生

探求的兴趣所在,将自我阅读方法转化为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熹语),感受语言的生命活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在选择阅读教学设问点时必须考虑教学的对象,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利于学习、利于归纳、利于迁移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