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英失业:“扩招后,研究生多如牛毛!” 按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毛入学 率15%以下属精英教育阶段,15%到50%是大众化教育阶段,50%以 上便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而我国,早在2005年,毛入学率就已达到 15%,高等教育提前从精英教育过渡到了大众教育阶段。从1998年的5 %左右到15%,加速发展仅用了7年。过快的增长速度让社会的吸纳能力 难以承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显现。据有关部门统计,扩招至今,高 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维持在 70 %,但随着入学基数变大,“毕业即失 业”的绝对人数逐年在增加。 “当初,扩招单纯是从经济上考虑的,为了拉动内需。”西安交通大 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陆根书说,“但这个扩招速度显然太快了,远远超 过了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
应该说在地方高校里面,南华大学还是有一 定实力的。但想到解放前的南华大学,总觉 得衡阳的几所学校有点糟蹋这个校名。
原来叫中国纺织大学挺好,好端端的一所重 点大学偏偏改了这样一个破名字,跟那些什 么西华阿、南华听起来都差不多,真是自掉 身价!
北京人都知道,这就是一烂校。但偏偏校名取得不 错,又是“北京”又是“工商”,结果成了每年分 数线最高的一般本科学校之一(有一年在某省竟然 创下了近630分最低录取线的夸张纪录)。幸好被 教育部黄牌警告了一下,可以让人对其提高点警惕。
3、大学世俗化 欧美大学绝大部分没有围墙, 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区隔非常 明显。
我们中国大学很多都是有围墙 的,然而大学与社会之间无形 的围墙已被拆掉
应该反省高校过分世俗化的趋向。 教授、学生们和社会过分的接触已 经影响了大学的发展
大学更名反思
谁都知道原来的“四川工业学院”是烂校一 所,没想到它拉上个成都师专一下子就变成 了这个校名,让填报志愿者无从知道它的实 际水平了。
高校扩招的负面影响
教师队伍呈结构性短缺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就业压力大 教育产业化
高等教育高收费 沉重的教育负债
大学世俗化
教师队伍呈结构性短缺
教师每周授课时间过长
突出表现: 公共基础课教师 数量严重不足, 水准难以保证。
聘请退休教师、外校教师甚至在 读研究生担任公共基础课教学任 务 大班授课,难以沟通
历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
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教育市场 化理论等,是1992年之后教育经济界的研究热点, 在1998年高校扩招和高收费后达到高潮。 199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 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教育被明确列为第三产业。 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和经营,是教育产业化 理论的核心主。 教育产业化的通俗理解:用市场手段扩大教育 资源,利用市场机制“经营”教育的各种举措。
怎么听都象是个民办学校,其实不是,是以前 的江汉石油学院和几个学校合并的。
河北经贸大学......全是眼泪.....
鲁东大学:传说中的烟台师范学院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利益驱动下,许多学校盲目扩招!
录取分数总体下降——许多低分录取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 认真,组学能力差加之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
辅导员、班主任因学生人数过多,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照顾不到, 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向和困难 很多高校都增设如法律、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但其师资力量却不 容乐观,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课程改革,学科建设进展缓慢,许多学科的教学内容陈旧,观点落 后,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扩招怪圈:用扩招“补”扩招引发的经费缺口 扩招同样让高校自身措手不及。 陆根书说,起初扩招出于经济目的,拉动内需,是 政府行为。但一旦扩招起来,规模就很难控制,过快的扩 招速度引发了师资力量不足,教室、宿舍、实验设备等硬 件设备紧张,包括大规模的校区扩张,根源也在于此。 大规模扩招的责任其实不完全在高校,国家承诺 2000年教育财政占4%的目标到现在都没实现。早在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规定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 (GNP)的比例,2000年达到4%”。但在实际执行中,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NP/GDP的比例始终没有达到4 %,2000年仅占2.87%;历史上该比例最高点是 2002年的3.41%。“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扩招引发的 经费缺口怎么补?有些学校只有通过继续加大扩招力度来 产生规模效益。
教育脱节:到用人单位,发现所学的都用不上
2006年,被舆论界称之为“中国教育产业化之父”的汤敏在合肥一公开场合接 受媒体采访时说,当前中国教育所要解决的应该是主动与市场对接,适应市场的需要。 而当前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 人才的知识结构、层次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吻合。 那么,市场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有学者称,中国目前还处于第一次工业化时期,经济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与此对 应的初等人才、熟练工人占主要地位,中间层次相对较少,高端人才需要的更少。 “中国的高校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教学型大学,每种大学都有自己不同的培养人才 的目标。”陆根书说。 一网友说:“但事实上,有些高校不清楚自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本校学生拿 什么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去竞争,而是一味地向榜样北大、清华靠近,中专改大专、大 专升本科,本科院校又加紧申请硕士点、博士点,大学办成了一个模式,就好像工厂 里批量生产产品的生产线一样,生产的产品都一样。共同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差。”
百度文库、沉重的教育负债 学生人数增多——学校扩建——资金不足——银行贷款
一些高校在校园建设中互相攀比,追求奢华,不顾条件、不 计后果地大举借贷,造成严重后果。 大学严重的债务问 题,从另一方面提 示了“教育产业化” 的危险性。 沉重的债务将迫使 高校进一步提高收 费,将债务压力转 嫁到学生和家长身 上。 ——某大学的“凯旋门”
教育产业化的表现
1、高等教育高收费——贫困生入学依然受阻 90年代初,高校开始收费制度的改革。1997年,全国高校 实现“公费生”和“自费生”并轨收费,我国高等教育全面 实行收费制度,1950年来实行的高等教育免费制度宣告结 束。 自1997年高校全面实行缴费上学,学费标准不断攀升。 1990年: 不到100 元 1994年: 400多元 1998年: 2000元左右 … 2004年: 普通高等学校5000元
就业压力大
调查表明: 不同学历之间差异显著: 专科和高职为59.1% 本科为77.6% 硕士和博士分别为84.1%和79.3% 各地之间差异显著: “211工程”大学的落实率为84.8% 普通本科院校落实率为70.8% 专科院校落实率为58.9% 性别之间差异存在: 男性落实率为77.1% 女性为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