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原因
高校扩招利弊
高校扩招利弊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如期完成;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和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所有这些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积蓄了力量,扩招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高校扩招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的同时,也同时也给大学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因此,采取科学的态度正视这些问题,有利于大学和谐的发展。
一.大学扩招的利弊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扩招显然利大于弊。
但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弊端,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大学扩招有许多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提高高中升学率,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增加了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也增加了教育从业人员,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等等。
然而,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弊端,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主要有:以降低分数,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使扩招的一般高校学生平均素质降低;改革“精英式教育”而实行“大众化教育”,致使大学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各种不良现象增加;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事物增多;扩招给后勤服务带来巨大压力,教学资源日益紧张;教育环境、师资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研究生、博士生含金量逐渐降低。
二.对高教管理的建议显然,大学扩招对大学教育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何减少弊的影响而增加利的因素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实行适度规模扩展;另一方面,要求各大学不断改善条件,扩充师资,完善管理,实现资源优化升级,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不遗余力地保证教学质量。
扩大招生规模的原因
扩大招生规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缓解就业压力:通过扩大招生,可以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推迟就业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实现教育公平:高校扩招政策让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有机会进入正规学校学习,接受高等教育。
无论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每个人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提高全民素质:扩招满足了人们对教育的渴求,保障了人受教育的权利,符合“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扩招有利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利于实现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研究生报录比失衡:在今年的研究生扩招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疫情影响,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报录比失衡的情况下,更多的人希望能够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扩大招生规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资源不足等。
因此,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需要积极解决好这些问题,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鲜为人知的1999年中国大学扩招内幕
鲜为人知的1999年中国大学扩招内幕随着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败,“大跃进”一词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谁能想到,到了1999年,中国大学也来了个“大跃进”式的扩招,让大学生这一昔日的天之骄子群体,一下子颜面无存,就业状况比农民工还差劲。
也许有人会说,大学扩招毕竟让更多的人上了大学,整体上提高了中国国民的素质。
其实,这只是一种盲目乐观的看法,善良的人们不知道的是,1999年中国大学的“扩招”压根并不是为了发展教育,提出扩招建议的不是教育专家而是一些鼠目寸光的经济学家。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汪庆华在学术期刊《The China Journal》上撰文,回顾了扩招的前前后后。
他认为,扩招体现了“游击队决策风格”。
所谓“游击队决策风格”是与机制化的正常官僚决策机制相对的,其特点是政治挂帅、重意识形态,多采取群众动员方式,不确定性强。
本来,这种决策风格更多的存在于改革开放前。
那时,继承的是延安时期的教育风格,削弱职业教育家的权限,实施群众路线和群众运动,采取基于阶级的教育观。
这种教育管理风格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有了明显的变化:虽然仍坚持政治挂帅,但非职业教育人士对决策的干预频率和程度减少。
在20世纪90年代,教育决策逐步走向标准化和常规化。
那时,教育政策的决策有几个层级。
教育部作为日常政策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得到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政策支持。
同时,教育部经常性征求学者、主要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的意见。
当然,重要决策仍需最高领导层拍板。
中国大学扩招的政策于1999年6月出台。
此前,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规划,高等教育需“稳步发展”,到2000年,规模达到600~650万人,到2010年发展至1000万人。
“高等人才供应应适当小于需求数量。
”现在看来,这个规划是非常合理的,高等教育只能是“稳步发展”,如果突然来个“大跃进”,那样造成的灾难不是人们所能想象和应付的。
可是,事情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大学扩招弊大于利 辩论资料
反方:高校扩招弊大于利我们判断高校扩招利弊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承认高校扩招有一定的利处,但从现实情况看,这种高校扩招对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起阻碍作用。
所以弊大于利,其原因有三:第一,高校扩招的确可以圆许多的大学生的梦,但却导致了教育质量下降。
大学生整体水平下降。
高校扩招后,学生规模急剧膨胀,仅1999年到2001年3年就扩招了491万人,单北京高校就面临硬件设施不足,在基础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方面教师短缺的情况,在这种条件下,教学质量、学生质量怎能得到保证?第二,从经济方面来看,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扩招每年带动30亿内需,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现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算一算,每增加一个大学生,国家要补贴一万人民币,这就需要国家每年增多100亿的财政支出,如此大的缺口难以弥补,这种扩招真的能够促进经济持续有效地发展下去吗?第三,从社会方面来看,今天中国的确出现了“人才缺口”的现象,许多人觉得培养大学生应该能够填补人才缺口。
但现实中人才缺口并不等于大学生缺口,经济结构多元化要求人才多元化,而高校扩招下,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所谓热门专业,而不慎考虑社会人才结构需求,导致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冷门专业无人问津。
这种人才结构严重失调,难道不是使人才缺口“越捅越大吗?高等教育需要发展,但现阶段的高校扩招并不能正常地发展高等教育。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高校扩招弊大于利。
(雪霖整理)※※※※※二、大学扩招的不利因素从国家和社会发展角度看,扩招显然利大于弊。
但这种政策在实践中呈现出许多弊端,对高等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主要有:1.升学扩招。
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使扩招的一般高校学生平均素质降低。
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发展成正态分布,智商特别高的和特别低的人群比较少,大部分人处于中间层次。
这种数量结构在一定的人群规模下是稳定的。
因此,当高智商的人被招收到大学之后,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就只能降低质量向低层次人群发展。
大学扩招
五、绞乱社会公平
• 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发生严重的倾斜.2004年,上海,北京高等 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5%和52%;而贵州云南却还在10%左 右徘徊.这使得一部分地区人才饱和,一部分地区人才稀缺,间 接的使贫富差距越扩越大.这不利于和谐社会发展也不利于 西部大开发. 现在搞个大学文凭是件相当容易的事,除了普通高校七、 八百万的招生规模,使得高招入学率达到80%,还有无数民 办、自考、成教,只要想上就能上。扩招之后,上大学成了 既得利益者谋求权益世袭的门路。中国没有任何一样考核有 高考公平,在没有一个更好的选拔制度出台前,高等教育理 应担此重任。从来文化是金钱的禁区,现在也打破了,加重了 金钱万能论。
二、学生素质下降
• 高校扩招本是建立在"宽进严出"基础上的,而"宽进严出"在 中国一直就是句空话.统招的扩招使得高校的进入门槛低 了,大学生素质自然下降了.而且近年来高校为了收益纷纷 大搞教育和自考等,使得教育成了高考落榜生入大学的捷 径. 他们以极低的进入门槛(高考试卷听说比高中会考试卷 还简单),极轻松的学习(上网游戏和恋爱)极容易的获得了 文凭.这样造成很大的问题,诸如报纸上出现了很多"大学生 贩毒""大学生三陪""大学生杀人"等字眼.而高校软件、硬件 方面跟不上扩招速度,培养质量下降了,而就业难又使得本 科生、研究生疲于找工作而无心学业,使毕业生质量走上 恶性循环。老师说,学生一年不如一年.企业领导说,毕业生 一届不如一届!
八、为房价高涨推波助澜
• 我国是人口大国,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 从99年搞了个大学扩招,再加上我国现在 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乡镇人基本都有机 会到城市里上大学了,这么多人拥进城市, 学校扩大了,人口变多了,本就推动了房 价。而且毕业出来又要留在城市,更就推 动了房价。
高校扩招的利弊
机会 (O)
1、有利于大学从精英教育 转向大众教育,使更多学 生圆了大学梦 2、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 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 平差距。 3、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 解就业压力 4、发展经济,拉动内需 5、实现教育发展阶段性飞 跃 6、更多公民有了文凭证 明,有公平就业的权利
SWOT分析:
数以百万计的新就业岗 位,推动了国内各相关产 业的经济发展
3、改变就业市场的紧张局 让扩招中提高教学的实用 性扩招中提高教学的实用 性
高校扩招
1、高校扩招培的可能养是 没有竞争力的考试型人才 2、高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可 能与社会脱勾 3、学校的师资没有保证, 学校可能只发展硬件设 施,不提高教学质量 4、报考该的学生多,学校 压力也大 5、很多现代人普遍认为, 学历跟人的全面素质没有 绝对的正相关性,只有数 量没有质量的大学生,无 法解决人材队伍的建设 6、中国的教育可能只是把 困难从高考移到了求职方 面
威胁(T)
1、 通过提高全民的素 质,使得公民个人的综合 素质得到提升,创业能 力、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 2、利用高校扩招优势,缓 解国家当前的就业压力, 改善未来劳动力的水平和 结构。 3、高校扩招能带动了国家 教育事业、餐饮服务业、 出版印刷等相关产业的发 展,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
1、壮大高等的师资力量, 多让学生学习实用的知 识,避免高校教育与社会 要求的脱节。 2、摒弃现在这种只关注大 学教育的观点,应该根据 不同的目的来设置不同的 教育方式,在大办高等教 育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各种 职业学校的开办,从而也 使得各种资源得到最合理 的配置!
浅谈中国高校扩招的现状和影响
浅谈中国高校扩招的现状和影响中国高校扩招是指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这一政策从1999年开始实施,目的是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
现状:1. 招生规模增加:随着扩招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
高校数量增加,招生计划增加,录取人数增加。
2. 学科门类多样化:扩招不仅增加了普通本科专业的招生名额,也拓展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域。
学科门类繁多,覆盖了工科、理科、文科、社科、医学等各个领域。
3. 就业压力增加:随着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由于高校扩招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而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有限,导致毕业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
影响:1. 教育机会公平性提升: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尤其是来自农村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 人才培养质量需关注:扩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高校间竞争激烈,一些学校为了招生数量,可能会放宽招生标准,导致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出现问题。
3. 资源分配压力增加:高校扩招给高校带来了更大的资源分配压力,包括生源、教学设施、教师队伍等。
如何平衡资源分配,保证教育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4. 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激增,而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有限,加上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使得就业形势严峻。
对于一些学科门类招生过多,就业压力较大。
中国高校扩招在提高普及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就业压力增加、教育质量问题以及资源分配压力等挑战。
因此,应在扩招的同时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就业需求的适度引导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调整。
高校扩招利弊
高校扩招利大于弊蔡张宇尊敬的主席评委:大家好!开宗明义,高校扩招,即为本科级以上院校扩大招生人数行为,近年来,高校扩招政策正在有条不紊的实行,我们也从中看到高校扩招为国家提供了更多的需求人才,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大众化教育业使得全民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拉动内需,推动了教育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我方坚持认为高校扩招利大于弊,理由如下:1.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提升国民素质,。
从数量上衡量,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规模指标有相当大的差距。
经过近几年的扩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初步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众所周知,国民素质与其所收到的教育程度有着直接关系,大众化的教育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渴望,扩展了人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人们的自身,促进了人们积极参与社会道德思想的建设,从而提高了国民素质。
同时也是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是实现迅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的需求,为实现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巨大贡献。
2.推迟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上世纪以来,由于国民基数大,出生人口多,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国家在进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时,进行高校扩招计划,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学校,减少当前的就业人数,推迟初次就业时间,而国家可以利用国民受教育的时间来大力发展经济,为出来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岗位,同时,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可以降低就业压力。
(有数据表明,1995年幼儿园学生规模最大,这批人在1997年进入小学,实现了小学规模最大化,从1990年到2002年初中阶段学生规模依次递增,小学六年教育到2003年达到顶峰。
从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阶段看,学校平均在校生依年份递增,至目前还没有达到顶峰。
这一方面反映出生高峰期学生高潮正随年龄增长逐渐上移,另一方面反映了高教扩招的效果。
显然,如此庞大的群体一旦进入就业队伍,势必对就业造成巨大压力。
大学生扩招
大学生扩招大学生扩招是指国家政策在大学教育领域中对招生人数进行扩大,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更多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大学扩招政策成为推动教育公平和提高人民素质的关键举措之一。
本文将从大学扩招的背景、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源于对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教育公平的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过去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方面的问题导致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
此外,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因经济条件和教育资源的限制而无法进入高等教育体系。
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政府推出了大学扩招政策。
二、影响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大学扩招政策促进了教育公平。
过去,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城市,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很难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通过扩大招生规模,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设立新的高校和招生计划,大学扩招政策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上大学的机会,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其次,大学扩招政策提升了国家整体人才水平。
通过招收更多的学生,大学扩招政策有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各个领域人才需求的增长。
扩招政策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国家整体的人力资源质量。
此外,大学扩招政策还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
扩招过程中,高校必须积极调整招生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来自于对更多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这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
三、挑战与对策然而,大学扩招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应对。
首先,扩招过程中可能出现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因为大规模的扩招需要增加高校的师资和硬件设施,这可能导致短期内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对高校的投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新的教育设施来缓解。
我国大学生人数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大学生人数增加的原因有哪些我国大学生人数增加的原因1、大学扩招以前的年代,大学的名额是很受限的,只有成绩很好的学生才有机会上大学。
不像现在,就算成绩差,也能有大学上。
这都归功于大学扩招了。
一个学校可以招收更好学生了,可以进行集体培养了。
2、大学数理增加以前的年代学校数量是有限的,国家在意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后,又支持建立了很多大学院校。
有专科的,有本科的等。
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有学上。
3、教育被重视父母那个年代没上过学的,就只能干一些农活工作,辛苦的很,这也让他们意识的读书,受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早的教育,可以干一些不那么辛苦的工作。
接受教育成为了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
温馨提示:大学生是越来越多了,也会有朋友会担心变得不值钱了。
是会有点影响,但有高学历就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担心的时候,不妨提升自己的学历。
2018-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变化情况分析1、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了820万人。
2、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了834万人,比2018年净增长14万人。
3、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了874万人,比2019年净增长40万人。
4、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了909万人,比2020年净增长35万人。
5、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预计将达到了1076万人,比2021年净增长167万人。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就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毕业生们压力山大,选择考研等新出路的人,就会大大增加。
大学生找工作前的建议1、要有就业意识哪怕你只要大一的学生,也应该尝试找一份兼职工作,至少要写一份简历,去招聘会现场体会一下,只有亲历了那种场合,作为一个从小倍受呵护的一代,才能理解什么叫就业压力,才能真正不把大学当作学习的终点,游戏的开始;才能有决心在大学期间,为工作做出各方面的准备。
关于大学扩招的调查
关于大学扩招的调查调查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扩招以来,进入大学读书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看起来很美好,可是问题还是冒出来了,有就业难的问题,有大学生素质低的问题,有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等等,我不由得想我国大学大规模扩招究竟是为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对此我做了调查。
调查对象:天津理工大学生全体各学院:管理学院:3个工学院:10个外国语学院:5个计算机与通信学院:4个艺术学院:1个材料学院:1个海运学院:1个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25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回收率高达100%,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对调查资料的评价与分析:现在学校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进入高等学府是每个人的梦想,而现在的大学并非以教授你为基础,而是以赢利为基础。
其实这是稳定社会要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所有人都有一个欲望,以前的人欲望仅仅是没有战争纷争,而达到这个地步的时候,欲望不会停止,变成对物质的追求,权利,名声,所有一切归结与金钱。
所谓大学,也只是能让你在22岁之前有个落脚的地方而已了,只是现在在这个社会只有靠自己学习,才有可能,而在无论什么地方,大学,中学,学到的东西终究没有多大用处。
大学等于镀金?我看不,外壳是金子的,里面的却还是铜的。
大学扩招的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大学过度扩招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其二,大学过度扩招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影响了非大学教育的发展。
其三,大大降低了普通高等教育产品的质量。
其四,将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严重不合理。
其五,极大加重了居民的教育费用负担,制造了更多的贫困和贫困生。
其六,加大了许多人的生命成本。
其七,使教育投资收益率大大下降甚至成为负数。
其八,加剧了教育不公和分配不公。
其九,加剧了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就业不公。
其十,抑制了社会消费需求。
于是我想:大学扩招值得么?中国从1977年开始恢复高考,改变中国很多人的命运,从那时起,考大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捷径的方式.之后1998年开始扩招,1999年开始,3年时间年招生人数翻了一番。
中国大学是哪一年开始扩招的
中国大学是哪一年开始扩招的中国大学是哪一年开始扩招的?回顾1999年,高考扩招的第一个年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主动安排增加招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同一时期,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扩招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时至今日,再回头看扩招,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扩招的速度确实快了。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从1999年至2005年每年递增25%左右,远远超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这不能说是一个理想的科学发展。
2007年,普通高校大概1900多所,一半以上是扩招后新增加的学校,其中一大部分是中专升上来的,理念、制度、师资、设施等各方面准备都不足。
”十年间,高考扩招从大受欢迎到引来争议,许多人不禁要问:我们的高考扩招是对了,还是错了?更有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其中的成败。
扩招是为了拉大内需吗?说起大学扩招,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
汤敏一度被冠名“扩招之父”,在中国高校大举扩招之前,他曾经以个人的身份向中央寄了一封信,陈述扩招的五大理由。
无疑,他的谏言提得正是时候。
从那时起,中国高校开始了一轮步伐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轰轰烈烈的十年扩招。
时至今天,汤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能够一口气说出五个理由: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其五,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以扩招拉动内需,可行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插曲。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1999年时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
与弊浅谈大学扩招的利的利
浅谈大学扩招的利与弊十年寒窗的读书生涯对于每一个学子来讲,都是想迈进大学的门槛,接受高等教育。
只要不是死读书,不是书呆子,多受一点教育总比少一点好。
因此,我觉得大学扩招利大于弊。
利有四个方面一大学扩招可以提高高中毕业生的入学几率新时期上了高中的学生,都有其奋斗目标。
他们的家长不再是从前那种坐井观天的思想。
只要他们的孩子读了高中,没有那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即使考不上大学,能用另外一种形式上大学也是愿意的。
因而大学扩招这一良好政策出台,正好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希望。
他们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二、大学扩招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急需各种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来源于大学各领域各学科的学生。
大学开设多种学科,需要大量学生参与学习和研究。
大学扩招为这些学生敞开了继续学习之门,只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或多个专业,学有所用,学而实习之。
终究会有用武之地。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到社会各个行业当中,对社会的发展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俗话说:小溪可汇成百川,百川之水可以滋润一方方水土。
人的智慧之水何尝又不是如此?从而可以说大学扩招能为社会培养人才。
三、大学扩招可以为某些怯场的考生创造机会高中的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心理素质难以述说。
有些学生平常学习成绩不错,偏偏高考的时候心理压力很大,以至考试没有正常发挥。
如果用以前的考试制度,这样的学生只能一次定棰音,也就决定了他上大学的命运。
鉴于此,新出台大学扩招制度给这样的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创造了便捷的条件。
很多的事例证明,许多当年高考分数线以下的学生,正是借扩招的机会,在大学校园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正是这一次良好的机遇,这些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时光,因而他们在大学里很勤奋也很出色。
四、大学扩招可以给学校创造发展的机遇大学扩招带来一系列要解决的问题。
如新增教室、宿舍、教职工人员-----这些都需要资金。
刚开始几年学校的资金可能出现困难。
扩招的学生学费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高校扩招利弊
我是深受其害,我是1999年也是第一届可以扩招的正取生一、很多有钱人可以更不把高考当回事二、很多学校把教育当产业抓三、鱼目混杂,教育混乱四、虽然大学生多了,但并不代表中国人的素质高了五、根据了解,大多学校里扩招生与统招生之间有隔膜,我们就是30个统招生和10多个扩招生没住一起,他们住公寓,我们住宿舍,然后有活动我们举行的他们不参加他们举行的我们不参加六、同上,班级管理混乱,就是由于以上隔膜,两边都不服对方管理七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扩招弊大于利今年紧急刹车.chinareviewnews. 2006-06-12 20:43:21日前,中国教育部发布消息:今年国家下达的高校招生规模增长幅度不超过5%,并采取严格措施防X高校擅自扩招。
随即,众多高校表示今年招生规模将与去年持平而不再扩招。
轰轰烈烈进展了七年的高校扩招运动终于在今年放缓了脚步,引起广泛关注。
教育界人士认为,只有这样,中国高等教育才能走上健康轨道。
〔《工人日报》〕1、损害学术评判机制影响民族开展潜力大学扩招将原本的精英教育转化成为大众教育,虽有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目的,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认为,“扩招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压力相当明显,因为招生数量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开展,局部高校办学条件不足,师资、仪器设备、实习场地、教室、宿舍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一些高校靠收学费来维持生存。
目前,高等教育品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高校教育观、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高校教师队伍水准亟待提高。
〞〔某某《新世纪周刊》〕借扩招的东风,大陆高校纷纷借机创收,“教育产业化〞之风也随之大行其道。
就在高校开展一味贪大求洋之际,大陆学术界却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学术评判机制。
在目前高校师资评价标准上,科研成果的数量往往是第一位的,一些真正致力于教学或者可能有重大创新的根底领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而一些具有重某某论价值的根底性创新需要付出数年、数十年甚至一生的精力与时间,但是目前大陆高校的学术评价机制过于重视短平快,使一些善于钻营之辈荣誉加身。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淘汰的风险,大量工人被裁员或失业。
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限,无法承载大量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2.人才供给过剩大学扩招导致每年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市场供给过剩。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相对薄弱,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形势严峻。
3.信息不对称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了解不足,不清楚企业的需求和招聘信息,因此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同时,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使得大学生难以满足招聘标准。
4.创业压力大学生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自身的压力,许多人选择创业。
然而,创业的风险较大,许多创业者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市场洞察力,导致创业失败的风险增加。
二、对策建议1.调整教育理念大学需加强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加强就业指导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技巧培训。
大学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与企业对接,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
3.提高创业支持力度加强创业教育,提供创业导师和创业孵化基地等支持,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加强职业实践大学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社会资源和人脉。
5.加强国家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激励政策。
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人才供给过剩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致。
大学扩招的利弊
弊端:1教育质量的下滑老师与学生的数量不成正比,导致1老师所教授学生的数量上升,精力不足,(对比导师制度)学生水平趋向大众化。
师资力量阻碍扩招2老师也在扩招老师自身水平不高纵观绝大多数师范类学校,川师均是二本类院校. 4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术氛围受到影响,进一步使教育质量下滑,一系列的恶性循环2 大学生取消工作分配不到十年,扩招就进入就业市场,扭曲课大学生就业的供求体系,直接导致就业率的下降与薪水的降低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这样,人才高消费现象便产生,且愈演愈烈,人力资源被无谓浪费,出现了教育“过度”问题。
创造的价值在下降,政府与个人的投入加大3盲目开设新专业进行招生,专业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培养出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生,就业难,浪费大学四年学习资源5由于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在就业中越来越被动,普通高校不遗余力争上硕士点、博士点,名校则拼命扩大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规模。
事实上,知识水平的升级并没有与教育层次的升级成正比例,本科及本科以上三大学历层次的知识水平差距正在缩小,三者间的能力档次已不是十分明显。
6为了解决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扩招之后大规模扩建,掀起了高校基建热。
结果因为基建规模太大,导致很多学校背上了巨额债务。
截止2007年9月,全国高校贷款总额达到2000多亿人民币。
为了偿还贷款,一些学校不惜提高学费,降低分数录取。
恶性循环就业率作假,被就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扩招之后,不安于学习而只想混张文凭的现象明显增多;各种标新立异,道德缺失的行为大量存在。
扩招后教育经费的紧张造成学校不断提高学费。
补贴、扶贫金的有限使得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得不出去打工,追求各种诱惑增多。
这些都对整个校园的学风、道德、文化环境造成强大的冲击。
好处:1提高高中升学率(数字的意义何在?难道只是一个争得奖金获得表扬的工具,在排名中名列前茅?),使更多学生圆了大学梦。
(梦源于何处,只是挣脱学业的工具,到底是自己的梦,还是家长的梦,还是与人攀比的梦?)(何为圆了,难道就是跨进大学门槛的那一步?学习是自身的事,纵然有好的平台,但学习的主体任然是自己)2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学历,缩小与国外受教育水平差距(何为国民素质,从教育上来看,中国的教育偏重文化知识,应试教育,而忽视对学生的能力和品质的培养教育改革不彻底,不成功。
大学扩招
大学扩招的利与弊定义:高校扩招,也称为大学扩招或大学生扩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即中国大陆)自1999年开始的,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简单来说即是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
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
进入2008年后,教育部表示1990年开始的扩招过于急躁并逐渐控制扩招比例,但在2009年环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教育部开始了研究生招生比例的调节。
简介:中国大陆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招生以来,高校招生规模尽管在逐年增长,但在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只在8.5%左右。
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春季招生的改革,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
截至2007年,已有53所高等院校开始自主招生。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历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了85%。
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
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53所。
同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
这些都是扩招的内容。
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2001年为21.61%,2002年为19.46%,到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
背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积极肯定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开始推行,经营不善的国企纷纷倒闭,政府开始精简人员,国企改制导致了国企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大规模接受大学生,于是1996年,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高校十年扩招后问题与原因分析
【 关键词 】 扩招 ; 问题; 原因
I src] ag—cl elrigerl n fcl gsadu i rt si 19 ,l og o pd b th eea drcino ee p e t Abta tAlre sa nagn nol t ol e n nv s i n 99 at u ht r i, u eg nrl i t f vl m n e me o e e ie h oa t e o d o
科技 信 息
。本 刊 重 稿 O
S mN E &T C N OG F MA I C C E H OL YI OR TON N
20 0 8年
第3 6期
高校十年扩招后问题与原 因分析
简 伟秀 ( 宜春学 院经济 与管 理学 院 江西 宜春
36 0 3 0 0)
【 摘 要 】9 9年 的 高校 大规 模 扩 招 , 19 虽说 太 急促 , 可发 展 大 方 向 并 没有 错 。 当然 , 规模 的过 度 扩 张 , 使得 高校 问题 重 重 : 高等 教 育 结 构 不 合 理、 高校 负债 累 累 、 育 经 费投入 不足 等 等 。 我 们 只有 认 清 问题 , 到 形成 问题 的 原 因 , 能 对症 下 药 。 教 找 才
i o r c .0fc u e h ie o h v r e p n in s c re t o r ,t e s z ft e o e - x a so ,ma e a lto r b e th g e e r i g h g r e u a i n sr c u e i ra i n l o b n h g s k o fp o l ms a ih rl a n n : ihe d c t tu t r s c to a x e d t r si a e u t n O o . e h v l a n e t n i g o h r b e e t e u a in l p n iu e i n d q a e a d S n W a e a c e ru d r a d n t e p o l m,t n h a s ft e p o e t o m, l i e s f o f d t e c u e o r blm o fr wi t i h l b o sb e t u t h d c n o t e d s a e e p s i l o s i t e me ii e t h ie s .
浅析大学扩招和社会阶层固化的联系
百家争鸣浅析大学扩招和社会阶层固化的联系杨浩然众所周知,我国的大学毕业分配制度在1998年正式进行了改革,在1998年之前毕业的学生可以被分配到已经安排好的岗位上进行工作。
受限于每年大学的分配名额的限制,大学每年的招生数量也是非常稀少的。
在当时,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这个人变成了“公家人”。
众多农家子弟在当时都以能考上大学作为人生的最大目标,因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他们摆脱了在家务农的命运,从而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跨越。
但是在1997年,由国家教委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规定自主择业下的工作程序,明确了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的职责、权利、义务,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招收的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至此除少数定向招生民族生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就业,绝大多数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就业。
没有了分配毕业生压力的高校们,在招生数量上,就像一只被吹大的气球,开始了疯狂的扩招之路。
从1998年的录取108万人,录取率34%,一路飙升到2012年的录取685万人,而录取率也达到了可怕的75%。
在招生人数日益突破新高的形势下,高校本科教育不再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识教育。
而那些想要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所在阶层的人则越来越失望,因为单单完成一个本科教育并不足以改变他的人生。
想要改变自己所在的阶层,只有通过获得更高学历这一条路,即为考研。
可是,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需要的不仅仅是卓越的学术技能和研究能力,更需要的是来自家庭经济的支持。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仅能满足温饱的家庭供养下一代读至本科毕业已经是十分不易,不太可能再将更多的金钱来支持他们获得硕士学位。
换而言之,即改变社会阶层所需要的成本越来越高,过高的成本使得众多贫困家庭放弃去改变。
他们会发现,与其做着与自己经济实力不符的梦,还不如早早打工去补贴家用,这也是新的“读书无用论”的由来。
其实,并不是读书不能改变阶层,而是读的不够才不能改变阶层。
其次,是社会改革的滞后性问题,在1978年决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总方针就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毕业了以后工资是多少钱,父母一年大概有多少收入,要几年才能把债还上。而普遍得
出的结论是,大学不好上啊。
汤先生与很多学者争论过贫困生的问题,他的核心观点是国家对于贫困生是有政策的
,因此不会有多少贫困生会因为家庭情况而失学。我们姑且不论银行对助学贷款的冷淡、
工,年龄不过26岁,收入达到三四千元,而且还不断有人提出要以高薪挖他。而与此同时
,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很多学不对路的大学毕业生们,却不得不在就业之初从汤敏先生所说
的“微型企业”——也许是卖水果、也许是做打字员做起。
一夜之间造出来的是好大学吗
扩招的一个结果是,大学的规模都迅速地扩大了,一夜之间,中国国内出现了许多巨
济学家汤敏站了出来。近日,在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新浪网上,汤敏先生以一篇很长的文章
来反驳国内现在对一系列高教改革措施的反思,这篇文章的名字相当直接的,它叫《扩招
扩错了吗?》。
本刊的老读者可能都还记得,本刊在2001年和2002年的一系列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不
少汤敏先生以及他所倡导的教育产业化方向。但为叙述的完整性起见,我们还是有必要再
贫困生标准制定上的问题,我们甚至也不考虑大学毕业生要几年才能还上助学贷款,还上
以后几年内才能为紧接而来的结婚生育筹足钱。单说农村有多少孩子因为家庭惧怕高收费
而让孩子放弃上学这条路,以及这些孩子中有多少未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想起来都已经
让人不寒而栗了。汤敏先生可能不知道的一点是,很多具有潜质的孩子,因为高校的高收
回顾一下那一段经历。
1998年,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经济主要拉动方面
的出口受到影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暂时的困难之中,为了保住当年经济增长,政府的有
关方面一直在寻找出路。就在这个时候,任职于亚行的汤敏先生给政府相关部门写信,建
议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把原来计划外和计划内两种不同的招生方
99年的1071所,增加到2004年的1731所。大学教师也增加了1倍。”
不仅如此,汤敏先生忘记提到的一点是,当时高校扩招政策的另外一个指向,即让老
百姓把银行里的钱拿出来花这个目标当时也实现了。从1998年和1999年的情况看,高校扩
招在社会上的反应是积极的,当时有包括央视在内的多个媒体都报道了大量原来可能上不
工资,要还清他们父母因为供他们上学而欠下的也许是几万元的债务需要几年?也不知道
作为经济学者的汤先生有没有想过,如果把农村学生上大学作为一个投资来看,成本和收 ,可是比他受教育程度要低得多的中国农民们却都在算这笔账。
在记者去农村调查的时候,不止一个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告诉过记者:读大学不划算,家庭
应的关系。4年的大学扩招,使得作为中高级人才的大学毕业生供应过量了,远远超出了社
会现阶段的要求,因此作为人力资源价格的薪资也必然要下降。与此同时,正因为大量适
龄青年被大学扩招的信息吸引,放弃了原来更为适应他们的中高等职业教育,使得中国大
量企业所急需的蓝领技工极度缺乏。记者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从事彩印的青年技
假的中国论文,全球一流的英国机械工业学报的评审委员们都对中国论文采取了拒看的态
度。编辑先后把论文寄给了12个评审委员,前面的10个人都退回。因此论文拖了一年多才
发表!
粗看起来,这都是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们的错,因为他们的个人品质有问题。是的,
把这些事情归因于个人品质上是容易的,也是简单的。可是,当这种情况大量出现的时候
问题是在错误发生以后的态度。当教育部官员都发出“高校学费不能再涨了”这样沉
痛的声音后,当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已经不如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时,当一桩桩父母因为无法
负担孩子上大学而自杀的血案都活生生地放在我们面前时,当几乎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都
在反思中国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时,汤先生却还在措词强硬地为扩招和高校教育收费辩护
告诉记者,他投到英国机械工业学报的一篇论文,辗转了一年多才于2005年年底发表。事
后学报的一个编辑告诉他,编辑是十分认真地对待他的论文的,一个一个地请学报的通讯
评审委员来看稿子。但委员们却都拒绝看这篇来自中国的论文。教授对记者分析说,可是
因为中国高校现在对论文都有很高的奖金,因此在国外出现了大量低质量、甚至是弄虚作
工作的毕业生们也统计在就业范围内。不过不知道汤敏先生有没有想过的一点是,如果大
学生们要低就,为什么当初他的建议中不包括大力发展更适合低就的职业教育,而让扩招
的大学生花4年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成本去学习后来他们可能无法“低就”而用的知识。
事实上,任何一个具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想得到,人才市场同样存在着需求和供
已经不行了,必须要几十上百个。
从前面我们引用汤先生的言辞看,他显然是把这些都当成了扩招的成果。然而,“大
的大学”并不意味就是好的大学。
不过汤先生似乎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创始人、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那句著名的
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乃有大师也。”而中国现在的巨型大学们,有的恰恰是大
是徒增笑料。
汤先生的态度
无可回避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像汤敏先生“扩招”这样错误的决策建议
,不仅有,而且不少。本来,正如邓公所言,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
这样一个大国里实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移,中国人没有经验,外国人也没有经验
,是一种艰难的探索,错误是难免的。
界线:住宿、书本、餐饮等等各项费用迅速上升。记者调查了多个学生的年度费用,每年
的正常费用都在1万元以上,4年下来,一个本科生的培养成本在4万元以上。这样的上升程
度甚至已经震惊了教育官员,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2005年就沉痛地说过:“高校的学费
不能再涨了!”
不知道汤敏先生想过没有,对于大量来自于中国农村的大学生而言,凭他们千把元的
所有学生都在毕业前一年被企业争订一空。记者清楚地记得那个书记当时闪亮的眼神:“
我问他们,真的是全部吗?我也作了调查,发现真的是全部,争抢一空啊。”
而相形之下,汤敏先生现在却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想来是会令他尴尬的。扩招以后
4年,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还是要就业的,而现在的情况是付出了高昂成本的他们毕业即失业
多元已经是十分正常的情况。据北大对高校毕业生起薪的调查资料显示,毕业生月薪在10
00元以下的占40.9%。在广州,招聘企业以800元左右的起薪来招聘大学生,已经屡见不鲜
。
但相当长时间内,对一个家庭来说,培养一个大学毕业生的成本却是越来越高昂,除
了基本达到五六千的学费以外,在学费上尝到了高收费甜头的高校们迅速地越过了学费的
式进行并轨、“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花”。
这个建议很快就被政府部门所采纳。于是在全国范围内,高校的扩招一时成为风气,
而高校的学费也是节节上升:从1998年之前每生每年两三千元上升到现在的普遍5000元左
右的价格。
这样的政策看来似乎不乏好处。首先,在这样的政策刺激下,高校的入学率有了很大
型大学,本科生动则两三万、四五万;研究生动则上万;同时,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扩建
,上千亩地已经不算大了,几千亩、上万亩算是真大;学校下属系、系下属专业的三级管
理已经不行了,中间必须要有学院、甚至还要有校区,要四五级管理;专科学校、学院的
名字不好听了,必须叫大学,而且一定要强调是一流大学;博士点、硕士点几个、十几个
楼、缺的恰恰是大师。在扩招这股教育大跃进的风气指导下,高校中出现了急功近利、一
夜赶英超美的倾向,求名、求利两股风气倍长。论文要越多越好、教师要越有名越好。也
正是在这种浮躁的心理影响下,中国高校中原来已经潜滋暗长的弄虚作假的风气越来越明
朗化,论文作假、考试作弊的案例比比皆是。
科学可以用投资换来吗?举一个发生在记者身边的事情,记者采访过的一个教授最近
,这就让人感到多少有些费解了。
费,在达到汤先生所说的贫困生标准之前,已经放弃竞争了!
中国需要什么人才
汤敏先生对于扩招的优势很强调的一点是,因为扩招,1998年以及以后两年中需要即
时就业的适龄青年都上大学去了,减轻了就业压力。
2005年10月,记者在常州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常州刚到任的市委书记兴奋地向在座
的80多名记者通报了一个情况:常州市由8所中高等职业学校联合组成的培养体,一直以来
现下降,大学文凭开始不值钱了。而在4年之后,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广泛而普遍地出现。
在社会平均工资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花了大本钱上大学的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却发现,他
们就业的工资从3000元降到了2000元,再降到1000多元,到了2006年,媒体开始大量报道
毕业生的工资已经出现了3位数。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800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1000
大学扩招的原因!!!
2008-12-10 16:04
汤敏先生,扩招难道没有错吗?
时间:2006年03月13日
【来源:南风窗】 【作者:郑作时】
就在国内对“教育产业化”、“高收费”、“扩招”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以来的新举措
进行反思的时候,被人们一直称为“教育产业化之父”的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
,我们难道还不应该反思一下这场自1998年以来的高等教育“大跃进”吗?
记不得是谁说过的了:“清华大学图书馆门上每一个铜钉的铜绿,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是的,高校的发展自有它成长的历史和逻辑,它需要自由的空气和开放的心态来滋养
。历史将会证明,试图用大量的金钱、崭新的大楼来生造出一批一流高校的想法,只不过
了大学的孩子因为上了大学的兴奋,以及他们的家长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