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冷战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含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两极格局的形成等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一、新课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二、课堂活动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结合课件呈现的相关材料,教师讲解“冷战”的背景:二次大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东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希望东欧仍“保持战前的社会结构”,即幻想在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冷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具有侵略性。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美国被苏联视为潜在的防御对象。美苏国家战略的培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帮助学生理解“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教师提问: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让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作答。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
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目标导学二:德国的分裂
教师结合“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讲解“柏林危机”的爆发,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提问:为什么说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引导学生思考作答。
目标导学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是建立北约。提问:北约成立的目的是什么?公约的规定是什么?北约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什么?苏联等东欧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华约的成立又标志着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后作答。教师过渡:二战后“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结果是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日益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三、课堂总结
二战后的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而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这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形成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而“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在本节课中可以精析精练,对以往中考中涉及的重点、难点做详细剖析,可以补充对美苏争霸的影响和历史启迪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战后“冷战”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埋
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