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托邦”本意为“好地方”,衍生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

“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

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

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

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奥威尔用一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革命后的政权,如果没有民主监督,没有法治,必定异化,必定走向他的反面。

革命总是以反专制开始,就像老少校启蒙动物们时所说的:“万恶之源完全在于人类的专制统治”,但专制并不会出革命被打破,甚至相反,革命往往会建立起更强的专制。

《动物农场》这个故事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揭示了动物农场革命的悲剧,被压迫各奋起革命后,由于缺乏对民主和法制的深刻认识,又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权力制约制度,最终迎来了个人独裁,生活又倒退回了革命前甚至更差。

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还有百余名志同道合者,从英国出发,驶向美国。

到了美国印第安纳州,他用20万元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

于是,一个完全新型的“世外桃源”──“新和谐公社”就这样开始一砖一瓦兴建起来了。

这个村庄地处丘陵起伏、碧水长流的地带。

往村子里走,只见街道两旁种着白杨和桑树,再往里,是相隔不远的一处处厂房,有面粉厂、鞋帽厂、啤酒厂、麻布厂,另外还有酒坊和染坊。

到了村子的中心,可以看到崭新而又整齐的住宅和各种公用建筑,还有会议厅、阅览室、学校、医院和接待室,偶尔也可以见到作为临时住房的圆木小屋。

欧文带领全体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他们规定,全体公社成员按照年龄大小从事各种有益的劳动。

5岁到7岁的儿童,一律无条件入学,朗朗的读书声给全体成员一种欣慰与自豪,他们仿佛看到了“新和谐公社”未来的希望,也看到了全人类的未来。

8岁到10岁的儿童。

除学习外,还要参加公社各种有益活动和必要劳动,如修整花园、做家务等,从中掌握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12岁以上的青少年,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工厂、作坊等学习一定的手工技能,以便将来为参加工作做好准备。

20岁到25岁的青年人,是公社建设的主力,因分工不同,有的在工厂作工,有的在农田参加农业劳动,或是参加一定的脑力劳动。

公社的未来发展,全靠这个年龄段的主力军。

25岁到30岁的人,每天只需以参加两个小时的生产劳动,其余时间则从事公社的保卫工作和参与产品的分配工作,也有一部分人从事科学研究和艺术工作等脑力劳动。

30岁到40岁的人负责管理、组织和领导各个部门的生产工作。

40岁到60岁的人,则主持
对外交往。

接待宾客或是产品交换等。

6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老人集体,负责捍卫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监督宪法的实施落实等。

“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世界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

想看一看这个公社是如何“和谐”的,尤其是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境地的劳动者更是带着惊奇、带着羡慕、带着希望,如潮水般涌来。

他们也希望在这个公社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甚至连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如美国费城科学院院长威廉·麦克留尔、经济学家和博物学家约西亚·华伦等人也纷纷前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

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

而且,来参加公社的人形形色色,抱有各种目的,有着各种想法,所以,社员之间不久就产生了各种矛盾,变得不像预想的那么“和谐”了。

更何况,其总设计师欧文的建设理论也有致命的弱点,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成员的活动目的只要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就可以了,所以导致公社产品成品缺少,生产少,消费多,产生矛盾。

因成员觉悟水平不一,导致脑力劳动者日趋增多,而体力劳动者日渐减少,以致于技术工和一般工人匮乏,工厂、作坊经常停产关门,甚至连当时最先进的机器也不得不闲置起来,如公社的一家染坊能与当时美国最完善的染坊相抗衡,但都无活可干,一个纺织厂每天能生产400磅棉纱、一个面粉厂每天能生产60桶面粉,都不得不时时停工。

还有一块大到3600英亩的麦田因缺少足够的劳动耕种而收入微薄。

这种情况,使欧文自己再也没有钱来补贴公社的逐日亏损了。

4年以后,“新和谐公社”终于宣告了破产。

人对于乌托邦态度的转变,本质上凸显了人自身的分裂。

乌托邦的起源是人希望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但个人的能力无法达到欲望需求的境界,于是人试图创建强有力的组织来保障。

但人的欲望会无限增长,而组织却不可能无限提供这种保障,所有现实乌托邦试验的崩溃,都源于这一点,于是人对乌托邦的构想产生了幻灭,对于所有关于乌托邦的梦想,不再抱以期望和热情,反而表示愤慨和厌恶。

因为这面镜子,照出了人类身上在正常环境下难以体现出的“恶”,而人类是普遍缺少这种勇气,直面自身的黑暗和丑陋的。

人自从有智慧开始,就会对未知的庞大力量产生疑惑和恐惧,因此才会有了“神”这个无所不能的概念。

人想成为神, 但不敢。

所以人对过于强大的力量,既向往又恐惧,因为人清楚的指导,自己是没有能力掌控这种力量的。

而核武器的出现就是另一个个典型,因为太强大,强大到可以威胁到人类的存在,反而没有人敢用,现在世界各国对于核能源的态度也是以放弃为主。

人类终于意识到,掌握了超越自身欲望和手段的能力,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同样的还有克隆人,转基因等等涉及到“创世”等因素的科技。

人的智慧成果超越了人的理性界限,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侵入了神的领域。

而乌托邦,这个被设定为可以满足人所有欲望的组织(所谓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是地
上的神国,它越界了。

乌托邦也好,超级英雄也好,都是超越人类现有能力和水平的梦想,但正如前面所说,人类一边渴望无上庞大的力量,一方面又恐惧这种无上力量对于自身的威胁。

我们的肉身是脆弱的,头脑是愚蠢的,面对强权和愚弄,大多数人都只能俯首称臣,被奴役。

所以啊,我们一边向往无所不能,一边唾弃无所不能。

在人类历史上,过于光辉伟大的英雄,很难得到善终,就源于此——“他这么英勇,这么神武,这么强大,他能对抗人世所有威胁,他一定能保护我们大家过完美无缺的好日子。

但是,如果有一天,他成为我们的敌人怎么办?我们完全无法反抗啊!不如趁他还没到那个地步,我们消灭了他。


所以,这是类自身欲望和理性纠结在一起,产生的悖论。

我们是人,我们太渺小,我们太脆弱,我们太愚蠢,我们无法匹配那么伟大,那么美好的生活。

反乌托邦,就是清醒的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是什么,想要什么,能做什么的清醒剂。

所以社会越进步,科技越发展,反乌托邦就会越来越主流。

对于未来来说,这一点只会体现的越来越清楚。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自己毁了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