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及其《伤逝》沈从文及其《萧萧》(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 代 · 小 · 说
鲁迅及其 《伤逝》 沈从文及其 《萧萧》
1、了解五四文学关于个性解放、 爱情自由等命题的表现。 2、了解《伤逝》中子君、涓生 爱情悲剧的原因
3、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理解鲁迅对知识 分子问题 及爱情问题的思考。 4、把握《萧萧》中对人性和风情的描写。
社会背景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期,几千 年来被 奉为正统的旧秩序、道德观念被颠覆,新 的秩序、观念 和道德标准尚未建立,“五四”思 想启蒙者大多数以西方文学作品及文艺学、哲学 理论作为批判现存社会、探询社会出路的武器。 外国小说和理论的输入也促进了“五四” 新小说 的发生、发展。
小说创作
代表作品 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
短篇小说居多 王统照《沉思》、《微笑》 问题小说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 庐隐《一封信》、《或人的悲哀》
俞平伯《花匠》等
叶圣陶《隔膜》、《火灾》、《线下》、
《潘先生在难中》
人生派小说 王统照《春雨之夜》、《一叶》、《黄昏》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
《娜拉走后怎样》 “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个性解放必须与经济、社会解放相结 合。
正是由于鲁迅思想的这种进步,《伤逝》便 显出了惊人的社会解剖力量,它所描写的不仅是 一种令人同情的爱情悲剧,而且是一种令人深思 的社会悲剧,它具有双重的悲剧性,是社会悲剧 之中的爱情悲剧。 ——杨义《鲁迅小说综论》
鲁迅正是在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极端艰难性 中,在觉醒了的青年无路可走的深沉悲哀中,触 摸到了中国社会政治革命萌动发展的历史趋向性 的。在《伤逝》中,鲁迅写到涓生处于进退维谷 的极端苦闷心境时,脑际开始漂浮起动荡的人生 画面,既反映了他幻想逃避现实的思想倾向,又 揭示了他的被压抑的生命力渴求流泻的潜意识心 理活动。 ——王富仁《历史的沉思》
(2)特有的情节结构模式
在情节结构上,蕴涵着鲁 迅不少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结 构模式:出走——返回——再 离去(本文是死亡)。
子君以决然的姿 态走出封建家庭,追 求个人爱情自由和个 性解放,然而,最后 却不能不回到先前背 弃和叛逆了的旧家庭。
结构涵义:
这个人物行动结构,冷峻地 揭示出子君面对地残酷现实—— 周围人对她和涓生的不理解,也 暴露了男女主人公自身的性格缺 陷,子君后来的停滞,涓生失业 后不能面对失业的压力,把逃离 子君作为他的出路,对生存中物 质支持的忽视,都是造成悲剧的 原因。
一方面恐惧爱情的失去
Biblioteka Baidu
子君
失去了反 抗的力量 一方面甘于做一个庸俗 的家务奴隶
涓 生
曾希望借个人的奋斗 改变困窘的生存环境
但努力没有取 得效果
出于无奈,疏远了子君 加剧了两人的婚姻危机
(1)主题深刻,表现了没有社 会的解放、没有经济上的独立, 追求个性解放的婚姻最终走向 破裂的过程。
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道 德悲剧,而是一个深刻的社 会和精神悲剧。它既是对封 建社会的批判,更是对单纯 的追求个性解放青年的一个 告诫:没有社会的解放,没 有经济上的独立,个性解放 是难以真正成功的。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 为子君,为自己。 ”
开头的表白精粹洗练,发人深省,而又大气包 举,笼罩全篇。整篇小说环绕这个基调,于回忆中 交织着缠绵婉曲的复杂感情,或则洋溢着幸福的甜 味,或则渗透着失业的忧虑,或则充满着情侣逝去 的痛悔,或则闪烁着于迷惘之中另求新路的理性火 光。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伤逝》是鲁迅唯一的一 篇以青年人恋爱和婚姻为题材 的小说,创作于20年代初,收 录于《彷徨》中。
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 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卜生的《娜 拉》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男 女平等”、“婚姻自由”成为最具 影响力的口号。
鲁迅也主张个性解放,但深刻之处 在于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单纯个性解放 的局限,认识到这种局限可能导致的 悲剧。
浮现出一个子君的灰黄的脸来,睁了孩子
气的眼睛,恳托似的看着我……
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 地寂静和空虚。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 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 事情又这么不凑巧,我重来时,偏偏空着的 又只有这一间屋。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 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 的方 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
子君以爱情为生命,当她 失去了涓生的爱情之后,已经 无路可走,她只能重新回到她 曾经坚决地反抗过的封建家庭, 并很快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涓生在子君离开后并未找 到他所希望的生路,相反,悔 恨和悲哀笼罩着他,当他得到 子君去世的消息后,更是成天 生活在自责和悔恨之中。
在外在的经济压力到来 时,两人的幸福也就遭到 了致命的打击。涓生被工 作单位辞退,两人的小家 庭失去赖以支撑的经济基 础,婚姻也自然产生了裂 痕。
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 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 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 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 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 我的悔恨和悲哀。
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 乞她宽容,或者使她快意……。
(4)描写细腻
如对子君,作者抓住了她在不同 场合下眼神的描写,将她善良纯真的 个性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更感人的是 子君在被父亲领走之前把全部生活物 品拢为一处的细节,从中可看出子君 对涓生深沉的爱,也可以体会到作者 对她寄予的深刻同情,既具有催人泪 下的艺术效果,又对后面的悲剧也起 到了很好的照应作用。
她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 的光泽。 孩子似的眼里射出悲喜,但是夹着惊疑的光, 虽然力避我的视线,张皇地似乎要破窗飞去。
但我只要看见她两眼注视空中,出神似的凝想
着,于是神色越加柔和,笑窝也深下去,便知 道她又在自修旧课了,只是我很怕她看到我那 可笑的电影的一闪。
子君的眼里忽而又发出久已不见地稚气的光 来,笑着和我谈到还在会馆的情形,时时又 带些恐怖的神色。
在许多作家表现争取男女爱情 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目标时,鲁迅进 一步思考:取得自由和解放以后如 何。他提出,爱包括精神上的追求 要以经济为后盾,涓生失业,造成 了他们爱情大厦的坍塌。涓生在生 计困难的时候,嫌弃子君的拖累也 可以看出他退缩行为下面掩藏着的 自私。
社会方面:当时的社会并没 有给女性提供生存的空间。子君 在争取爱情时有无畏的精神,但 得到了幸福的爱情后就无法了解 前面还有什么远大的生活目标了, 不知道还有什么更重要的事情去 做,显示了她的缺陷。子君的悲 剧既是传统因袭的悲剧也是时代 的缺陷造成的悲剧。社会经济制 度不变化,女子永远负着比男子 沉重的束缚。
涓生和子君冲破了封建家庭的阻挠幸 福结合。婚后他们失去了前进的目标, 子君很快成为家庭主妇。涓生失业后, 他们的婚姻破裂,子君回到曾决裂的家 庭后痛苦死去,涓生在子君离开后并未 找到所希望的出路,最终陷入深深的自 责和怨恨中。
他们的幸福潜藏着毁灭的危机, 根本原因是他们将追求的目标仅仅建 立在小家庭之上,之后,他们就丧失 了继续追求和前进的目标。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 话》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孙犁《荷花淀》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等
鲁迅剧照
对人的精神创伤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 鲁迅的 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 深刻。鲁迅的目的正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 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 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 发生精神的变化。这样他的小说实际上就是对现 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离婚》、《月牙儿》、《断魂枪》
巴金《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之《家》 沈从文《边城》、《阿黑小史》、《龙 朱》、《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京派小说
废名《莫须有先生传》、《桥》
萧乾《篱下集》
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 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 丁玲《莎菲女子日记》 左翼小说 张天翼《包氏父子》 艾芜《南行记》 萧军《八月的乡村》 萧红《生死场》
1、参照现代有关爱情的小说,领会鲁迅 爱情小说的深刻性和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2、阅读鲁迅其他知识分子题材作品《孤 独者》和《在酒楼上》等。 3、阅读鲁迅其他与妇女问题有关的文章: 如《娜拉走后怎样》等。
1、《伤逝》中子君、涓生的爱情悲剧有何典型 意义?作品中叭儿狗阿随、干辣椒、半株白菜 等细节描写有何艺术效果? 2、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理解鲁迅知识分子题 材小说中的自审意识。 3、谈谈鲁迅对女性问题的思考。 4、《伤逝》中内心独白的叙事方式在表现文章 主题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罗淑《生人妻》
施蛰存《将军的头》,《梅雨之夕》 海派小说 穆时英《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社会背景 :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继爆发, 中国大地分为国统 区、沦陷区及解放 区,出现了不同的文学创作倾向。
批判现实主义
张天翼《华威先生》 老舍《四世同堂》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 茅盾《腐蚀》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巴金《第四病室》、《寒夜》 黄谷柳《虾球传》
王鲁彦《许是不至于罢》、《阿长贱骨头》 彭家煌《怂恿》、《活鬼》、《隔壁人家》 乡土写实主义 蹇先艾《水葬》 许杰《惨雾》 台静农《地之子》 废名《竹林的故事》等 郭沫若《牧羊哀话》、《残春》、《漂流三
部曲》、《行路难》
浪漫抒情小说 郁达夫《沉沦》、《银灰色的死》 张资平《冲击期化石》
陶晶孙《音乐会小曲》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
社会背景 : 由于政治和商业对小说的介入,形 成了以“左联” 为核心的左翼文学、商 业化的海派文学和远离政治和 商业影响 的京派文学。
长篇小说居多
茅盾《子夜》、《农村三部曲》、《林家 革命现实主义小 铺子》 说 叶圣陶《倪焕之》 民族化小说 主观抒情小说 老舍《猫城记》、《骆驼祥子》、
(3)采用了手记的形式。 以涓生的自白口吻书写,真切、 感伤。 感情强烈,抒情色彩 浓厚,具有感染力。
全篇以涓生的追悔构成, 充满着幽婉缠绵的感伤气息, 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也使主题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作品用这种方式让主人公充 分地倾诉自己的感情,包括 幻觉想象忏悔,都又非常细 致的表现,显示了特别真切 的艺术效果。 整个作品都笼罩在一种 浓郁的悲剧氛围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