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文人画家杨文骢考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明文人画家杨文骢考略

刘亚璋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杨文骢是晚明文人画坛的重要画家,但同时也是晚明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本文力图通过对其事迹、画迹的梳理揭示其两方面行为共同的心理机制,并以此展现晚明文人画所蕴藏的某种人格景观。

[关键词]杨文骢;晚明;文人画

Textual Research in Yang Wencong, a Literati Painter in Late Ming Dynasty

Abstract: Yang Wencong was not only a famous Scholar-painter, but also an important bureaucrat in Late Ming Dynasty. This thesis endeavors to demonstrate a common psychology through analysis of his political affairs and paintings, and to show the views of personality hiding in literati painting of Late Ming Dynasty.

Key words: Yang Wencong; Late Ming Dynasty; literati painting

中国的传统绘画到宋元之后,文人画的传统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在这个传统中,中国画家们首先是文人。所谓“文人”,大多是地主阶级里的精英分子,他们怀着“学而优则仕”、“内圣外王”的理想进行学习,画画本来不过是一件赏心悦目的闲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人们的现实关怀日益散失,逐渐陶醉于自我性情的内在修养。这种条件下,绘画获得了新的文化身份,它标志着一个文人应有的文化品质。在某种意义上,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做一个画家比做一个勤于事而敏于行的官僚更具有道德价值判断、自我价值判断上的优势。于是,绘画几乎成为了文人们的必修课,乃至于是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精力与时间的课业,文人与画家的身份似乎颠倒了。

然而事实上,文人们在从事绘画时的局限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普遍没有足够的钻研精神来进行绘画图式效果上的考究,也没有严格而系统的技能训练方法,相反,大多数文人画家都希望以一种简单方便的法门来达到自我愉悦的需要。1这种情况下文人画很难获得持久性、突破性的发展动力。明代文人画的倡导人之一陈继儒曾经用了这样一段话来形容明代最有影响力的画家董其昌“今日身前画靠官,他日身后官靠画”。这种尴尬与其说是董其昌的,不如说是整个文人画所面对的诘问。

而事实上,像董其昌这样画名掩过官声的文人在我们的传统文人画领域中实在是太多了,杨文骢就是其中之一,一个十分具有文化意味的人物。一方面他与阮大铖、马士英等阉党人物有着千丝万缕难以洗清的关系,另一方面,作为复社成员,他又与当时的复社名士们过从甚密,再加上在传奇《桃花扇》中他在侯方域、李香君之间的穿针引线,以及被清军俘虏后的慷慨就义,实在有颇多让人玩味的地方。

杨文骢生于公元1596年,卒于公元1646年,字龙友,号山子,祖籍江西吉州。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年已二十七的杨文骢跟随父母迁居南京。他家世不错,父亲杨师孔当时是工部屯田司郎中,到南京后调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另外妻兄马士英,以及几个妹夫也都颇有家世功名。再加上龙友少负才名,能诗擅画,妙解音律,又颇有武功侠气,这些条件

1董其昌曾经说文人画如同南宗禅,“一超直入如来地。”实为文人画的艺术纲领。见俞剑华.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P733

使他很快成为了南京上层社交圈的新宠。史玄曾经说他“挥金如粪土,气豪才壮”确实是杨文骢初到南京是“春风得意马蹄急”的真实写照。2他的交游除去马士英(妻兄)、赵其杰(舅父)、周又兴、李卓如(妹夫)等至亲之外,已遍及当时名流,诸如王思任、张溥、陈子龙、夏允彝、邹嘉生、艾千任、史弥翁、陈涵辉、方文、顾与治等等,从交友的情况来看,他的处境十分微妙,身处阉党与复社两个政治集团的权力斗争之中。杨文骢的角色正如《桃花扇》中所描写的那样穿针引线,成为了许多活动的关键人物。

公元1629年冬,杨龙友的父亲在进京送年礼的途中,病死德州,这对于三十三岁的杨龙友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一个纨绔子弟不得不开始在仕途、宦海中沉浮滚打,经济与社会的压力使他不得不面对更为实际的人生。的确,对于一个而立之年、在仕途与经济方面毫无建树而又面对一家老小生计的人来说,任何浪漫的设想都是不现实的。从1629年之后杨龙友的活动来看,他确实是在利与害的钢丝绳上玩着一个危险的游戏。

有趣的是,公元1629年不但对于杨龙友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对于晚明政坛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一年的复社大会,标志着复社活动开始由地下转为公开,由弱势转为强势。复社在政治上逐渐转为主动的同时还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社会认同。而杨龙友就在次年在复社领导人物张溥的介绍下加入了复社。这件事本身并不能解释与说明任何关于行为选择的动机,然而却可以成为揭示人物内在心理驱动力的一个重要线索。他在这一时期几乎参加了复社所有的重要活动,如公元1633年的虎丘大会,这一次盛会与会者竟达八千人之多。另外,当时作为复社成员活动的主要场所——秦淮两岸的青楼妓院更是留下了杨龙友数不清的事迹,其中大多与复社活动密切相关。当时,在南京的文人多与秦淮两岸的青楼女子相好,并有颇为风雅之事。其中复社成员对此亦决不落后,如吴梅村、吴应箕、方以智等几乎所有数得上趟的复社文人都在秦淮两岸留下了风流韵事。杨龙友就在这里邂逅了一位从安徽桐城来的女子方芷生,不久后,这位女子又被纳为了他的如夫人。方芷生能歌善舞,兼能书画,又善解风情,很快就成为了杨龙友在与复社成员交往中的得力助手,经常与他一起出席复社成员的集会。3

考察晚明复社的活动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它可

以褒贬人物,讽诘时政,却始终不能产生实际的影响,尤其

是对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更是如此。这种现象是十分少见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封建政府会控制社会政治与舆论,并对文

人言行进行督导,以保持中央集权的有效性。对于不同立场

的言论,则始终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保证

不危及行政的实施,否则将会遭到统治者的打击与清洗。而

晚明复社的活动却十分有趣,它获得了广泛甚至是官方的认

同却始终不能成为制定政策的主要力量。而另一方面,在影

响、甚至于阻碍了官方行政的情况下,政府却也无力进行彻

底的清算。这种反常现象或许正好说明晚明封建专制确已崩

坏,已不能维系正常的行政运作。在这种情况下,杨文骢与

复社文人的交往很快就遇到了问题,他虽然在这些活动中赢图1

得了文人的清誉,在实际上却无法进一步获得利益,而对于他来说也是最为实在而不堪忍受的。

另一方面,他的科举又始终是很不顺利。对于一个长年任侠使气的富家公子来说,要通过极为严格而又极为枯燥的考试,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公元1634年又一次会试失败之

2张廷玉撰《明史·传十二》:“好交游,干士英者多缘以进,其为人豪侠自喜。”北京:中华书局,1974.P7102. 3《枯木竹石图》杨文骢现存南京市博物院(见图1)就是杨龙友、方芷生与方以智、吴应箕、孙临等人的集会中所做,而与会的名妓则有葛嫩娘等人,是年为公元163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