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及其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例子都是在中文这个语言环境下发生的, 但是我 们知道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中, 人们表达自己的 礼貌方式也不同。 而研究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礼貌 方式的不同及由此导致的交际失误对于语言学习这 就更为重要。
3 中西文化中礼貌标准差异
尽管礼貌原则在不同程度上在各种文化中都适 用, 但是差别还是明显的。下面就简要比较一下中西 方在人际交往时在礼貌原则实施中的差异。
20
“受惠”而表示感谢相连, 人们只在感到“受恩”之后 有义务向对方表示感谢时才用此言语行为。 比如:
(14) a. A : You r sw ea ter is rea lly beau t ifu l.
B: T hank you. b. A : 你的自行车坏啦, 用我的吧! B: 好的, 谢谢。 而对于 (14) , a 中的赞扬中国人的回答一般是 像例 (5) 中的回答一样, 说声“哪里, 一般啦”等等表 示“谦虚”的话。 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别人 家做客之后, 在丰盛的聚餐之后, 告别时所用的礼貌 用 语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告别时西方人会说: “T hank you so m uch fo r a w onderfu l even ing”。而 中国人一般会说:“不好意思, 麻烦您了”( I am so so rry, I have g iven you so m uch t roub le)。 在这种 场合西方人使用感谢语来表示礼貌, 而中国人则使 用“道歉”来表示礼貌。 另外, 有些礼貌行为在西方是合适的, 但在中国 文化中可能是不合适的。 比如一些恭维的行为。 恭 维的言语是用来表示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 恭维语 可以用来表示对他人衣服, 首饰, 外表等的欣赏。 但 是, 在中国文化中, 有时恭维对方的一些物品时, 尤 其是一些便宜的东西时, 恭维的行为可能表示说话 人向对方索取有关物品之意, 在这种时候恭维语就 不再符合礼貌的行为。 譬如: A : 哎呀, 你的这支笔太漂亮了。 B: 你喜欢就拿去吧! 礼貌原则的遵循因文化而异还表现在其它很多 方面, 如谈话题目的选择。有些话题在某些文化内可 能是礼貌的, 但在另一文化中可能违反了礼貌原则。 总之, 礼貌原则是各社会, 群体所广泛使用的交 际手段,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 它的内涵, 它的侧重 点等方面都会因文化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而且可能 会相去甚远。如果对于这一点认识不充分的话, 不同 文化背景的人在相互交往时, 要达到有效的交际是 非常困难的。 所以要想在不同文化间运用礼貌原则 成功交际, 除了语言能力 (语言, 语法, 词汇等) 之 外, 对文化能力, 语用能力以及礼貌原则在不同文化 中准则的差异的掌握都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 中西方对于准则的选择会因文化差异而 不同。对于西方来讲,“得体准则”是最常用的准则, 它是人们在实施诸如“请示”、“命令”、“警告”、“建 议”、“劝告”等言语行为时惯常遵循的准则。
(11) a. Cou ld you lend m e you ca r ju st fo r the w eekend?
(7) A : 你看助理这个职位谁合适啊? B: 您认为呢? A : 我觉得小王挺合适的, 你看呢? B: 我也这样觉得。 (8) A : 你看助理这个职位小王合适吗? B: 我觉得小张更合适, 小王工作能力不行。 例 (7) 符合一致准则, 例 (8) 违反了这一准则。 (9) A : 你昨天怎么没来上班啊? B: 我小孩病了, 我送他去医院的。 A : 哎呀, 怎么样啦, 严不严重啊。 B: 现在好多了。 (10)A : 你昨天怎么没来上班啊? B: 我小孩病了, 我送他去医院的。 A : 你让其他人送不也行吗, 就因为你没来, 害 得我们这组评不了优秀。
再次, 中西方对某些礼貌行为的态度和使用也 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很多场合, 同一情景, 所采用的 礼貌方略会因文化而异。在中国, 人们在打扰别人时 常采用“指示性”言语行为来表示礼貌, 而西方人则 习惯用“抱歉”性言语行为以示礼貌。如在中国, 人们 在问路时, 常用“请问”,“劳驾”等言语, 而类似的情 形, 西方社会习惯使用类似“Excu se m e”的“抱歉” 性言语行为来表示礼貌。 最为明显的是对于“感谢” (T hank you) 这一礼貌行为的态度。“T hank you”在 美国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公式化的习惯性的行为, 然而在中国却有不同的概念, 它总是和因“蒙恩”或
显然例 (9) 更符合同情准则。 在所有这些例子中 (1) , (3) , (5) , (7) , (9) 更符 合礼貌原则, 因此更能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因此我 们在交际中应尽量注意这些准则的使用, 以达到成 功交际的目的。
但是我们交际行为远远要比这复杂的多, 要想 成功交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因素要考虑。 之前所举
第 22 卷第 3 期 2 0 0 7 年 6 月
宿州学院学报 Journa l of Suzhou Un iversity
Vol. 22, No. 3 Jun . 2 0 0 7
礼貌原则及其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袁海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6)
摘要: 礼貌原则是我们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准则。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礼貌原则的各条准则, 第二部分主要举例阐 述礼貌原则在我们日常交际中的体现,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中西文化中礼貌标准差异。 本文的观点是礼貌原则是各 个文化群体中所普遍适用的交际准则, 但是会因文化的差异使其侧重点或含义有所不同。 关键词: 礼貌原则; 谦虚; 文化 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006 (2007) 03- 0018- 03
b. Cou ld you be a lit t le m o re qu iet? c. Can you p a ss m e the new sp ap er? 然而在中国这一准则却不是人们经常采用的准 则, 中国人在日常交际中所强调的礼貌准则可以被 称之为“卑己尊人”的“谦虚”准则。 中国是一个受传 统等级观念所影响的国家, 在这种影响下, 人们必须 遵循“上尊下卑”的法则。只有在等级差别建立以后, 人们按其固定的社会身分行事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 社会秩序。 人们做什么, 不做什么, 说什么, 不说什 么; 怎样做, 怎样说都必须符合社会所给与个人的社 会地位。 因此什么人有权力, 或适合向别人提出“命 令”、“要求”、“建议”、“劝告”、“提醒”、“威胁”、“警 告”等等, 而什么人只能处在无条件地接受或完成这 些行为都是受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所制约。譬如, 通 常只有长者对幼者, 上级对下级, 老板对雇员, 老师 对学生, 父母对子女实施“命令”,“指示”等行为。 反 之, 幼者对长者, 下级对上级, 雇员对老板, 学生对老 师一般是无权实施“命令”、“威胁”、“警告”等行为 的。 无视这些规范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 例 (11) 中 的三个例子在中国一般可以用在对下级或平级的 人, 如若用在对上级或长者就显得不合适了。而对于 以个人主义为中心, 以平等的关系为取向的西方社 会来说, 个人利益, 个人权利, 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 都被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人们之间, 哪怕上 级对下级, 父母对子女, 教师对学生, 实施“命令”, “建议”,“批评”,“要求”等指示性言语行为都会被当 作对个人主义的侵扰。 因此在向别人实施指示性言 语行为时, 人们必须遵循”得体准则“以减少对别人 面子的威胁。 譬如, 在西方社会, 当人们相互请别人 做事时, 可视具体情况, 采用下列一些间接, 委婉的
例 (1) 和例 (2) 中显然例 (1) 更符合得体准则, 更符合我们日常交际习惯。 例 (2) 违反了得体准则, 从B 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觉到B 不是特别想邀请 A 吃饭。
(3) A : 这本书什么时候还给你啊。 B: 不急, 什么时候看完什么时候给我。 (4) A : 那本书我还没看完呢, 看完了再还你。 B: 哦, 好吧。 例 (3) 和例 (4) 中显然例 (3) 更符合慷慨准则, 符 合多让自己受损多让别人得益。而例 (4) 却是多让自 己得益多让别人受损, 违反了慷慨准则。 (5) A : 你的衣服好漂亮啊, 在哪里买的? B: 哪里, 一般啦, 是在中央商场买的。 A : 多少钱啊? B: 一百五十元。 A : 真便宜啊, 我还以为要五六百呢。 (6) A : 你这件衣服是什么颜色啊? B: 黑色, 怎么了? A : 我怎么觉得像蓝色啊, 颜色不太正, 而且我 觉得你不适合这颜色, 这颜色皮肤白穿着好看。 B: …… 例 (5) 和例 (6) 中显然例 (5) 更符合赞誉准则, 例 (6) 违反了这一准则。例 (5) 中B 的回答也体现了谦 逊准则。
收稿日期: 2006211219 作者简介: 袁海燕 (1979- ) , 女, 山东单县人, 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
18
( 2) 慷慨准则: 尽量少让自己得益, 多让自己 受损。
(3) 赞誉准则: 尽量少贬损别人, 多赞誉别人。 (4) 谦逊准则: 尽量少赞誉自己, 多贬损自己。 (5) 一致准则: 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 增加双方 的一致。 (6) 同情准则: 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 增加双方 的同情。 这里的“得体准则”与“慷慨准则”实际上讲的 是同一个问题, 只是从不同的说话者进行阐述。“尽 量少让别人受损, 尽量多让别人得益”实际上就是 “尽量少让自己得益, 尽量多让自己受损”的另外一 种说法, 因为让别人得益就意味着让自己受损。“赞 誉准则”与“谦逊准则”也是一样的。 在言语交际中由于用语不当, 或出言无礼而引 起误解导致交际失败的情况十分常见。 所以礼貌原 则也是成功交际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ba sem en t sa le la st w eek. I though t m aybe you
cou ld u se it. 表面上这两种表达都有贬己之意, 但是一般按
中国人的习惯, 后者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因为在中国 人听来这句话的语意是“我买的便宜货对你是合适 的”。 这样虽然这句话遵守了“贬己”的准则, 却违背 了“尊他”的准则。 而在中国他人的利益是高于自己 的利益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尊他”要比“贬 己”重要, 事实上,“贬己”也是为了“尊他”。因此,“尊 他”应放在首位。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对“谦 虚”的定义不同, 在交际是很容易产生语用失误而导 致交际失败。
1 礼貌原则
在人们在日常会话中很容易发现要使谈话继续 下去, 谈话的参与者必须有继续谈话的愿望, 也就是 在谈话中持合作的态度。 美国哲学家 G rice 认为在 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 说话 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 一种交际准则, 他 称这种准则为合作原则 (Coop era tive P rincip le)。
2 礼貌原则在交际中的体现
在交际中我们经ຫໍສະໝຸດ Baidu为了成功交际潜意识的使用 礼貌原则。
例如: (1) A : 今晚一定要来我家吃饭。 B: 太麻烦了, 还是不去了, 你最近也挺忙的。 A : 不行, 一定得来, 我们等你, 你不来我们就 不吃。 B: 这……, 好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 (2) A : 要不今晚我去你家吃饭? B: 呃……, 好啊。 A : 今天方便吧。 B: 方便, 方便。 A : 那就这么说定了, 我六点准时到你家。
19
得体的语言:
W ill you p a ss m e the book?
Can you p a ss m e the book?
W ou ld you m ind p a ssing m e the book?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中西方对于准则选择 的优先度不同。中国社会是“群体取向”的社会, 个人 需求, 个人利益, 个人欲望, 不得超越社会对其固定 的身份和期望。 在西方社会里可能会违反准则的行 为在中国可能是符合准则的, 而在中国违反准则的 行为可能在西方社会是被认可的。 所以中西方对于 准则的选择会因文化的不同而有差异。 其次, 中国人的“谦虚”, 本质上与L eech 提出的 “谦虚”准则有所不同。 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 “卑 己 尊 人”上, 意 味 着 贬 低 自 己, 抬 高 别 人。 而 L eech 所提出的“谦虚”准则是指“尽量少赞誉自己, 尽量多贬损自己”。这一西方人所惯常遵循的准则有 时在中国不仅不适合, 而且还常常违反了礼貌准则, 构成对中国人面子的威胁。 譬如, 在赠送礼物时, 中 国人可能会贬低所赠送的礼物以达到卑己尊人的目 的, 这种场合他们可能说: (12) 一点薄礼, 不成敬意, 请笑纳。 在类似场合, 西方人可能说: (13) It’s no t m uch. I p icked it up in a ba rga in
陈列如下: (1) 量的准则: 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需要 的信息, 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 质的准则: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不要说 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 关系准则: 要有关联。 (4) 方式准则: 避免晦涩, 避免歧义, 简练, 井井 有条。 但是合作原则也有许多不足, 它的提出引来了 很多的批评。 例如合作原则只解释了人们在间接的 使用语言时所产生的会话含义, 但没有解释人们在 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间接的语言而不是直截了 当的进行交际。 合作原则是会话的一条重要的指导 原则, 但不是唯一的准则。 另外有一条重要的原则 ——礼貌原则 (Po liteness P rincip le)。 G rice 虽然也 提到过礼貌原则, 但却没有深入阐述。L eech 根据 G rice 的合作原则深入的阐述了礼貌原则。 这 个 原 则 包 含 6 项 准 则, 为 了 方 便 我 们 把 L eech 的准则陈列如下: ( 1) 得体准则: 尽量少让别人受损, 多让别人 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