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秋声赋》教学设计

《秋声赋》教学设计

《秋声赋》教学设计《秋声赋》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声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声赋》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描摹抽象事物的方法和渲染环境气氛的技巧。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在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把握主旨。

3、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

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郑氏以芦获代笔,泥沙代纸,教他读书写字。

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遣到守旧派的排挤和打击,屡遭贬谪。

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执政后,辞官退隐,死后追赠为太师,谥文忠。

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发扬唐代古文运动传统,被公认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史传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尤以散文对后世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秋声赋》作于嘉祐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这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

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3、赋: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

初步感知初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1、扫清字音障碍悚(sǒng)然萧飒(sa)槁(gao)木砭(bian)人肌骨戕(qiang)贼黟(yi)然2、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夜读------闻秋声------童子所见-------欧阳子所感(此为文章主体部分)-----童子昏睡深入理解再读课文,梳理文言现象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秋声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1《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导言:陶渊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凝聚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秋声赋》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赋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人们的活动以及自然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深情与魅力。

本篇文章旨在研究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方法、过程和评估,以期为教师授课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秋声赋》的文化背景和背景知识,包括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 理解和分析《秋声赋》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使用图表、表格或其他形式表达《秋声赋》文中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

4. 发现文本中的任务,将任务与人生相关联。

5. 掌握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提出有关课程的问题,编制指导性问题并解答。

6. 提高写作能力,包括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法:1. 讲座和课堂讨论:教师将出示关于《秋声赋》的信息,并与学生讨论其中的故事,人物和主题。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创造性地解决不同的任务,并汇报给全班。

学生将被鼓励合作和互相帮助。

3. 多媒体和互联网:学生将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来查看丰富的文化信息,并应用于文学分析。

4. 写作:学生将通过写作练习来展现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

三、进程:第一周:1. 为学生分配阅读任务,并确定阅读时间。

2. 班级讨论陶渊明的人生,了解他的思想和作品特点。

第二周:1. 导入《秋声赋》主题,并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和文化元素。

2. 学生分组讨论所选主题,并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周:1. 了解修辞学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合作阅读并分析《秋声赋》,以了解词汇和语言技巧的运用。

第四周:1. 学生编写文章,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2. 了解批判性思考的概念,例如,如何提出问题并推断结论。

3. 指导学生根据他们的文章拟定问题并解答问题。

第五周:1. 学生汇报组的主题:尝试使用更多的语言技巧和吸引人的多媒体资源来完成展示。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

(3)分析作者欧阳修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情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哀愁,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热爱。

(2)理解人生百态,学会珍惜时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成长。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寓意。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注释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意义和感受。

(2)引入《秋声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言文,标记不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翻译和理解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帮助和指导。

4. 分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秋声赋,展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秋声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声赋》全文;(2)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文中描绘的秋声及其意境;(2)学会通过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热爱;(2)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2)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秋声赋》全文;(2)作者欧阳修的简介;(3)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4)针对文中难点内容的解释和示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秋声赋》;(2)查找作者欧阳修的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3)准备笔记本,用于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秋声赋》,提问学生对“秋声”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

3. 翻译课文:(1)学生互译课文,解决字词难题;(2)教师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难点内容;(3)学生记录重点字词和难点解释。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强调课后背诵课文和复习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秋声赋》;2.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023最新-《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3最新-《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秋声赋》此赋作于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本文是美丽的编辑给大伙儿分享的《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

欧阳修《秋声赋》阅读答案阅读译文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初步实践文、质、哲三维文章学习法。

2、理解并初步实践起承转合的基本写作原理。

3、研讨文章主题的多义性。

4、能从哲学、美学层面了解古人创作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重点:上述加处。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型:讲读结合,研讨为主,品味为辅。

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①【投影片1、2、3、4、5】创设情境、感性认识:依次展示欧阳文忠公像、欧阳修行书、元代赵孟頫行书《秋声赋》卷、今人《秋声赋》图轴。

②【投影片6】温故而知新:讲解诵读提示,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2、3、4自然段,重点点评结尾段的朗读技巧。

2、介绍学习目标:【投影片7】文、质、哲“万能三角”文章学习法。

【投影片8】解析“万能三角”:师介绍什么是“文”,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是“质、哲”,明确基本概念。

3、对“文”进行研讨:①【投影片9】文似看山不喜平:师带领学生讨论,明确“起、承、转、合”的创作基本原理,此为“文”的根本所在,是最基本的行文思路。

②【投影片10】从理论联系实际,发动学生探讨课文是怎样起承转合的,明确各部分的具体内容。

4、对“质”进行研讨:【投影片11】横看成岭侧成峰,发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多义性(分三方面)探讨,总结。

5、对“哲”进行研讨:①【投影片12】学生思考:为什么以欧阳修为代表之一的古人会这样写,写这样的文章?其中有无规律?该如何从哲学层面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说明?②师进行理论引导,带领学生结合已学课文进行讨论,总结(分三方面)6、初试锋芒:①【投影片13】绝知此事宜躬行,誓与醉翁比高低:师引导学生按照结合起承转合的写作原理尝试构思《冬风赋》或《冬雨赋》。

高二语文秋声赋的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秋声赋的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秋声赋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

(2)了解秋声赋的背景知识,理解文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秋声赋的基本内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难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文本深层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声音。

(2)提问:“秋声”在你心中是怎样的?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

(2)要求学生标记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尝试翻译。

3.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解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分享学习心得。

5.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填空练习。

(2)挑选学生进行朗读,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6.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强文言文的语感。

2.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五、板书设计1.课题:《秋声赋》2.重点字词:萧瑟、凄切、寒蝉、哀鸿、风雨、落叶等。

3.文本结构:首段总领全文,次段描写秋声,尾段抒发感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秋声赋的内容和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2.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古文——《秋声赋》。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5篇《秋声赋》教学设计篇一我是把这节课当作研究课来上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能够引起听课教师的争鸣,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看用这种方法上语文课究竟行不行,同时,也希望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大胆实践一下自己早已有之的教学设想,并能得到专家指点。

这节课上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思:1、原创性。

《秋声赋》在其它版本的教材里未选,所以没有任何现成的教学用参考资料,之所以选讲这篇课文,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在于可以自己逼着自己白手起家,自设炉灶,辛苦是肯定的,但自我锤炼的力度和效果也是明显的。

在备课的过程中,许多原本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和想法逐渐沉静下来,变得清晰、理性,可行性也明朗起来。

这愈发坚定了我一定要上好这节课的信心!2、创新性。

以往在不同的场合听过许多节语文课,听课时我常常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我该怎么上;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么上。

这样,就自以为发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不少教师的讲课没有深度和新意,没有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个性(或许原本也有,却不敢贸然在公开课上展示),缺少人文气息与魅力,课堂氛围表面的“虚假繁荣”难以保障上课质量的落实。

二是教师讲课程式化,仿佛大家不约而同的一定要遵循某种套路,不难设想,长时间带领学生用固定的方式解读课文,会不可避免的束缚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是很可悲的,也许,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学科地位很差和以上两点不无关系,所以,我主张能够用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来观照文本,那样,就会柳暗花明,获取新的教学灵感。

以这节课为例:我尝试采用从哲学和美学两个层面来构建教学框架,强调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审美动能,强调对学生独立鉴赏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并相应介绍有关哲学、美学原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研读新天地。

3、启示性。

很早就想和各位语文同仁交流这个问题。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等同。

如果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都能或多或少地带给学生一些启示,使他们能够从课堂上得到某种豁然开朗的精神愉悦,使他们能够在生活的量的积累上产生思想认识的升华,并能将这种课堂体验延伸到课外,那该多好!启示性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和审美能力的前提,没有启示性的课堂我认为学生取不到“真经”,是很可悲的。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声赋》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与哀愁,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2)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文意理解和背诵;2.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2.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秋天来抒发人生感悟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声赋》文本;2. 作者欧阳修的相关资料;3. 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标注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查阅其含义;(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3)教师总结并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拓展:(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秋天的感悟和体验;(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秋游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美好。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做好相关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拓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秋声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秋声赋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秋声赋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秋声赋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秋声赋》的文学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掌握《秋声赋》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能够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文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秋声赋》的文学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教学难点对《秋声赋》中抽象概念的理解。

对古文句式的翻译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文学背景和作者欧阳修的生平事迹。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3.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探究,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

4.课堂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探究成果。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背诵《秋声赋》。

2.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感悟或心得体会。

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文学背景和作者欧阳修的生平事迹。

如: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散文、诗歌、词均有较高成就,尤其擅长写散文。

《秋声赋》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秋天景色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辅助阅读的材料,如注释、译文等。

3.合作探究a.修辞手法:让学生分析《秋声赋》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说明其作用。

b.表达技巧:让学生分析《秋声赋》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如对比、烘托、夸张等,并说明其效果。

c.思想情感:让学生分析《秋声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如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等。

4.课堂讨论a.修辞手法: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秋声赋》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山僧独往,愁绝无人识”中的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情。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

(3)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季节变化,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领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分析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秋天的氛围。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悟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柳宗元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5. 朗读与默写(1)学生齐读《秋声赋》,感受语言的美妙。

(2)学生默写《秋声赋》中的精彩片段。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深入解读《秋声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作者的生活感悟。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秋声赋》优质课教案2. 学科:语文3. 年级:高中4. 课时:1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3)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2)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3)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2)作者独特写作手法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诗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3)教师巡查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寓意;(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秋声赋》的诗意和写作手法;(2)重点解析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秋声赋》,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2. 分析并总结《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寓意;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秋声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理解并领会《秋声赋》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 体会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秋声赋》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分析文本,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对文本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本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秋声赋》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梳理教学难点。

2. 学生准备:预习《秋声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秋声赋》,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结合预习资料,分析文本中的秋天景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含义。

(2)分析文本内容,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情境教学(1)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学生展示自己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如绘画、写作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秋声赋》,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秋声赋》教案范文

《秋声赋》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秋声赋》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

(3)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秋声赋》的意境和寓意。

(2)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感受秋天的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重要字词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特点。

(2)简介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象的描绘。

(2)学生自学生字词,查字典理解含义,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讲解《秋声赋》中的重要字词含义。

(2)示范朗读,分析《秋声赋》的节奏和韵律。

5. 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 总结《秋声赋》中的意境和寓意,写一篇短文。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秋天的文学作品,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短文写作和阅读分享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秋声赋》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宁静致远、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教学难点:(1)理解《秋声赋》中寓意深刻的句子。

(2)欣赏欧阳修散文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查找生僻词语的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意境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境等方面欣赏《秋声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 分析《秋声赋》中的一句或一段话,阐述其意境和寓意。

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秋声赋》的情况。

2. 学生对《秋声赋》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并欣赏欧阳修散文风格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秋声赋》的内涵。

《秋声赋》精品教案

《秋声赋》精品教案

《秋声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秋声赋》的文学价值,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朗读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秋声赋》,感知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文章的节奏、语气和情感。

3.分析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的亮点,如:优美的语句、深刻的哲理等。

5.艺术欣赏(1)教师播放《秋声赋》的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音乐美。

6.实践与拓展(1)学生模仿《秋声赋》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短文。

四、作业布置1.背诵《秋声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秋声赋》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还注重实践与拓展,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节奏和作业布置方面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秋声赋》原文及注释。

2.《秋声赋》配乐朗诵音频。

3.相关教学课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秋声赋》中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大家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句,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高二语文《秋声赋》意境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秋声赋》意境教学设计

《秋声赋》意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秋声赋》的意境美,感悟作者的情感。

2.掌握一定的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秋声赋》的意境美,感悟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鉴赏《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如赋的构思、表现手法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回顾《醉翁亭记》的意境美,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描写秋天,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欧阳修的《秋声赋》有何不同?(2)简介《秋声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自读感知(1)学生自读《秋声赋》,感知文本的意境美。

(2)引导学生关注赋的开头:“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远,山川旷其盈视,草木肃其鸣。

”思考:这段话描绘了怎样的秋景?3.深入解读(1)分析《秋声赋》的构思:以赋的形式描绘秋天,既注重客观描绘,又融入主观情感。

(2)品味赋中的关键词句,如“草木肃其鸣”、“商风入隙”、“百草零落”等,体会其意境美。

(3)讨论《秋声赋》中的情感表达:借秋天抒发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4.鉴赏与表达(1)引导学生从赋的构思、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鉴赏。

(2)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认为最美的片段进行鉴赏,并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秋天,学会用美的眼光去欣赏自然、感悟人生。

6.课后作业(1)熟读《秋声赋》,体会其意境美。

(2)选取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不足之处:对部分学生的点评不够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秋声赋》的意境美: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关注赋中描绘的秋景、秋声,以及这些描绘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提升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2)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提升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朗读与表达法:引导学生朗读《秋声赋》,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秋声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和美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4. 朗读与表达(1)学生朗读《秋声赋》,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秋声赋》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秋声赋》教案范文

《秋声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3)分析作者运用比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韵律美和意境美;(3)提高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和审美观念;(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3)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欣赏。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3)分析作者运用比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2)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秋声赋》;(2)激发学生对秋天景象的联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感受作品韵律美;(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自主解决字词障碍;(3)学生概括每段内容,理解作品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者运用比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2)分析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3)解读《秋声赋》的意境和寓意。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比的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段;(2)学生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欣赏。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2. 分析并总结作者运用比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运用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然景象的文字。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秋声赋》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理解和运用的情况;3. 学生对作者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声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和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体会秋天的美好与哀愁。

(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懂得珍惜时光,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声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秋声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和解释练习。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个人感悟,谈谈对课文《秋声赋》的情感体会。

(2)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文《秋声赋》的朗读和背诵。

2. 选择一篇课后阅读文章,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3. 结合课文《秋声赋》,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感悟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秋声赋》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第三单元第七课
第二课时《秋声赋》
【学生课前准备】
1、积累关于“秋”的诗词;
2、了解欧阳修的生平经历;
3、梳理文本大意,积累重点实、虚词。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高中选修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语文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

《秋声赋》是一篇写秋声的赋文,它具有“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特点。

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

文章紧扣“秋声”来描写,并采用多种手法、从多角度将其描写得具体可感,且渲染出秋声的肃杀凄切。

作者又从自然之秋引出关于社会、文化的联想和议论,从而抒发了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感慨。

【学情分析】
在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下,高中生除了积累文言重点实、虚词外,更需要培养其理解和感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充分学习文章的精髓,感受人物的内心变化。

在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内心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文章中的情感。

2、学习本文将无形的秋声写得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

过程与方法
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并理清文章思路。

2、研读文本,从多角度鉴赏重点文句。

3、悟读文本,理解作者由秋到自身的人世感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联系自身实际,辩证地看待其消极思想。

【教学重点】
1、学习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的艺术技巧。

2、体会文中所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教学难点】
研习感悟文本,从多角度让学生充分发表对文章的认识和见解。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抒发自己的见解,教师用点评法和拓展法帮助学生研习文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年四季中,春光灿烂,明艳动人;夏日热情,回味无穷。

而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对“秋”也情有独钟,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同学们以前学习和积累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下面请同学为我们分享并作简要赏析。

【教师点评并做补充】
刚才同学们分享的诗词里既有悲秋也有赞秋、喜秋。

而宋玉《九辨》中曾说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则体现了自古文人多悲秋的主题。

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如何写秋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秋声赋》。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板书】《秋声赋》欧阳修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关于
“秋”的诗词,并赏析其
中的名句和作者的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老师跟读,
初步感知文章情感。

吸引学生注意,调
动学生积极性,充
分展现学生的文学
素养和鉴赏能力。

采用情境导入法,
引发学生思考。

【活动一:绘秋声议秋气】
1.《秋声赋》以写秋声开始,初闻此声,欧阳子有怎样的反应?
2.此声“异”在何处?为什么会让欧阳子感到“悚然”?他是如何描写秋声的?
【PPT】
细雨时绵
波涛时烈变化急剧秋声盈耳风雨时显来势猛烈秋意无边金铁
战士疾走时隐
手法: 比喻,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听觉,化虚为实等
【师】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惊”,声势大,惊心动魄;“骤”,突如其来,变化急剧。

赴敌之兵,但闻人马之行声——渲染出紧张感。

通过以声摹声的方式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令人“悚然”,感到“异哉”的动人心魄的秋声图
【板书】秋之状秋色惨淡,烟霏云敛
秋容清明,天高日晶侧面烘托
秋气慄冽,砭人肌骨
秋意萧条,山川寂寥
【师】通过夏草和秋草作对比,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

古人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本文通过多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写得具体可感。

《古文观止》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的形色宛然,变态百出。

”所以秋声听起来会让人悲伤!学生通过原文找出答案
【生】悚然、异哉
组内合作讨论,勾画文句,
并做批注。

【生】第一段:初淅沥以
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
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
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
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
闻人马之行声。

(从文意、
手法、情感等赏析该文句)
【生】第二段:先写“秋
之状”,从色,容,气,意
四个方面,还有夏草与秋
草的对比,体现秋声的“凄
凄切切,呼号愤发”。

齐读第一、二段并请一位
同学有感情地朗诵第一
段,品味其中的悚然与凄
切。

培养学生独立思
考、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合作交流的能
力。

学生与文本对
话,通过问题理清
文章思路。

问题的设定环环相
扣,层层递进,使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
不断完成自我构
建。

通过问答对话
式的教学模式,使
学生逐步深入对文
章的理解。

【活动二:论秋义】
【过渡】文章写至此,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自然之秋天的凄切和萧条了。

但是作者还嫌不够。

3.作者还列举了哪些与秋有关的事物?你还能联想到哪些与秋相关的事例吗?
【PPT】
中国文化中的“五”:
五时春夏季夏秋冬
五性仁礼信义智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声呼笑歌哭呻
五方东南中西北“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礼记》
“孟秋之月,征不义,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

”《礼记》
【师】秋对万物有强大的摧残力量,秋常以肃杀为核心。

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悲伤。

学生自主勾画文章原句,
并简要概括。

【生】联想到刑官兵象、
阴阳五行、音律等
【生】除了文中所提及的,
还有“多事之秋”、“秋后
问斩”、“沙场秋点兵”等。

让学生学会圈点勾
画,筛选整合文中
信息。

重视学生的知识迁
移,学以致用。


课本知识延伸到社
会文化生活中。


学生懂得语文是源
于生活却又高于生
活的道理。

【活动三:叹秋声】
【过渡】宋人写文章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就是:由对自然山川风物的描写中得到感悟和哲理。

4.面对充满肃杀之气的秋景,作者有何人生感悟呢?【PPT】学生在发表看法后,先展示欧阳修的人生经历和著作,再展示答案。

知人论世:欧阳修
他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23岁,中进士;29岁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后改扬州、颍州、应天府; 48岁那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

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疏了。

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

此赋写于1059年秋,此时作者已53岁。

尽管这时他已威望通显,嘉祐三年己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但他在二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几次被贬,历尽沉浮,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

《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补充】《送杨寘序》:“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六一居士传》:“……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学生自读第四段
组内合作讨论,勾画文句,
并概括出文段的中心。

【生】百忧感其心,万事
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
其精。

人生短暂,外物导
致人衰老。

要学会随遇而
安。

【生】力之所不及,智之
所不能的时候,容易让人
忧虑,逐渐衰老。

人应知
足常乐,不应事事攀比。

【生】人不能总是追求功
名利禄,有时该放弃就要
懂得舍弃。

草木虽无情,
人却有情,人不要与草木
争荣。

培养学生分析、概
括、总结的能力。

在原有的认知水平
上,加强对欧阳修
所抒发的人生感慨
的理解。

【板书设计】
《秋声赋》
欧阳修
【左黑板】悚然、异哉→悲哉→恨→自安自足→叹息
【右黑板】秋之状秋色惨淡,烟霏云敛
秋容清明,天高日晶侧面烘托
秋气慄冽,砭人肌骨
秋意萧条,山川寂寥
【教学反思】
欧阳修的《秋声赋》不仅运用了多种手法去描摹无形的秋声,还充分体现了体物写志的特点,呈现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在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背景下,本人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通过诵读的形式,让学生感知文本内容,以“读”贯穿始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使其学会分析和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流的方式学习,培养了自身的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