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泰戈尔访华对中印文化交流的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 静
12 4年 泰 戈 尔 访 华 9 对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摘要l在 中印文化 交流史上 ,9 4年的泰 戈尔访华 , 12 不仅 沟通 了 自清末 以来几乎 中断的 中印文化联 系, 带来 了突破 宗教 方面的 广泛 交
推动了两国文化交流 的纵深发展。 青年学者梁漱溟就 儒家思 想和宗教 关系 问题 交换 了意见 。印度著 名佛学 化 交流提供 了固定的场所 ,
专家和国际大学教授沈莫 汉在清华大 学和北 京大学分 别做 了关于 印度佛 教和印度反抗正统思想 的演讲 , 这是近代 中国人第一次零距 离地感悟 印度
才沟通 了几乎 中断的文化联系 , 并带来了突破 宗教层面的广泛交流。 此外 , 泰戈尔还就 西方现 代物质 文 明与科 学的价 值、 界文化 的发展 世
儿童和青年教育的现状与趋 势、 乡村 建设 的经验与模 式等 方面 与中 佛教历来是联结 中印两国文 明的重要纽带 , 戈尔访华近一半 时间是 方 向、 泰 在北京渡过 的, 佛教交流也 主要集 中在 此地。北京佛 教新青 年会 出版“ 泰 国学界进行 了交流。 戈 尔专号 ” 并在法源寺为泰戈尔举办 了欢迎活 动, , 席间泰戈 尔称赞 佛教所 传播 的“ 大爱与和平” 思想 是东方 文化的精髓 。泰 戈尔与北 京佛教讲 习会
流, 而且促 成 了中印学会和 中国学院的创建 , 而带动 了以中国学院为中心 的中印学术交流 , 从 同时, 戈尔访华还开创 了以两国语 言直接 泰
交 流 为特 点 的 印度 中 国学 研 究 之路 , 进 了古代 与近 代 研 究并 重 的 中 国印 度 学研 究 的发 展 。 推
【 关键词l泰 戈尔 中印文化 交流 中国学院 印度 中国学 中国印度 学
得 北京大 学校长 蔡元 学创作 , 从而引领了中国文学特 别是 诗歌改革的发展 方向。一向认 为与泰 回到中国寻求支持和帮助 , 到时任 中央研究 院院长 、
末, 印度和 中国相继沦为西方列强 的殖 民地和半 殖民地 , 两国 虽保持 着对
鲍斯在北京大学作了题 为“ 印度艺术之复兴” 的演讲 。 用幻灯片演 示了 利
使 洛 对方 的关心和同情 。 却没有正式的文化往来 。直到 12 , 中国学 者徐 印度的艺术名作 , 中国学界 同仁 大开眼界。他 还在陪 同泰戈 尔观看《 94年 受 后 凭印象绘 制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大型油画, 令观者 无不叹 为观止。 志摩 、 梁启超等人邀请 , 泰戈尔以国际大学代表身份率 领 6人代表 团访 华 , 神》 ,
民国时期 , 多外 国著名学者应邀 来华“ 许 传道 ” 印度 诗哲罗宾德拉纳 戈尔一到上海, , 最先接见的青年画家刘海粟 为其绘 制了两张素 写, 书画 、 融 特 ・ 泰戈尔是唯一 一位 来 自亚洲殖 民地 国家 的到 访者。学界 的 关注点往 篆刻、 诗歌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杭州西泠 印社赠送刻有“ 戈尔” 个字的 泰 三 北 诗 往 集中于泰戈尔访 华对 中国现代 文学转型和 现代作 家创作 的影 响等 中国 印章, 京画界专 门举办 了欢迎画展。泰 戈尔表示赞 同中 国画界 “ 中有 画, 画中有诗 ” 的观点 , 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提 出将历史的传统与现 实相结合 单方面研 究。实际上 , 尔访华在 中印文化 交流史上具有 里程碑式 的特 泰戈 殊价值 , 本文则试从这一角度进行分 析 , 望 以此 引起学 界同仁 的关注 和 建议 , 期 并表示可以提供 印度与 中国美术相 互融洽 的机会。泰 戈尔 回国后 ,
1 中印学会和中国学院的创建 . 泰 戈尔在访华期 间游走 了北京 、 海、 上 南京 、 杭州 等主要大 中城市 , 加
深了对 中国风土人情 的了解。何雯 曾向泰戈 尔提 出“ 将来 可组织 ‘ 中印学 的宗教文化。 文学交流尽 管不是泰 戈尔访华 的主要 目的, 但对转型 时期 的中国文学 会 ’互通 声气” , 的建议 , 得到了泰戈尔的赞 同, 由此泰戈尔萌发在 国际大学
二、 交流机构的创建与频 度的增强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 但两 国始终 没有建立起稳 定的组织机
特别是 在谭 会 员张相 文、 沈钧儒 、 何雯等人 交谈 时进一步提 出希望 中 印两国人 民达成 构 。泰 戈尔在访华期间及归国后通过 与中国学界 的不 断沟通 , 促成了 中印学会和 中国学 院的创建 , 为两 国学者 的文 精神 上的结合 , 发扬东方文 化, 消除 世界劫难 。泰戈 尔还与任 教北 京大学 云山的鼎 力帮助下 ,
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因获得亚洲第一个诺 贝尔文学奖 的殊 荣 , 泰戈 尔的 开展 中国研究 的设想。泰戈尔 回国后 , 由于与 中国联 系较少 , 建立 中印学
文学成就早在来华前已为中国人所熟 知, 在其访华前后 中国学界掀起译介 会的事宜一直没 有提到议事 日程。直到 12 97年泰戈尔访 问新加坡 , 结识 了
深入研究。
一
开始学习绘画并融入文 学创作 中以体 验诗与 画的结合 , 感“ 深 把字作 为艺
、
交流历史的沟通与界域 的拓展
术品是中国特有的” 他还邀请 徐悲鸿等 中国画家 到印度进行 学术 交流并 ,
・
中印文化交流 的历史极 其悠 久 , 上可追 溯至秦 朝 建 立以前 。到 了清 提供了便 利条件 。泰 戈尔访华 团随行成 员之~ 、 孟加拉画派大 师南 达拉 尔
邀请 谭云 山赴 国际 大学任 教 。1 3 9 1年 9 与研究泰戈尔的热潮。徐志摩 、 统照、 王 冰心 等一 批被泰 戈尔 的诗所迷 恋 在那里教书的中 国学者谭 云 山, 谭云山带着国际大学 同仁制定的交换学者和成 立研究机构 的交 流计划 的忠实追随者在其左右不时与之交换心 得 。 因喜爱泰 戈尔进而模仿进行 文 月 ,
12 4年 泰 戈 尔 访 华 9 对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摘要l在 中印文化 交流史上 ,9 4年的泰 戈尔访华 , 12 不仅 沟通 了 自清末 以来几乎 中断的 中印文化联 系, 带来 了突破 宗教 方面的 广泛 交
推动了两国文化交流 的纵深发展。 青年学者梁漱溟就 儒家思 想和宗教 关系 问题 交换 了意见 。印度著 名佛学 化 交流提供 了固定的场所 ,
专家和国际大学教授沈莫 汉在清华大 学和北 京大学分 别做 了关于 印度佛 教和印度反抗正统思想 的演讲 , 这是近代 中国人第一次零距 离地感悟 印度
才沟通 了几乎 中断的文化联系 , 并带来了突破 宗教层面的广泛交流。 此外 , 泰戈尔还就 西方现 代物质 文 明与科 学的价 值、 界文化 的发展 世
儿童和青年教育的现状与趋 势、 乡村 建设 的经验与模 式等 方面 与中 佛教历来是联结 中印两国文 明的重要纽带 , 戈尔访华近一半 时间是 方 向、 泰 在北京渡过 的, 佛教交流也 主要集 中在 此地。北京佛 教新青 年会 出版“ 泰 国学界进行 了交流。 戈 尔专号 ” 并在法源寺为泰戈尔举办 了欢迎活 动, , 席间泰戈 尔称赞 佛教所 传播 的“ 大爱与和平” 思想 是东方 文化的精髓 。泰 戈尔与北 京佛教讲 习会
流, 而且促 成 了中印学会和 中国学院的创建 , 而带动 了以中国学院为中心 的中印学术交流 , 从 同时, 戈尔访华还开创 了以两国语 言直接 泰
交 流 为特 点 的 印度 中 国学 研 究 之路 , 进 了古代 与近 代 研 究并 重 的 中 国印 度 学研 究 的发 展 。 推
【 关键词l泰 戈尔 中印文化 交流 中国学院 印度 中国学 中国印度 学
得 北京大 学校长 蔡元 学创作 , 从而引领了中国文学特 别是 诗歌改革的发展 方向。一向认 为与泰 回到中国寻求支持和帮助 , 到时任 中央研究 院院长 、
末, 印度和 中国相继沦为西方列强 的殖 民地和半 殖民地 , 两国 虽保持 着对
鲍斯在北京大学作了题 为“ 印度艺术之复兴” 的演讲 。 用幻灯片演 示了 利
使 洛 对方 的关心和同情 。 却没有正式的文化往来 。直到 12 , 中国学 者徐 印度的艺术名作 , 中国学界 同仁 大开眼界。他 还在陪 同泰戈 尔观看《 94年 受 后 凭印象绘 制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大型油画, 令观者 无不叹 为观止。 志摩 、 梁启超等人邀请 , 泰戈尔以国际大学代表身份率 领 6人代表 团访 华 , 神》 ,
民国时期 , 多外 国著名学者应邀 来华“ 许 传道 ” 印度 诗哲罗宾德拉纳 戈尔一到上海, , 最先接见的青年画家刘海粟 为其绘 制了两张素 写, 书画 、 融 特 ・ 泰戈尔是唯一 一位 来 自亚洲殖 民地 国家 的到 访者。学界 的 关注点往 篆刻、 诗歌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杭州西泠 印社赠送刻有“ 戈尔” 个字的 泰 三 北 诗 往 集中于泰戈尔访 华对 中国现代 文学转型和 现代作 家创作 的影 响等 中国 印章, 京画界专 门举办 了欢迎画展。泰 戈尔表示赞 同中 国画界 “ 中有 画, 画中有诗 ” 的观点 , 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提 出将历史的传统与现 实相结合 单方面研 究。实际上 , 尔访华在 中印文化 交流史上具有 里程碑式 的特 泰戈 殊价值 , 本文则试从这一角度进行分 析 , 望 以此 引起学 界同仁 的关注 和 建议 , 期 并表示可以提供 印度与 中国美术相 互融洽 的机会。泰 戈尔 回国后 ,
1 中印学会和中国学院的创建 . 泰 戈尔在访华期 间游走 了北京 、 海、 上 南京 、 杭州 等主要大 中城市 , 加
深了对 中国风土人情 的了解。何雯 曾向泰戈 尔提 出“ 将来 可组织 ‘ 中印学 的宗教文化。 文学交流尽 管不是泰 戈尔访华 的主要 目的, 但对转型 时期 的中国文学 会 ’互通 声气” , 的建议 , 得到了泰戈尔的赞 同, 由此泰戈尔萌发在 国际大学
二、 交流机构的创建与频 度的增强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 但两 国始终 没有建立起稳 定的组织机
特别是 在谭 会 员张相 文、 沈钧儒 、 何雯等人 交谈 时进一步提 出希望 中 印两国人 民达成 构 。泰 戈尔在访华期间及归国后通过 与中国学界 的不 断沟通 , 促成了 中印学会和 中国学 院的创建 , 为两 国学者 的文 精神 上的结合 , 发扬东方文 化, 消除 世界劫难 。泰戈 尔还与任 教北 京大学 云山的鼎 力帮助下 ,
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因获得亚洲第一个诺 贝尔文学奖 的殊 荣 , 泰戈 尔的 开展 中国研究 的设想。泰戈尔 回国后 , 由于与 中国联 系较少 , 建立 中印学
文学成就早在来华前已为中国人所熟 知, 在其访华前后 中国学界掀起译介 会的事宜一直没 有提到议事 日程。直到 12 97年泰戈尔访 问新加坡 , 结识 了
深入研究。
一
开始学习绘画并融入文 学创作 中以体 验诗与 画的结合 , 感“ 深 把字作 为艺
、
交流历史的沟通与界域 的拓展
术品是中国特有的” 他还邀请 徐悲鸿等 中国画家 到印度进行 学术 交流并 ,
・
中印文化交流 的历史极 其悠 久 , 上可追 溯至秦 朝 建 立以前 。到 了清 提供了便 利条件 。泰 戈尔访华 团随行成 员之~ 、 孟加拉画派大 师南 达拉 尔
邀请 谭云 山赴 国际 大学任 教 。1 3 9 1年 9 与研究泰戈尔的热潮。徐志摩 、 统照、 王 冰心 等一 批被泰 戈尔 的诗所迷 恋 在那里教书的中 国学者谭 云 山, 谭云山带着国际大学 同仁制定的交换学者和成 立研究机构 的交 流计划 的忠实追随者在其左右不时与之交换心 得 。 因喜爱泰 戈尔进而模仿进行 文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