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缘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雷厄姆:“高边疆”理 论
Frontier
基本内容
• 这里的“高边疆”系指太空领域。 • “高边疆”战略实则指美国要通过开拓和 利用空间领域来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从 而在美苏的全面竞争中占据战略优势。
基本内容
• 为了消除苏联军事力量对美国及其盟国现 有的和日益增长的威胁,美国需要摒弃 “相互确保摧毁”战略; • 美国要充分利用空间技术优势,把防御系 统有效地部署在空间范围内,走向“确保 生存”的世界环境,有效地促进美国经济 的发展; • 强调加强美国的进攻性战略力量,部署全 球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柯恩: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式理论
1982年的修正
• 1982年,Cohen 指出,原属地缘政治区的 西欧、日本、中国,由于它们在世界地缘 政治中的制约与平衡作用,可以将它们确 定为新的世界大国。其它地缘政治区存在 着如印度、巴西、尼日利亚这样的总共27 个二级强国。而南部非洲则转变成为第三 个破碎地带。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 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布热津斯基的贡献
• • • • 帝国。 三条战线、几个方向的几个要害国家 地缘战略棋手国家、地缘政治枢纽国家 美国式“连横”
Zbigniew·Brzezinski 1928年生于波兰华沙
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的发展
• 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 • 科恩: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式理论 • 格雷厄姆:“高边疆”理论
Nicholas · Spykman
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
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
• “边缘地带”学说作为“大陆心脏地带” 学说的对立面,斯皮克曼作为麦金德的批 评者出现在地缘政治学领域。 • 他对“地缘政治”的理解:根据地理因素 来筹划一个国家的安全政策。它所要解决 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在某种地理形势下, 要保证安全,最好应该奉行什么样的政策? • 他的学说将美国放到了地缘政治学的中心 位置。
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
环绕欧亚大陆的一系列边缘海,给欧亚沿海平原的一些国家提供了 彼此往来的便利的和廉价的交通线路,大大地帮助了这些国家的发 展。在历史上,它曾经存在过世界的几大文明,具有实在的世界权 力特征;现在,它应该是争夺世界和控制世界的锁钥。
在Spykman的世界观中,世界权力的主要中心几乎都处在中纬度地 区的沿海边缘地带,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仍是如此。在这一空间范围 内,已经出现了3个或4个权力中心,即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欧洲 沿海地区和欧亚大陆的东亚沿海地区,第4个中心可能是还不太显 眼、却有发展能力的印度。世界权力中心分别对应着海上世界、陆 地世界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边缘地带”。
实际上地缘政治学是一种分析方法和一些论据的适当名称, 这些分析方法和这些论据在外交政策某些方面进行明智决 策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过去我们受到对地缘政治学一 无所知的危害,结果我们的安全遭到严重的危害,以致在 1917年和1941年只好用战争来补偿。
Nicholas· J · Spykman:《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1943
G
地缘政治学与国际问题分析
& analyse of intanational issue
武汉理工大学思政部 王祝福
eopolitik
G
第二讲
eopolitik & analyse of intanational issue
地缘政治学理论与美国的全球战略
本讲要点
• • • 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沿革 冷战时期美国的地缘战略 冷战后美国地缘战略的调整及走向
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
Who controls the Rimland commands the Continent; Who controls the Continent commands the World.
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
wenku.baidu.com 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
• 所谓“边缘地带”是指欧亚沿海陆地,实际上指的就是欧 亚大陆的边缘区,包括欧洲近海地区(苏俄除外)、中东、 小亚细亚、伊拉克、阿富汗、印度、西南亚、东南亚、中 国、朝鲜半岛及东西伯尼亚地区。 • 这一范围与Mackinder所称的“内新月形地带”大致吻合, 但范围有所扩大。它事实上把“内新月形地带”的覆盖面 扩展到了包括波罗的海——黑海西侧的整个欧洲大陆、亚 洲的山地中心和整个中国。在它的外面有英国、非洲、东 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等临近大陆的陆岛。
特殊概念
• • • • Geo-strategic region (地缘战略区) Geopolitic region (地缘政治区) Shatter zone (破碎地带) Strategic marginality (战略边缘区)
• 他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 战略区。 • 海洋贸易区包括5个地缘政治区:北美—加勒比地 区、西欧—马格里布、东亚诸岛—大洋洲、南美 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 欧亚大陆区包括“心脏地带”和东欧、东亚2个地 缘政治区。两区之间夹有南亚、中东和东南亚3个 区,其中南亚是潜在的地缘战略区,而中东和东 南亚处于超级大国的势力范围之间。这两个区域 也被称为破碎带。
柯恩: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式理论
关于战略边缘区,Cohen表示:
• 尽管我说的是一个世界系统,可是我仔细 思考,这个系统并未真正包括进整个世界, 也许永远不会包括进整个世界。
柯恩: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式理论
结论
• 依据海权和陆权、“心脏地带”和“边缘地 带”划分所采取的政策,都是十分武断的和 没有实际意义的。它不仅不会给大国带来看 得到的利益,相反,可能成为难于摆脱的包 袱。 • 整个“心脏地带—边缘地带”的论题和建立 在此基础上的“多米诺骨牌理论”都应该被 摒弃,代之以一个更为紧密也更为合理的区 域性世界。
关于“帝国”的概念
• 美国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获得了这一霸权, 其主要的地缘政治表现是美国在欧亚大陆所发挥 的前所未有的作用。
关于欧亚大陆的地缘分析
• 三条战线: 远西战线,是工业最先进的地区,控制着大西洋的 重要出海口; 远东战线,其地缘政治的意义在于它控制着通往太 平洋的主要出海口; 西南战线,即西南亚,这里是重要的产油区。 • 要害国家: 欧洲的波兰和联邦德国; 远东的韩国和菲律宾; 西南亚的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
• • • •
美国地缘战略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的酝酿和初步形成 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的发展 美国地缘战略思维特征
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沿革
地缘政治学在美国影响深远,它根植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成为政治 家、战略家们观察国际事务,思考战略问题的一种习惯性观念。
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始终隐含和贯穿着浓厚的地缘政治思想, 这一战略是以稳定的地理考虑为基础的。在历届美国政府的国家安 全战略报告中,无论是宏观的指导思想,还是微观的具体问题的分 析处理,都渗透着浓厚的地缘政治气息。
欧亚大陆拥有世界人口的75%左右,世界GDP的60%左右,世界已知能源的 3/4左右。世界最先进和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这是就有两个。在Brzezinski 看来,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整个欧亚大陆,就象一个巨大的形状不 规则的大棋盘,为棋赛提供着舞台。对美国霸权地位提出挑战的国家将主要 是欧亚大陆国家。
• 一个唯一的、全面的全球性超级大国。
• 他说,“我使用“帝国”这个词在道义上是中性 的,是用以描述一种从中心向外辐射的政治关系 层次体制”。换言之,帝国就是指国际关系中的 等级制度、不平等制度,它使所有国家受制或服 从于一个或几个政治中心。 • 与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帝国相比,美国是一个新型 的霸权国家,美国的世界霸权具有很大的广度, 但其深度有限。
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这些地缘战略思维具 有一个共同特征:一种以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的冲突和对立为前提、 以追求海洋空间为重点、以控制欧亚大陆“边缘地带”为核心、以 遏制欧亚大陆陆权国家为目的、以维持欧亚大陆力量均衡为手段的 海洋型地缘战略思维。
美国地缘战略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历史上,美国人的地缘战略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大致 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
1990年代的修正
• 他认为,随着世界矛盾的发展,两大地缘战略区的分离处 可能出现“破碎地带”。如南部非洲、中东和东南亚。 1994年后,他对此进行修正,认为“破碎地带”只剩下中 东地区,东南亚和非洲的“破碎地带”已不复存在。 • 提出“战略边缘区”。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奥里诺科 河以南的南美洲的两块大陆及其边缘相临海域,其海陆面 积恰占地球表面的1/4。这里,除巴西、智利、阿根庭和 南非有一些现代生活的飞地外,其广大地区处于现代经济 体系之外,并未享受到对发展过程十分重要的贸易之利。 后工业地区也不再把这两个南方大陆看作潜在的世界仓库。 这两块陆地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只占3%
美国地缘战略思维的特征
• 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的地 缘政治思想 • 美国地缘战略的发展方向 • 美国地缘战略中的两种思 维
基辛格的贡献
• 在他看来,“地缘政治”意味 着对外政策的非情绪化和非意 识形态化,意味着要在现实主 义的考虑之上准确地界定国家 利益,根据自己的实力和资源 来谨慎地维护。 • 他把地缘政治学说引进其有关 外交政策的论述中,“地缘政 治”也因此进入到美国已经确 立的政治和国际关系词汇中。
Saul · cohen
柯恩: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式理论
理论背景
• 二战后,地缘政治并未出现Mackinder所预想的陆权 国家与海权国家为持久和平组成的联盟;也没有出 现 Spykman所设想的美英苏三大国间的均势,以实 现国际上的有效的安全制度。相反,地缘政治出现 了新的对立,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与地缘政治上 的两极结构紧密配合,形成了“分裂的世界”。这 正是Cohen理论的主要历史背景。
• • • •
“孤立主义”时期 “门户开放”时期 雅尔塔体制时期 唯一超级大国时期
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的酝酿和初步形成
• 乔治· 华盛顿与“西半球防御”战略 • 孤立主义、门罗主义、门户开放、世 界主义 • 马汉的“海权论”代表美国地缘政治 理论的初步形成
• 从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到19世纪末这100多年中, 美国奉行的地缘战略实际上是一种“西半球防御” 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防止东半球对西半球的入 侵,从而获得其对北美的支配地位和对西半球的 霸权。
• 他认为,一个国家为了实现扩张的需要,总要寻求进入海 洋的通道,支配接近交通要道的战略要点,控制大陆的 “边缘地带”。相比而言,大陆“边缘地带”向外扩张时 所遇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 他认为对海权国家造成威胁的并非是位于欧亚大陆的“心 脏地带”,而是位于“心脏地带”和沿海地带之间的缓冲 地带,这一地区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将不断上升, 并成为统治沿海地带的关键地区。因此,他的结论是,欧 亚大陆的“边缘地带”是各强国进行占领和控制的核心地 区。
Henry Alfred Kissinger 1923- 美国犹太人
• Control oil and you control nations. • Control food and you control people . • Control Currency and you control the world .
乔治· 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的原则
• 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 别国家抱有的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同时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 上的依赖。 • 为了保卫美国的安全,自由的美国人民必须对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和 影响有清醒的认识,因为历史和经验证明,外国势力是共和政府最致 命的敌人之一。 • 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 能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除非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才可以建立 短暂的联盟。对已经订立的政治性条约,虽然应该忠实履行,但仅以 此为限,以后不再增加。 • 由于欧洲有一些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因此,美 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 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 • 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够推行一 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既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 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也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 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作出自己的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