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总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唯心主义观点:意识决定物质,或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3.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即思维和存 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没有统一性,或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 在(物质) (1)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①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或思维(意识)能正确 认识存在(物质)
②不可知论:世界不能被正确认识,或思维(意识)不能 正确认识存在(物质) (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基本派别只有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唯物 2.气者,理之依也。——唯物 3.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唯物 (万物都是天地和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万物的变化都是自然而 然的,是没有意志和目的的) 4.人是万物的尺度。——唯心 5.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唯心 6.我思故我在。——唯心 7.存在就是被感知。——唯心 8.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唯心 9.物是观念的集合。——唯心 10.理在气先。——唯心 11.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唯有心动。——唯心
哲学与人生
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一.自觉能动性(或意识能动性或主观能动性)
1.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3个表现: (1)能动地认识世界,即通常所说的“想” (2)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常所说的“做“。 (3)人的主观意志力,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①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 孜孜不倦的务实态度,都是自觉能动性的体现 ②人的精神、意志可以对人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3.自觉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四.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哲学当中最基 本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即思维和存在 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也可以表述为谁是第一性、谁是第 二性,或谁先谁后,或谁决定谁),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唯一标准 (1)凡认为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精神、意识、思维为第一性的就是唯心主义 (2)哲学的两大阵营、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有 这两个,没有第三个,要么属于唯物,要么属于唯心,二者选其 一) (3)自哲学产生以来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 基本派别之间的斗争 (4)①唯物主义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或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的发展道路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即在前进中有曲折, 在曲折中有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四.顺境和逆境
1.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 在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
2.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 (1)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2)变化可以是上升的、 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3)变化还可能 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如果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事物的质 的变化也不能称为发展
哲学与人生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一.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1.发展的含义: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说明:发展不是事物单纯数量上的增加, 也不是事物的重复变化、反复循环、原地转圈,更不是倒退下降 的变化)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二.怎样把握发展的概念?
二.意识
如何理解意识、或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意识范畴:人的想法、念头、 观念、观点、看法、意见、感觉、理解都是意识,比如感到肚子 饿,对哲学的看法,对知识点的理解等都是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 动地改造世界,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 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2.对应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 主观符合客观
《哲学与人生》全书基本框架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论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人生观
哲学与人生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物质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2.物质的唯一特性的是:客观实在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存在方式:运动
二.规律
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 2.理解规律是本质的联系:本质不等于现象
现象
ຫໍສະໝຸດ Baidu
规律(本质联系)
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
万有引力定律
商品价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遗传定律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规律的特点: (1)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 消灭 (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存在规律 (3)对应的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按 照客观规律办事;②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人们可以在认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3.新事物和旧事物: (1)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的东西。②旧事物:是那些丧失了存在必然性,同客观规律背道 而驰的东西。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①是否符合客观规律;②有没 有强大的生命力;③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3)反对几种判断新旧事物错误标准:①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 后来判断。②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 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 上判断新旧事物。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还因为:社会领域的新生事物符合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彻底的否定
可以改变的是事物的状态和具体联系的方式),这个新建立起的 联系也是客观的。 注意:此处和规律的客观性的区别是,规律是客观的,我们不能 建立或创造新的规律,联系是客观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建立 起新的联系(注意只能建立新的联系不能创造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三.和谐人际关系
1.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 2.和谐人际关系的特征: (1)平等相处;(2)宽松的人际环境;(3)相互真诚信任; (4)友善和关爱
1.要求: 第一,必须紧紧把握发展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贯彻
新发展理念 第二,必须学会正确区分新事物与旧事物,看到新事物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必须看到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这两种状态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 2.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
4.量变和质变
(1)①量变:是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变化,是指构成事物的因素 单纯数量上的增减。从外部形态上看,量变是事物的连续的、渐
进性的、不显著的变化。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②质变:是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变化,是渐进性变化过程的 中断,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从外部形态上看, 质变往往表现为剧烈的、显著的变化,表现为一种突然性的变故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 就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一定会引起质 变?)
②质变巩固原有的量变的成果,同时引起和规定新的量变,为新 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发展: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
三.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原理
事物的发展,从总的趋势来说,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它
4.规律和规则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本质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消灭或改变 ②规则是人们根据需要制定的制度或章程,是主观的,人们可以 制订、修改或废除它 (2)联系: 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依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哲学与人生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运动
一.运动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 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凡是运动,都有物质作为它存在的基础和 承担者,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思议的。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再次强调:①物质的唯一特性的是:客观实在性;②物质的根 本属性、固有属性、存在方式:运动)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 件的、暂时的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二.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
1.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和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1)尊重客观规律是正 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2)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 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1)客观因素。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自觉 能动性的发挥 (2)主观因素。包括已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程 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五.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1)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 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不能把人 的主观愿望作为出发点,也不能以人的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4)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分析、 研究
哲学与人生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联系的特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 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 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 个事物都是这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的一部分或一个环节(任何事物 之间都一定有着联系,说法错误,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联系具有客观性 (1)不论是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联系,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事物 之间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 (2)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 变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 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不能改变的是固有联系的存在,
六.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
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物质世界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 统一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客观基 础 (3)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含义:物质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不同表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属性,显 示出不同质的差别 (4)物质世界统一性含义:世界上一切有质的差别的事物、现 象、过程、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物质的无止境运动、发展 的环节,都有物质性
运动 发展一定是运动和变化
变化
运动和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发展
哲学与人生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一.矛盾
四.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4)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2.形而上学 (1)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事物之 间是互不联系、彼此孤立的。 (2)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变化发展,认为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 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和简单的重复,而没有质变 (3)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 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