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的发育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端滋养层 内细胞群 胚泡腔 滋养层
1.原条和中胚层的形成
原条:第三周初,胚盘背侧一端中线上胚层细胞增殖、 迁移,形成一条纵向的细胞索, 称原条。 原结
原条出现的意义 ?
决定了胚盘的方向
原凹
原沟 原条
(头尾和左右)
与脊索的形成有关
原结成中 胚层细胞
增殖 头突 通过原凹 脊索管 脊索板 脊索
面部的发育--各突起的联合
1 相临突起之间的联合,将来形成面部的各
个结构 表《面部各组织的来源》 解释概念:上唇角隅:鼻颌沟;口角;鼻泪 管
面部的发育--各突起的联合
2 各突起联合时的组织学变化
两种组织学变化;
融合 联合
胶片5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在人胚发育到Ⅵ周,胚胎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唇裂的发病机制—学说 2 融合学说:1975 Johnson 面部由充分分化的突起相互融合而成 分4个 阶段:相邻突起上皮接触;上皮间彼此粘连; 粘连的上皮溶解、坏死、破裂;中胚叶充填 其中完成联合。唇裂发生于:1)相邻突起 粘连时;2)中胚叶发育终止;3)粘连处 中胚叶坏死。
整个过程发生于人体胚胎第Ⅲ周~第Ⅷ周, 第Ⅷ周初具人形
面部的发育--各突起的生长分化
原始口腔的形成(原口)及演变
2 人胚24天下颌弓的生长 3 上颌突的形成
小书149图 挂图
面部的发育--各突起的生长分化
各突起的进一步分化
胚胎Ⅳ周:鼻板形成热、中鼻突形成 胚胎Ⅴ周:球状突形成 胚胎Ⅴ周末:所有突起已形成并分化,由额 鼻突、下颌突分化形成十个突起 :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唇裂的发病机制—学说
3 现代胚胎学,联合学说: 突起为间充质在局部生长活跃而形成的隆起, 隆起间有沟,随间充质进一步生长变浅、消 失。中胚叶生长终止→沟不消失→裂隙→唇 裂。没有上皮残留(囊肿?) 个别情况下存在融合:腭的发育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唇裂的发病机制—学说
教科书土p67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临床分类:1 根据其裂隙部位分为:单侧唇
裂,双侧唇裂;2 根据程度分为:完全唇裂, 不完全唇裂; 或 Ⅰ度唇裂:唇红裂开 Ⅱ度唇裂:上唇裂开,未及鼻底 Ⅲ度唇裂:上唇裂开,鼻底完全裂开。 另:上唇正中裂;下唇(正中)裂。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2 面裂
口腔颌面部的发育
教学大纲
掌握面部发育过程
熟悉面部发育过程与面部发育障碍及畸形的
关系 了解口腔及其他组织器官的发育过程
面部的发育
三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的分化及神经脊细胞的形成 神经脊细胞的游走
鳃弓、咽囊及其演变,原始口凹的形成
突起的分化
突起的联合
面部的发育
三胚层的分化
的细胞群 1 形成多种神经及细胞 2 黑素细胞、鳃弓软骨 3 面部多数胚胎性结缔组织(外胚叶间充质)→牙 体组织
面部的发育
神经嵴细胞的游走
神经脊细胞
神经脊细胞的游走—上皮-间充质的转化,是胚胎发
生的关键因素 神经脊细胞迁徙开始的标志:细胞间粘附分子N-钙 粘蛋白结合部位转化为H-钙粘蛋白结合部位。 神经脊细胞迁徙和分化受多种信号分子和基因的调 控:维甲酸、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内皮素、 HOX基因、AP-2基因
1) 横面裂:一侧上颌突与同侧下颌突未能自后向 前联合。两种畸形: 大口畸形:上下颌突自后向前部分联合或联合不 全; 小口畸形:上下颌突 联合不全。 2) 面斜裂:一侧上颌突与同侧侧鼻突未联合。
教科书土p67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唇裂的发病机制—学说
1 上皮墙学说:1945 Start提出 Ⅴ周时,上皮墙形成,中胚叶团块增生并渗入。无 突起的变化、无联合,只有中胚叶增生。唇裂发生 于三个阶段: 1)上皮墙之间未相互粘连; 2)墙内中胚叶发育停止; 3)上皮墙粘连处中胚叶坏死
面部的发育
外胚层的分化、神经嵴细胞的形
成
① 神经外胚层
外胚层 细胞增生 脊索诱导下 外胚层 神经褶 神经板
神经嵴
神经褶 神经沟 神经褶 中胚层
第3周末 开始愈 合
PNS
神经管
脊索
神经沟
神经管
神经嵴
轴பைடு நூலகம்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侧中胚层
神经脊细胞
胚胎时期的结缔组织 来自神经外胚层的神经脊细胞 发生广泛的移动并增殖、分化,形成具有不同功能
胶片 4
面部的发育--各突起的生长分化
额鼻突↗中鼻突(1)→球状突(2) ↘侧鼻突(2) (Ⅴ周) (Ⅲ周) Ⅰ鳃弓↗下颌突(2) ↘上颌突(2) (Ⅲ周末)
面部的发育--各突起的联合
时间Ⅵ~Ⅷ周
在第五周末面部九个突起已经形成,从人胚
Ⅵ周开始各突起一方面进一步分化增殖,一 方面各突起之间相互联合,最后形成面部的 各软硬组织。
来自口凹顶部的上皮性盲囊,伸向脑底部漏 斗出。 发育成脑垂体前叶并失去与口腔的联系 如果此囊残留→肿瘤(颅咽管瘤),其组织 学形态类似于口腔的成釉细胞瘤
胶胶片3 片3
面部的发育
最初来自两个突起:额鼻突及下颌弓;
其发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 各个突起的生长分化; 2 各个突起的相互联合
以上学说的共同特点,肯定了中胚叶的生长是 联合的基础,任何原因导致中胚叶生长停止,则导 致突起间不联合,而致裂隙、畸形的发生。临床所 见的唇裂多为肌肉组织缺乏,也支持了这一论点, 了解到这一点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在做唇裂 整形手术时,应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本已缺乏的肌肉 组织。
鳃弓、咽囊及其衍变
面部的发育
人胚Ⅲ~Ⅳ周:由于中胚层细胞的增殖分化,
整个胚体不断增大→其头、尾及侧方向腹侧 内折;→ 同时由于神经脊细胞的游走、渗入→ 形成头折、侧折、尾折等隆突样结构 中胚层,神经脊细胞共同构成外胚间叶,参与 颌面部的发生
面部的发育-各突起的生长分化
Rathke’s pouch
最为敏感,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得某 些突起未能正常联合,因此即可导致面部发 育的异常。最常见的就是唇裂,其次为面裂。
面部发育异常—唇裂、面裂
1 唇裂:通常是指单侧球状突与同侧上颌突
未联合或部分联合能致的。 临床表现:是口腔颌面部最为常见的先天性 发育畸形,常与腭裂伴发。发生率为1/1000, 男多于女,左多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