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明清建筑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包括住宅在内的乡土建筑,根据自然环境、当地 材料,以及民风名俗,创造了多样的形式。

4· 从建筑风格看,明清封建统治体系比历史上任何 一个朝代都要完备,对礼制、宗法制度的推行,也 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严格、繁缛,这影响到明清建 筑的整体面貌:呆板、僵硬、繁琐。
5·园林方面。清代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顶峰。

a
b
三 · 梁架 1· 梁、枋
· 一般说来,宋式建筑中梁架以长度(椽数)定名,
清式则以所承的檩数命名,如: 平 梁 四椽栿 六椽栿 剳牵 乳栿 三架梁 五架梁 七架梁 单步梁 挑尖梁(有斗拱)
抱头梁(小式无斗拱)
· 明清建筑一般梁下常随枋,一般不加工成月梁状 2· 柱 · 细长比 1:10(唐宋建筑1:8 — 9) 一般没有侧脚、生起 · 名称: 角柱 山柱 檐柱 中柱 金柱
一· 明清建筑的成就与特点

1· 经济的发展,使建筑建筑业综合实力有很大提
高,表现在:
· 建筑的数量、质量
· 砖已普遍应用于民居,有能力砌筑万里长城和
遍及全国的州府县砖城。琉璃瓦的质量提高
2· 从建筑结构看:

· 木构架经元代简化,到明代已形成新的定型体系,
清代以官方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雍正十二年颁
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中轴线至此而止。正南
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 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 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
3· 布局 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 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 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 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
§9 ·2 明清建筑构造
与详部特征
一· 屋顶
1· 坡度 1:3 — 1:2
2· 举架
· 1步架 = 檩间水平距离 (即宋1椽长度) · 步架与模度的关系 1步架: 殿式 = 22斗口
大式/小式 = 4 D
( D为柱径 )
· 举
五举 = 1步架×50% 六举 = 1步架×60% 七举 = 1步架×70% 七五举 = 1步架×75%

3· 柱顶石

· 长宽为柱径的2倍,
厚度等于柱径
· 鼓镜高1/5柱径
柱顶石与鼓镜
五· 彩画 1· 清式彩画种类:
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2· 和玺彩画
· 为彩画的最高等级,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
· 特征: ①纹饰以龙为主,箍(谷)头处有坐龙盒子; ②色彩:蓝绿底色相间,衬金色纹饰
三·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①乾清宫
1· 概况 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 明代至清代康熙年间,此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雍正皇帝即位后将寝宫移至养心殿,这里就成为举行内廷典 礼活动和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
清代,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灵的地方。按丧葬仪式祭奠后, 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葬入皇陵。
1· 型制
平面:面阔11间(明:9间) 通面阔63· 93米,通进深37· 14米 屋顶:重檐庑殿 台基——3级须弥座台基、月台
殿柱及隔墙为红色,斗栱与梁枋则施以彩绘,主要为绿 色及金色。屋瓦依照皇宫建筑规定采黄色。屋顶正脊尾端 有3. 4米高的龙形吻,垂脊上则有十二种小兽,为中国建 筑中最多者。
④风水格局 · 负阴抱阳, 金带环抱

2· 布局

端门—天安门— 引导 (千步廊)

—午门—
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体仁阁—太和门
神武门-钦安殿-坤宁门-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乾清门 3· 建筑艺术成就与风格
·布局:规整的宫室与不规则的园林有机结合
·建筑组群 ·外部空间:秩序、开合 ·尺度:主与次
皇穹宇 平时供奉“昊天上帝”牌位的建筑,牌位祭祀时移入圜丘, 园攒尖顶—尺度
神厨神库、宰牲亭 ——隐没于浓荫中
回音壁
4· 祈年殿组团 祈年殿 · 原天地合祭时大祭殿。建于公元1420年。 嘉靖时,改大 祀殿称祈谷坛,降为求雨、求丰年之所 · 大祀殿初为三重檐,上檐青色表示天,中檐黄色表示地,

2· 大木作
· 斗拱:尺度变小,攒数增多(5攒)上檐九踩、下檐七踩、溜 金斗拱
· 梁架 :雷公柱
②中和殿、保和殿
·中和殿: 正方形、为四方攒尖顶,为皇帝临朝 前准备之处。 ·保和殿: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乾
隆时重修。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原名谨身殿, 明嘉靖时改名建极殿,清顺治时始称保和殿。 为举行御宴和殿试之处。
下檐绿色表示万物。
清乾隆时,祈谷坛易名祈年殿,三重檐不同色改 为一律青色。 现存祈年殿是雷火焚毁后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
·装饰:大面积色彩的
统一和丰富精致的的 装饰小品——华表、 铜鹤、石狮、铜龟、 嘉量,御道雕刻
二· 太和殿(明:奉天殿)组团
①太和殿 公元1417年完工,1421年与1557年失火后又重建,其后经 数次整修。 太和殿为皇帝登基、庆寿、冬至、元旦、集会或宣布重大
政令的场所。皇帝就在竖有屏风、上有蟠龙藻井的宝座上, 与皇族、重要大臣坐在殿内,其余朝臣则在殿外广场上。
3· 脊饰
更为细致、精美。定型化。普遍采用琉璃。
4· 屋角 · 屋角有起翘和不起翘两种 。一般说来,北方较 平缓,南方起翘较多,尤其是沿海地区。 · 南方起翘有两种做法: —水戗发戗 注 戗 :反,如戗脊。 发戗,起翘
特征:檐口平直,角部
基本不起翘,戗脊反翘
——嫩戗发戗 特征 屋檐和角部都显著起 翘,嫩戗与老戗有50-60度角
《周礼· 大司乐》: 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 《周易》: “阳卦奇,阴卦偶” 皇帝例于每年冬至祭天;皇帝登位也例须祭告天地,表示 “受命于天”。
圜丘
· 露祭
· 三层圆形石坛,石坛每层周围都有汉白玉栏杆和栏 板。坛面、台阶、栏杆所用石块全是九的倍数,象征
九重天
第一层:9· (1+2+3+……+9) 第二层:9· (10+11+12+……+18) 第三层:9· (19+20+21+……+27)
行的《工程作法》)

· 随着砖的普及,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筑的无梁殿
(无量殿),入北京故宫皇史宬、南京灵谷寺无
量殿、苏州开元寺等。

· 砖墙的普及为硬山建筑发展创造了条件。
太和殿大木结构


3· 从建筑设计看:
·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 陵都是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 实例。 ·官式建筑定型化。(《工程作法》列举了 27种单 体建筑的大木作,对斗拱 、装修、石作、瓦作、 彩画作等的做法和用料都翔实地作了规定) · 藏传佛教建筑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 我国佛寺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富多彩 的建筑形式。
2· 型制
·重檐庑殿,但等级、尺度较太和殿降低。 ② 交泰殿 ·建于明嘉靖年间,附会3朝制度 ③坤宁宫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时重建。 凡遇 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 朝贺。
乾隆十三年(1748), 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 二十五玺收存于此,成 为储印场所。
御花园地面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 丰富多彩。 著名的堆秀山是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叠石独特,磴 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水,上筑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 色。
位育斋
澄瑞亭 延辉阁 御景亭
擒藻堂
浮碧亭
钦安殿 千秋亭 天一门 万春亭 养性斋
绛雪轩
坤宁门
千秋亭
延辉阁
御景亭
§9· 4 坛庙、陵墓
3· 旋子彩画 · 仅次于和玺彩画,数量最多 · 特征: ①纹饰:有旋子,即带卷涡的花瓣; ②色彩:依用金比例,分为7等
4· 苏式彩画
· 等级最低,一般用于园林、住宅;
· 特征:
① 纹饰:枋心常绘山水风景、戏文、博古器物;
②色彩:基本上不用金

此外,徽州明代建筑中,还保留着元代彩画
六· 山墙 · 马头墙 类型: ①依形象分类: 五山屏风、三山屏风、七山屏风等 ②依构造分类: 坐吻式、 印斗式(挑斗、坐斗)、 鹊尾式
挑斗式马头墙

· 观音兜
§9 ·3 城市、宫殿
一· 明清北京城规划与建设 1· 特征 中国城市发展,自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到明清北京,历经
3000余年,总结出了三方面的经验:
①防御 远在城市形态尚未形成之前,城→防御体系,以后历代城市建 设中,防御都是主要因素 1403 年明成祖夺取政权后,防御蒙古人南扰是从南京迁都的 主要原因之一 放弃了元大都的北部,以便驻军防守。另加Baidu Nhomakorabea墙(仅建成南部)
内廷西部 有养心殿和花园。公元18世纪20年代,雍正由乾清宫改 住此地,其后历代皇帝均居于此处,妃嫔则住在养心殿北面 的小宫中。东边相对位置为太子与其随从住所,还有乾隆退 位后居住殿。 ④养心殿 ·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清雍正年重 修,作“工” 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 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⑤西暖阁 为皇帝批阅奏章和审阅殿试考卷之处,并经常在此召见
军机大臣,商议军政大事。
⑥东暖阁 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宣统三年(公 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 作出退位决定。
⑦御花园
1· 概况
明代永乐十五年( 1417 )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
“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 2· 位置
二· 斗栱
· 斗拱是装饰件,斗口是官式建筑的基本模度, 常以斗口作为下料标准衡量单位.称为斗口模 数制。
【问题1 】 斗口是什么单位?
P282表述对不对? 【问题2】 斗口与材的关系? ·斗拱尺度变得纤细小巧,瓒数增多
宋式
柱头铺作 转角铺作 补间铺作 华拱 泥道拱 令拱 慢拱 瓜子拱 昂 栌斗 耍头 交互斗 出跳 角昂 由昂 宝瓶 散斗 铺作数 = 跳数+3
第九章:明清时期的建筑
明代:1368—1644 清代:1644—1911

§9·1 明清建筑概况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它经历了一个
由兴到衰的过程.明清两代初期,在政治和经
济上,都推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以巩固
统治.中期达到繁盛,特别是明中叶后期资本 主义因素出现,及康、乾、嘉盛世,对建筑业 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为专门祭天之处。
2· 布局及主要建筑
天坛位于城市之南。 平面--象征中国古代 天圆地方的观念 天子由西方进入
其他人由北方进,
以符合周礼所述。 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 圜丘—皇穹宇—神厨神库· 宰牲亭 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 祈年殿— 皇乾殿 长360米的甬道连接 外坛有斋宫、神乐署
3· 圜丘—皇穹宇组团
②生活
首先是帝王生活 规整的宫殿与不规整的园林结合 漕运及生活用水 ③礼制格局
以宫室为主体的城市规划:宫室居高、居中、用最 高等级
严整的秩序:一条极清晰的轴线,一切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线展 开 附会五门制度、三朝制度(以三殿来附会)、左祖右社
——明代的五门:
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和奉天门(太和门) ———清代的五门: 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
绛雪轩;
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 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 藻堂从乾隆时起,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
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 间舒广。
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 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清式
柱头科 角科 平身科 翘 正心瓜拱 厢拱 万拱 瓜拱 昂 坐斗 蚂蚱头 十八斗 出踩 角昂 由昂 宝瓶 三才升 蹓金斗拱 踩数:出1跳为3踩;2跳为5踩;出3跳为7 踩 ……
拱头昂嘴作法
① 麻叶头作法: “三弯九转” ——中心以外的3层 弧线称3弯
——每两弧线交接处
为1转,共9转
②菊花头(a ) ③霸王拳(b)
一·坛庙
帝王主持的 祭祀中最重要的有三项:天地、宗庙、社稷。 明代制定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皇帝例于每年冬至祭天;
皇帝登位也例须祭告天地,表示“受命于天”。
① 天坛

1· 沿革
天坛位于北京城的南端。于明永乐年间完工(1420年),为
祭祀天地的祭坛。(明初都南京,实行天地合祭,建大祀殿, 而不是露祭,这是不合于古制的。)明迁都北京,仍建合祭 大祀殿。 明嘉靖(1522—1566年)另建日坛、月坛与地坛后,天坛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