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犯罪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私犯罪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结论:反走私没有最后的胜利

文/尹花

[摘要]走私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限制而出现。当前走私犯罪现象在走私对象、走私渠道、走私规模、走私手法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拟运用经济学理论,从当前走私犯罪现象的特点入手,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走私经济学分析

走私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也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它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限制而出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从此,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外经济贸易迅猛发展,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不可避免地伴生出了走私等一些非法犯罪现象。

从法律上来讲,走私是一种逃避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非法牟取暴利,严重危害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具体说,走私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的违法行为,凡是有意违反国家进出境管理规定,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限制或应税的货物、物品进出关境的行为,都是走私。反走私是相对于走私而言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所有与走私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行为。反走私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反走私是指所有同走私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行为,包括对走私的立法行为,查缉走私的执法行为,以及对走私进行刑事制裁的司法行为。狭义的反走私仅指运用各种手段、知识和技术依法揭露和制止走私违法行为的执法行为,也称查缉走私,简称缉私。

近年来,随着打私力度的不断加大,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大规模的走私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走私现象仍然存在,走私犯罪没有得到彻底根除。从当前走私动态和形势来看,走私犯罪现象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从走私对象上看,重点商品的走私仍是走私热点。汽车、香烟、冻品、电脑零配件等重点敏感商品以及毒品、淫秽物品、文物、濒危物种等禁止性物品仍是走私的重点商品。

第二、从走私渠道上看,加工贸易渠道走私成为走私"新贵"。由于加工贸易周期长,情况复杂,海关一般难以监控,因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风险小而牟利大,成为走私犯罪的多发渠道。其主要表现为:以少量物品充当申报出口的成品,多报少出;申报加工成品出口,但实际上空车出境;高报加工贸易单耗;倒卖加工贸易保税货物等。

第三、从走私规模上看,团伙化走私趋势更加明显。随着走私主体由自然人向法人和走私集团转变,走私犯罪的集团化、组织化呈日益明显的趋势,走私分子采取"购、运、储、销"一条龙的走私链条,整体运作,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形成一个"走私网"。

第四、从走私手法上来看,走私犯罪向智能化、科技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走私分子在走私犯罪活动中不仅善于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伪装,而且更趋于利用高科技设备和通信工具进行走私犯罪活动。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走私犯罪现象不仅大量存在,且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随反走私政策和力度的调整而相应作出调整。其经济学根源何在?

一、经济人假设分析

经济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的人。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地对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的所谓最优方案。亚当·斯密指出:"每个人在努力地运用其资本以实现其产出的最大价值时,通常他既非旨在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何种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关心的仅仅是他自身的安全和得利。"理性的消费者作为经济人出现在市场上时,在价格上会作出自己合理的选择,而走私物品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一般来说,关税的征收增加了商品的成本,相应提高了商品的价格,并通过商品的流转最终转嫁给了消费者,这会影响消费者的利益,减少消费者的剩余,而当走私物品充斥市场时,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降低,走私物品的购买者获得了较多的消费者剩余。例如:在没有走私的情况下,某一商品

的进口价格为10元,关税5元,假设此时市场供求平衡,均衡价格为15元;由于关税存在,该商品存在走私的利润空间,当市场上充斥着该走私商品时,供大于求,受价值规律影响,价格降低到13元,消费者通过购买该商品获得2元的消费者剩余。因此,常见的走私物品主要是汽车、香烟、高科技产品等高关税的高档消费品。

二、利益驱动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指出:"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首的危险……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走私分子也是经济人,在进行走私活动时,首先关心的不是其行为是否违法,而是获利的多少,其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在走私不被发现的情况下,走私分子总是通过各种途径走私,以期获得最大的走私利益。受关税和进口配额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商品价格存在差异,由此引起的利润刺激是走私分子走私的直接诱因。以曾经猖獗一时的成品油走私为例,由于当时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存在差异,每吨成品油相差约1000元,高额的利润空间吸引走私分子疯狂地进行走私。

三、博弈行为分析

在现代博弈论中,有三个基本因素规定并演化着博弈动态:(1)个人之间的"当地交往";(2)各个博弈者对所感觉到的环境的"有限理性"式反应;(3)博弈者在重复博弈的策略中的不可解释的"随机偏扰"。走私与反走私之间至少存在以下两种博弈行为:一是走私分子与执法机关之间的博弈;二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一)因为存在信息搜寻成本、转换成本、未来履约不确定性等,走私分子与执法机关之间存在博弈行为。走私分子有相当的信息垄断力量,他对自己的走私能力完全了解,并据以选择自己的走私行为,而执法机关在与走私分子的博弈中,不能完全观测到走私分子的行为和动机,只能根据走私分子的策略选择相应的策略。走私的概率越大,执法机关查缉的概率越大,走私的概率越小,执法机关查缉的概率越小。相反,执法机关查缉的概率越大,走私的概率越小,执法机关查缉的概率越小,走私的概率越大。

(二)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中央政府委托地方政府,实行对本地区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代理本地区的非政府主体,以实现本地区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使得两者之间存在博弈的可能性。以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财税博弈为例,地方政府一般致力于增加本地区的财政收入,而对国家税收和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漠然置之,由于走私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给地方政府带来利益,而反走私则直接为中央政府带来海关税收的增加,因此,有些地方政府对走私活动采取漠视态度,甚至纵容和支持,把走私当作经济发展和地方致富的手段,对中央政府的打私政策及整体利益置之不理。

四、成本收益分析

经济学看来,人在进行某项活动,总要对成本和收益进行预期,并通过各种方式减少成本,增加收入,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一)从走私的角度来看,走私分子在进行走私活动之前,若预期收益与投入的成本相差无几甚至小于成本时,则会放弃走私;相反,只要走私的预期收益大于成本,走私分子就会实施走私。近期成品油走私偃旗息鼓,国内外油价高企不下,没有利润空间就是一例。

(二)从反走私的角度来看,当走私水平很高时,反走私的边际成本较低,而反走私的边际收益较高,当走私水平降低时,反走私的边际成本会升高,而边际收益则递减。从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来看,只有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因此,反走私存在最优选择,此一最优点既不存在于边际成本的最低点,也不存在于边际收益的最高点,而是存在于反走私边际成本=反走私边际收益的均衡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全消除走私并非最优选择,"反走私没有最后的胜利"。

这起特大汽车走私案是走私由沿海转向内地的标本

近期经济增速排倒数第一的山西,进口高档车竟频频现身各地街头。是煤老板太多,还是另有隐情?“10•10”特大走私案的成功告破,揭开了其中的秘密。“炫富心理”,培育出一个“地下车市”,越来越多的老板成为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