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资本论第三卷(1)
第五章
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第五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不变资本使用 上的节约为什么会提高利润率,从而进 一步揭示利润的本质。 第五章包括五节。第一节对不变资本使 用上的节约作理论分析,其余四节以大 量的实际材料对理论分析作印证。
第六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六章的主要内容:研究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影响。 这里讲的价格变动,实际上是价值变动的表现,因而 就是价值变动。价值变动不外是劳动生产力变化的表 现。所以,本章实质上是研究劳动生产力变化对利润 率的影响,不过它是通过价格变化来实现的。 如果说上一章在研究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着重揭 露了不变资本中的固定资本部分好象是利润的源泉的 秘密,那末,本章则是着重揭露不变资本中的流动资 本部分好象是利润的源泉的秘密。 第六章包括三节。第一节研究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 的直接影响,第二节研究原料价格变动对利润率的间 接影响,第三节举例说明原料价格变动对生产从而对 利润率的影响。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资本论》第三卷包括七篇,共五十二 章。
《资本论》第三卷的序言
这篇序言是恩格斯写的。它的主要内容: 说明了第三卷的编辑过程,驳斥了资产 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对第三卷的歪曲。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一篇的研究对象,是说明剩余价值和剩余价 值率的转化形式,即利润和利润率,分析利润 率的本质及其变化的各种因素。 第一篇包括七章。第一、二章分别研究了剩余 价值和剩余价值率是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利润率 的;第三章从量的方面,研究了利润率和剩余 价值率之间的关系;第四、五、六章,进一步 具体研究了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第七章对 本篇所述问题的补充说明。
《资本论第三卷》PPT课件
精选PPT
17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局部到综合,就是马克思考察了剩余 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的分配后,综合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历史 局限性,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 论。
《资本论》第三卷
精选PPT
1
《资本论》第三卷简介
《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
的手稿整理和编辑而成的,于1894年出
版。标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即分析作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
配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由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已在前
两卷作了分析,所以第三卷着重分析剩
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恩格斯说:“剩余
精选PPT
8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转型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是一 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体现,是理论 上的逐步升化,还是相互矛盾的逻辑命题? 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看法。可参考如下书目:
德塞:《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问题讨论》
伊藤诚:《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研究》
萨谬尔森:《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 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
精选PPT
4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部分是第七篇,也是全书的总结, 马克思批评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三位一 体”的谬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 种收入分配的源泉,论述了生产关系和 分配关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 的历史局限性。
精选PPT
5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 转化为利润率 马克思主要论述利润和利润率 的形成,包括第一到第七章,可分为三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
(四)现象反映本质往往是颠倒的。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本质在它们的具 体形式中获得了迷惑人的性质,人 的关系完全被物的关系掩盖了。在 第三卷中,随着逻辑的不断展开, 马克思不断地揭露资本的拜物教性 质,科学地揭示了本质与现象的辩 证关系,马克思把对资本的批判和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有机 地结合起来。
第五篇考察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相分离而形成的 生息资本,以及平均利润分裂为企业主收入和利息。 至此基本围绕分析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两大基本阶 级的经济关系。 第六篇考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及其在经济上的实 现,揭示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之间 分配的规律,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地租进而分 析三大阶级的关系。第七篇研究资本主义各种收入 及其源泉,科学揭示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以及分配关系背后的阶级关系,批判“三位一体 的公式”中所体现的资本拜物教性质,从而结束了 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研究。
三、第三卷的意义 (一)《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 经过十年时间编辑整理出版的。恩格斯对第三卷评 价极高,认为这个极其出色的研究成果“一定会使 整个政治经济学发生彻底的变革,并将引起巨大的 反响”。 (二)第三卷所完成的政治经济学的变革,具体来说表 现在:马克思所创立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科学地说明了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从理论上解 决了使古典学派解体的难题之一,即商品按价值交 换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所谓“矛盾”。 第三卷既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贯彻和运用,也是 它的完成和发展。马克思在第三卷所建立的地租理 论不仅完整科学地说明了不为古典学派所正确理解 的级差地租,而且说明了不为古典学派所发现的绝 对地租。
第三章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本章论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各种数量关系,特 别是它们三方面的不一致关系,从而说明利润率变 动的相对独立性。 (一)前言:说明本章研究的对象、方法和前提。 (二)第一、二节分别考察资本的价值构成和剩余价值 率对利润率的影响。 (三)结束语:利润率变化的各种规律。
资本论第三卷读书笔记
资本论第三卷读书笔记【篇一:《资本论》读书笔记】《资本论》读书笔记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总共三卷,第一卷是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卷开篇就讲了商品与货币的问题。
介绍了关于货币的一些概念,什么叫做劳动二重性,资本总公式g-w-g与商品流通公式w-g-w的对比。
接下来第二卷是关于资本的流通。
资本循环有三个阶段,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然后介绍了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这两个时间是资本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
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劳动过程的休止的时间。
流通时间包括商品转化为货币所需要的时间和货币转化为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然而在流通中必然会有流通费用的消耗,流通费用又分为纯粹的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
第二篇讲了资本周转,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主要阐明资本的各种形式。
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了解马克思理论思想,必先通读《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对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总结,它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主要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
《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
资本论三卷研究
《资本论》第三卷研究福建师范大学陈征一、写作和整理出版的情况《资本论》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是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整理、编辑而成的。
马克思原来设想他所写的经济学著作共分为六册,后来几经修改,形成现在的“四卷结构”。
1857一1858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第一稿时,还未涉及第三卷的有关内容;186l—1863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第二稿,在笔记本第十六、十七册,以及笔记本的第十五、十八册的一部分篇幅中,专门研究了《资本论》第三卷中的问题。
如研究了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以及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经济危机等问题,但那是在批判李嘉图等人的错误观点时进行分析的,对马克思自己所创立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地租理论,没有系统地正面论述。
1863—1867年,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第三稿,在写成第一卷以后,对第二卷和第三卷的写作,是交叉地进行的。
第三卷的前三章,(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手稿共七章.没有分篇.现在的七篇,是恩格斯根据原稿的七章改成的.)是在1864年下半年到l 865年上半年写成的,接着他又反过来写《资本论》第二卷;1865年下半年,在写完第二卷以后,又开始写第三卷的后几章,可见,《资本论》第三卷的手稿,是在1864一1865年期间写成的,他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从而成为《资本论》第三卷的唯一草稿。
恩格斯就是根据这份草稿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三卷的。
马克思在完成了《资本论》第三稿后,接着就公开出版了第一卷,此后又陆续修订第一卷,着力修改第二卷,继续研究第二卷的有关问题,并写了大量的笔记材料。
例如,在七十年代前后,批判地研究了美国庸俗经济学家凯里的地租理论而写的笔记;研究了俄国的土地关系和农业状况的大量的统计调查材料而写的摘录;1876年2月中旬写成的《级差地租和地租只是投入土地的资本的利息》专题;以及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研究有关货币资本、信贷、纸币、贸易史、货币市场、银行和货币流通等著作而写的资料摘录和评注。
资本论
资本论第一卷1价值p51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
商品作为他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
2社必劳时p52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社会必须的量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商品p47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p217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生产用来出售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和服务的物品即为商品4货币p152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以自身或通过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是货币5商品拜物教p90在宗教世界中,人脑的产物表现为富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
马克思把这叫做拜物教。
商品形式及其价值关系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他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产分不开的,这既商品拜物教6资本论为什么从商品开始?习题p17第五题7p48~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后者决定前者8商品世界的四对矛盾p135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对立、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对立、使用价值与价值对立、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对立9货币的三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0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p197~劳动力成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
使用价值=劳动=劳动力本身体力脑力劳动。
价值=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11劳动过程的三要素p208~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12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13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含义的论述(1)生产方式是生产技术p440“一个工业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的变革......有了机器纺纱,就必须有机器织布,而这两者又使漂白业、印花业和染色业必须进行力学和化学革命”(2)生产方式是生产组织p372第三卷“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具有的内部的坚固性和结构,对于商业的解体作用造成了多大的障碍”生产方式是生产技术、生产组织P541“现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向大工业的过度,这一革命由于工厂法在这两种生产方式中的实行而加速”p364第三卷“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也就是说,一旦资本支配生产本身并赋予生命一个完全改变了的独特形式”(3)P584生产方式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是生产过程的普遍的、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形式。
学习《资本论》节选本26-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简介1
学习《资本论》节选本26-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简介
1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三卷简介1
《资本论》第三卷,也是由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遗稿整理出版的。
1894年问世。
恩格斯说过:“第三卷花的力气比我想象的要多,有一章我必须全部重写,而另一章只有一个标题,我只得自己写。
”还有许多地方做了修改和增补。
可见,恩格斯为第三卷的出版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第三卷的标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这是对第三卷研究对象的概括。
在本卷第一篇第一章的开头(见第373页第1段-第374页第1段),对此作了专门的分析。
根据这段分析及其他有关论述,对第三卷所要研究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应当这样理解:(1)这里所说的总过程,不只是指总的产业资本的运动,而是各种资本形式运动的总和。
(2)这里所说的总过程,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和作为交换的流通过程的统一,也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的统一。
(3)第三卷不是一般地笼统地研究资本运动的总过程,而是研究“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第373页)即各种具体的资本形式(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和与此相应的剩余价值分配的各种具体形式(利润、利息、地租等)。
(4)研究的中心是各个资本家集团以及大土地所有者怎样瓜分剩余价值。
所以,恩格斯说:“第三卷所阐述的就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
”“剩余价值的分配就象一根红线一样贯串着整个第三卷。
”。
《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篇
• 1、m’和C不变,v可变。P’随v的变化而变化。这 种变化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二 是生产要素的价值或价格 的变化,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
• 2、m’不变,v可变,C因v的变化而变化。在这种 情况下,仍然是P' 随着v的变化而变化。
•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 削实质。这是 因为,在利润形式上,利润表现为 是资本本身生产出来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而它的真正来源,即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创 造的,是由可 变资本带来的真相被掩盖了。这样, 就把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剥 削与被剥削的 关系完全掩盖起来了。
一、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 转化形式
• (一)什么叫成本价格 • 所谓成本就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花的本钱,或者
叫成本价格,它是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之和。 • 成本价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转化形式。 如果把成本价格叫做k,那么,W = c + v + m,就 转化为W = k + m。
• (二)结构和组织 • 这一篇由第一章到第七章组成,大体上可以 分为三个部
分: •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分析商品价值
中的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如何转化为成本价格,以及剩 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利润率》,是分析剩余价值率如何 转化利润率。 • 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第 三章是从 量的方面分析“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指出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 机构成是决定利润率的两个主 要因素;第四章分析资本“周转对于利润率 的影响”;第五 章分析“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对利润率的影响;第六 章 分析“价格变动的影响”,主要是指原料价格的变动 对利润率的影响。 • 最后是第七章“补充说明”,用三个片断着重指出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 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后,掩盖了资 本主义的剥削。
第10讲 《资本论》第三卷介绍
1.第三卷的研究对象、中心
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是“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
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这具体形式包括: 其一,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资本、商业 资本、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等。 其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利润、 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 其三,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社会价值、个别 价值、平均价值、市场价值、名义价值等。
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不是一回事情。
⑷利润率下降会加速资本积累及资本集中。
3.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B.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目的和手段的矛盾。 ⑵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C.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⑴资本过剩的含义。 ⑵资本过剩与经济危机。 ⑶资本过剩包含着商品过剩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限制的小结。
2.利润率
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方式并使资 本关系神秘化。 ⑴使劳动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发生颠倒的生产
方式进一步发展。
⑵利润率作为表示预付总资本增殖程度的比 率模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省。
⑴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⑵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2.利润率
A.资本家预付总资本目的是生产一个超过预付
资本的价值余额。
B.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表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 比率或关系。 C.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 利润的前提。 ⑴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历史起点。 ⑵利润率包含了剩余价值在流通中获得的新 的规定。
⑸对李嘉图关于利润率下降理论观点的评述。
《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资本论》第三卷的对象与方法 (3)一.对象 (3)二.方法 (4)三.意义 (4)《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5)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6)第一章成本价格和利润 (6)一.成本价格 (6)二.利润 (7)第二章利润率 (8)第三章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9)一.m'不变,v/C可变 (9)二.m'可变 (9)三.总结 (10)第四章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10)一.周转对利润或利润率的一般影响 (10)二.不同资本的周转时间对其利润率的影响 (11)三.正确计算年利润率 (11)第五章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 (11)一.节约不变资本的途径 (11)二.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 (13)三.有关技术发明的论述 (14)第六章价格变动的影响 (14)一.原料价格的波动及其对利润率的直接影响 (15)二.资本的增值和贬值、游离和束缚 (15)三.原料价格变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16)本篇小结 (17)基本概念: (17)复习题: (17)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7)第八章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的不同构成和由此引起的利润率的差别 (17)一.研究的出发点 (17)二.资本构成与利润率的部门差别 (18)三.各部门资本周转时间的不同与利润率的差别 (18)四.利润率的差别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19)第九章一般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9)第十章一般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
市场价格和市场价值。
超额利润 (20)一.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 (21)二.供求与价值 (22)三.资本主义生产价格的形成机制 (25)四.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5)五.所谓“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 problem) (27)本篇小结 (29)基本概念: (29)复习题: (29)第三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第十三章规律本身 (29)一.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 (29)二.利润增加和利润率下降的二重的规律 (30)第十四章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31)第十五章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33)一.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 (33)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质和历史相对性: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 34三、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破坏:生产过剩的实质 (36)本篇小结 (37)基本概念: (37)复习题: (37)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38)第十六章商品经营资本 (38)第十七章商业利润 (39)第二十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42)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商人资本 (42)二.商业资本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的作用 (43)本篇小结 (43)基本概念: (43)复习题: (43)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 (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论史批判
• 第二篇 《竞争与许多资本》
• 第三篇 《信用》
• 第四篇 《股份资本》
• 第2册《土地所有制》
• 第3册《雇佣劳动》
• 第4册《国家》
• 第5册《国家对外》
• 第6册《世界市场》
“五篇计划”结构及其内容
• 显然,应当这样来分篇∶ • (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
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分析过的意义上。 • (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
• 相反地,这一册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 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 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 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 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 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册中将要阐明的 资本的各种形态,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 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 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 一步地接近了。”
马克思经济学著作写作计划大事记
1、1857年8月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一方案。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1857年11月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二方案。 (《1857-1858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第177-178页) 3、1857年11月中旬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三方案。
国内有关六册结构计划较有影响的文章与著作
• 1、汤在新:《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六册结构”及科学意义》,载《经济研究》1985年第 4期。
• 2、顾海良:《西方学者研究<资本论>结构形成观点述要》,载《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 6期。
《资本论》主要内容
《资本论》主要内容《资本论》是德国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著作,由3卷组成,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论》第一卷主要是关于商品、货币、资本的概念阐述,讲述了资本的本质和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强调了资本的历史作用是使得生产力飞跃式发展,推进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资本只是自由工业时期的一种特殊生产关系。
资本不过是劳动,而不是机器,只是在资本的生产方式下才成为资本。
马克思还对商品的本质进行了探究,认为商品的本质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形态。
商品相当于劳动价值形成的媒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货币则是要解决商品流通时的交换价值问题。
货币本身无用,但它是商品交换的实际媒介。
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货币在流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媒介。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论》第二卷主要集中探讨了资本的两种基本形式——商业资本和利息资本,以及资本的流通过程。
由于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不同,根据市场规律,资本将流向利润率高的领域,从而实现最大的投资回报。
同时,资本的流动也带来了货币积累的过程,资本家将从劳动者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形成资本的积累。
马克思还强调了金融资本的产生,认为金融资本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中,金融资本不仅仅代表着一定的财富积累和所有权,还有着对经济政策与市场运作的巨大影响。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总过程”《资本论》第三卷也是《资本论》的终极篇章,该卷着重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点以及危机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其生产过程本身是无限扩展的,因此资本主义存在着不断扩大的内在动力。
治理资本主义经济,必须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同时也需要理解生产中先进技术和工业组织方式的作用。
马克思还从资本积累与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等方面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存在的内在缺陷和不可避免的衰败。
《资本论》的结构
<<资本论>>结构《资本论》结构《资本论》的结构概述I第一卷的结构1.商品、货币的形式规定(第一篇<商品和货币>)(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形式(3)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4)货币2.货币的资本化(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3.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三篇至第五篇)(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A 协作B分工C机器(3)资本家和工人的基本关系(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第六篇<工资>)5.资本的积累过程(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1)简单再生产(2)扩大再生产(3)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4)所谓原始积累II第二卷的结构1.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一篇)2.资本周转(第二篇)3.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三篇)III第三卷的结构1.利润轮(第一篇至第三篇)2.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第四篇至第六篇)(1)商业利润(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2)利息(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产业收入(生息资本)>)(3)地租(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3.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结语《资本论》是由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三卷构成的。
第一卷又分作七篇二十五章;第二卷分作三篇二十一章;第三卷分作七篇五十二章。
《资本论》第一卷题为《资本的生产过程》是和第二卷的《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相对应的。
从第一篇《商品和货币》到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的整个体系,是在生产过程的基础上阐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在最后的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中,与资本主义的发生相对应,论述了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同时也说明了它的崩溃,体系大体上是完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成本价格对资本主被资本家用于核算经济 效果,P290/2
❖ 而且对生产资本的周转或再生产经常发生实 际的影响。我们常说成本价格是赚钱还是赔 本的界限,是竞争能力的基础。295~296
.
4成本价格掩盖了现实的价值关系, 抹杀了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的区别。
.
第二章 利润率
.
一、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的 客观过程
❖ 1、利润率:P298/2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 值的比率
.
2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与剩余价 值转化为利润的关系
❖ P298/3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引 出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而不是相反。
❖ 298 ❖ 第一、资本家唯一而且首先关心是利润率,
包括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分配三个组成 部分。 ❖ 3,内容丰富,结构严整。恩格斯:“我现今 整理第三卷,那是全书最后的带有王冠的部 分,甚至会使第一卷感到失色”
.
第一篇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 重点是一、二章 ❖ 第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 ❖ 中心:说明利润形式 ,揭示剩余价值如何转
.
三、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 P293/8(最下面一段开始)到本章结束 ❖ 1、P293/8剩余价值首先是商品价值超过商品
成本价格的余额 ,但在成本价格中却表现为 整个预付资本的产物,把剩余价值的真正来 源掩盖起来 。
.
2、剩余价值由于被当作是预付资本 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 P295
❖ P290/3
.
商品的成本价格同商品价值的形成和 增殖过程毫无关系
❖ c是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在商品价值中的再现, ❖ v是由工人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补偿的价值,
原预付的v由工人用于生活消费,并未参加商品新价 值的形成。工人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的另一部分 即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 把c和v这两个本质上互不相同的要素合并成为成本 价格,就看不出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而只看到它 们都是补偿资本消耗的价值,这样就易于把资本消 耗过程当作是价值生产过程
❖ 定义:P304最后一行。年剩余价值量等于可 变资本一个周期所占有的剩余价值量乘以一 年内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
❖ 年利润率实际是年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
化为利润的过程
.
一、前言
❖ P289/1~289/1 ❖ 联系第一、二卷,说明第三卷的研究对象
.
二、成本价格是C和V价值的转化形式
❖ (P289/2~293/6) ❖ 1、成本价格:即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 ❖ 2商品成本价格体现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性质。
P290/1 ❖ 由于资本家对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耗费没有
资本论 第三卷
第一篇
.
《资本论》第三卷 由恩格斯根据马克思遗稿
编纂成书 序言由恩格斯撰写
.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 一、总体介绍: ❖ 第一卷,以剩余价值生产为中心,主要说明了剩余
价值的来源,实质以及剩余价值生产的发展趋势; ❖ 第二卷,以剩余价值的实现为中心,主要说明了个
别资本剩余价值的实现和社会总资本的剩余价值的 实现; ❖ 第三卷从总体上考察剩余价值的分配,在剩余价值 生产流通基础上考察,首先说明剩余价值在产业资 本家中如何分割;再说明剩余价值如何在产业资本 家以外如何分割
.
3对资产阶级的两种错误的价值理论 和利润理论的批判
❖ 托伦斯认为,商品价值即是成本价格,利润 由消费者以高于成本的价格购买商品的差额 形成。这种观点的错误,是把商品价值和成 本混为一谈,把流通当作是利润产生的源泉。
❖ 蒲鲁东认为,商品卖不出去是由于货币使人 们难于按劳动消耗量进行交换,他主张用取 消货币和组织直接交换来解决产品实现问题。
.
二、结构
❖ 除恩格斯序言外, ❖ 七篇五十二章 原书为上下两册
.
分三部分
❖ 一至三篇:分析平均利润和生产形式,中心是要说 明产业资本家内部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从而建 立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 四至六篇:分析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和土地所有者 是如何分割剩余价值的,中心是要说明产业资本家 以外的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从而 建立了不起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理论;
信息条件
.
二、周转时间与利润率与反比。 P303/6
❖ 在资本百分比构成相等,剩余价值率相等、 工作日相等的时候,两个资本的利润率和它 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
.
❖ 资本周转时间的缩短对对剩余价值生产,从 而对利润生产的直接影响,在于使可变资本 效率的提高。P303/7
.
三、周转使利润率转化为年利润率
❖ 第七篇:分析雇佣劳动创造的新价值v+m在资本关 系下是如何分配的,中心是要说明资本主义分配关 系和生产关系实现,这是对本书的一个总结,从而 建立了马克思关于新创造价值总分配理论。
.
三、方法:
❖从本质到现象 ❖再从现象进一步说明本质
.
四、地位
❖ 1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分析的最后完成 ❖ 2完成了剩余价值理论的论证。剩余价值学说
然后再按利润率取得利润。 ❖ 第二,从历史上说利润率也是出发点。
.
二、利润率和利润使资本关系神秘化
❖ P299/3由于资本的一切部分同样表现为超额 价值(利润)的源泉,资本关系也就神秘化 了。
.
第四章 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
这一章是恩格斯补写的
❖ 中心:论述总资本周转速度对利润率的影响及 其表示方法,以及年利润率的形成。
.
一、周转时间的缩短可以提高利润率 P302/2
❖ 1、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两部分组 成,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缩短,都可以增加 剩余价值量。
❖ 2、缩短流通时间的主要方法P302/3~4 ❖ (1)缩短生产时间的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就是工业进步。就是改进生产技术。 ❖ (2)缩短流通时问的主要方法,是改进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