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需求量预测

摘要: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保护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障。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及各用地部门需求,综合考虑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从粮食安全、耕地变化趋势、供给与需求平衡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等方面预测福建省某市规划目标年的耕地保护规模,该方法较单纯依靠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预测耕地需求保护规模有所改进。

关键词: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需求量;综合预测

中图分类号:F32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284-03

耕地保护源于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粮食危机以后才真正使这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1-2] 。

粮食需求预测是耕地配置的重要依据,目前研究者多采用线性方程、指数平滑法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进行分析,对粮食需求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单纯以粮食需求测算的耕地保护规模是最低耕地保有

量,对耕地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测试,可能导致大量耕地被转作他用;对于某些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而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计算其现状的耕地数量会远远小于耕地保护量[3]。因此,单纯以粮食安全为目标,而不考虑当地国民经济建设需要,过于简单确定区域耕地需求量、制定耕地保护数量会成为单纯的“数字游戏”[4-5]。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等预测方法应用历史数据进行数学时序分析,缺乏对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内在分析,也不能满足耕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6]。因此,本研究以粮食安全为目标,以耕地变化历史数据为依据,从供给与需求平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预测福建省某市规划期内的耕地保护规模,以进一步指导粮食安全生产。

1 指标体系研究

粮食安全状况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指标数量加以表述,而对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估首先涉及到指标的选择。从根本上讲,一个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取决于该地区粮食供求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但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每个环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整个系统的安全状况构成影响[5]。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不仅要考虑粮食安全的

数量,还要考虑其质量、时间以及耕地的空间布局等。因此,必须用综合的指标体系来反映粮食安全的状况(表1)。

1.1 数量指标

民以食为先,粮食安全最基本的目标是满足人们的吃饭问题,因此,充足的粮食供给数量是保障国家、地区粮食安全的基本要求。目前,国内外粮食组织、研究学者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如下指标[5]:(1)粮食的自给水平。粮食的自给水平通常用粮食自给率(A)来表达:A=(S/D)×100%,其中,S表示国家或地区在单位年度内粮食的总产量;D表示该单位年度内区域人口对粮食的总需求量。若某区域或国家自给率较低,则其粮食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称为粮食对外贸易依赖度B(B=1-A)。(2)人均粮食占有水平。我国虽然粮食总供给量数量庞大,但由于人口数量巨大,因此,就人均粮食占有程度而言,往往低于国际上许多国家的人均粮食占用率。显然,区域人均粮食的占用量越多,则该区域具有稳定的粮食安全水平。以D来表示粮食安全的最低警戒水平,当人均粮食占用量

1.2 质量指标

营养结构合理、优质、卫生的粮食供给水平是衡量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1)粮食热

值供给水平。人类通过粮食获取能量,满足身体的需要,质量高的粮食应该能提供较高的热值水平。国内外研究学者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摄入粮食热值的构成、发展,结果表明,摄取粮食热值和粮食构成与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收入情况有密切关系。刘景辉等认为,人均摄取的热值中动物性食品所占的比例是衡量粮食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5]。(2)人均植物性粮食消费率。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植物性食物是我国人们主要的蛋白质、能量摄取来源。由于南北空间地域不同,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以稻米为主,而北方地区则以小麦面食为主,稻米为辅。因此,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考量该地区的主消耗植物性粮食供给质量情况,是我国粮食质量安全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1.3 时间指标

粮食生产受气候、降水、自然灾害、国家政策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粮食产量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波动。因此,粮食产量波动率反映了该区域能否在一定时间内提供足够的粮食,保证粮食的安全水平。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计算公式:γ=[(Y-Ft)/Ft]×100%,其中,γ表示粮食产量波动系数,Y表示第t年的实际粮食产量,Ft表示第t年用时间序列资料计算的趋势产量。

1.4 空间指标

自然、社会空间地域的差异导致区域、区际间人们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不同;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良好的粮食安全,不仅实现全地区的粮食总数量、总质量的安全,还应考虑地区差异,消除或缩小区际差异,体现全社会公平的粮食安全。

2 实例研究与分析

研究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岸,地处闽东地理中心,辖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在考虑满足自身粮食需求、饲料用粮以及粮食调出的基础上,通过预测规划目标年人口、消费水平和粮食单产水平等预测规划期的耕地需求量。

2.1 人口预测

通过收集历史人口数据分析得出,研究区人口总规模将持续扩大,育龄妇女人数不断增多,由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人均寿命持续提高,人口死亡率降低,整个社会向老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农民生育观进步缓慢,加之经济改革的深入,促使人口流动加剧,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在规划期内人口压力有增无减。人口增长的途径有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和流动增长。笔者根据基期年人口数据,采用人口自然增长法来推算未来人口数量,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两部分,即ω=α+β、P(t)=P(t0)(1+α)t-t0+P(t0)?β,其中,α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β表示人

口机械增长率,P(t0)为预测基期年人口数,P(t)为预测年份人口数。(1)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是由城市的现有人口通过自然生育而获得的增长,它在数量上等于1年中的出生人口数量减去死亡人口数量,公式计算为:α=(A-B)/C×100%,其中,α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A表示当年出生的人口数量,B表示当年死亡的人口数量,C表示全年平均总人口数量。当α>10%时,属于人口高速增长;当5%<α

≤10%时,为人口稳定增长;当0<α≤5%时,属于人口低速增长;当α≤0时,表示人口零增长和负增长。国际经验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成反比。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是由于人口迁移或行政区划变动而获得的人口增长,它在数量上等于1年中迁入量减去迁出量,公式计算为:β=(D-E)/C×100%,其中,β表示人口机械增长率,D表示当年迁入人数,E表示当年迁出人数,表示全年平均总人口。在统计上,机械增长是指城市有本区户籍者的变动,而无本区户籍者的变动则属于暂住(流动)人口。

表2为研究区人口现状数据,按照自然增长率法,预测研究区2020年总人口数为68.89万人。

2.2 粮食消费水平预测

根据研究区经济发展速度,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

学科学院等提出的小康水平食物结构和营养成分标准加以修正,结合现状生活水平,对研究区进行消费水平预测(表3)。

粮食总需求量为人均粮食消费量与人口数量的乘积。由图1可见,2001―201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最高为315 kg/人、最低为218 kg/人,2010年为228 kg/人。如果按历年平均值来预测,2020年研究区人均粮食消费量为278 kg/人,但综合考虑研究区临海,海产品丰富,加之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增加、饮食结构调整,会适当增加蔬菜、海鲜、肉类和奶产品的消耗,对粮食需求不会太高,参照中国农业科学院修正后的食物营养成分和饮食结构,确定研究区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60 kg/人,按照预测人口数68.89万人计算,研究区2020年粮食总需求量为110 224 t。

2.3 主要农作物产量水平预测

作物产量预测是指对未来农作物的产量水平进行预计和推算。常用的预测方法有平均增长率法、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和产量系数法等[3]。笔者根据历年来各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采用平均增长率法预测目标年2020年粮食作物的产量。

2.4 复种指数预测

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即年内耕地面积上种植农

作物的平均次数,以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来表示[7]。由图3可见,研究区2006―2010 年耕地复种指数在2.30~2.55 之间,每年的变化有起有落,但整体保持较高的水平。随着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补充的耕地资源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导致这几年研究区的复种指数有下降趋势。但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通过高标准建设和完善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对原有的低产农田进行改造、对高产农田挖掘增产潜力,再加上对区域存在的大量水肥性能差的缓坡地形进行逐年降坡至梯田、配套灌排渠道整治、贫瘠土壤改良、可耕种土层增厚,进而提高原有耕地的复种指数[8]。因此,笔者预计研究区耕地复种指数会逐年增加,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结合专家经验,确定2020年复种指数为2.45。

2.5 粮农播种面积比预测

研究区除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外,还种植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耕地需求量不仅包括粮食作物的需求量,还包括各类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平均增长率法是常用的方法,计算公式为K=K0×(1+R)n,其中,K0是基期年的粮农播面积比,R为平均增长率,经历史数据分析获取,n是规划年期数。

3 耕地保护对策建议

(1)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研究区耕地面积少,可垦荒

地资源不多,而且现有耕地中的大部分是中、低产田,因此,应把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重点放在内涵性开发方面,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粮食的投入产出率[9]。

(2)在生态环境允许的情况下,研究区应对滩涂加大开发与培育力度,通过土地整治、开发与复垦等方式,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最大可能地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努力缓和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时尤其注重对耕地质量的培育[10]。

(3)加强土地立法。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核心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对城镇建设占用耕地进行控制,限制城市的无限外延扩张。

(4)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资。综合治理土地退化,提高耕地资源生产效率。研究区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较弱,应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修复各类农田水利工程,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同时要注意保护植被,禁止乱砍滥伐和乱采沙石。

(5)加强政策和经济管理。对耕地实现分区保护的政策,针对不同区域的耕地设定不同的征用补偿标准和规范,提高征地的使用经济政治标准,同时积极探讨保护耕地社会和生态补偿机制。

4 结论

研究区是经济较发达而耕地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如何

采用合理的模型方法对耕地需求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预测

分析,是关系到研究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笔者从粮食安全、耕地变化趋势、供给与需求平衡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出发,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从耕地所解决的最根本问题-粮食安全问题角度预测规划目标年的耕地需求量和保护规模,该模型较过去单纯依靠粮食需求预测耕地保护规模有所改进。耕地保护规模测算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结合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国家、地区方针政策,利用科学的方法模型测算各级行政区域的耕地保护规模,有待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赵杭莉.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耕地面积需求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79-83.

[2]胡跃高,褚庆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与战略对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6):10-15.

[3]王振伟,李江风,龚健.县市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研究――以南阳市为例[J]. 河南农业科学,2006(11):71-74.

[4]龚健,刘耀林,陈年山. 耕地保护规模测算方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6):62-67.

[5]刘景辉,李立军,王志敏. 中国粮食安全指标的探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10-16.

[6]何忠伟. 中国粮食供求模型及其预测研究[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13(1):19-22.

[7]杨利民,于闽. 我国未来人口发展对耕地的需求分析[J]. 经济地理,2013,33(2):168-171.

[8]廖玉. 黔江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8.

[9]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统计研究,2005,166(8):3-9.

[10]赵言文,施毅超,胡正义,等.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保护探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4):461-465.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 1.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这必然导致农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难以提高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 4 :耕地需求量预测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周焱 时间: 2014 年 06 月 11 日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 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 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 第四部分报告正文 根据表1中1997年——200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2%,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38%,以2004年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出2010年与2020年的人口规模: P t = P o ×(1+K+P)(t-to)+(c-d) 式中:P t ——规划年人口数 P t0 ——基期年人口数 t-t ——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P t2010 = P t2004 ×(1+K+P)(t-to)+(c-d) =73.42×(1+0.82%+0.38%) 6+4.3 =83.17 (万人) P t2020 = P t2004 ×(1+K+P)(t-to) =73.42×(1+0.82%+0.38%) 16+4.3 = 93.16(万人) 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法计算出年均粮食单产,其中r为2000年——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1.03%: a n = a o ×(1+r)n

对于固始县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探析

对于固始县2020年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探析 发表时间:2010-10-09T11:44:38.5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6月第2期供稿作者:张志明[导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形成建设用地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张志明(固始县国土资源局河南信阳 465200)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且无法替代的自然资源。土地数量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需要合理地利用土地、科学地规划土地来解决。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也是土地利用管理的依据。该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对河南省固始县2020年的建设用地量进行了需求量预测,以期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建设用地用地预测需求探析持续利用 近几年来,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因此,节约用地十分重要。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做到既恰当地满足经济发展对用地的需求,又能保持各类用地之间适当的平衡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固始县概况 建设用地规模是与户籍总人口、非农业人口总量历年变化趋势一致,建设用地的扩展与人口的发展呈正相关关系。2004年固始县总人口为156万人,按人口自然增长率10‰的比例,2020年人口将增至180万人,根据《信阳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结合2003年城镇人口35.5万人,农村人口144.5万人,城市化水平27的实际,预测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45%,全县城镇人口将达70万人,农村人口110万人。对此,根据城市用地现状和国家《城市用地分类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参考国内其他城镇用地情况,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设定到2020年固始县人均城市用地100平方米,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固始城市用地将达到5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必须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准确的预测。 二、固始县建设用地预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形成建设用地数量不断上升的趋势。城镇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生活必需以及休闲娱乐要求的公共建筑、住宅用地等不断攀升,城镇的扩张就很难避免。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结构会愈演愈烈。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很难避免,建设用地比例不断提高。因此要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科学预测未来建设用地需求量,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 (一)城市及建制镇用地预测 固始县是豫南地区社会经济活动重要枢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刺激城市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2000年固始县城市用地17.56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根据县城体系规划,到2020年建制镇由2003年的8个发展到15个。按照国家《村镇规划建设标准》要求,结合城镇用地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并考虑到近期处在农村向城镇转移初期,大批新建农居将保留现状,并将建制镇人均用地控制在人均100平方米以内。据此推算固始县2020年建制镇用地69平方公里。 (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预测 居民点用地是指建房用地、道路建设用地及各类公共设施、绿化综合用地。固始全县2003年共有居民地及工矿用地35522.87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占地29238.72公顷。根据农村人口发展规模预测和农村居民人均用地水平标准,通过农村宅基地整治,合并自然村等方面以及对工矿用地预测,2020年需用地9.4平方公里,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2643.08公顷。 (三)旅游设施用地和特殊耕地需求量预测 旅游设施用地主要根据固始县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规划为基础,并对其进行预测分析。规划期内如胡族白鹭湾风景区,祖师仰天洼茶场风景区,段集休闲山庄,泉河森林公园等的开发,预测到2020年,全县需旅游设施用地100公顷。特殊用地的增加主要是公墓的规划建设,现有特殊用地为2130.04公顷,预测为3326.03公顷。 (四)交通用地预测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硬件,是物流、人流的大动脉,也是促进固始县与周边县市经济辐射的纽带。2003年固始县交通用地为4138.11公顷,比1996年增加356.13公顷,在2020年,全县交通用地主要有:宁西铁路、312汽车专用线固始段、商淮公路固始县段以及通往宁西、京九火车站分线路用地。同时,改造县乡和乡村公路,经测算到2020年,将增加1150.39公顷。 三、预测结果分析 城市化水平、总人口、非农业人口与固始县建设用地需求量的相关性很大。固始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也面临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开发、增加农业投入的良好机遇,有着向集约、高效加工综合农业方面发展的巨大潜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从第一产业退出的土地大部分将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中,建设用地外延扩张趋势明显,正是由于政府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加大了对土地的资本投入,使得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化,因地制宜,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GDP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随之提高,即固定资产投资对固始县建设用地需求量影响最大。土地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改变固定投资方向来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合理布置用地结构,达到保护耕地的目的。 总之,河南省固始县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人口众多,县域经济还不是特别发达,土地利用也不充分,为推进全县的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依据固始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结果最终确定为:依据2003年固始县建设用地面积38594.23公顷推算,到2020年调整为36780.3公顷,净减少1813.93公顷;2003年,居民地及工矿用地由34219.25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31450.91公顷,净减2768.34公顷;2003年,交通用地由1468.79公顷,到2010年调整为1807.19公顷,净增338.4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003年全县水利设施用地2906.19公顷,,到2020年调整为3654.82公顷,净增加748.63公顷,增加面积主要是对公共设施的投入,以保持增减平衡,为固始县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建设用地需求量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參考文献 [1]姜海、曲福田.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中国土地科学.2005(2); [2]朱明仓、楊韬.城镇建設用地需求预测与配置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場.2007; [3]林芳.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05;

土地耕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利用规划学》 耕地需求量预测 -----------基于回归分析法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班级:2013009 姓名:x 学号:201300926 指导老师:x

目录 一、趋势外推预测法: (2) 1. 绘制时间序列散点图: (2) 2. 由最小二乘法求参数: (3) 3.进行耕地预测: (5) 二、回归预测法: (5) (一)回归分析概述: (5) (二)一元线性回归: (5) 1.绘制散点图: (5) 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6) 3.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的检验: (8) 1)拟合优度检验(R2) (8) 2)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9) 3)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10) 4. 利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11)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2) 1.建立回归模型: (12) 2.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 (13)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16) (1)拟合优度检验(可决系数与调整的可决系数) (16) (2)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 (17)

(3)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18) 三、总结: (20)

耕地需求量预测 根据下表进行该地2016年耕地需求量预测 方法一:仅根据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方法二:对耕地面积和人口做回归分析 方法三:将耕地面积与人口、粮食产量及化肥施用量做回归分析(本方法不用计算耕地需求量,只列出方程并检验即可) 以上三种方法在EXCEL或MATLAB软件中完成,要求步骤完整,排版清晰。 表1:基本资料

一、趋势外推预测法: 概念:规划区域或单位的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是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系列依赖于时间的数据Y t=f(t)。已时间为参数的数列称之为时间序列。若假定变量的过去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从而得到预测值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法。 1.绘制时间序列散点图: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2020)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1.( ) 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持续提高粮食单产的长远和根本上的重要动力。(10.0分) A.科技支撑 B.政策支持 C.制度保证 D.资金扶持 2.粮食总产的阶段性增长主要是受()的阶段性波动所致。(10.0分) A.生产水平 B.播种面积 C.基础设施 D.资金投入 3.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主产区增产贡献突出,粮食增产中心往()移动。(10.0分) A.南方 B.北方 C.西方 D.东方 4.我国是粮食的生产大国,也是粮食的消费大国。但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粮食消费的需求刚性,所以从根本上讲,我国的粮食安全还主要取决于()。(10.0分) A.粮食质量 B.粮食品种

C.粮食进口 D.粮食供给 1.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0.0分)) A.依靠传统技术和面积增加,产能逐渐恢复 B.依靠科技、投入和制度释放,产能快速增长 C.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的合力推动,粮食产能跨上新台阶 D.依靠创新技术和面积减少,粮食进口数量逐年增长 2.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明确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是()。(10.0分)) A.保面积 B.攻单产 C.引导消费 D.攻总产 1.确保口粮需求不过快增长,我国要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增长,坚持合理的人口政策。(10.0分) 2.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趋减少、资源日益紧缺、环境不断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下,持续提高主要粮食总产是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战略主攻方向。(10.0分) 3.工业化、城镇化迅猛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物质装备条件。(10.0分)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4704637.html,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作者:袁国洲 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05期 中国连续五年的粮食大丰收,似乎让人们淡忘了中国粮食安全中存在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库存过多、库存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今天,当我们面对波涛汹涌的全球金融海啸时,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高度重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首先,中国自身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个别品种深受外商控制,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最近几年中国的大米,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上能做到生产与需求的平衡,尤其是小麦和玉米除满足需求外还略有富裕。然而大豆却严重供不应求,高度依赖国际市场。2007年中国进口的大豆和豆油折合大豆4493万吨,2008年更是高达5284万吨。而中国产大豆这两年每年只有1500~1600万吨,大豆的对外依存度竟高达70%~80%。以ADM、邦 基、嘉吉、路易达孚(简称A、B、C、D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粮商,控制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牢牢控制了大豆的国际定价权,严重威胁了中国豆农和压榨企业的生存,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80%的大豆压榨能力和70%的油脂加工厂已被外商控制,实际上中国的结构性粮食危机已经爆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中国粮食库存过多、库存结构不合理。历史上饱受饥荒煎熬的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把粮食作为战略物质进行大量储备,粮食库存基本上保持在全年消费量的35%~38%,远远高于国际上17%~18%的粮食安全线,更是数倍于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8%的库存水平(印度人口比中国少不多,但每年的粮食生产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8%的粮食库存也没有发生过大的饥荒)。另外,目前的粮食库存品种严重不平衡,小麦。玉米库存过多,大米及油脂、油料较少。从地区分布看,产区库存压力过大,销区严重不足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太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再者,中国粮食消费结构不合理,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中国粮食消费中原粮和初加工品占总产量的80%~90%,深加工制成品仅占总产量2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深加工制成品则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的大米加工基本上是个脱稻壳取大米的初加工过程, 而美国和日本已把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超微技术运用于稻米加工,不仅生产出具有高营养和生理功能的发芽糙米、米胚芽健康食品和各种米制品,更生产出了高纯度的米淀粉、抗性淀粉、多孔淀粉,淀粉基新脂肪替代物等新用途产品,就连米糠、稻壳都制成了米糠营养素和营养纤维,米糠多糖、脂肪酶抑制剂、稻壳白炭黑、活性炭及其他日化产品,使其附加值提高5~10倍。玉米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工业黄金之称,发达国家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多达2000~3000种,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领域,而中国的玉米大都被用于饲料。小麦加工中发达国家的面粉厂能生产几百种专用粉,小麦出粉率能达到80%左右,而中国大多数面粉厂只能生产少数几种通用粉,小麦出粉率大多在70%左右。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_黄季焜

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思考 □黄季焜杨军仇焕广 内容提要:近期全球农产品价格在大幅度波动中上涨和我国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食物和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粮食安全;中长期预测;战略思考;政策建议 2006年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并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的波动,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也呈现持续稳定增长态势,这些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对食物安全或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国际社会使用的是食物安全(Food Security),在我国常翻译为“粮食安全”或广义上的粮食安全,它包括粮食和其他所有能够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食物(FAO,1996)。我国的粮食安全概念与国际通常使用的食物安全概念有一定差别,也可以称为狭义的粮食安全,主要是指大米、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的国内自给率。2007—2008年初全球食物价格大幅度上涨,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次最大的全球食物危机(Von Braun,2007;FAO,2008;World Bank,2008)。虽然全球食物危机并未明显传递到中国,但由于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并成为引发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国内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不亚于其他国家(Huang等,2008;国家统计局,2011)。本文目的是在对我国现在和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一、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判断(一)广义的粮食安全基本上得到保障 从个体、区域和国家三个不同尺度上,过去三十年我国食物安全水平都得到不断提高。首先,从个人和家庭的微观食物安全来看,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消费多样化、食物营养不断改善。其次,从区域来看,区域间的市场一体化和流通条件不断改善(Huang和Rozelle,2006),区域间贸易量显著增加,不但有效地解决了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带来的区域食物安全问题,而且能够很快缓解局部地区自然灾害对当地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冲击,区域食物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第三,从国家层面来看,食物安全总体水平得到高度保障,“十一五”期间,我国食物和饲料总体保持净出口。虽然2009年以来食物和饲料为净进口,2010年农牧渔业净进口为1535亿元(扣除棉花进口),自给率也达到97.6%(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越来越朝着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耕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粮食和油料等作物)的进口额不断提高,而高附加值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如蔬菜水果、加工食品)的出口也较快增长(黄季焜,2010)。 (二)狭义的粮食安全已经突破了95%自给率的国家既定目标 如果按照目前我国粮食的定义范围(包括大 — 4 —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武秋萍 粮食是经济的命脉,俗话说“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对食物的需求之后,才能从事其他各项活动,因而粮食安全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定、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2005年以来在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长,粮食供求形势明显改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同时,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2009年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增长0.4%,但是粮食单产因严重自然灾害下降。2009年全国粮食亩产324.8公斤,比上年下降1.6%,这是粮食单产近6年来首次下降,粮食生长期间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较重,而且旱灾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发生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对全国粮食单产影响较大。据民政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旱灾受灾面积达2926万公顷,比08年增加1712万公顷,增长1倍多。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粮食单产皆下降10%以上。从主要粮食品种单产看,水稻单产持平略增,小麦和玉米

受严重春旱和伏旱影响,单产下降,玉米单产下降5%以上。09年国内玉米产量为1.63亿吨,减产了290万吨。受此影响,10年从2月初以来,玉米价格一直维持着稳步上扬的走势,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从2月初的1850元/吨左右单边上行,一度最高达到了1984元/吨,涨幅达到7%。尽管我国粮食从总量上目前尚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还存在结构性的短缺,我国一直是传统的小麦进口国,每年需进口大豆200亿斤,稻谷约300亿斤。介休全市收获面积41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25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少100公斤左右。小麦常年亩产200公斤,玉米常年亩产280公斤,单产水平偏低,总体形势不太乐观。 二、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人口不断增加、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向粮食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 1、耕地资源减少: 目前,中国的耕地资源及其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占去大量的土地。近几年由于城市化建设减少了耕地1亿多亩。我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

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第8卷第2期朱小利等:土地利用规划中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探讨9-I——l…IIII——I_●lIl●___如上所述,则有 (1)白化方程譬+酊㈣-----'b(1)的解或称时 间响应函数为: 主㈣(f):(z㈨(o)~鱼)∥+鱼(2) (2)GM(1.1)灰微分方程z∞’(志)+azn’(志)= b的时间响应序列为: 主(1’(忌+1):(∥1’(o)一鱼)一+鱼,k一1,2’...,咒 (3)取z“’(0)=z∞’(1),则 奎m强+1)一(z(。’(1)一鱼)∥+鱼,k:1,2’...,行 4.还原值 ;‘o’(忌+1)=三‘1’(五+1)一主‘1’(是),k=1,2,…,行 (3) 对于上述预测模型是否达到精度要求,还须进 行精度检验。 2.实例分析一河北省景县耕地面积预测GM (1.1)模型的建立 (1)建模基础数据及数据的一次累加处理 建模原始数据见表1,对原始数据作一次累加 处理,处理结果见表3。 表3原始数据一次累加结果 序号一次累加数据序号一次累加数据 z(1’(1)5.893z(I’(6)34.047 z‘l’(2)11.579z(1’(7)39.585 z(1’(3)17.219X(D(8)45.118 o(1’(4)22.891z(1’(9)50.627 z(1’(5)28.490z(1’(10)56.134 (2)建立耕地面积预测GM(1.1)模型 公式(1)为GM(1.1)模型的一阶微分形式,a 和U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三]2c酽盯协tYM㈤ 公式(4)中B=二知∥)(1)+∥(2)]1 一虿1[一17(2)+z㈣(3)]1 一号[∥1’(M—1)+≯1’(加]1 yM=[z(o’(1),z‘o’(2),…Ⅵ‘0)(AID]丁=E5.686,5.640,5.672,5.599,5.557,5.538,5.533,5.509,5.507]T 挣B,‰代人公式(4)中可得{三冀搿 将口,“值代人公式(2)中可得: x(t+1)=一1323.7矿o?0043‘+1329.6(5) 对x(t+1)进行还原可得: 主(f)=5.73e-o?oo恤(6)式中(6)即为景县耕地面积预测的数学模型。 (3)预测模型的精度检验 1)上式计算完之后进行误差检验,检测公式: 计算如下参数: ≯0’2击蚤∥∞o) st2_击善P∽一;∞’]2 ∥2万1、Z。:e(o’(£)式中e㈤(£)2z㈨(£)一主‘o’(£) szk击暑[£(o)0∞-12 计算方差比f=争及小误差概率Pfe‘o’(t)一p(f)<0.6745s1} 模型的后验差检验结果如表4。 表4灰色模型的后验差检验结果 2)对还原模型的检验 笔者根据验差公式计算了原始数据的还原值与其实际值之间的残差值£‘0’(f)和相对误差值q(£),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值没有超过1%,也说明这个数列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度。 三、耕地需求量的确定 (一)回归预测法与灰色模型法的比较 通过以上对回归分析法和灰色模型法理论的阐述以及建模分析,现将两者的预测结果加以比较,如表5: I二)比较分析结论 由以上的计算得知,两种预测方法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缺陷性,像基础数据选择的不一样性、预测结果的时间性等等,主要形式如下: (1)从适用范围来看,回归分析要求大样本、样本有较大的分布规律,计算工作量大,可能出现量化的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不符。灰色模型法是通过 万方数据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纪红录 谷城县粮食局城关粮食收储公司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隐忧;对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一、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 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

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09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在罗马落下帷幕。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迪乌夫以绝食的方式希望引起世界对全球日益增加的饥饿人口的注意,据FAO的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全球饥饿人口已达10.2亿人,其中全球有29个贫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脆弱的粮食安全系统,也促使我们必须从在一个相当高的立足点上,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1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果就是粮食,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发展粮食生产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要避免过几年又进口上千万吨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工业发展所用的原料来自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产品的粮食又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维持生存的直接、间接物质基础,因此,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3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崇左市并县建市,又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目启动,处于广西通往东盟的前沿城市的崇左市将跨越式的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土地需求十分强烈,特别是建设用地需求猛增,考虑到崇左市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尖锐。所以,在预测过程中秉持理性规划的理念,反对建设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鼓励走内涵挖潜、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出发,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从严控制农用地转用尤其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同时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合并对未来建设用地需求的有效补充。切实测算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 3.1 建设用地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 3.1.1 建设用地现状 新兴的崇左市七县、市、区原属老少边山穷的地区,过去也许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总是把“边”与“老少山穷”看待,使边关建设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地区人口经济发展缓慢,农业是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基础薄弱,建设用地增长缓慢。但是这个老少边山穷的地区有一个全国之最,即在533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有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2003年8月并县建市以后,崇左市成为是全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地级市。 图3.1 崇左市建设用地变化(1996-2005年) 2005年,有陆无海的出口通道—崇左市,在广西自治区14个市中,市龄最小,GDP 排13位,但是外贸出口4.95亿美元,跃居14个市首位,遥遥领先于第二名近2000万美元,比原南宁地区2002年翻了一番多。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净增加22.40亿元,增长率达17.40%,经济增长的同时,建设用地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04-2005年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806.07公顷,略大于1996-2003年间7年的增加量的总和。从崇左市建设用地历年的变化趋势来看,2003年前崇左市建设用地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198.42公顷。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思考 一是走差别化竞争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还有很大潜力,要立足于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走差异化竞争发展道路。在广袤平原地带推进规模化粮食生产,在自然景观优美的区域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在山区丘陵地带开发优质特产、有机绿色食品等,以优质化、高档化、生态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是实行粮食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分工更加细化,市场主体更加多元,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涉及到更多产业门类和部门,必须完善粮食全产业链。除保障生产环节的高产优质,粮食流通、加工、收储、销售等各环节都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过程,要通过对粮食全产业链多样化、综合性、全方位的开发,提升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控制力。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和外资监管 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同时抓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的契机,加强双边或多边农业合作,通过基础设施和金融支持的带动,加强粮食贸易的衔接,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与贸易提供保障。充分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平台,促进国际组织规则为我所用,共同促进世界粮食安全。同时着眼粮食进口和外资进入对粮食产业的影响,实施外资安全审定制度,加强外资监管,强化外资企业贸易与经营信息报告制度,维护粮食产业安全。四是加快构建更加系统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体系框架已基本确立,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构建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加大粮食安全大数据建设,尽快将国内外粮食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天气、自然灾害等数据进行全面整合,

充分利用遥感、航天、地理信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对全球及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科学监测、预警和形势判断,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安全应急体系,从结构角度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储备布局,结合粮食品种空间分布、物流体系完善程度、区域销售规模与市场需求等,评估我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变化,保障薄弱地区、困难群体和应急状态下的粮食供应。着眼于中长期国际粮食贸易格局和流向的变化,在主要出口国、进口国港口、国际性交通枢纽、进口国中心城市,建设一批物流节点,实现物流节点与国际铁路水路公路运输的良好衔接。并且加强建设海外服务体系,搭建投资服务平台,加强政府信息支持与服务。

关于预测耕地需求量

关于预测耕地需求量 ————读书报告 耕地利用目的是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农产品,这决定了耕地利用方式主要是用于种植业生产。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对耕地的需求。农产品的供给不仅取决于耕地数量,还与农作物的单产、复种指数有关,如果农作物的单产和复种指数高,则对耕地需要量少,反之,则对耕地的需要量则多。在耕地需求多样化的工业化社会,为确保食物安全,人们希望研究人口食物的基本需求和食物消费对耕地的基本需求。因此,研究人口食物消费对耕地的需求量的多少,离不开对农作物的单产和耕地农作物结构、复种指数的分析。我们重点对农作物生产状况进行了分析,力图从农作物种植结构、粮食总产、单产的历年变化趋势,预测耕地增产潜力,最终确定人口食物消费对耕地的需求量;耕地需求量预测有数学模型预测法、粮食安全角度预测法、部门预测法和基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预测法等几种常用方法。 1.对于数学模型法:该类方法主要包括趋势预测法、回归预测法、灰色预测法和其他方法。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本领域, 现代统计学与计算机的结合使我们摆脱了繁琐的计算过程, 在实际应用具体模型时, 只需利用统计软件即可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 1.1趋势预测法:趋势预测法是一种传统的以时间序列为研究参数的分析方法, 具体步骤是先将时间序列对应值描绘在以时间为横轴,纵轴为指标时序值的直角坐标系上, 建立散点图, 然后根据序列

的散点图形状, 结合对其发展的具体分析, 选择适当的趋势线方程, 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方程中的参数, 再应用所确定的趋势线方程进行预测。常用的趋势线方程包括直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指数方程法。由于实际应用中的数据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用趋势预测法近似的模拟耕地面积的变化时难免产生预测误差, 因此, 在计算时需要对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确定,同时进行标准误差计算, 确定最优模型。 1.2回归预测法: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利用其他变量的已知值来推断预测变量的数值, 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该预测方法需要两组以上时间顺序相同的时间序列,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或是因果关系, 但不能是完全确定的函数关系。耕地面积同许多因素有关, 人口数量、粮食总产量、建设用地增长量和基建投资等方面, 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通过建立方程Y=f(x1,x2, …xn), 函数关系式, 确定影响因素x1,x2, …xn与耕地面积的回归方程, 线性回归方程Y=a+b1x1+…bnxn , 各参数a, b是应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而得。确定线性回归方程的同时, 必须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明确耕地面积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 1.3灰色预测法GM(1, 1)灰色系统理论是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 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由于耕地面积的变化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未知量, 近年来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土地需求量进行预测的报道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月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5.5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 年产量才4.3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 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 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土地利用需求预测

1、已知庞村2014年人口数为1584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假设城镇化率为50%,则 Pt(规划年人口数)=p t0(1+K)(t-t0)=15843*(1+7‰)(2020-2004)≈17714人所以,规划期城镇人口=规划年人口数*城镇化率=17714人*50%=8857人 规划期农村人口=规划年人口数*(1-城镇化率)=17714人*(1-50%)=8857人 2、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1).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U=P*A/10000 U规划期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P规划期城镇人口 A规划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说明: ①现有城市和县城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同时符合表1中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双因子的限制要求.调整幅度是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比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②人均耕地面积小于1亩的地区,在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等级中只能采用最低一级. ③新建城市和县城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3级内确定;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地区应在第2级内确定. ④首都和经济特区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在第 4级内确定;经济特区城市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可在第3 级内确定. ⑤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市和县城,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但不得大于 150.0平方米/人. 已知城镇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为1028400平方米,现状城镇人口7288人,城镇化率则

城镇居民点现状人均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现状建设用地/城镇居民点现状人口数=1028400平方米/7288人≈141.1(平方米/人) 已知耕地面积为14896900平方米,人口数为15843,则 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口数为=14896900平方米/15843人≈940.28平方米/人=1.41亩>1亩 所以,设定规划年人均建设用地达到120平方米/人 U=P*A/10000=8857人*120平方米/人/10000=106.3公顷 (2)村镇用地需求量预测 村镇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与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相同。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3-93),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下表。

土地需求量预测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实习报告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在全面考虑生产与生活需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协调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关系基础上,根据土地生产率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因素,对规划区范围内,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增减进行的测算。借此掌握未来规划年度各类用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有计划、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和非农业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和宏观控制、协调产业用地矛盾以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一、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本原则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稳定农用地及有效耕地面积的原则、提高建设用地集约程度的原则、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的原则、预测数据的可靠性原则、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原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二、预测内容和方法 (一)人口发展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人口增长是人地矛盾的关键所在,土地利用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土地利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土地利用趋势因人口发展态势的变化而变化。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是生产劳动和自身再生产的资源,人口预测是计算控制性用地指标的重要指标,所以人口预测应具有长期性、实用性、科学性。

当然人口规模的预测涉及到诸多因素,采用单一方法是很难得出理想结果的,在此我们根据济阳县域人口增长趋势,并综合考虑全县的规划目标和人口发展政策,对人口规模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测。 1.总人口规模预测 为了准确地预测出**县规划期间的总人口规模,我们采用了逻辑斯蒂曲线拟合方法进行预测,通过验证,最终确定出县域总人口规模。模型以1996年至2006年的全县统计人口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对**县1996-2006年的人口数据进行分析(见图1-1),可以发现自1996年,其人口规模呈现出直线增长态势,因此根据1996-2006年的人口变化趋势,求得方程为: y=438.31Ln(x)-3279.3 (R2=0.9942) 经测算:1996年县域总人口为51.49万人, 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56.61万人。 图1-1 **县1996-2006年人口变化趋势图 (二)GDP预测 GDP总量预测 GDP总量是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也是政府部门和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