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标志物升高的临床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M-CK-II:主要来自肝脏或肿瘤组织,是CK-Mt在细胞严重损伤后, 释放入血中聚合而成的巨分子酶。
重症肌无力
• CK:1489.5U/L;CK-MB:114U/L • CK-MB/总CK ≈ 7.6%
肝硬化
• CK:52.1U/L;CK-MB:38U/L • CK-MB/总CK ≈ 72.9%
大面积脑梗塞
• CK:47.5U/L;CK-MB:79U/L • CK-MB/总CK ≈ 166%
无论CK-MB绝对活性增高还是百分CK-MB界限值 的诊断标准对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的诊断,均不 适用于14岁以下病员。
横纹肌溶解
• CK:31246.2U/L;CK-MB:689U/L • CK-MB/总CK ≈ 2.2%
颅脑外伤
• CK:1956.3U/L;CK-MB:94U/L • CK-MB/总CK ≈ 4.8%
2. 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 生物半衰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 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第一代心肌酶
AST、LDH
Mb、CK
第二代心肌酶
CK-MB
cTnI
第三代心肌酶
cTn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肌细胞
蛋白或酶的大小、亚细胞分布、生物半衰期决定了生物标志 物出现在血循环中的方式和速度,以及在血清内持续的时间
心脏标志物
第一类:反映心脏损伤的标志物
• AST • LDH • CK、CK-MB • cTn、hscTn •…
第二类:反映心脏功能的标志物
• BNP • ANP •…
第三类:反映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
• CRP、hsCRP •…
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 1. 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 明显的指标变化
Impossible !!
临床中,当CK-MB/总CK > 25%,甚至大 于CK的活性时,应注意假阳性的可能
CK活性的检测
DGKC法
ADP+肌酸激酶
CAKTP+肌酸
己糖激酶
NADP+ + 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NAPDH
• 测定NADPH在340nm处的吸光 度
CK-MB活性的检测
CK活性(IU/g) 2500
555 473
112 138 32 114 0.6 115
CK-MM 98.9 70-82 0 78.7 48-60 46-56 11-13 3-4 8-12 34-39 0 5-16 0 4-26
同工酶组成(%) CK-MB 1.1 18-30 2.7 20 34-48 40-51 7-9 0-1 0 2-6 0 2-20 0 0-1
• 明确指出心脏标志物以cTn最佳
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 • 由于CK广泛分布于骨骼肌,缺乏特异性,因此不再推荐用于诊断
AMI • AST、LDH及其同工酶对诊断AMI特异性差,也不再推荐用于诊断
AMI
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敏感性弱于肌钙蛋白,诊断 的特异性较高,其增高的程 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 围,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 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 功。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曲线
• 肌钙蛋白(cTn)
• 发病3-4小时即可升高,11-24 小时达高峰,7-10天恢复正 常。
• 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对 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发病 后较晚就诊的病人均有意义。
心肌梗死诊断指南关于酶学指标的变迁
1999年以前的指南
• 沿用AST、ALT、LDH、CK等酶学指标
2001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CK-MB仍为诊断“金标准”,最少应是正常上限值的2倍
2007年,ESC/ACCF/AHA/WHF《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曲线
• 肌红蛋白(Mb)
• 起病2小时内升高,12小时 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 常。
• 出现最早,敏感性强,特异 性差,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的良好指标。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曲线
•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 正常。
• 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ATP的再生有关, 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ATP的浓 度。
• 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三种同工酶:
• CK-MM
• CK-MB
• CK-BB 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
组织
骨骼肌 腓肠肌
脑 心 左心室 乳头肌 小肠 大肠 肾 前列腺 肝 子宫 胎盘 甲状腺
• 在非心肌梗死疾病中,CK-MB也可以增高,但占 总CK的百分比常低于心梗发生时的百分比。
CK和CK-MB
临床应用中,除测定CK和CK-MB的活性外,还应注意 CK-MB/总CK
• <7.5%:常见于肌肉疾病、中毒性休克、创伤… • 7.5%-25%:AMI可能性大 • >25%,甚至大于CK的活性:应注意假阳性的可能
免疫抑制法
假设血中只有CK-MB和CK-MM:
血清+抗CK-M亚单位的多克隆抗 体
检测CK-B亚单位活性
结果×2 ≈ CK-MB活力
CK-MB活性高于CK的原因分析
1. 血清中存在多量CK-BB
• 如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K-BB明显升高,其高低与脑损伤范围的 大小及死亡率的高低相一致
• 脑血管意外及脑手术后
CK-BB 0.06
0 97.3 1.3
78-80 96
88-92 59-60 100 64-93 100 73-96
CK和CK-MB
• 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 (<2%),而CK-BB极少.
•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中CK-MB可增高10-25倍, 超过CK总活力增高的倍数(10-12倍)
• 内胚层来源的肿瘤,如前列腺癌(89%)
2. CK过高,不能完全被抗人CK-MM抗体封闭,从而造成CK-MB测 定值高于其真值
3. 溶血,对CK和CK-MB产生正干扰。
CK-MB活性高于CK的原因分析
4. 血清中存在巨CK(M-CK),其M亚基不能被抗人CK-MM抗 体封闭,其活性累加于B亚基
• M-CK-I:释出的CK-BB在血清中与Ig聚合的结果。
重症肌无力
• CK:1489.5U/L;CK-MB:114U/L • CK-MB/总CK ≈ 7.6%
肝硬化
• CK:52.1U/L;CK-MB:38U/L • CK-MB/总CK ≈ 72.9%
大面积脑梗塞
• CK:47.5U/L;CK-MB:79U/L • CK-MB/总CK ≈ 166%
无论CK-MB绝对活性增高还是百分CK-MB界限值 的诊断标准对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的诊断,均不 适用于14岁以下病员。
横纹肌溶解
• CK:31246.2U/L;CK-MB:689U/L • CK-MB/总CK ≈ 2.2%
颅脑外伤
• CK:1956.3U/L;CK-MB:94U/L • CK-MB/总CK ≈ 4.8%
2. 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 生物半衰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 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第一代心肌酶
AST、LDH
Mb、CK
第二代心肌酶
CK-MB
cTnI
第三代心肌酶
cTn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肌细胞
蛋白或酶的大小、亚细胞分布、生物半衰期决定了生物标志 物出现在血循环中的方式和速度,以及在血清内持续的时间
心脏标志物
第一类:反映心脏损伤的标志物
• AST • LDH • CK、CK-MB • cTn、hscTn •…
第二类:反映心脏功能的标志物
• BNP • ANP •…
第三类:反映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
• CRP、hsCRP •…
临床诊断用心肌酶的选择原则 1. 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 明显的指标变化
Impossible !!
临床中,当CK-MB/总CK > 25%,甚至大 于CK的活性时,应注意假阳性的可能
CK活性的检测
DGKC法
ADP+肌酸激酶
CAKTP+肌酸
己糖激酶
NADP+ + 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NAPDH
• 测定NADPH在340nm处的吸光 度
CK-MB活性的检测
CK活性(IU/g) 2500
555 473
112 138 32 114 0.6 115
CK-MM 98.9 70-82 0 78.7 48-60 46-56 11-13 3-4 8-12 34-39 0 5-16 0 4-26
同工酶组成(%) CK-MB 1.1 18-30 2.7 20 34-48 40-51 7-9 0-1 0 2-6 0 2-20 0 0-1
• 明确指出心脏标志物以cTn最佳
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 • 由于CK广泛分布于骨骼肌,缺乏特异性,因此不再推荐用于诊断
AMI • AST、LDH及其同工酶对诊断AMI特异性差,也不再推荐用于诊断
AMI
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敏感性弱于肌钙蛋白,诊断 的特异性较高,其增高的程 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 围,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 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 功。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曲线
• 肌钙蛋白(cTn)
• 发病3-4小时即可升高,11-24 小时达高峰,7-10天恢复正 常。
• 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对 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发病 后较晚就诊的病人均有意义。
心肌梗死诊断指南关于酶学指标的变迁
1999年以前的指南
• 沿用AST、ALT、LDH、CK等酶学指标
2001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 CK-MB仍为诊断“金标准”,最少应是正常上限值的2倍
2007年,ESC/ACCF/AHA/WHF《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曲线
• 肌红蛋白(Mb)
• 起病2小时内升高,12小时 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 常。
• 出现最早,敏感性强,特异 性差,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的良好指标。
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曲线
•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 正常。
• 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ATP的再生有关, 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ATP的浓 度。
• 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三种同工酶:
• CK-MM
• CK-MB
• CK-BB 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
组织
骨骼肌 腓肠肌
脑 心 左心室 乳头肌 小肠 大肠 肾 前列腺 肝 子宫 胎盘 甲状腺
• 在非心肌梗死疾病中,CK-MB也可以增高,但占 总CK的百分比常低于心梗发生时的百分比。
CK和CK-MB
临床应用中,除测定CK和CK-MB的活性外,还应注意 CK-MB/总CK
• <7.5%:常见于肌肉疾病、中毒性休克、创伤… • 7.5%-25%:AMI可能性大 • >25%,甚至大于CK的活性:应注意假阳性的可能
免疫抑制法
假设血中只有CK-MB和CK-MM:
血清+抗CK-M亚单位的多克隆抗 体
检测CK-B亚单位活性
结果×2 ≈ CK-MB活力
CK-MB活性高于CK的原因分析
1. 血清中存在多量CK-BB
• 如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K-BB明显升高,其高低与脑损伤范围的 大小及死亡率的高低相一致
• 脑血管意外及脑手术后
CK-BB 0.06
0 97.3 1.3
78-80 96
88-92 59-60 100 64-93 100 73-96
CK和CK-MB
• 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 (<2%),而CK-BB极少.
•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中CK-MB可增高10-25倍, 超过CK总活力增高的倍数(10-12倍)
• 内胚层来源的肿瘤,如前列腺癌(89%)
2. CK过高,不能完全被抗人CK-MM抗体封闭,从而造成CK-MB测 定值高于其真值
3. 溶血,对CK和CK-MB产生正干扰。
CK-MB活性高于CK的原因分析
4. 血清中存在巨CK(M-CK),其M亚基不能被抗人CK-MM抗 体封闭,其活性累加于B亚基
• M-CK-I:释出的CK-BB在血清中与Ig聚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