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课件ppt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子和花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 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讨论1:第四段写“月光下的荷塘”,但是并 没有明写月光, 甚至没有提到“月光”二字, 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景物暗示月光的存在的?
虽然没有“月光”二字,但我们却能感 到月光无所不在地笼罩着整个荷塘,因为荷 塘里的所有美好景色都是在月光照耀下显现 的。正因为这月光,我们才能鸟瞰荷塘的全 景,才能看到延伸到远方的满塘的“田田” 的荷叶;正因为这月光,那“出水很高”的 荷叶才有“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那样自然舒 展的轻盈动人的姿态;那些“袅娜地开着 的”、“羞涩地打着朵的”白花,才“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有圆 润晶莹的光彩和隐约闪烁的光华,这些光彩 和光华是反射的月光。而“缕缕”的荷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 通感,只有在这宁静的月夜,沐浴着月光, 心无杂尘时才能产生。“凝碧的波痕”是月 光在荷叶波动时留下的印记。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把含苞欲放的荷花喻为“明珠、星星”,形象 的绘出了这一类荷花的特点:明亮、晶莹剔透、 闪烁不定。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歌声似的.
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通感是指感觉的转化、 迁移,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 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 方式。通感就是移(联)觉。




























出淤泥而不染, 濯青涟而不妖。

朱 自 清
塘 月 色
朱自清 (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 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 “我是扬州人”。中国现代 诗人、学者、散文家、民主 战士。
作者的行踪是如何的?
出家门
小径
回家门
小径
荷塘
形散而神不散:求其形索其神
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艺术,艺术求美
1、从标题入手,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荷塘
月色
主要写了作者的一段 经历,到荷塘去,受 到荷塘景物的感染, 而产生的一段联想。
一般来说,写景抒情散文,分析的时候要 解决三个问题,即写什么,怎么写,勾勒 了怎样的意境。 1、课文中哪两小节直接写荷塘月色的? 2、先看第4节, ①写了什么?
(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 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 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是由嗅觉转为听觉,“缕缕清香”与“渺 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 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 “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 “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 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 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 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 境的优雅与宁静。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 震动了当时诗坛。1924年出版 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 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 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 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 有《背影》《春》《绿》《威 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 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 的模范”。
朱自清先生的胞弟朱国华曾有 过这样的回忆:
父亲失业四十年,为了培养我 们兄弟四人上学,借了三千元高利 贷,利上滚利,无力偿还。大哥这 时考上了北大预科,须读两年才能 考本科。为了早日结束学业,为家 中分担债务,他没有读预科,想了 个办法,把名字“自华”改为“自 清”,直接报考本科。
这就是“自清”这个名字的由 来。
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②作者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作者运用什 么手法写荷叶、荷花、荷香的? ③这些景物在作者笔下形态如何? 有什么
特点?
作者怎样描写荷叶?作者运用什么手 法,写出荷叶的 什么特点?表现什么 意境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句将荷叶比喻成“亭亭的舞女的裙”, “亭亭“写荷叶的高硕挺拔,舞女的裙因旋 转而展开,用来表荷叶的浑圆和舒展,造型 非常美,使人联想到月光下翩翩起舞的舞女, 裙摆随舞姿飘荡洒脱,轻灵而欢快,高雅而 美丽。
源自文库
宁饿死也不领 美国的救济粮。
“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 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 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 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根据课文题目,文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章的结构如何?
整体把握
月色下的荷塘

曲曲

袅娜

折折

羞涩
荷香 荷波 流水 动
缕缕
颤动
脉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 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 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 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 梦。
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 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漂”替代“浮”呢?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有袅娜地开着 的,有羞涩地 打着朵儿的…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
袅娜:原本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的 样子。这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荷 花在月光下柔美绽放的姿态,令人感到亲 切可爱 ,产生丰富的联想。
羞涩:原本用来形容人难为情的样子。这 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荷花在月光 下含苞待放的美好姿态,令人感到亲切可 爱 ,产生丰富的联想。
1、找出每段关键词
第1段 带上门出去——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第2段 沿着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路上——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月光——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的四周——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段 想起采莲的事情 第10段 轻轻地推门进去——踱回家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