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功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功能检查
调节检查内容
负相对调节(NRA)
调节反应(BCC)
正相对调节(PRA)
调节灵活度(Flipper)
调节幅度(AMP)
调节功能的检查
一、负相对调节:是指在集合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能放松的调节,即在屈 光矫正下双眼同时加正镜至模糊,增加量即为负相对调节。
1、在综合验光仪置入被检者全矫处方,近用瞳距,打开近用灯 2、将近用视标放置于40cm处检查近视力 3、嘱顾客看近用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 4、双眼同时加正球镜 5、直到找到最后清楚的光度, 变化量即为NRA 正常值:±2.00±0.50
调节功能的检查
调节功能的检查
注意事项:1,视标大小、翻转镜度数、检查距离都会对结果有影响 应按照标准条件来检查 2,连续测量3次结果可能会有差异,建议观察此差异,有临床意义! 3,分别注意正镜片和负镜片的速度,如正负速度不同则测量顾客相对调节
调节异常诊断参考指标及矫治方法
调节异常 调节不足 调节过度 调节维持不良 调节灵活度不良 正常 追加 正常 调节幅度 调节反应 滞后 超前 追加滞后 正常 相对调节 正相对 负相对 正相对 正相对 灵活度 负镜适除困难 正镜消除困难
中枢条件
相关概念
光觉:可见光线穿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在视网膜上被感光细胞吸收,感光细胞即
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将其转换为神经兴奋,并通过视神经传至大脑,在大脑中产生光的感觉, 从而行成光觉,因此光觉是指视网膜对光的感受能力,它是视觉的基础。 理工科 精细工作都离不开立体视觉,正常 的立体视为≤60秒角,>800为立体盲,建立敏感期3~9岁,弱视及近视不矫正是影响立体视的重 要因素,其中也包括了双眼调节与集合的协调功能 融合功能
调节机制
睫状肌 悬韧带 晶状体
调节相关概念
1)调节远点:调节静止时,自远点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远点距离:调节远点至眼物侧主点距离。 静态屈光度:远点距离的倒数。 2)调节近点:调节最强时自该近点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近点距离:调节近点与眼物侧主点距离,以近点至角膜顶点距离。 动态屈光度:近点距离的倒数。 3)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的任何距离, 均能运用调节达到明视的线性范围。 4)调节力: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折光力。 以屈光度(D)为单位来表示。 调节力(D)=1/调节距离(m)
------------40cm-------------
调节功能检查
二、调节反应:在当给予一定调节刺激时,人眼将作出相应的调节反应, 根据反应量是否精确分为调节超前、调节滞后和正常调节反应
1、在综合验光仪置入被检者全矫处方,近用睡距,关闭近用灯 2、40cm处放置近视力卡上的BCC视标(近交叉视标) 3、双眼前同时放置内置交叉圆柱镜(±.50) 4、询问病人所看到的十字交叉线中是横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 5、横线清楚加正片,竖线清楚加负片,迅速调整镜片至横竖一样清楚 横线更清--正片-调节滞后 竖线更清-负片--调节超前 正常值:+0.25D ~ +0.75D
调节的相关概念
5)调节幅度: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 为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 人的年龄相同,调节幅度基本相同。 调节幅度(D)=1/近点距离(m)-1/远点距离(m) 远点距离的倒数即为非正视眼屈光不正度,故上述公式可改变为: 调节幅度=注视近点的屈光力+(土屈光不正度) A=P+(士R) A:调节幅度 R:远点时的屈光力 P:注视近点的屈光力
调节灵活度 是指调节刺激在不同水平变化时所做出的反应速度,即测量调节 变化的灵敏度,调节刺激在两个不同的水平交替变换,在调节刺激每一变换后, 当视标清晰时立即报告,计算每分钟的循环次数。(距离切换法 镜片切换法) 远近距离切换法 1)按照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大小,设置5M和40cm的远近视标, 2)顾客配戴全矫眼镜,先注视5M视标, 3)切换到40cm视标开始计时,清晰后再次注视5M视标清晰后为一个周期 正常值:≥25次/分钟 镜片切换法: 1)在40厘米处,或在病人习惯的阅读距离,使用士2.00Dflippers镜片, 视标相当于0.6或最好视力上一排视标。 2)初始将+2.00放眼前 3)反转到-2.00D开始计时,清晰后再次反转到+2.00D,再次清晰后为一个 周期。测定一分钟内被测眼完成几个周期 (单眼:12cpm;双眼:8cpm)
双眼视功能
——GYF
双眼视的概念与检查 调节与集合检查
双眼视概念及检查
双眼视觉的定义:是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
上(主要是黄斑部),神经兴奋沿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双 眼的视觉信号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印象的过程。
同时视:双眼视网膜传给大脑的像不是交替接受的,而是同 时接受的。 双眼视的含义 融合视:在同时视的基础上大脑中枢将双眼视网膜的物像综 合成一个完整的物像。 立体视和深度觉:建立在以上两级视功能的基础上较为独立 有三维空间的视觉功能,是调节与集合在视中枢指令下的更高一层次的生理功能。
-1.00D近视眼:P=A-(±R)=5.0-(-1.0)=6.0(D) +1.00D远视眼:调节近点距离=1/(5-1)=25(cm)
调节的相关概念
【例4】屈光不正患者,调节幅度为1.00D,经戴用矫正镜后远视力达到 1.0,如配予下加光度+250D的双焦镜,试问戴此镜后,哪段距离的物 体看起来是清楚的?
调节与眼静态屈光状态的关系
如果年龄相同,不论其静态屈光状态(即不论正视眼或非正视眼) 其调节幅度基本相同,但其调节范围、视物时使用的调节力却不相同。
调节功能异常
1)调节不足:是指调节幅度低于同年龄调节平均水平下限,而呈现调节机 能不充分的状态。最小调节幅度=15-0.25 x 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 x 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 x 年龄 2)调节痉挛:是由于副交感神经兴奋过度,致使睫状肌张力异常增加,导 致持续性的痉挛状态。(正视眼或轻度远视眼呈现调节痉挛时即为“假性近视”) 3)调节麻痹者:多呈散瞳、羞明等。 4)调节反应不良(调节灵活度不良):是指调节聚焦能力下降,无论由远 到近或由近到远都不能立刻看清物体。
双眼视产生的条件
知觉条件
1.双眼视觉知觉正常或接近:双眼物象在形状,太小,明暗,颜色等方面相似,
双眼物象大小在5%以下 2.双眼视网膜具有正常的对应关系:双眼能同时感知外界物体, 并能同时结象在视网膜对应点上,无交替抑制现象。 3.具有良好的单眼注视力:具有单眼的黄斑注视能力,无论眼向哪个方向注视 或目标向哪个方向移动,均能使目标不脱离黄斑中心凹。 4.双眼有共同的视觉方向:双眼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运动协调一致,注视近距离物体时, 双眼视轴进行集合,使双眼接受的物象时刻落在双眼黄斑中心凹上。 5.双眼有一定的融合能力:双眼能将落在视网膜非对应点上的物象, 通过感觉性融合和运动性融合调整到黄斑中心凹 ( 视网膜对应点上 )
调节功能的检查
注意事项:由于移近法和移远法测量结束时,视标距离患者较近,视标 的视角在近处会比较大,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时需要不断增加负透镜, 对物象有缩小作用 ,故视标的视角会逐渐减小, 所以测量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别 通常情况下,负镜法测量出的数值比移近法会小2D或2D以上 临床上一般建议使用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 这样对调节异常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隔一段时间的两次测量调节幅度, 建议使用同一个方法, 以便观察调节幅度 是否有变化
调节功能检查
正相对调节(PRA):是指在集合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能做出的最大调节
量,即在矫正基础上加负镜至模糊,所增加的量即为其正相对调节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在综合验光仪置入被检者全矫处方,近用瞳距,打开近用灯 2、将近用视标放置于40cm处检查近视力 3、嘱顾客看近用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 4、双眼同时加负球镜 5、直到找到最后清楚的光度,变化量即为PRA 正常值-2.50D±1.00)
· 屈光不正患者戴用矫正镜后远视力达到1.0,表明从远用区看无限远的 物体应为清晰;然从远用区视近的近点距离则依其调节幅度而定,调节 幅度为1.00D,故为眼前1m。换言之,戴此双光镜后,从远用区看,其 视物清晰范围是从眼前1m至无限远。 而该患者戴镜后若从阅读区(近用区)视物,则亦如上题所证,其视近 物的清晰范围在眼前28.6~40cm。 故总体来说,藏此双光镜的患者,眼前1m至无限远和眼前28.5~40cm 为其视物清晰范围。 本例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双光镜常有中间距离视觉的模糊。
运动条件
1.双眼在各个运动方向上保持运动的协调一致,并有一定的运动幅度 2.双眼有协调的同向和异向运动,并有一定的运动范围 3.注视远处时,双眼视线能达到平行 4.注视近处时,双眼能与所用的调节协调地行使辐辏与分开 5.侧方运动时,双眼始终以相同的速度和幅度同时运动 1,双眼视野的重叠部分必须足够大,能使注视目标随时落在双眼视野内。 2.大脑的中枢必须发育正常,能正确地接受从视觉及 其他感觉器官来的信号,并加以综合和分析, 自主地或发射地通过传出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以调整眼球的位置。
立体视:双眼单视是人类的最高视觉,开车
形觉:视敏度(视力)包括裸眼视力
的作用,眼睛要看的清 也必须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戴镜视力 单眼的功能 感光视细胞椎体 杆体细胞
色觉 先天的
调节的概述及检查
什么是调节?
眼睛为了看清近物体而增加晶状体(主要是前表面)的曲率以增强眼的 屈光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地成像,这种改变眼的屈光功能称为调节。 调节的机理:当眼视远时,睫状肌松弛,悬韧带紧张,晶状体相对扁平, 此为调节休止,又称眼的静止状态。 眼的调节:当眼视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得以加强, 近反射三联运动:调节增加、集合增强和瞳孔缩小是一联动过程。
调节功能检查
调节幅度: 移近法: 1)顾客配戴全矫眼镜象 2)在40厘米处放置近十字视标 3)从远到近移动视标,速度为2cm/s直到模糊为止,退回到最后能看 清的位置就是调节近点,根据近点位置计算眼的调节幅度。 4)单眼分别检测,而后双眼检测 移远法: 将视标置于被检者近点之内并逐渐移远,直至视标完全清晰,计算对应的调 节幅度 负镜片法: 1)顾客配戴全矫眼镜 2)将近十字视标固定于40cm处 3)眼前每三秒增加-0.25DS的镜片,边加边询问视标是否变模糊了 4)如果模糊视在-5秒内恢复,可以继续增加屈光度,但如果超过5秒仍 没有恢复,停止测试,记录最后清楚时所加总值并加上2.50D即为调节幅度 正常值:最小调节幅度=15-0.25 x 年龄
· ·
· ·
调节相关概念
【例1】 1.正视眼,近点为10cm, 调节幅度A=10+(1/∞)=10.00(D)。
2.+2.00D远视眼,近点为10cm, 调节幅度A=10.00+(+2.00)=12.00(D)。
【例2】设40岁时调节幅度5.00D,则: 正视眼:调节近点距离=1/5=20(cm)
调节功能的检查
MEM 法 是客观检查调节反应的方法,因检查的方法不同,结果会略有差异 一般更相信MEM的结果 调节滞后 一般是有足够的调节能力,但调节跟不上或者调节慢 ,导致看近时远 视离焦 是目前青少年近视度数增加的原因之一 调节超前是患者看近多动用调节, 易产生视疲劳也易产生调节痉挛,超前的另 一种情况是长期戴近视欠矫或者检查时近视矫正不足 很多验光师日常验光检查调节反应总是负值 而且以-0.25较多 为什么? 常常是近视欠矫的原因与验光师的习惯有关系 视功能一定是在全矫的基础上进 行 注:≤+0.25 调节痉挛 假性近视 +0.25~+0.75 正常 ≥+0.75 远视离焦 近视加深快
调节异常
调节不足 调节过度 调节维持不良 调节灵活度不良
首选方法
正性近附加球镜 解痉剂 推进训练或Borck线训练 球镜翻转拍
次选方案
推进训练或Borck线训练 散开功能训练 正性近附加球镜
集合功能的概述及检查
概念:当双眼在注视近物时,双侧眼球向内旋转,使视轴正对所看物体,物体在 视网膜上的所成的像正位于双眼黄斑中心凹部位,在一定范围内物体距离越近, 眼球内转的程度也愈大,这种现象称为集合作用。 (集合是动物双眼视觉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检查内容: 1、远水平眼位 2、远距水平融合范围 3、近水平眼位 4、近距水平融合范围 5、AC/A 6、集合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