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吹尽黄沙始到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吹尽黄沙始到金

一、审视与困顿

三年前,我指导的珠海市造贝学校李佳宁老师《牧场上的家》一课获得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现场评选活动”二等奖,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教学方向,积累了宝贵的赛课经验。同时通过观摩优秀课例、倾听专家的点评,反思音乐课堂信息量及教学内容连续性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边实践边总结。起初在教学中仅要求学生唱好歌,可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之后增加了律动、伴奏等多种体验活动来丰富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可学生到了第二个学期,学过的歌曲忘了一半,很多六年级的学生连音阶都唱不全。究其原因是教学内容重复性太少,缺乏课程的延续性,导致学生对音乐记忆不牢,学习效果欠佳。后来我校推行了“竖笛进课堂”,每周一节的竖笛课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既能吹奏一些乐曲,也能积极地参与表演,但同时又存在教学内容与教科书脱离的问题。音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节课除了要有教学重点外,还要有承上启下的连续进程。能不能将教材里的歌(乐)曲通过一种手段串起来,将音乐知识有机联系,在关注学生体验音乐要素的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呢?

二、探索与实践

我尝试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的结构,把器乐课与歌唱课合二为一,将竖笛与教材紧密结合,做到唱中有奏、以奏助唱。课堂中融入三大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关注音乐,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以及他们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体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学《彝家娃娃真幸福》时,用柯尔文手势学习不同音高的“阿里里”,并吹奏竖笛巩固音准,帮助学生学唱歌曲;《闪烁的星星》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运用竖笛改编节奏,创作《小星星变奏曲》。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不同节奏类型,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在指导欣赏《晨景》时,借助竖笛吹奏主题乐句,体验乐曲的重复与变化重复;为《愉快的梦》编配两个声部的竖笛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体会音乐的和谐;学习《乃呦乃》时,用竖笛进一步编创旋律,激发学生作曲的欲望。竖笛教学,有效地拓展到其他种类乐器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辨识音色,也更有兴趣动手制作乐器;音乐课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课外,当全校一千六百多名学生整齐地站在操场上共同演绎《幽默曲》《欢乐颂》等经典名曲时,场面非常震撼,学生体验到

了成功的喜悦……集腋成裘,润物无声,一堂音乐课的信息量逐渐增大,音乐知识相应贯穿起来,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通过长年实践,我校学生在音准、节奏、乐感等方面的音乐素养有了 明显提高,逐步形成了聆听音乐、欣赏作品的好习惯,也开始萌发音乐创造的意识。如此实效的音乐课为何不能展示在赛场上呢?带着这种想法,我决定以《母鸡叫咯咯》参加本次比赛。

三、思路与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创设情境,以“魔法”为线索,以“农场主”角色扮演为引导,用竖笛贯穿课堂,围绕歌曲《母鸡叫咯咯》展开设计。我抓住歌曲的主题动机“3 3 3 3 | 3 5 5 |”作为“咒语旋律”,巧用“魔法棒”―竖笛,让学生听辨、演唱、吹奏,充分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培养学生利用听觉获得节奏感,学生很快能唱会歌。又通过“奏唱结合”进一步唱好歌,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学生从单声部到多种形式的演唱,在变化重复的音乐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歌曲,从而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表现音乐的美。再尝试用主题动机中“3、5”两个音编创旋律,让学生对这个小三度音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最后师生合作创作出全新的歌曲,学生快乐地吹奏着自己的作品,享受着创造音乐的美妙。

本课中我还运用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比如:

以唱代说―整堂课都是用音乐来对话,借用歌曲的乐句,教师有旋律地问,学生有旋律地答,在一问一答中、在重复与对比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歌曲;

动态评价―让我更关注学生、欣赏学生,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做出恰当的赏识性评价,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

“黄金分割”―运用“黄金分割”原理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一节课40分钟按黄金分割分成两部分,其中25分钟为一节课的黄金分割时间。设计的主要内容在黄金分割时间内完成,学生的精力集中、情绪高涨,听课效果最好。我注意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使教师的主导活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时间更平衡、更艺术。

整节课关注音乐,重视学生心理,营造轻松欢乐的氛围,采用剥笋式的方法环环相扣,建立“听―唱―奏―编”的四维音乐课堂,不仅是对教材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挖掘,更是以发散的思维串联下节课的学习。每一个设计简单有效,在“玩”的探究实践过程中感知音乐内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热爱,一步步把课堂推向高潮。

四、突破与创新

要完成好一个教学设

计,在实际教学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单是要让二年级学生在一节短短40分钟的音乐课中学会吹奏竖笛就让人感到很棘手,而且又是借班上课。我不断摸索,尝试创新方法以求高效:用魔法游戏让学生懂得吹奏竖笛的常规要求;用吹纸条、呼热气与凉风的比较,画直线训练气息;编咒语“左上右下拿竖笛,小小竖笛轻轻吹”解决竖笛指法;用“艺术家”的形象暗示学生正确的持笛姿势;指挥、体态律动帮助学生稳定拍感、明确吹奏的起与止;翻转课堂与学生讨论、吸取学生的建议。为了验证效果,积累经验,我除了在本校实践外,还经常去其他学校借班试教,甚至专程跑到广西蒙山去试教竖笛。因为在试教过程中多次遭到质疑,而有了一个人八次同课异构的经历。在挫败中反思,在总结中提高,积累教学的点滴体会,让它们坚定我的教学理念。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归原点,但打磨的经验及锻炼的内功则高于原点,我终于摸索出一套效率高又富有童趣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才有了这样一节被评价为“每一个细胞都会跳舞的音乐课”。

当奖牌收起,掌声渐退时,我深深地明白探究之路仍远,前行的步伐还将继续,我会继续努力,怀揣一颗热爱教育的心不断进取、超越自我,用音乐点亮学生的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