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读后感写作练习问题与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练习《学写读后感》作文点评
上周我们八年级作文训练写了第三单元《学写读后感》,要求同学们就本学期阅读的两部名著《傅雷家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读后感,批改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典型的问题,总结一下,需要的同学和老师可以继续往下看。

一、读后感的结构:
抓住最核心的两个字:“读”和“感”。

1.“读”和“感”之间的关系如何?
“读”是引子,“感”是重点。

这就决定了文章的详略问题。

“读”是“感”的基础。

“读”是准备。

可以说,“读”如果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感”就不可能真切深刻。

2.怎么“读”?
要精研细读,反复揣摩,思考发问,读懂读透读深,准确理解内容,领会作品主旨,赏析作品特色。

3.“感”从何来?
先来看看“感”字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感,动人心也。

从心,咸声。

”“咸”本义是“呼喊”,“感”可以理解为“动人心的呼喊”。

也就是说,感受应该是能打动人心的。

作品中哪一点能打动人心?“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和读者的个性、经历、理解感受能力等相关。

一般来说,可以是对作品某个主题的思考,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拓展,对作品中某个话题引发的联想,对某个细节或某个语句的欣赏感悟,对文章特色的领会等,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一点、最有新意的那一点,自己觉得最有把握驾驭的那一点。

4.“读”和“感”之间如何联结?读后感结构该如何布局?
从简单实用的角度出发,我建议用的结构:
①明:开头引出感点,明确中心。

②引:围绕感点,适当引述。

③感:结合材料,多角度、多层次阐释感点。

④联:联系与感点相关的阅读积累、生活体验、社会现象,进一步印证、拓展感点。

⑤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二、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1.问题一:感点不明。

一部分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多个感点,导致感点不明。

比如,这次有些同学写《傅雷家书》读后感,短短五六百字的文章,竟然出现了三四个感点:傅雷的高尚品格;父子情深;傅雷教育傅聪做人等。

这样写的后果就是,每个感点都只是点到为止,内容单薄。

对初中学生600字篇幅作文来说,建议只集中写一个感点,才能把感受写得深入。

围绕一个感点展开,才可能把感点说清楚,说深入,说得有层次。

2.问题二:引述太长;与感点不匹配。

有个同学,作文本上写了将近两页,其中引用原句就占了一页零三行,感受只是在引述后面简单说了两三句而已。

这属于偷懒凑字数,作文质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的同学,开头明确的感点是严格教子,引述的内容却是父子情深。

造成材料与中心的错位。

“引”究竟该怎么引?
①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感点”来引。

“感点”就是中心,引述的材料当然要为中心服务,要能引领起后面的“感”。

②引述要长短适当。

引述不是重点,只是为了引出后面的“感”,所以,篇幅不能太长。

如果是简单的句子,可以直接引用;如果是较长的事例,则要间接引述,也就是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3.问题三:感受不深,泛泛而谈。

固定的篇幅下,引用原文过多,相应的,“感”的部分就会显得单薄,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如何将“感”引向深入?
(1)要分析材料,印证感点。

通过分析,讲道理,将"材料"与"感点"联系起来。

注意材料与感点的联系,将"感"写得集中、明确。

比如你写傅雷的爱子情深,引述了相关事例之后,你要分析傅雷的爱子之情是如何让体现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2)要多方联系,拓展感点。

写读后感,不能就事论事,要能打开思路,将眼光从作品中跳出来,通过联想,去举例子,来印证感点、深化和升华感点。

这样才能将"感"写得深入。

比如还是爱子情,你不能只在傅雷的爱子情上绕圈子,你要想到自己父母有无爱子情,普天下父母的爱子情。

如何“联”,我们将在下面专门来说。

(3)要条理清楚,表达明晰。

4.问题四:不会“联”。

“联”是“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读书到生活的过渡,通过“联”来佐证自己的感受,能使“感”更深入,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

(1)可以联系哪些方面?
①阅读体验。

比如,一同学谈到傅雷的爱子情,就联想到了自己读过的一个历史故事《触龙说赵太后》,联想到其中表达爱子情的名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和傅雷的爱子情是一致的,但感受就显得深入了。

②生活经历。

比如,一些同学谈傅雷的“爱子情深”,很自然就会联想到生活中自己的家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③社会现实。

比如,有一位同学谈到“傅雷的爱国之情”时,联想到今年抗疫斗争中各位逆行者所表现出的爱国之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怎么“联”?
①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由一个人或事物想到跟他们有相似之处的人或事物。

一般的比喻都是借助相似联想,如以风暴比拟革命形势,以苍松翠柏形容坚强的意志。

如上文所举的“联系社会现实”的例子,就属于相似联想。

②相反联想。

相反联想也叫对比联想,是由两种事物在性质、特点上相反所引起的联想。

比如,同样谈“傅雷的爱国之情”,我们也可能想到社会生活中一些反面的事例,如许可馨之流的辱国言行,两相对照,感受会更深入人心。

其他的联想还有,但是我只说这两种,因为这两种最实用,也最好用,只要把这两种用会就足够了。

5.建议:升格题目。

题目如果只写成《读<XXX>有感》,就过于平淡无味。

我们可以尝试主副标题结合法来升格题目。

即把上面的题目作为副标题,另围绕感点取一个主标题,这样的题目既醒目又生动,还能点明中心。

比如,有一部分同学就运用了这种主副标题结合的形式,如《细节中见修养——读<傅雷家书>有感》,《挚热的爱国情——<傅雷家书>读后感》等。

读后感,还有一种变体,就是观后感,如观看某部影片、某次演出之后的感受。

观后感的写法和读后感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对于读后感的写作,您还有什么疑惑吗?欢迎交流,也欢迎同学和老师提供例文,我们可以来进行案例剖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