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之我见
当前新课改浪潮已成澎湃之势,语文课改更是因其五彩缤纷在实践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

不过,我们也不可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的现象。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模式谈几点看法。

一、把学生当作主人
语文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人,教师应抓住文本,吃透文本,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点拨,引导他们“走得进,出得来”,这就有一个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也就是课堂上“教什么”的问题。

以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这样的套路:小说,除了“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概念外,也就没什么可讲的了;散文,也只有“形散而神不散”、“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套话可言;诗歌,一般都是感知、诵读;戏剧,也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介绍。

很明显,这种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恰当的,枯燥无味且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的选文不同的学生需要有区别地组织。

如人教版高一第三单元是写人记事散文,我在讲课时先介绍这类散文的特点以及鉴赏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提出鉴赏中遇到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赏析和讨论交流。

学生带着自己的需要上课,自然更积极主动,教学效果明显。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曾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这应该作为一条规则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

学生主动、踊跃,学习充实、轻松是课改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就需老师正确地引导和调控,理性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首先,教师应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是文本研习,而新课程强调审美探究,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方法上给予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美妙,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还要及时地给予方法指导,毕竟,学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并不是说教师想把课堂给他们,他们就可以接受。

教学中,我每学一篇新课,基本上都有这样五个环节:
1. 预习
①你认为这篇课文的朗读要领是什么?
②查字典,疏通字词,解决语言文字的“拦路虎”。

③阅读中有哪些疑问?准备怎样解决?
2. 教读
教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教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自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引读
教师着力于引导而不是直接讲解,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获得知识并学会了阅读和思考的方法。

相对于前一段对教师的依赖性来说,他们变得相对独立起来了。

4. 自读
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获得知识并自己解决问题。

5. 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你懂得了哪些道理?学到了哪些好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
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让他们掌握阅读思考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方法后,教师应大胆放手,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指教学条件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学生的这种能力,使之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教学中,对于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或是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弄懂的,都不要多讲。

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才会为此而自信和骄傲,
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指学生在学习小组、团体中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学生在互相交往和配合中学会倾听,学会辩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得到增强。

我在高一教学《离骚》,讲到屈原的抱石沉江这一举动时,我将学生分成正反两组,给他们十分钟的时间讨论交流,要求他们就这一事件进行辩论。

十分钟后,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开始了。

正方代表能从那个时代以及屈原与君王的关系中分析出屈原要想保持高节唯有走这条路的无奈,将屈原的处境及内心分析得淋漓尽致;反方代表则能从楚国人民对屈原的支持,看到了他走那条绝路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活着才会有实现理想的希望。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能从古往今来的许多事迹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思维、口才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把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生活中不能光有牛奶和面包,还应有鲜花和掌声,同样,课堂也不能光有知识和思维,还需要情感和精神,使之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上课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新教材中的课文,绝大多数是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本身就具有育德的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带动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现象上,让人物在书本中活起来,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美好的人格和心灵,成为师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样就能体现新课改注重人文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的特点。

四、把高考当作人生的一个驿站
新课改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我们的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上有实实在在的认知和收获。

但高考指挥棒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课改方向,我们的绝大多数学生、家长、甚至老师都过分看重高考升学率,把高考分数作为衡量老师、学生的标准,这样,很自然地培养出来很多高分低能儿。

他们或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弱,经不起任何考验;或是性格怪癖,不能与人正常交往……这些人将来在社会何以立足呢?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不是人生的最终结果,人生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我们应该在学习中磨练出影响自己一生的意志、品行来,而不应过分地去注重高考成绩。

我想,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中,高考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应对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高考应该不成问题,因此,根本用不着过分担心高考成绩。

总之,新课改方案本身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只要老师在教学中执着用心地去实践他的理念,结果必然是走向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